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圖讀懂歷史,《地圖上的中國史》

中國歷史的學習和研究,素有“左圖右史”的傳統,歷史與地圖存在相互補證的作用。只有重視並運用好這兩門學科的內在聯繫,我們才能更好地學習、理解歷史。

用地圖讀懂歷史,《地圖上的中國史》

用地圖讀懂歷史,《地圖上的中國史》

用地圖讀懂歷史,《地圖上的中國史》

《地圖上的中國史》共包括8000多條古今地名對照、90多萬字歷史知識解讀、2000多張文物書畫和遺蹟圖片、900多位歷史人物、1000多條歷史專業名詞、3000多條中外歷史大事件對照年表。全書分為三卷,《第一卷(遠古時期至東漢)》《第二卷(三國至五代十國)》《第三卷(兩宋至中華民國)》,共22個歷史時期。既有 “話說版圖”“古今地名對照”“史海鉤沉”“帝系表”等客觀的史實類科普知識,也有 “歷史之謎”“尋找歷史”“雜文趣事”“風雲人物”等趣味欄目;除此之外,還幫助讀者樹立中國史與世界史對照的時空觀念,“中外史海對照” “中外歷史時間軸”清晰地展示了同一時期世界其他地區的歷史進程。總體來看,《地圖上的中國史》史圖結合、古今中外對照,是一套用地圖解讀歷史的可閱讀性工具書。

用地圖讀懂歷史,《地圖上的中國史》

用地圖讀懂歷史,《地圖上的中國史》

用地圖讀懂歷史,《地圖上的中國史》

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先生作為本書的主審和總顧問,在閱讀完《地圖上的中國史》後也表達了對本書的認可:“《地圖上的中國史》是圖與史的完美結合,國人應該瞭解的史實,可在本書找到準確的時空定位,獲得豐富的形象,留下生動的記憶。《地圖上的中國史》很好地體現了‘左圖右史’的原則,讀者通過它來學習中國歷史,一定會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更加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