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每天一早,涿州市水岸花城小區公交站的候車人群裡,最多的就是帶著“裝備”趕往北京上班的人們。這是梓辰對涿州最為深刻的印象之一。

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毛主席進京駐涿紀念館

70年前的1949年3月24日傍晚,毛澤東和黨中央進京“趕考”途經涿縣(今涿州市),就涿縣經濟發展情況聽取時任縣委書記王成俊的彙報,並提出市場回城,繁榮經濟的要求。

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涿州雙塔

70年後,涿州經濟已經插上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翅膀,區域內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網日益密集完善,北京、廊坊、保定、涿州等城市之間的交通便捷程度已經與城市軌交類似,“1小時生活圈”變為現實,經濟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京港澳高速涿州段

便利的交通不僅助推著區域經濟合作步伐,也給京津冀區域人們的生活帶來了顯著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往返不同城市間的“雙城生活”。為家庭、為生活、為夢想,這些奔波在路上的人們成為加速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的紐帶。

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每天,都有很多涿州人乘車前往北京上班(趙曉慧 攝)

對23歲的羅明來說,拼車上班和在市區坐公交上下班一樣方便。從水岸花城小區到北京天橋汽車站,拼車只需要一個小時,再轉乘地鐵前往公司。不出意外,9點之前,樓下安保人員能準時看到他打招呼的笑臉。

羅明告訴梓辰,週一的車輛總是比較擁擠,需要提前和司機溝通。

從涿州去往北京上班的人特別多,如果可以的話,我每次都會和司機約好時間地點,以保證能按時打卡上班。

羅明是保定易縣人,大學畢業後定居涿州,2018年被北京一家保險公司看中,成為一名專業保險人。這次的工作變動,讓他的薪資有了成倍的提高,也讓他有更多的能力為剛出生兩個月的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他說,每天等車、坐車的時間,也是他調節情緒、完成角色轉變的過程。作為“雙城生活”大軍中的一員,羅明親身經歷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便利。

從涿州東站乘高鐵到北京西站僅需25分鐘,北京838路公交車以5分鐘的發車間隔往返兩地……便利的交通正不斷拉近著涿州同北京的距離。

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週五下午,梓辰趕往中關村和谷創新產業園時,創業團隊負責人範宏浩已經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開始收拾東西,準備和朋友一起乘高鐵回北京。

在與範宏浩的交談中梓辰知道,他來涿州已經一年多了,最初工作忙碌時,他幾乎天天待在單位。範宏浩原本在北京上班,2018年得到了來創新產業園工作的機會,對於這個家在北京的男人來說,他也曾有過糾結,如今,已經習慣了這種雙城生活。

範宏浩說,現在的交通越來越便利,除了高鐵,他也經常開車往返。以前是每週往返,現在這邊有了負責人,我身上的擔子也輕了很多,每週來這邊兩三次,基本都是當天來當天回。

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中關村和谷創新產業園

在產業園裡,像範宏浩這樣奔波於涿州和北京之間的同事不在少數。週一到週五,他們在涿州心無旁騖地工作,晚上就回離公司不遠的住處休息。到了週末,他們就會回北京與家人團聚。

一年多的時間,範宏浩的家人已經從最初的不習慣到現在慢慢適應了。因為距離,多了牽掛,一家人的關係也更加緊密融洽了。

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涿州站(趙曉慧 攝)

70年前,毛澤東和黨中央從涿州乘火車進京趕考;70年後,越來越多的人坐高鐵穿梭在兩座城市之間。從進京“趕考”爭取考個好成績,到如今交上新答卷,讓人民來評判;70年來,經濟社會的發展正通過這些不斷延伸的路網和穿梭不停的交通工具,讓“雙城生活”的人們在擁有更美好出行體驗的同時,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

在中關村和谷創新產業園,很多公司的牆上都貼著一張大大的北京和涿州之間的高鐵來往時刻表,細細一問就知道,原來公司裡的好多人都是來往於涿州與北京之間。他們說坐高鐵的時間比在北京五環以外坐地鐵上班的時間要短,甚至有些人把家都安在了涿州。

有些人想要更多的機會和更有挑戰的工作,於是選擇了大城市;有些人喜歡慢節奏的生活,於是搬到了小城市,而跨城上班的人,他們穿梭於兩座城市之間,希望尋找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點。

正是這些日益密集的路網和不斷提速的交通工具,讓羅明和範宏浩們擁有了更舒適的出行環境,更快速的出行速度,在拉近家的距離的同時,離自己的夢想更近。

涿州到北京,幸福“雙城記”

△涿州東站

70年前,毛澤東和黨中央從涿州乘火車進京趕考,70年後,人們乘坐高鐵在兩座城市間穿梭。

一座老車站

一個新站臺

城,是家國天下的縮影

路,是歷史歲月的概括

站在歷史與未來交匯的新起點

致敬無數奮鬥追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