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僞軍將領爲何大都是西北軍出身?

芳緋文學


這個問題問得好。

抗日戰爭期間,絕大多數中國軍人浴血疆場,以身許國,為國家為民族拋頭顱灑熱血,但也有一小撮垃圾敗類,不惜賣身於賊,投靠日寇,做了可恥的漢奸走狗。這類人裡,尤其以出身西北軍的最多,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不是說西北軍都是漢奸,西北軍中也有鐵骨錚錚的好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張自忠將軍。他身為西北男兒,在1940年的棗宜會戰中壯烈犧牲,以身殉國,為我中華軍人之楷模,西北軍人之典範。但是,西北軍中,既有張將軍這樣的英雄好漢,也有一大批漢奸敗類,而且後者更多。

西北軍是從北洋軍閥部隊中分化出來的以馮玉祥為領袖的一支軍隊。為什麼叫“西北軍”呢?因為當年被張作霖壓迫,不得不離開京畿大地,去西北一帶發展。因此,得了西北軍這個名號,其實當時其官方名稱是國民軍。

西北軍的核心是馮玉祥麾下所謂“十三太保”和“五虎上將”,恰恰在馮玉祥這些最嫡系的將領中,出了不少漢奸。比較知名的有:劉鬱芬、孫良誠、張維璽、石友三、程希賢。另外,出身西北軍高層的漢奸還有:鄭大章、雷中田、門致中、張嵐峰、郝鵬舉、吳化文等。還有不是馮玉祥嫡系,也算是西北軍一脈的龐炳勳等。據統計,西北軍中當漢奸的高級將領竟達22人之多,幾乎佔據偽軍的半壁江山,特別需要指名道姓的還有一位:一槍不放就放棄山東的原西北軍高級將領韓復榘。

(上面諸位,認得全不?)

西北軍到底是怎麼回事?

要解答這個問題,並不難。

俗語說得好——“上樑不正下樑歪”。

西北軍大家長馮玉祥本身就是一個以“倒戈”聞名的人。他一生中倒戈的次數足足有8次之多,堪稱奇蹟。

(這位想必大夥兒都認識)

哪8次呢?

灤州起義,倒戈反清;

護國運動,倒戈反袁;

武穴停兵,倒戈反段;

北京政變,倒戈反吳;

反奉大戰,倒戈反張;

五原誓師,倒戈北洋;

清黨分共,倒戈清共;

中原大戰,倒戈反蔣。

在這之後,馮玉祥似乎就沒有倒戈了,是洗心革命了嗎?

非也。

真正的原因,是馮玉祥徹底失去了部隊,沒有機會再倒戈了。

由此可見,從1911年的灤州起義到1930的中原大戰,19年時間裡,馮將軍倒戈8次。這樣的頻率,被稱為“倒戈將軍”倒也實至名歸。

有了這樣的大家長,就不難理解西北軍高級將領為什麼會變成“有奶便是娘”了。他們把抗日戰場依然當成內戰戰場,左右逢源,在中日之間來回徘徊,絲毫沒有一點民族大義。這樣的軍人不僅是中國軍人中的敗類,更是西北軍人中的敗類。此時,即便是真心想抗日的馮玉祥,也已經拿手下這群小鬼們沒了辦法。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1. 簡又文 :《馮玉祥傳》

2. 王曉華:《西北軍傳奇》

“許述工作室”核心成員查佳峰主答


腦洞大開的歷史


馮玉祥本人有重大的人格缺陷,從領導力來講,馮玉祥善於將兵,不善於將將,在直接帶兵時培養了大批的人才,比如韓復渠、石友三、孫良城、 張自忠、吉鴻昌、孫連仲等人都是馮玉祥在擔任16混成旅旅長期間培養成為了一代戰將。但是人的地位提升了,想法就會改變,當這些人已經成為方面大員時,馮玉祥還在把他們作為一個兵來對待,比如在韓復渠已經當軍長的情況下,馮玉祥給韓復渠打電話,一言不合,就要韓復渠在電話另一邊下跪,根本不考慮到韓復渠作為一個軍長的面子。而馮玉祥,反清、反直、反奉等等行為對於部下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對於定力不強的人,認為生存是第一要務,生存不下去就要找出路,這裡面最典型的就是吳華文,但另外一些定力強的人,有原則的人則走上了另一條道路,這就出現了西北軍在抗戰期間的一大特點就是叛將多,烈士也多。


szlzr


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國家。英雄人物們光芒四射,富貴不淫,威武不屈,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然而尷尬的是,二戰中,中國偽軍200多萬,世界第一,日本侵略者都沒有偽軍多。

中國的偽軍又以東北軍和西北軍居多,其中馮玉祥西北軍有五虎上將,有十三太保,這些將領基本上都是北方人,吃苦耐勞,英勇善戰。

抗戰時期西北軍卻是亂象紛呈,漢奸輩出。據統計,國民政府1939—1945年有99位高級將領投敵,西北軍將領就有46位,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第二的東北軍也不少,11位。

西北軍抗日名將很多,有楊虎城、吉鴻昌、宋哲元、張自忠、趙登禹、佟麟閣、孫連仲等。國家的大英雄不少。反之西北軍偽軍也是名將眾多,劉鬱芬、孫良誠、孫殿英、龐炳勳、石友三都是赫赫有名的虎將。仔細比較西北軍,英雄的光芒還是超過漢奸的。

漢奸不外乎以下幾種。第一種是屈服於侵略者淫威,對國家前途喪失信心。於是希望通過當漢奸減少國家損失,同時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代表人物汪精衛。這種漢奸讓人痛恨,雖然無法原諒,其目的還是有值得同情的地方。

第二種就是不想當漢奸,但誰給好處我就跟誰走,代表人物西北軍吳化文。投降日寇,投降國民政府,投降解放軍,反正那裡都是做官發財。這種漢奸西北軍裡面最多。

第三種迫於無奈,要保全自己和手下性命。代表人物龐炳勳,屢次對日作戰立下大功,然而在中條山戰役被日軍包圍,不得已做了漢奸。進則為民族英雄,退則為民族罪人。那種死心塌地跟著日本人的還是很少。


西北軍和東北軍有一個共同特點:群龍無首,沒有固定地盤。沒有頭和地盤,就沒有錢,三軍等著吃飯,武器裝備要換,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錢的重要,足以使西北軍、東北軍這些窮鬼信念動搖。

作為國家元首的蔣介石,對待地方派系的軍隊,慣用瓦解分化,借刀殺人的政策。非嫡系部隊給養缺斤少兩,更顧不上武器裝備了。像東北軍甚至出現過共產黨發補給的情況。這些西北軍、東北軍將士,送死先上,好處在後,極易心理失衡,投敵就成為一個簡單的選擇。

西北軍的傳統文化就有倒戈相向。馮玉祥一生8次背叛盟友,手下將領目睹耳染,視倒戈為平常,有樣學樣。


除非堅定的愛國者如張自忠者,遇到這些前途選擇和實際困難,心生異念實在太平常不過了。而其他中央系、桂系、滇系等軍隊,漢奸幾乎很少,原因就是他們有堅定抗日的首領和穩定的經濟來源。西北軍和東北軍將領就出現極端,愛國的拼死一搏,愛自己的就朝秦暮楚。大英雄多,漢奸也多。


滄海歷史春秋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西北軍漢奸極多,與其創始人馮玉祥有直接關係。馮玉祥一生八次倒戈,人稱九姓家奴,最後一次被燒死在輪船上。而且馮玉祥為人極其虛偽無恥,自稱與士兵同甘共苦,只穿粗布軍裝,但軍裝裡面卻是錦衣華服。每次吃飯不用瓷碗,非要用最廉價的碗,部下為了給他買碗就要花費數萬大洋。

馮是基督徒,強迫士兵每天讀聖經,用水管集體“洗禮”,還縱容部下放火燒了少林寺!

據白崇禧將軍回憶,馮不僅道德敗壞,而且貪生怕死。淞滬會戰期間,每次日軍空襲,馮都極為恐懼,完全不像一位曾經領兵作戰的將軍!

像這樣的領導,部下出幾個漢奸也就不足為奇了。


第八個適能者


有網友問,為什麼偽軍將領大部分都是西北軍出身?西北軍部隊其實並不多,但是投敵將領佔到了整個戰爭投敵將領的一半。抗戰投敵將領99人,西北軍46人,東北軍11人,就佔了57人。這還不算1931-1936年投降的東北軍將領。

首先西北軍這個部隊從創建初期,就非常善於鑽營,比如,在清末,在保定倒戈,參加反清。又投靠袁世凱,隨後又投靠段祺瑞,打護法軍。然後又背叛段祺瑞,投靠直係軍閥。

隨後又在直奉戰爭的關鍵時刻,背叛直係軍閥,投靠奉系軍閥。北伐戰爭開始以後,又果斷背叛奉系軍閥,投靠北伐軍。隨後,又蔣馮戰爭,中原大戰等等。後來又全軍信奉了天主教。

到了最後就變成西北軍內部內鬥,互相倒戈,分裂,背叛。直到被全部收編。另外一點就是,西北軍大部分將領都是長期在窮苦的北方邊地和西北地區駐防,對金錢等物質吸引抵抗力很小,這也是為什麼在中原大戰前後,對手可以通過幾百萬大洋,就分裂西北軍的原因。

除了這2點以外,在抗戰的時候,西北軍很多部隊都屬於遊擊部隊,困守在最前線的一些孤島陣地。

但是這還不是主要原因,抗戰時期與西北軍類似的晉綏軍生活條件更差,也都是被日軍合圍在貧困地帶,但是晉綏軍投降的將領微乎其微。主要原因還是看高級將領的,其實西北軍大部分也一直在堅持抗戰。

真正投敵多的主要是,孫良誠,孫殿英部隊,其中,孫良誠部隊投敵,就包括了18名將軍和3萬部隊。孫良誠從1912年就參加了西北軍的前身,經歷和主導了西北軍所有反覆事件,所以他本人在42年投敵一點也不奇怪,到了淮海戰役,孫良誠還會再繳械投誠一次呢!


深度軍事


西北軍是馮玉祥一手創辦並發展起來的。
1914年,袁世凱任命自己的親信陸建章為左路統領兼北京總統府警衛軍參謀官後,陸建章便將自己的部隊擴編為第七師,並任命自己的內侄女婿馮玉祥為第一營營長。
第一營後來擴編為第14、第16混成旅,馮玉祥先任第14旅旅長,後任第16旅旅長。這第16混成旅便是西北軍起家的班底。
1921年,第16旅擴編為師。1924年時,馮玉祥聯合駐守北京的孫嶽、胡景翼發動北京政變後,組建國民軍,馮玉祥任總司令。此時的軍力約十五萬人。在後來的十餘年裡,全國軍閥混戰此消彼長,今天你打敗我,明天我吞併你,大小軍閥不斷改換門庭,全不顧親戚名分,也不想朋友交情,更沒有原則信仰,只要對己有好處,有奶便是娘。西北軍就是在這樣的紛爭劇變中,在1927年達到鼎盛時期,人員達四十萬。其麾下的著名將領有:宋哲元、韓復榘、石友三、孫連仲、孫良誠、劉汝明、張自忠、楊虎城、吳化文、張嵐峰、龐炳勳、吉鴻昌等。
西北軍後在軍閥混戰中失敗,馮玉祥下野。西北軍被縮編、改編、分解,並接受國民黨的領導,成為國民革命軍。
日寇侵略中國,特別是汪精衛偽政府成立後,一些被誘惑、被俘、被勸降的將領聚集在汪偽政府下,其偽軍人數約達百萬之眾。而這些主要的漢奸將領中,來自西北軍的佔有多數。汪偽政府下共有六個方面軍,其中第二方面軍司令孫良誠、第三方面軍司令吳化文、第四方面軍司令張嵐峰、第五方面軍司令龐炳勳均來自西北軍。
作為漢奸的偽軍將領為何大都是西北軍出身呢?主要有這麼幾個原因:
1. 西北軍大都是擴編、收編其它軍閥的武裝,他們都是為了保存實力,或利益所使聚集到一起的,沒有政治信仰。
2. 西北軍被蔣介石收編後,不是嫡系,而是雜牌軍。不論裝備給養、還是人格名譽上,都極受歧視。特別是蔣介石試圖利用他人之手消滅異己,因此他們對蔣介石很是不滿。在日、汪的利誘下,便去當了漢奸。
這些漢奸將領到汪偽政府後,基本上都得到了比原先更高的職位和權力。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抗戰時期,出偽軍多的除了,西北軍,還有東北軍!

史論縱橫認為,首先不要涉及地域黑,說自己家鄉好,可以,但是不能詆譭別人的家鄉。

西北軍將領缺乏個人信仰,跟馮玉祥的領導有關

都知道西北軍馮玉祥手下有十三太保,其實從這十三太保中,也可以窺知一二,這十三太保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榘、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

這十三太保中,有四個後來投日,成了大漢奸,比如,孫良誠,石友三,張維璽,程希賢這四個就是典型的大漢奸。

而韓復榘身為山東軍閥,在日本侵略時,竟然選擇了和張學良一樣不抵抗,拱手放棄黃河天下,最終被蔣介石派遣軍統槍決。

我認為西北軍將領大規模的淪陷,首先跟馮玉祥的個人有一定關係,馮玉祥善於做表現文章,人前一套,背地裡其實專搞他那些山大王的事,比如韓復榘都成為軍長的時候,馮玉祥還讓其給自己站崗,對屬於動輒打罵,完全沒有培養,部下也缺乏個人信仰。

在軍閥混戰期間,也學習馮玉祥倒戈的特性,屬於上樑不正下樑歪,中原大戰中石友三和韓復榘受蔣介石收買倒戈馮玉祥,就是致使馮玉祥失敗的重要因素。

今天他能倒你馮玉祥,明天他就能倒蔣介石,後天他就能倒國家!

西北軍群龍無首再加上蔣介石的排擠也有關係

西北軍和東北軍在抗戰時期,也抵抗日軍的第一戰場,而馮玉祥和張學良的前後倒臺,也都導致西北軍和東北軍群龍無首,不能形成統一陣營。軍閥一直強調私軍,沒有國家概念,東北軍是東北的軍隊,更是張家的軍隊。

在中原大戰後,蔣介石對馮玉祥的西北軍進行收編,對於一些蔣介石看不上的隊伍,進行排擠,蔣介石一向只重視自己的黃埔嫡系,其他地方軍閥一向是打壓,更別說是被打敗的不是嫡系的西北軍了。

非嫡系的西北軍也是地方割據的基礎,也不是沒有蔣介石借抗戰之名,削弱西北軍和東北軍之實,尤其是彈藥補給上,不公平的對待,也是這樣將來投敵的重要因素吧!

在這樣的打擊下,西北軍和東北軍很多缺少民族大義觀念的將領都選擇了投靠日本,這不單單是這些將領的問題,和蔣介石的用人也有關係。

西北軍中也有抗日名將,比如孫連仲,劉汝明,佟麟閣等在抗戰戰場上都有突出的表現,也說明了西北軍並不全是叛軍。


史論縱橫


西北軍是馮玉祥一手創立的軍隊,湧現了很多著名的將領。西北軍是一支神奇的軍隊,既出現了很多抗日名將,也出現了很多漢奸。

為何會這樣呢?因為一直以來,西北軍內部沒能形成一種根深蒂固的價值觀。

馮玉祥治軍,喜歡採用家長作風。他一手提拔的那些將領,在他眼裡就像兒子一樣,他可以隨時打罵、教訓。同時,馮玉祥喜歡用熱血來激勵將士們。所以,西北軍的戰鬥力比較強,根源是骨子裡被注入了熱血的基因。

但是,馮玉祥又是一個倒戈將軍。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西北軍注入了另外一個基因:實用主義,不忠誠。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有奶便是娘”。

這兩種基因,在西北軍將士的骨血裡共存。

正是受到體內熱血的激盪,所以宋哲元手下的大刀隊能夠在長城抗中取得喜峰口大捷,所以張自忠能夠慷慨赴國……

但也因為受到“實用主義”的感召,所以會出現石友三這樣反覆無常的三姓家奴,也會出現孫良誠、吳化文等漢奸偽軍將領。

相比而言,西北軍中的漢奸偽軍將領要遠遠多於抗日將領。據不完全統計,在所有投靠的99名偽軍高級將領中,西北軍有46名,佔了近一半。


趣談秘史


偽軍將領可不光是西北軍出身,而是哪個系統的都有。

比如華北偽軍“華北治安軍”,名義上的最高指揮官齊燮元,是正宗的老牌直係軍閥,和西北軍可謂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的繼任者杜錫鈞,以及治安軍的許多骨幹也都來自舊直系。

又比如山西的“興亞軍”,幾乎都是閻錫山晉綏軍系統的將領當家,像武盡英、郭援任、蔡雄飛、楊誠、趙瑞,都是閻錫山的舊部(有些是閻錫山故意派遣安插過去的),這個系統裡幾乎連一個西北軍人物都找不到。

東北軍參加“西安事變”的許多激進派軍官在張學良被扣後殺死王以哲,此後畏禍離開西安,他們中許多代表人物,如鮑文樾、胡毓坤、楊毓珣、孫銘九、應德田、白鳳翔等後來都當了偽軍——就不必說偽滿軍隊裡有多少東北軍舊部了。

甚至“天子門生”黃埔系中也有漢奸,如一期的黃子琪、劉明夏、謝文達,二期的劉夷、劉啟雄、陳孝強、張海帆,三期的金亦武等。

此外,有些所謂“西北軍漢奸”其實並不是西北軍的,如王勁哉,他是楊虎城十七路軍舊部,而十七路軍是陝軍,不是馮玉祥的西北軍,但長期被誤稱為“西北軍”,事實上不論西北軍舊人或楊虎城舊部都不會將楊部的十七路軍或其整編後的38軍稱作“西北軍”。

“西北軍多漢奸”的印象,主要是汪精衛“和平軍”的幾個主要將領,如張嵐峰、龐炳勳、吳化文、郝鵬舉、孫殿英等是西北軍系統的,而“和平軍”因為“近水樓臺”,靠近資信發達和交通方便的主戰場,在抗戰期間“曝光率”更高,因此給人以“偽軍將領大多是西北軍出身”的印象,其實如果把滿洲國、蒙疆和華北偽軍都算上,恐怕東北軍出身的偽軍將領要更多一些。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雖然“和平軍”的確多西北軍漢奸將領,但在這支偽軍中地位最高的將領——任援道卻不是西北軍系統的,他最早追隨孫中山,後來跑到江蘇、江西、湖南等地,變成了一個地道的雜牌將領,但和西北軍拉不上什麼關係。

至於西北軍將領何以出了那麼多漢奸,原因很簡單,首先西北軍舊部眾多,又被蔣當炮灰放在最危險的地方,容易被殲滅、包圍、孤立,而這些都是滋生動搖分子的最好溫床,且他們中許多人飽受排擠,鬱郁不得志,汪偽一個方面軍司令之類的大頭銜對他們而言是很吸引人的,何況還有錢有槍有地盤;其次,西北軍長期過窮日子,馮玉祥對將兵習慣用大家長作風苛待,導致他們在逆境時一碰上糖衣炮彈就容易動搖,既然中原大戰不利時他們能批量投蔣,那麼抗戰戰局更不利時自也不憚投日投汪,事實證明後來形勢變了他們還會很輕易地再去投新的贏家。


陶短房


孫良誠、石友三、龐炳勳、吳化文等偽軍確係出自馮玉祥系統,整個抗日戰爭期間西北軍有46名將領投敵,幾乎佔國軍投敵將領的一半左右,“降將如毛,降兵如麻”,也是個奇觀。

當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整個西北軍,抗日名將張自忠也是西北軍出身,關鍵還是在是否具備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西北軍投敵較多也有歷史原因。

(大漢奸汪精衛)

一,群龍無首,各奔東西。

中原大戰蔣介石勝利後,馮玉祥的部隊要麼被張學良收編,比如張自忠所屬的宋哲元部;要麼投靠蔣介石,比如獲封山東的韓復榘部,馮玉祥下野,再也沒能翻身。從此,幾十萬軍隊分成若干大小股,再無領袖統帥。

他們首先考慮的是生存問題,而無論蔣還是張,都不會真正信任他們,屬於“後孃養的”。抗日戰爭爆發後,蔣介石為消滅異己,將所有西北軍系統的軍隊全部安排在華北地區和黃河流域,基本不許進入江南和西南腹地,面對優勢的日軍,部分西北軍將領面臨要麼死、要麼降的境地,曾經在臺兒莊死戰日軍的龐炳勳如此,孫殿英和吳化文也如此。

(汪精衛校閱偽軍)

二,只有派系,沒有國家。

西北軍作為一個整體雖然失敗了,但40萬軍隊的大部分仍然保留下來,雖然暫時接受了改編,但在這些西北軍將領心目中,蔣介石和中央軍仍然是他們的宿敵,充滿不服與怨恨,而國家觀念比較淡泊。

所以侵華日軍在兵力不足的情況下采取“以華制華”的政策時,抗日意志堅決的黃埔系中央軍是策反不來的,那首選就是對蔣有怨氣的雜牌軍西北軍,相比較其它地方實力派,由於缺乏政治領袖,西北軍已是一盤散沙,汪偽參謀總長劉鬱芬,汪偽第二方面軍司令孫良誠,都是西北軍大將。




三,貪圖享樂,見錢眼開。

西北軍出自苦寒之地,糧餉向來不豐,馮玉祥又故意以所謂樸素作風要求部下,所以部下什麼“五虎將”、“十三太保”都沒有什麼家財,與蔣介石的大手筆相比較,確實相形見絀。在中原大戰中,蔣介石擊敗馮玉祥除了用子彈和炮彈外,還有“銀彈”和“肉彈”。

抗日戰爭爆發後,富庶地區大片淪陷,生活條件更為艱苦,中央軍都發的半餉,雜牌軍更是糧秣可憐,部分西北軍將領在日本人的高官厚祿引誘下,紛紛叛變。



四,上行下效,內部鬆散。

這個小編不方便展開說了,總之西北軍將領受馮玉祥影響,軍人榮譽感和忠誠度較差,或許他們覺得,投蔣和投日沒什麼區別。

還有部分投敵者,其實是在蔣介石默許下“曲線救國”的,抗日戰爭勝利後,搖身一變又成了國民革命軍正規部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