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劉表、劉璋、公孫瓚陶謙張繡等都名噪一時,哪個勢力你印象深刻覺得不錯?

用戶2022AkLzzSuzhou


“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戰不休。”這一時期中華大地上戰火連天,東漢王朝對於地方的控制能力由於持續的戰爭逐漸被削弱,地方勢力因此而崛起,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這些軍閥勢力在歷史上被統稱為“漢末群雄”。

其中的公孫瓚勢力,在我的印象裡感覺比較深刻,作為漢末三國重要人物的劉備起家於公孫瓚手下,並且兩人還是同學關係,而且公孫瓚還擁有一支白馬義從。這使得我對於公孫瓚這個人以及他的勢力,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瞭解。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東漢末年遼西人氏。其人一生經歷了三個不同階段,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威震北邊

公孫瓚做為遼西人氏,自幼便通曉軍事和騎術,人又長的儀表堂堂,在成年之後就被當地太守召為女婿,並且擔任官職。後來公孫瓚因其德行而被舉為“孝廉”,任為遼東屬國長史。至此公孫瓚正式開始了他的從政生涯。

漢靈帝光和年間(178年-184年),東漢王朝的西北地區出現了大規模叛亂,準備調集了東北地區的精銳三千騎兵前往平叛,公孫瓚擔任了此次三千騎兵的統帥。但是,“還沒按起葫蘆,就浮起了瓢”,幽州的張純聯合了遊牧部族趁機也發動了叛亂。於是朝廷就命令公孫瓚就地進行平叛,公孫瓚就憑藉著這三千騎兵開始了與張純及遊牧部族的戰爭。

到了中平五年(188年),經過數年的戰爭之後,公孫瓚最終在遼東屬國石門徹底擊敗了張純,在追擊張純的過程中又遭到了烏桓大人丘力居,公孫瓚所部損失慘重,但是由於公孫瓚的功勞為降虜校尉,封都亭侯。公孫瓚的威名遠揚,在北邊的遊牧民族都十分畏懼公孫瓚,這段時間,公孫瓚又組建了騎白馬、善騎射的“白馬義從”。



爭霸北方

在公孫瓚在北邊大戰之時,東漢王朝內部的矛盾重重,最終爆發了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這同時,丘力居又大舉入侵了青、徐、幽、冀四州,公孫瓚根本無法抵擋。隨著劉虞被派遣到幽州,當劉虞的安撫下形勢最終穩定了下來。到了中平六年(189年)三月,張純的人頭被送到了劉虞手中,朝廷給劉虞和公孫瓚大加封賞,劉虞升為大司馬、公孫瓚升為奮武將軍,改封為薊侯。

隨後,公孫瓚有加入了平定黃巾之亂的戰爭中,其軍隊憑藉騎兵優勢和戰鬥經驗豐富,大破號稱“三十萬之眾”的青州黃巾軍。由於這個巨大的戰功和董卓之亂,公孫瓚的野心開始膨脹了起來,與幽州牧劉虞的關係越搞越僵。


此時的關東地區由於董卓之亂,地方勢力強勢崛起,位於冀州的四世三公袁紹開始了與公孫瓚的進行了戰爭。初平二年(191年),袁紹在界橋之戰中大敗公孫瓚;初平三年(192年),雙方又爆發了龍湊之戰,公孫瓚再次戰敗退回了幽州。

兵敗身死

回到了幽州後,公孫瓚與劉虞的矛盾日益尖銳,初平四年(193年),公孫瓚最終殺死了劉虞,成功的掌握了幽州大權。儘管公孫瓚殺死劉虞徹底的擁有了幽州,但是劉虞的死給他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興平二年(195年),劉虞的忠誠的部下聯合發兵討伐公孫瓚,大敗公孫瓚任命的漁陽太守鄒丹戰於潞河。此時南邊的袁紹和劉虞部下合兵共十萬一起攻打公孫瓚,公孫瓚的處境也是越來越糟糕,此時的公孫瓚已經失去了往日的雄風,築起了堡壘、囤積大量糧食準備長期堅守。



建安三年(198年),袁紹再次發兵攻擊公孫瓚,公孫瓚的部下毫無戰意,只能龜縮在所築的堡壘中。公孫瓚這時還剩下最後一個希望,那就是派遣公孫續向黑山的黃巾軍求救,但是公孫瓚的希望最後還是破滅了。袁紹在獲取了公孫瓚的求援信後,將就將就假意讓公孫瓚引兵接應,最終袁紹一舉戰勝了公孫瓚,公孫瓚走投無路之下選擇了自焚。


浮沉的歷史


三國時間不長,但英雄輩出,在問題中的幾個人中,唯有張繡令人難以忘懷,由於小時候跟長輩聽得評書,十分嚮往評書中的生活,而其中,“北地槍王”張繡,靠一手槍法天下無敵,實在精彩。尤其是他著胡車兒偷典韋雙戟,然後槍挑典韋,無敵。也就是因為這個,所以一直記得無敵的張繡。不過那時候小,記不清具體情節了,只記得一個名號,後來年齡稍長,開始讀三國,發現張繡沒有評書中那麼厲害,倒是他手底下的賈詡看什麼都賊透徹,印象頗深。

再之後開始研究正史,發現張繡之流,不過是漢末群雄之一罷了,實力不算頂尖,反而是劉表,感覺有點東西。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

劉表有兩個身份:漢末群雄和漢末名士。少年時便是“八俊”之一,十分了得,後經營荊州,期間於當地恩威並重,對於不服氣的便招降或者利誘,使得整個荊州軍民一心,很是不錯,而他也注重開辦學校,愛護人民,外聯袁紹,內結張繡,殺孫堅,抗曹操,很有一番氣象,可惜此人管不好家事,寵信後妻蔡氏,為人多疑,只求自守,不圖大業,最終,大好基業便宜了他人。劉表死後,蔡氏廢長立幼,不久曹操來襲,荊州遂丟。想想劉表在時,甲士十餘萬,疆域千百里,真是可惜了。

至於公孫瓚,比較出名的可能是他的“白馬義從”了,他靠著這一手絕招,橫行大漠,烏桓聞風喪膽,可惜這位當時中國北方最強大的諸侯,輸給了袁紹,後來自己亂作,不信任部下,只依靠自己的女人,很快他不被部下所信任,不久兵敗,被困城中,自焚而死。


方山中人


我個人覺得荊州劉表給我的印象不錯,因為

1.劉表佔領了用武之國

《隆中對》中說到: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從諸葛亮的話中,可見荊州的重要性。


東漢末年,劉表佔據著富庶的荊襄九郡,割據一方,連把擊敗董卓的江東猛虎孫堅都給搞死了,可見劉表還是要勝於孫堅的,而且劉表在時東吳也奈何不了人家。荊州也是天下之中,三國鼎立的戰略要地,誰佔據了荊州,誰就有戰略上的優勢。三國的很多名人都在這片土地上犧牲,江東猛虎孫堅在荊州被射死,周瑜打南郡時中箭導致身亡,關羽和他手下的關家軍將領士兵在荊州全軍覆沒,然後張飛也被殺,劉備伐吳時帶的將領和蜀漢精銳部隊也都命喪於此。

2.軍事力量的強大

在《三國演義》中,劉表手下有三十萬荊州兵,荊州水軍號稱天下無敵,手下也有很多將領,蔡瑁,張允,魏延和黃忠等等,在亂世牢牢的坐穩了荊州。曹操統一了北方之後,率領五十萬兵馬南征,可見曹操也沒有小看劉表,而是做好了大戰的準備,要不是劉表正好病死了,曹操應該沒有那麼容易取得荊州了。


如果當時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話,接受了劉表的荊州。那擁有了整個荊州,和幾十萬的兵馬的劉備勢力,就可以馬上用荊州的兵馬和諸葛亮的智慧圖謀天下了,劉備更不用等到六十歲時才跨有荊益。諸葛亮也不用在五十多歲時,六出祁山,討伐魏國,鞠躬盡瘁,最後病死於五丈原。而是幫助劉備統一天下後,卸甲歸田,回到他的臥龍崗,過著快樂的生活。


揚楊劉


個人覺得劉璋所處環境應該最好。巴蜀天府之地,物產富饒,地勢險峻,易守難攻。較少受到戰亂影響。

其次遼東公孫瓚,雖地處偏遠,然經營有方,也可割據一方,處理後後方的高句麗,建立水軍,若中原勢力來攻,能打則打,打不了可避讓海上。

其他幾個諸侯皆處於四戰之地,若對方多路來攻,則顧此失彼,無法長期經營。


莫名山


陶謙,此人能三讓徐洲與劉備,可見慧眼識英雄,最主要是能為百姓免遭屠戮著想。比較喜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