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在天津抗擊八國聯軍的聶士成部是當時清軍參戰的最強戰力?

今晚報


由於一些歷史原因,導致聶士成在歷史上的名氣不大。而由他所一手打造的武毅軍,在名氣上也完全被袁世凱的北洋新建陸軍所壓制。

不過實際上在甲午戰爭之後的那幾年裡面,聶士成是全方位壓制袁世凱的。武毅軍不敢說全面壓制北洋新軍,起碼在兵力和重火力方面能夠壓北洋新軍一頭,是個五五開的局面。但就麼一支強悍的武裝力量,卻因為聶士成的殉國,最後慘遭瓦解。

聶士成,安徽合肥人。淮軍出身,早年跟著劉銘傳大帥打過不少硬仗。甲午戰爭前,聶士成升任掛名提督,朝廷的二品武官。在遼東和日軍的作戰中,聶士成部作戰英勇,是當時為數不多的敢跟日軍死磕到底的精銳部隊。

中日《馬關條約》簽署後,清政府因為軍費問題(賠款太多,沒錢了),對甲午陸戰後僅存的淮軍和湘軍做了一些調整,很多戰鬥力不行的部隊都被裁撤了。但是聶士成的武毅軍和宋慶的毅軍因為表現英勇,不僅沒有被裁撤,反而得到了加強。其中聶士成還被委任為直隸提督,成為直隸最高軍事長官

到任直隸後,聶士成依照朝廷的指令,對直隸的淮、練各軍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裁汰留強。他將留下來的人馬編成了兩部分,戰力一般的重新進行整編,改為各州府的駐防部隊。而最精銳的人馬則與他自己的武毅軍合併,使得武毅軍成為一支擁有三十多個營,一萬六千多人的龐大武裝。如果再加上後勤和輔兵等人員,總兵力超過了兩萬左右,是當時清軍中,人馬最多的一支軍隊。(袁世凱部才七千人)


除了兵力和兵員素質外,武毅軍在裝備上也是非常先進的。朝廷配備給直隸的武器,最先進的新式裝備都會優先配發該部,其餘的再分配給直隸的淮、練軍等部隊。根據一些資料的記載,武毅軍擁有的武器包括:

11毫米口徑的毛瑟槍1萬支;

7.9毫米口徑的後發毛瑟槍200支;

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槍1萬支;

8毫米口徑的後裝連發曼利夏騎槍1400支;

7.9毫米口徑的馬克沁機槍兩挺;

75毫米口徑的12磅克虜伯炮16門;

60毫米口徑的7磅後裝炮32門;

57毫米口徑的6磅格魯森速射炮32門。

除此之外,武毅軍還擁有若干門37毫米口徑的2磅克虜伯速射炮,和87毫米口徑的20磅後裝炮等。這些火炮發射的開花彈、子母彈 、葡萄彈、實心鋼彈可以分別摧毀城牆和炮臺工事、擊殺密集進攻之敵、殺傷敵衝鋒散兵、擊穿敵艦鋼甲。因此武毅軍的裝備是非常先進的,並不弱於同時代的西方軍隊。




聶士成整頓直隸兵馬後沒多久,光緒皇帝為了自救,進行了戊戌變法。但是變法之後便遭到了頑固派的反對,使戊戌變法幾乎於流產。為了扭轉不利局面,維新派的領袖康有為想到了藉助袁世凱的兵力進行兵諫,一時間鬧得北洋上下異常緊張。為預防不測,北洋大臣榮祿下令將直隸天津的所有兵工廠和軍火庫關閉,停發袁世凱的一切軍火,並密令給聶士成,讓他派所部五千人秘密開進天津,對袁世凱進行監視

需要說清楚的是,後來袁世凱在在向榮祿告密時,他是知道聶士成所部的行動的。按佈防的區域,天津不屬於聶部區域,而聶軍出現在天津,就證明慈禧和榮祿已經知曉了康有為等人的意圖,提前進行了周密的武裝佈置。因此當時袁世凱的告密,其實是他唯一選擇。如若不然,聶士成的武毅軍完全有實力消滅袁世凱。



變法被武力鎮壓後,光緒皇帝被軟禁。頑固派們蹬鼻子上臉,像剛毅和載漪這些頑固派的頭子叫囂要廢掉光緒,立大阿哥溥儁為皇儲,預定在庚子年的元旦讓光緒帝退位,擁立新君登基。此舉遭到國內外各派勢力的強烈反對,不僅李鴻章、榮祿堅決反對,西方各國也是不支持。眼見廢光緒帝的計劃要流產,載漪就想到了藉助其它的勢力與列強鬥。這個其它勢力就是後來的義和團。而載漪利用義和團反對西方列強,也為後來八國聯軍侵華埋下了禍根。

為了應對國內外的變局,慈禧將榮祿由北洋大臣改任為軍機大臣,令他命統帥北洋各軍,將駐紮在京畿附近的一系列精銳部隊統一改編為武衛軍,以榮祿為武衛軍統帥,下轄前後左中右五軍。其中聶士成的武毅軍是武衛前軍,駐守天津,扼守北洋門戶。另外袁世凱的新建陸軍改編為武衛右軍,也駐紮在天津。宋慶的毅軍為武衛左軍,駐紮山海關。甘軍的董福祥部編為武衛後軍,駐紮京郊。榮祿自己親自招募的一萬多人為武衛中軍,負責北京的治安。

在這五支部隊裡面,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和聶士成的武毅軍是最強的,宋慶的毅軍稍稍遜色一點,不過也沒差太多。這三支軍隊都是全副洋槍洋炮,士兵的素質比較高。至於董福祥的甘軍,兵員戰鬥意志力不錯,但是裝備太差。榮祿自編的武衛中軍裝備可以,但都是新招的新兵,沒什麼戰鬥力。



後來義和團在載漪等人的密謀下,勢頭越來越猛。為了平息義和團,慈禧將袁世凱由天津調到了山東(義和團發源地),他的新建陸軍也從天津小站調往山東境內佈防,使其躲過了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得以迅速擴大,成為袁世凱最具實力的政治資本。

袁世凱到任山東後,對義和團進行了猛烈的打擊,打的義和團不得不流竄到直隸,把直隸禍害的夠嗆。這些流竄義和團中的一些敗類,乘著天下大亂,惡意的破壞鐵路、電線等交通設施,並且還濫殺無辜,對社會治安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當時身為直隸提督的聶士成有守護之責,因此親率直隸駐軍對擾民的義和團進行了一系列的彈壓。結果他就被義和團的幕後指使人載漪給盯上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慈禧太后和西方列強的關係趨於緊張。為了對付列強,慈禧老婆子改變了對義和團的政策,從剿殺改為安撫和利用。這樣一來,像袁世凱和聶士成這種極力主張剿滅義和團的人,就變成了義和團和保守派眼中共同的敵人。為了搞倒聶士成,頑固派對他各種潑髒水,企圖把他置於死地。



聶士成他是個職業軍人,政治上的鬥爭,他不關心,也不太懂。因此載漪這些人故意的抹黑他,他也無可奈何。不過好在身為聶士成直接領導的榮祿知道他的人品,也知道載漪是個什麼貨色,因此在慈禧的面前竭力擔保,為聶士成說了很多好話。最後保住了聶士成的武毅軍指揮權,但是直隸提督一職被革去,罰為革職留任,仍然駐紮天津。聶士成被貶之後,向朝廷上書,要求進行必要的戰備,在避免給洋人以口實的前提下,做好準備防範洋人進攻的準備。結果又是被頑固派揪住辮子一通斥責,差點連軍權也丟了。

之後,由於清廷對義和團政策剿撫不定,使得京畿一帶局勢難以控制,最後招致西摩爾聯軍北上以及八國聯軍入侵。這侵華的第一站就是天津大沽。聶士成儘管當時已經被撤職了,但是守土有責,他還是率部在大沽與侵華聯軍進行了殊死搏殺。大戰半個多月後,聶士成被折磨的心力憔悴。

這一方面,當時掌權的頑固派頭子,剛毅和載漪等人指責聶士成節節敗退,並且不與義和團合作,破壞抗敵大業。聶士成受到指責後簡直哭笑不得,之前我已經建議朝廷備戰了,可是朝廷不聽啊。並且自己跟義和團有仇,雙方哪有那麼容易就能摒棄前嫌的?

另一方面,當時禦敵的清軍多是一打就潰散的魚腩。真正的精銳部隊,也就是武衛軍的三大主力,袁世凱的部隊在山東,宋慶的毅軍在山海關,後來才調到天津的。因此起初在天津與聯軍死磕的部隊,只有聶士成的武毅軍。等於他的一支部隊承擔了八國聯軍大部分的進攻壓力。八國聯軍畢竟是西式近代軍隊,而且數量上比他還要多一些,這種實力懸殊的仗,本來就是一邊倒的戰爭。(八國聯軍有一萬八,武毅軍只有一萬六)



如果這個時候聶士成選擇跑路,也就是放開大路讓聯軍西進,他保全自己還是有希望的。但是這不符合他的性格,他是個名將,也是一個愛國者。讓他跑路,置國家的利益於不顧,他的老臉沒地方擱,而且他幹不出這種喪心病狂的事。

結果聶士成的忠心報國,換來的卻是朝廷內的一通指責。剛毅和載漪在朝中大罵聶士成,指責他:旬日以來並無戰績,且聞有該軍潰散情形,實屬不知振作。氣的聶士成向左右之人直言道:上不諒於朝廷,下見逼於拳匪,非一死無以自明。因此聶士成選擇了殺身成仁,每次都親自到最前線督戰,不求苟活,只求一死以報國。連聯軍都被武毅軍給震撼住了,稱聶軍是中國最強悍的軍隊。然而畢竟八國聯軍的實力強,而且義和團跟他的矛盾太大了。最後聶士成與聯軍交戰時,被義和團在後偷襲,使得聶士成腹背受敵,身中數彈而亡。

聶士成的陣亡,如了他殺身成仁的心願,但是頑固派們沒有放過他。在清廷朝議賜卹時,載漪和剛毅等人力阻,堅決不同意給聶士成下撫卹。後來在清廷中的一些良心大臣力勸下,清廷才詔准予撫卹。但還是在詔書中指責聶士成“

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卹典”。真的是讓人感到心寒……

聶士成死後,武毅軍沒了領導,戰鬥力一蹶不振。八國聯軍將火力對準了董福祥的甘軍和宋慶的毅軍,將兩部打的很慘。之後清廷下旨給毅軍的馬玉昆,讓他接替聶士成的職務,統帥武毅軍。結果這種完全不顧忌武毅軍將士感受的任命,徹底傷到了武毅軍。導致武毅軍出現了潰散的現象。最後歸入到馬玉昆部下的武毅軍僅剩下一千多人。名震一時的武毅軍,就這麼荒唐的消失了。

天津淪陷後沒多久,聯軍開始進攻北京。此時的北京城,號稱二十萬大軍,其實根本就沒有多少可戰之軍。之前被打慘了的甘軍和毅軍誓死保衛北京,包括甘八、馬福祿等幾位重要的將領先後戰死。但無奈清軍整體實力不行,大多數的部隊都是一聽炮響就立刻作鳥獸散。最後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倉皇出逃。逃到西安後才開始著手對載漪和剛毅等人進行政治清算。但當時仍然沒給聶士成平反。

又過了一年,也就是慈禧迴鑾北京之後。應聶士成故舊周馥等人請求,當時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代聶士成遺孀向朝廷上書,要求給聶士成一個公道。朝廷這才給正式聶士成平反,還了他一個清白。



縱觀聶士成和武毅軍的歷史,毫無疑問是一個悲劇。聶士成是一個標準的愛國者,是一個標準的愛國將領,是一個標準的職業軍人。他的做官理念就是守土有責,不管是洋人還是義和團,只要為害一方他就要管。我覺得聶士成與《黃飛鴻》中的納蘭元述是一類人。都是威武不屈、忠君愛國、為國獻身的職業軍人。無論他做的好事壞事,他都是出於一個軍人的職責而已。因此對於聶士成和他的武毅軍來說,只能說太可惜了。



最後再談幾點我對武毅軍和北洋新建陸軍的理解,做一個對比。因為之前我說武毅軍和北洋新軍是五五開,理由有如下幾點:

第一,從實戰經驗看。武毅軍和北洋新軍都是有實戰經驗的軍隊,並非花架子。不過北洋新軍的實戰經驗不如武毅軍豐富。(武毅軍打過甲午戰爭)

第二,

從人員裝備看。我覺得相差不大,理由是武毅軍一萬多人的編制,卻有兩萬多人的裝備,相當於有兩套裝備。北洋新軍沒有兩套裝備,但強在裝備比較整齊,基本制式化,雙方各有優勢。

第三,從編制體系看。武毅軍還是舊的編制體系,但有一定的改良,已經比較接近德軍體系了。北洋新軍是標準的德軍體系,只是叫法不同。在炮兵的編制方面,北洋新軍的更好,有單獨的炮兵編制,能更好的利用火力優勢,這是一大進步。武毅軍的炮兵數量要多一些,但部署比較分散。這一點北洋新軍比武毅軍強。

第四,從軍官能力看。武毅軍多是行伍出身的人,有實戰經驗且作戰勇敢,也有一些科班出身的軍官。北洋新軍因為袁世凱招賢納士,既有實戰經驗行伍的人員,又有北洋三傑等武備生和留學生,所以在知識化和近代意識方面較強一些。這一點北洋新軍要強一點。

第五,從待遇方面看。由於北洋新軍是新建的部隊,所以待遇比其它軍隊都要優厚一些。不過武毅軍也不差,是淮軍舊部中最好的。這一點雙方各有優勢。

第六,從統率能力看。袁世凱的年齡資歷都是絕對的晚輩,跟聶士成不在一個級別。聶士成的年齡,當袁世凱的爹都可以了。不過聶士成是個典型的舊式軍人,不懂政治。跟袁世凱那種老油條比,還差一點意思。但是袁世凱的才華主要是在庚子國難之後才開始體現的。在聶士成活著之前,袁世凱的實戰經歷沒他強,作戰能力不得而知。所以聶士成稍稍強一點。

第七,從實戰能力看。武毅軍是經過多次實戰磨練出來的,北洋新軍中只有一部分人參加過甲午戰爭。這一點武毅軍要強於北洋新軍。

所以總的來說,武毅軍跟北洋新軍是五五開的實力盤(擴軍之前的北洋軍)。如果聶士成不死,袁世凱也不會爬的那麼快。尤其是十年之後的武昌起義,整個清廷都拿不出一支像樣的軍隊出來平叛。只能靠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出去賣命,結果反倒被北洋新軍給賣了。倘若武毅軍還在,袁世凱估計就得掂量掂量了。

PS:甘軍在八國聯軍之後被解散,大部被編入陝甘巡防營,董福祥被准許帶兩營士兵回鄉養老。這兩營甘軍就是後來西北馬家軍的前身。至於毅軍,他們的統領馬玉昆和薑桂題完全跟袁世凱穿一條褲子。張勳、王佔元等人就是在毅軍和北洋軍兩邊都吃得開的人。所以毅軍和北洋軍其實算一家人,休慼與共。


Mer86


這種問題要回答,其實就兩條:

1,能打;

2,打過。

能打,聶士成部軍號為“武衛前軍”,本出自淮軍,官兵15000人左右,另有長夫約4000人,合計在20000人上下,曾在朝鮮牙山和鴨綠江邊的摩天嶺揍過日本鬼子,武器上,可謂當時國內最高水平,據劉鳳翰《武衛軍》一書記錄:

有1萬杆德制舊毛瑟(11mm大口徑黑火藥子彈)專做訓練用槍,又有1萬杆奧制曼利夏步槍(8mm小口徑)、1400杆馬槍、200杆新式毛瑟(7.92小口徑)作為戰備用槍。
至於火炮,則有克虜伯七五炮16門,口徑75mm,射速每分鐘十數發,只是炮彈彈種不全,國產只能造開花彈(高爆彈),造不了子母彈(榴霰彈,空爆大範圍殺傷步兵);
克虜伯六零炮32門,口徑60mm,使用日久,膛線磨損,已經打不準了;
格魯森五七陸路快炮與過山快炮共約32門,口徑57mm,射程4900米,運送方便,所用彈種均可國產,是武衛前軍的最愛;
克魯伯三七快炮數目不詳,口徑37mm,屬於2磅小炮,往往配屬步兵營使用,曾在廊坊和高碑店剿殺義和團時使用;

麥克心炮2門(即馬克沁重機槍),口徑7.92mm,射速每分鐘250發,因為數量不多,當時配屬於炮隊,而非步兵使用。
另據八國聯軍的天津戰役記錄,聶士成部曾使用20磅重炮轟擊聯軍陣地,只是數量不詳。

再說任務。

光緒二十五年初榮祿奏請組建武衛軍,以聶士成之武毅軍為前軍,駐蘆臺,扼守北洋門戶,兼顧大沽、北塘海口;宋慶之毅軍為左軍,駐山海關內外;袁世凱新建陸軍為右軍,駐小站,扼天津西南之孔道;董福祥部甘軍為後軍,駐薊縣;榮祿另募萬人為中軍,駐南苑。榮祿期望在戰時武衛軍能聯成一氣,起到拱衛京畿作用。

在武衛五軍之中,聶士成部前軍駐紮蘆臺處於北洋海防前沿,扼守北洋門戶,正當海上至京師來路,可謂責任最重。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聶士成又兼任直隸練軍總統,組織籌劃了大沽、北塘海口及永平、古北口、熱河地區的淮練軍整編工作,就地督促天津、通永兩鎮練軍佈防操練。

所以,到庚子國變時,聶士成指揮的有武衛前軍+直隸淮練軍34650人,另有擔任地方分守任務的直隸綠營28000人歸其節制。

在袁世凱的武衛右軍調山東之後,面向大沽口,北京至天津一線防務的重任,基本上是在聶士成部的肩上,在北京附近,則主要為不堪戰鬥的武衛中軍和戰法陳舊的董福祥部甘軍。

當然,除了這些軍隊之外,在北京、天津還有數以十萬計的義和團,他們的主要角色……

“信槍彈不傷之妄,遇有戰事,竟衝頭陣,聯軍御以洋槍,死者如風驅草。乃後隊存區區之數,尚不畏死,倏忽間亦皆中彈而倒,西人皆深憫其愚。”(佐原篤介:《拳亂紀聞》,載《義和團》第l冊)“團與洋人戰,傷斃者以童子為最多,年壯者次之,所謂老師師兄者,受傷甚少。”(《天津一月記》,載《義和團》第2冊)“臨陣以童子為前隊,年壯者居中,老師師兄在後督戰,見前隊倒斃,即反奔。”(《天津一月記》,載《義和團》第2冊)“始猶出陣,繼以數受創,乃不敢往,常作壁上觀,反四處焚掠。所當敵者,惟官兵而已”。(《西巡迴鑾始末記》)1900年6月8日,雨,義和團出戰,練軍以三炮相助,“洋人果出,僅三人。各執槍向團,團即反奔,途中自相語曰,天雨矣,可以回家種地矣,似此吃苦何益,次日即散去大半”。

再看看時人評價:

“華兵雖眾,皆不足慮,所可畏者,聶軍門所部耳;聶軍有進無退,每為各軍之先,雖受槍炮,前者斃,後者又進,其勇猛處誠有非他軍所可比擬者”。(據《西巡迴鑾始末記》)

而打過, 聶士成部自西摩爾聯軍2032人進犯開始,就一直與八國聯軍奮戰。

從攻擊落垡車站開始,楊村阻擊、武庫小廟阻擊、沿路追擊,被西摩爾等人偷襲西沽武庫得手,聶部開始圍攻武庫,聯軍此時已經不足1000人。

聶部又擊退天津租界出發的2000人援軍,西摩爾焚燬彈藥庫後突圍衝入天津租界。

大沽口陷落後,聶部在軍糧城、陳家溝之間阻擊2800名登陸聯軍,同時,武衛前軍和練軍開始在天津城中進攻天津租界。

聶士成部兩面作戰,血戰七晝夜後,終於抵擋不住聯軍,讓其援軍進入天津租界。

此後天津守軍13000人對陣聯軍14000人,在東機器局苦戰5日。

後馬玉坤帶5100人增援天津,清軍又開始分路進攻天津紫竹林租界,到六月十三日,聯軍援兵進入租界,分三路反攻,聶士成於八里臺督戰,壯烈殉國。

這一路上,聶士成部不是中堅力量,誰是中堅力量?在聶死後,由於清廷當道記恨其之前剿滅義和團太過積極,不但薄涼撫卹,還將武衛前軍餘部交馬玉昆統帶,聶部士氣一落千丈,再無作為。


劉三解


說到聶士成,首先想到的是武毅軍,武毅軍屬於淮軍系統,由李鴻章弟弟李昭慶在平定捻軍時候成立的,甲午戰爭爆發以後,由聶士成率領的武毅軍在朝鮮成歡、奉天虎山、遼陽摩天嶺前線與日軍作戰,表現較強的戰力,所轄部隊達到八營之數。



聶士成之死和義和團分不開關係,1900年,孫中山領導反清起義很多年,喊著扶清口號,和晚清韃子勾搭一夥能算愛過嗎?1900年義和團燒楊村鐵路,當時聶士成的部隊前去平息義和團鬧事,被義和團擊傷十幾人,隨後聶士成率大軍剿了一次義和團,殺了幾百人,這樣就和義和團結下樑子。

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只有聶士成一部在5月20日在楊村8日抗戰。在這8日義和團不但不一起對抗聯軍還在背後放冷槍,四處搶劫百姓,於是當夜聶軍夜襲擊義和團殺了數千人。第二天聶軍在線打洋人,義和團卻綁架他83歲老母及其家人,聶軍聽聞此時趕緊回兵,義和團卻高喊聶軍反了,想想聶士成前線抗擊敵人背後還要被放冷槍,其何其艱難!

聶軍在八里臺苦戰一晝夜,死傷無數,洋人見軍中有人穿布褂,知是大官,立刻炮瞄準射擊,一代名將,中炮身亡。


星期二資訊


聶公士成(1836年~1900年),字功亭,安徽合肥人,武童出身。一八六二年入淮軍當把總,曾參加鎮壓太平軍、捻軍,後升任總兵。一八八四年中法戰爭中,率軍渡海峽守臺灣,屢挫入侵法軍。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戰爭時,率兵抗日。在遼東戰役中扼守大高嶺,收復連山關,後升任直隸提督。

一九OO年天津地區義和團運動在張德成、曹福田、劉呈祥、林黑兒等領導下掀起了反帝愛國的偉大斗爭,提出“殺洋人”、“滅洋教”、“殺賊官”的戰鬥口號,帝國主義極為驚恐,同年五月,英、美、法、德、意、日、俄、奧八國聯合出兵,進行武裝干涉,義和團不顧清軍的鎮壓和帝國主義恫嚇,展開了英勇的戰鬥。清軍中的一部分愛國官兵也不忍外寇的欺凌而奮力抵禦。駐守京都門戶天津的直隸提督、清軍首領聶士成就是這樣的將領。當然聶部也是此時津門清軍抗擊八國聯軍最強的戰鬥有生力量。

聶土成面對八國聯軍的侵略而誓言:“今國釁已開,天津當首衝,以吾奉命來鎮此地,吾目未瞑,必伸吾職,不許外兵履此土...”。七月九日聶土成率部在城西八里臺與侵略軍展開激戰,他身先士卒,親身當敵,力砍敵兵數十人。但侵略軍公然破壞“萬國公法”,向抵抗清軍使用化學氯氣炮彈轟擊,不幸聶士成被炮彈擊重,直至腹裂腸出壯烈殉國。

現座落在天津南開區八里臺橋南津鹽公路西側的“聶士成殉難處”紀念碑,原為清政府所立,在過去戰爭動亂的日子裡多次遭到破壞,天津有識之士文物工作者魏克晶先生見狀,將沒破碎的碑心埋藏在路旁的溝中,於1983年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復立聶士成紀念碑。在市文化局文管處專業人員幫助下測定了原碑心的埋藏地點將原碑心挖掘出來,由南開區人民政府文化辦組織設計施工。區城建局姜士元先生按照碑的原貌進行設計繪圖,從碑基、踏步、碑座、碑身、碑頂全部採用花崗岩,原碑心鑲在碑身中央保持原碑風貌。就此,莊嚴肅穆的“聶公碑”又從見天日,以為永懷。

聶士成作為清軍將領,也曾鎮壓過義和團運動,在史學界對他的評價也素有不同見解,但聶士成奮勇抵抗侵略軍為國捐軀的愛國精神和卓絕功績則被後人們永遠銘記。




國粹繁榮絢麗日


為什麼說在天津抗擊八國聯軍的聶士成部是當時清軍參戰的最強戰力?因為這就是事實嘛,聶士成部是清末建立的新軍之一,全部用的是進口裝備,而其它駐守京津的軍隊則還保留有大量的國產老舊裝備,所以跟聶士成部相比是相差很遠的。


武毅軍的裝備配備

聶士成的武毅軍是戊戌變法之後清朝設立的新軍之一,總兵力大約有1.3萬人左右。而這1.3萬人基本是按照當時西方軍隊的主流配置來進行裝備的。根據現有的一些資料,武毅軍大致裝配有1萬支毛瑟槍,1.1萬支曼夏利槍,但馬克沁重機槍卻只有兩挺。而在重武器方面,武毅軍大致裝備有48門不同口徑的德國克魯伯公司生產的火炮,另外還有32門格魯森火炮。

八國聯軍時期清朝新軍照片,手持新式步槍,但很多史料也顯示即使是新軍,其裝備也是萬國造,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

所以當時的武毅軍可以說是一支和西方近代陸軍比較接近的軍隊,也是擁有比較強戰鬥力的。而在八國聯軍入侵的過程中,當時北京地區還有差不多1.3萬由榮祿統率的武衛中軍也是新軍,軍備水平和武毅軍差距不大,所以當時京津地區差不多有2.6萬人是新軍,可以說是與八國聯軍沒有代差的軍隊。

聯軍進入北京之後,日軍繳獲的大量極度落後的清軍抬槍,這是當時絕大多數清軍使用的武器,在西方已經被淘汰幾個世紀了

而除此之外,當時京津地區還有大約8萬多的軍隊,但這些軍隊的裝備就要差很多了。比如著名的作家老舍的父親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就是守城清軍神機營的一名士兵,而他在守城時使用的武器,卻還是在發達國家已經淘汰了幾百年的抬槍,其戰鬥力和新軍以及八國聯軍是有著幾個時代的代差的,戰鬥力可以基本忽略。

為什麼有兩萬多新軍還是“速敗”?

那麼說到這裡,肯定有很多朋友會問,既然有兩萬多新軍,那麼清軍在庚子年為什麼還是會“速敗”,讓八國聯軍贏的那麼容易呢?這其實就是最近這些年中文互聯網上一個很不好的現象作怪給人造成的印象了,也就是無論說什麼歷史事件,都喜歡把它說的非黑即白,一個人好了就什麼都好,一個人差了就什麼都差,不是腦殘粉就是腦殘黑。其實八國聯軍侵華這件事,中文互聯網上也是把它說的絕對化了。

八國聯軍士兵代表進入北京之後的合影,此圖中沒有俄軍士兵,卻有代表英軍出戰的澳大利亞和印度士兵,因此總共九個人

因為存在武毅軍和武衛中軍,所以其實清軍在八國聯軍侵華的前期打的並不算差。比如在1900年6月10日第一次進軍北京的八國聯軍(西方人稱為西摩爾遠征),就因為在沿途受到武毅軍和義和團的不斷阻擊,所以在遭受比較沉重傷亡之後被迫退兵。西摩爾遠征的失敗在中國曾被稱為廊坊大捷,但其實整個戰鬥是發生在從天津到廊坊之間的沿途各地,所以廊坊大捷這個稱呼並不準確,但是八國聯軍的西摩爾遠征遭遇了戰役級別的失敗確實是史實。整個西摩爾遠征總共持續了19天,也就是聯軍用19天時間才從天津走到的廊坊,最後還被迫撤軍,甚至在撤軍途中連彈藥都基本打光,最後還是通過當地人給在天津的聯軍大部隊報信,得到大部隊接應才狼狽地返回天津附近的基地。至於聯軍的傷亡,也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62人陣亡,232人受傷。而另一種說法則是西摩爾遠征出征的2000名士兵總共損失了350人左右。

西摩爾遠征被挫敗之後,聯軍殘軍帶著傷員返回天津的場景

當然這個傷亡說出來,可能很多朋友還是會覺得不值一提。但桃花石雜談在這裡要說幾個數字來對比一下。比如打了八年的美國獨立戰爭,美軍的總戰鬥陣亡是6800多人,這是分散在八年時間裡的陣亡數字。而在之前10幾年,打了八個月,最後還被認為“勝利”了的中法戰爭,法軍八個月的總傷亡也只有2100人左右。所以至少針對西摩爾遠征來說,19天給當時世界上幾個最強國家的聯軍造成了至少300人左右的傷亡,最終迫使其撤軍,其實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戰績了,這也說明了清朝新軍的戰鬥力。

八國聯軍進攻天津的場景

所以在這之後,聯軍內部將此次失敗視為“一次慘敗”和“羞辱”,所以聯軍差不多休整了一個月,在天津集結起了差不多五萬軍隊,從中又精選出1.8萬軍隊,也就是比第一次多八倍的兵力之後,才重新向北京進發。而且在此期間,他們還專門針對天津的聶士成部進行了一場戰役,出動了6900人,在付出了兩天700多人傷亡的代價之後才攻克了天津城。當然,聶士成的武毅軍經過此戰也基本上被擊潰了。

聯軍中的俄軍炮轟北京城門的場景

之後八國聯軍在進軍北京的過程中,總共出動了大約1.8萬人,所以在人數上其實已經比北京地區剩餘的新軍數量更多了,因此第二次進軍比較順利,只用了10天就拿下了北京城。但期間也曾在京郊的楊村、北倉等地和北京城內與北京守軍多次交戰。而關於八國聯軍的傷亡,目前在西方有兩種說法,一種是2500人,一種是1000人,綜合各方面的信息,有可能是陣亡1000人,傷亡總數2500人。這個傷亡數字雖然不能算多,但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落後國家對抗殖民強國的戰爭裡也確實不算少了。



當然,如果從清末新軍比較優良的裝備水平來看,這個仗打得也確實不算好。但想想清朝新軍是在公元1898年戊戌變法之後才匆忙組建的,到八國聯軍入侵時才剛剛成軍一年多,資格最老的新軍士兵其實不過是才入伍一年多的新兵蛋子。而且他們的裝備水平也只是和八國聯軍沒有代差而已,根本談不上更好,因為只是第二次入侵北京的行動,1.8萬八國聯軍就帶了81門火炮,比聶士成部所有的火炮加起來還多。所以網上這幾年流傳的所謂清軍裝備比聯軍更好是純屬胡說。在人數接近,裝備接近,但作戰經驗和水平相差懸殊的情況下,清軍最後的失敗其實也是必然的了。


桃花石雜談


天津之戰中參戰的清朝軍隊除了聶士成部隊,還有四營淮練軍和一千多名總督親兵,以及前來增援的馬玉昆所率武衛左軍。

聶士成所率領的部隊為武毅軍,是甲午戰敗後編練的新式軍隊。1895年6月,直隸提督聶士成奉命蘆臺鎮編練新式軍隊32營,命名為武毅軍。武毅軍全軍約有 15000人,聶士成為總統領,下分總部機關和中、前、後、左、右五軍兩大部份。

武毅軍訓練方法模仿德國陸軍,聶士成還親自編寫了《淮軍武毅各軍課程》,詳細地介紹了新編步隊操法口令、操槍圖說等;武毅軍重視教育訓練,依託武備學堂培養了一批軍事人才。由於武毅軍兵操訓練有素,配備了德制武器與全新裝備,所以稱得上晚清練軍運動中規模達、人數多、訓練好、戰鬥力高的一支部隊。


老照片


聶士成(1836年—1900年),字功亭,清朝將領。

光緒二十五年六月十日,八國聯軍兩千餘人,在英國海軍上將西摩爾率領下,由天津乘火車向北京進犯,並不斷增兵天津、大沽口。聶士成要求將所部調回海防前線蘆臺,抗擊外來侵略軍。

六月十六日,當八國聯軍進犯北京行抵楊村火車站時,聶士成率所部和民團對其進行阻擊和圍攻,斃傷八國聯軍四十餘人。

六月十七日,八國聯軍集二十四艘軍艦,從海上和陸地向大沽炮臺發起猛烈進攻,大沽口失守。聶士成聞大沽口失守急奔北塘。八國聯軍佔領大沽口後迅即佔領北塘,聶士成率部頑強抵抗,拉開了天津保衛戰序幕。

之所以說聶士成部隊是清軍參戰的最強戰力,

是因為他的部隊重重的挫傷了八國聯軍,在當時那個已經把軍隊腐朽透了的時代,這樣的戰績可以說是清軍的最高戰力了。

更多歷史社會資訊,歡迎關注政說歷史那些事兒。


政說歷史那些事兒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的。當時參戰的各部,只有聶士成部打的有點模樣,剩下的幾乎是不堪一擊。包括義和團。

為了深層次的回答這個問題,我查看了很多資料。說到聶士成,就不得不說一下淮軍。大家都知道淮軍是李鴻章的家底。甲午戰爭的時候,淮軍基本上被打殘,李鴻章也丟了實權。聶士成就是淮軍有名的將領。後來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榮祿參觀後覺得可以大力推廣,建立新軍。名字也很有意思,叫做武衛軍。

當時清廷建立新軍的做法也可以理解,畢竟甲午以後,中國北方的軍隊基本打光,不建立新軍,京畿重地誰來守衛?而且,清政府也意識到,打不過洋人不光是因為武器不夠先進,更多的是因為軍隊的管理、戰法。

好了,說的有點遠。繼續武衛軍的話題。當時,的武衛軍有五支。

戰力最高的,就是袁世凱在小店的那批兵。武衛右軍,德系裝備,西法操練!

戰力次高的,是咱們今天主要講的聶士成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淮軍殘部,名字叫武衛前軍,當時駐紮在蘆臺、開平。

剩下的三支分別是董福祥的甘軍—武衛後軍駐紮薊縣,宋慶的豫軍—武衛後軍駐紮山海關以及

榮祿的武衛中軍,駐紮在南苑。

整體上來說,袁世凱、聶士成這兩支部隊的戰鬥力最高,裝備最好,戰法最新。榮祿的中軍,大部分都是八旗子弟,上了戰場屬於白給流。

大家注意,這五支部隊,是當時清政府可以拿出來抗擊八國聯軍的所有家底了。戰鬥的結果,除了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沒有參戰後一家獨大意外。剩下那四支全部打殘。

先說句題外話,袁世凱為什麼沒參戰呢,他的新軍被調到山東鎮壓義和團了,而且後來開打之後,雞賊的老袁又跟著一塊搞什麼東南互保。這樣袁世凱的新軍作為當時大清的最強戰力,壓根就沒參戰。戰後其他的四支全部打殘,他一家獨大。。。後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

那麼為什麼說聶士成是當時的最強戰力呢。因為聶士成是當時唯一一支和洋人正面硬碰硬的軍隊。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大沽炮臺失守,天津北上聯軍與聶士成部在天津交火。五月二十五日,朝廷對列強宣戰,令聶士成率部保衛天津,收復大沽炮臺,阻止八國聯軍北上。六月,聶士成率所部守衛天津楊村一帶,與義和團一起阻擊欲入京拯救使館區的八國聯軍先遣隊,清軍與聯軍互有死傷,而義和團則被聶士成派上前線,遭聯軍機槍掃射,撤回時又遭聶軍機槍掃射,死傷慘重。由於京津鐵路已被義和團破壞、八國聯軍先遣隊不擅陸戰、聶軍裝備精良(配有德制重機槍),聯軍無法前進只能後撤,清廷稱此役為廊坊大捷。但裕祿將之歸功並大賞於義和團,而聶軍則分文無賞。

這裡我要說一下,聶士成和義和團本身就有樑子。義和團大家都知道,基本上就是那個時候打砸搶的代名詞,聶士成保護鐵路、義和團破壞鐵路。所以這也為後來聶士成腹背受敵埋下了伏筆。

而後,從六月下旬一直到七月初,聶士成先是奉命攻打天津租界十餘次,差點攻下。

當時西方軍隊稱聶軍是中國最強悍的軍隊。義和團就不用說啦,打砸搶嘛。聶士成派兵鎮壓,殺了不少人。當然,義和團除了打砸搶背後告狀也是一把好手,不讓我打砸搶,我就說你賣國通敵。反正,弄的聶士成心灰意冷,決心死戰天津。七月初,義和團又抓了聶士成的一家老小,加上聶士成部下的一營新軍和義和團串通,使得聶士成腹背受敵,七月九日,聶士成在城西八里臺中炮陣亡。義和團本要戮聶屍,因聯軍追至才倖免,後來德軍扯來一條紅毯子,蓋在聶士成破碎的身體上。並讓士兵把聶士成的遺體交還給清軍。

最後,我想說,聶士成隨死,但是表現出了軍人的傲骨,為了保衛國家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但是他的遭遇,非常讓人惋惜。而且,他的部隊,絕對可以算是抗擊八國聯軍的最強戰力了!


今晚報


1900年春,八國聯軍入侵。之後,一直想當太上皇的醇親王載漪為了讓其子溥儁早日登基,竟唆使人偽造了一份各國讓慈禧太后立即歸政給光緒帝的假照會。這份假照會立即觸痛了慈禧的禁臠和敏感神經;要她歸政(將大清的實際控制權還給光緒),對於嗜權如命的她來說,無異於要其老命!慈禧勃然大怒,也無心去細究這份“最後通牒”之真偽,在氣急敗壞、利令智昏的情形下,這個權欲極強的老太婆當即作出了喪心病狂、鋌而走險的瘋狂抉擇:宣諭向列國開戰,並命“奉旨造反”的義和團立即攻打各國駐華使館,她還無知的表示要“大張撻伐”,與列強“一決雌雄”。

義和團雖然缺乏訓練、武器粗陋,但勇氣還是有的,一得到慈禧懿旨後,立刻用大刀、長矛、鳥銃等原始武器與洋兵的槍炮相搏殺,向各國駐京、津的使館發起了強攻。

天津紫竹林租界之戰開始後,列強均已增兵固守,直隸總督裕祿見義和團民久攻不克、死傷慘重 ,於是上奏清廷請求調集提督馬玉崐的武衛左軍、聶士成的武毅軍前來天津助戰。

裕祿見大批援軍開到,遂召集清軍提督馬玉崐、聶士成、義和團首領張德成、曹福田重新部署戰事,準備一舉拿下紫竹林租界。他命曹福田率義和團配合馬玉崐的武衛左軍繼續攻打老龍頭火車站,得手後從北面攻擊租界,令張德成部義和團協助聶士成的武毅軍從西、南兩面攻打紫竹林租界, 以形成三面圍攻之勢。四將領命後,立即著手佈置發起進攻。曹福田的義和團因有馬玉崐的正規軍配合,士氣大振,便開始以車輪戰法攻打火車站,上萬人日夜輪番發起猛攻。如此血戰3天,守衛車站的數百俄軍力戰不支,乘夜狼狽撤退。曹福田大喜,率團民和馬玉崐的部隊跟在逃跑的俄軍後面緊追不捨,一直追到紫竹林北邊,並在此佈防設圍。

張德成部義和團奉命從西面向紫竹林發起攻擊,上萬團民在馬家口一帶遇到了洋兵埋設的地雷陣,傷亡慘重。張德成驅牛踩地雷,拳民乘勢跟進進攻使館。聶士成的武毅軍從南面攻打使館區,他命士卒在天津南城牆上架炮轟擊租界,還挑選數百勇敢敏捷的士兵,潛伏至跑馬場,用手雷襲敵。聶士成的武毅軍訓練有素,軍紀嚴明,作戰勇敢,是清軍中少見的精銳之師。聶士成部轟擊租界後,隨即發起了猛烈衝鋒,聯軍拼命阻擊,死傷不少,幾乎頂不住聶軍的兇猛攻擊了。

然而,就在聯軍節節敗退,眼看租界就要被武毅軍攻克時,各國援軍已大批抵達並集結於大沽口,大約14000多人已經開至天津,隨即向清軍、義和團發起大舉進攻,以解租界之危。一支由6000人組成的英、法聯軍直撲在馬場道一帶鏖戰的聶士成軍,很快就將聶軍擊潰。

聶士成部潰退至八里臺後,又遭聯軍炮轟,死傷慘重,潰不成軍。幾乎同時,一支日軍從天津城西南方向偷偷包圍了紀家莊,屠殺了千餘名被困的拳民,又迂迴到武毅軍殘部的後面,實行前後夾攻。日軍騎兵突進八里臺後,橫衝直撞,大砍大殺,使被困於此的數百聶軍官兵幾乎無一生還。

俄軍見英、法和日軍連連得手,於是又向老龍頭車站發起了瘋狂反撲。曹福田的義和拳民見俄軍發起反攻,竟不戰而潰,兩千餘來不及逃走的拳民被俄軍屠戮。與義和團並肩作戰的馬玉崐武衛左軍,抵不住俄軍的猛烈攻擊,只得敗退回天津城中。

聶士成畢竟是清軍名將,他的武毅軍雖戰鬥接連失利,損失慘重,但他並不氣餒,他把殘部重新調配一番後又開始向聯軍發起反擊。一連好幾天,聶士成率部和聯軍展開激烈混戰,該軍死戰不退,打得十分英勇。

可是奉命配合武毅軍作戰的張德成部義和團,雖號稱“天下第一團”,至此兵兇戰危之際,不去配合、支援聶軍禦敵,反而四處燒殺擄掠。有一隊拳民還想起聶士成曾鎮壓過拳亂的往事,乘機報起了舊仇,在聶士成率部與外寇拼死血戰時,衝入其家將聶母和妻女捆綁而去。

聶士成聞訊後心神不寧,只好分兵去追。可他部下的一些新練軍大多是直隸人,很多人暗中私通義和團,見聶軍追擊拳民,他們便高呼“聶軍造反了” 。有些人還開槍攻擊聶軍,使其遭內外夾擊,進退無路。

聶士成見自己人打自己人,激憤異常,想自己身為提督,帶兵十餘年,身上傷痕累累而不被朝廷重用,反受奸佞之臣的陷害攻訐;如今居此危境,又受辱於素質低劣的拳民,家室妻小均被殘害,遂決心以死殉國,以杜絕讒言、恢復清白之身。他毅然跨上戰馬,準備衝入敵陣。

聶士成將阻攔的他的護兵趕開,策馬狂奔,像瘋了一般朝聯軍陣地飛奔過去,一心求死。須臾間,他腹部中彈。接著,雙腿又被擊中,但他仍然奮力向前,聶軍將士在他的感召下,紛紛吶喊著衝上前來。一顆子彈從他的口中射入貫穿後腦,又一彈擊中了他的太陽穴,然而他仍然忍死力戰。最後,胸腹中彈,腸子都流了出來,他才墜馬氣絕而亡。

聶戰死後,聶軍將士冒死搶回了他的屍體,正準備祭奠 ,一群議和團民湧了進來,要碎屍洩憤。突然一夥洋兵追了過來,拳民一鬨而散,才免被碎屍萬段。

直隸總督裕祿本來對聶士成有偏見,聽說他壯死殉國,也不禁感傷落淚,遂上奏朝廷為之請賜撫卹。慈禧、載漪、剛毅等人卻好賴不分,忠奸不辨,尤其是慈禧,竟下詔譴責聶士成誤國喪身。


國事糜爛,即便聶士成等人率部奮勇抗擊,對大局也是無濟於事甚至徒勞無功的。聶士成慘死後,其部將宋慶對義和團切齒痛恨,便強逼曹福田、張德成部拳民做先鋒進攻租界,如有遲疑或畏縮,一律殺無赦。張、曹被逼無奈,只好撥兩千精壯拳民做敢死隊往攻租界,而這些篤信刀槍不入的拳民早就被洋兵打怕了。當守租界的洋兵槍炮齊鳴時,拳民們不敢衝鋒,反而跪地乞求上天護佑,但前幾排的還是紛紛中彈倒地。後排的被嚇得魂飛魄散,紛紛拔腿而逃。宋慶見狀大怒,令武毅軍用槍逼其重新發起衝鋒。不過幾個時辰,兩千團民全部犧牲在聯軍的槍口之下。

因清軍勁旅聶士成部傷亡過半,導致清軍元氣大傷 。不久,聯軍開始圍攻天津城,裕祿、馬玉崐等人抵擋不住,棄城潰逃,張德成、曹福田、楊壽臣等義和團首領均在巷戰中陣亡,天津淪陷......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不易 嚴禁搬運】


鐵馬冰河wu


上不諒於朝廷,下見逼於拳匪,非一死無以自明。――聶士成無奈自白


關於晚清時期的歷史,聶士成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繞不去的人物。作為“武毅軍”的領軍人物,在剿滅捻軍、平定回亂、朝鮮抗擊日本,臺灣抗擊法國、天津抗擊八國聯軍等大小戰役,他的身影無處不在。


Δ聶士成雕塑

他一開始投靠袁世凱的叔叔袁甲三參加淮軍,之後被派去剿滅捻軍,因戰功卓越被提升為把總。後來又跟隨劉銘傳作戰,1870年已經升任提督調。

李鴻章的弟弟李昭慶在平定捻軍的時候創辦了“武毅軍”,1873年聶士成被調來任職。之後又回到了劉銘傳的帳下,跟隨他參加了中法戰爭,戰爭結束後被調了回“武毅軍”任職。隨後又參加了朝鮮東學黨起義鎮壓,並且在甲午中戰爭中取得了為數不多的勝利。


Δ武毅軍

1895年聶士成率領“武毅軍”回防津沽,仿照德國營制,採用西方方法訓練部隊。之後榮祿以八旗子弟為基礎創辦了武衛中軍,聶士成被改編為武衛前軍。除此之外還有袁世凱的武衛右軍,以及董福祥的武衛後軍,宋慶的武衛左軍。

這些是晚清拿的出手的僅有部隊,而只有袁世凱與聶士成有的一拼,也足以抵擋八國聯軍的入侵。雖然當時清朝很落後,但是這些軍隊幾乎配備的都是德國造。本來還輪不到聶士成第一,但是在八國聯軍侵華中,袁世凱為了保持自己嫡系部隊,竟然故意沒有參戰。


Δ義和團

因為當時義和團起義爆發,袁世凱忙著前去鎮壓起義。結果四支隊伍全部打殘,只有袁世凱一家獨大。而且作為軍隊第二的聶士成也不是敗在了八國聯軍中,而是被自己人開了黑槍。

八國聯軍侵華,大沽炮臺失守,聶士成受命守衛天津,後來與義和團聯軍抵抗八國聯軍。但是聶士成之前鎮壓過義和團,義和團趁亂綁走了妻子、家人、母親。聶士成派人去追,沒想到被反咬一口,義和團先行一步向清庭狀告其謀反。


Δ保衛戰

前方戰事吃緊的情況下,又腹部受敵,聶士成在城西八里臺位置中炮身亡。聶士成的死寒了所有武毅軍(武衛前軍)的心,再加上朝廷事後只獎賞義和團,對聶士成隻字不提,剩餘軍隊基本潰散。

八國聯軍從天津打到北京,中間幾乎沒有遭受過像樣的抵抗。義和團這群烏合之眾,一邊在前面燒砸搶奪,八國聯軍在後面一路趕到了北京。大清滅亡,實屬活該。


Δ八國聯軍侵華

因為最強戰力袁世凱部不在,榮祿等八旗子弟不值一提,宋慶部武器裝備,軍事訓練不匹配。也就天下第二的聶士成部抗在最前面了,也成了八國聯軍口中最強。沒想到最後死在自己人手上,中國人就是善於內鬥。


都說天下第三最好,果不其然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