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與投資:你需要儘早學習和實踐

儲蓄與投資:你需要儘早學習和實踐

儲蓄投資的目的

我們一生中各階段的收入並不是不變的,年輕時期和退休後的實際消費往往會大於收入。

因此,作為理性消費者,我們應當在收入有盈餘時儘早進行儲蓄和投資。更何況我們還面臨著信用市場不完善、未來收入和壽命不確定等等風險,需要依靠儲蓄去應對。同時,國民進行穩定、充足的儲蓄與明智的養老金資產投資,對一國的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穩定也至關重要。

儲蓄投資要趁早

假如甲在20歲時開始儲蓄,每月儲蓄1元錢;乙40歲開始儲蓄,每月儲蓄20元錢,在年化利率為5%條件下,他們在60歲時分別會擁有多少儲蓄?

使用Excel財務函數進行簡單計算,我們最終得到,甲儘管每月儲蓄金額僅有乙的1/20,但他將擁有15260.2元的儲蓄,而乙僅有8220.7元的儲蓄。

資金的時間價值

貨幣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的增值,即當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貨幣比未來獲得的等量貨幣具有更高的價值。

單利與複利

單利:只對借貸的原始金額或本金支付(收取)的利息。例如:若年利率為r,在銀行存入價值為PV的錢,t年後你將獲得:PV×(1+t×r)。

複利:不僅本金,上一期的利息在下期也要加入本金一起計算新的利息的計算方式,即通常所說的“利滾利”。例如:同樣存入價值為PV的錢,年利率為r,如果按複利計息,t年後你將獲得:PV×(1+r)t。

由上面兩個定義可以發現,年利率為5%的複利就意味著:存1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6.2%;存2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8.2%;存3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11%;存7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42%。有沒有感受到複利的威力呢?

通貨膨脹

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普遍上漲的現象。價格上漲,同樣的錢能夠買到的商品自然就減少了。

如果在商業銀行儲蓄

目前我國主要商業銀行存款利率:請注意我國的銀行的定期存款普遍採用單利計息。

儲蓄與投資:你需要儘早學習和實踐

常見利率水平彙總

儲蓄與投資:你需要儘早學習和實踐

如果購買理財產品

注意風險:這裡主要指收益的不確定性。

金融市場中,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進取的投資者偏向於高風險高收益,穩健型的投資者則著重於安全性的考慮而選擇低風險低收益。商業銀行儲蓄有低風險,低收益的特徵。如果遇到號稱低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很有可能是詐騙。

股票

股份公司發行的公司所有權憑證,也是股東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的股息收入隨股份公司的盈利情況變動而變動,盈利多就多得,盈利少就少得,無盈利不得。

買入股票後如何獲得收益?

1)銷售股票的資本利得,即通俗意義上的炒股所得;

2)公司分紅的股息,中國公司一般較少分紅。

債券

政府、企業、銀行等債務人為籌集資金,按照法定程序發行並向債權人承諾於指定日期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債券購買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獲得固定利息,而不管發行債券的公司經營獲利與否。在此意義上,債券風險低於股票,利率與債券價格成反比。

共同基金

向公眾出售股份,並用收入來購買各種股票、債券或既買股票又買債券的資產組合的機構。按資產組合的組成成分,共同基金分為三類:即只購買股票的股票型基金;只購買債券的債券型基金;可以同時購買股票與債券的混合型基金。

投資收益、年化利率計算

對這道1-10分打分題:“我覺得我的數字計算能力很好,請衡量對這句話的認同程度。”,同學們的平均得分為:5.89。

而在後續另一個問題“我知道如何使用金融計算器,比如計算房貸、車貸、分期貸款等的計算器”中,得到的該題平均值為:3.55。

這表明,同學們沒能很好地將自己的數學能力轉化到對金融計算器或Excel表格的實操上來。因此我們有必要簡要介紹一下如何用Excel表格計算投資收益、年化利率等。

FV函數

計算終值

=FV(rate,nper,pmt,pv,type)

基於固定利率及等額分期付款方式,返回某項投資的未來值。

rate:各期利率(複利),nper:付款期(年/月)總數,pmt:各期應付(或得到)的金額(年金),pv:現值,缺省為0,type=0表示各期支付款在期末,可缺省;=1為期初。

例:你的父母6年前為你積攢大學教育費用,在銀行存了20000元。之後每年年末定期存入5000元,假設年利率5%,複利計息,請問現在你父母給你共攢了多少錢?

FV=FV(5%,6,-5000,-20000)

=60811.48元

PV函數

計算現值

=PV(rate,nper,pmt,fv,type)

變量含義與語法與FV類似。

例:你的父母計劃8年後為你購買一套價值30萬元的住房,銀行存款年利率為5%,複利計息,那麼你的父母現在應至少一次性存入銀行多少錢?

PV=PV(5%,8,30,)

=30/(1+5%)8=20.31萬元

NPV函數

計算淨現值

=NPV(rate,value1,value2,...valueN)

rate為某一期間的貼現率(折現率),是一固定值,value1,value2,...在時間上必須具有相等間隔,並且都發生在期末。

RATE函數

計算貼現率

=RATE(nper,pmt,pv,fv,type,guess)

返回未來款項的各期實際利率,pv與fv不能同時為正或同時為負,guess為RATE函數開始尋找答案的起始點,與最後結果無關。

例:金額為8,000元的4年期貸款,月末支付額為200,該筆貸款的月利率和年利率各為多少?

解答思路:每月為一期,pv=-8,000,nper=48,pmt=200,fv=0或者缺省;先算月利率,再算年利率。

如何閱讀金融服務條款及服務內容

我們問卷結果顯示,關於“您在選擇金融服務時是否會比較他們的條款及服務內容”這一問題的回答,“經常比較”和“總是會比較”的被試者佔比不足35%。這裡我們以貸款合同為例,提醒大家在閱讀金融服務條款及服務內容時應注意的內容。

1、檢查金融貸款的簽約主體。在我國,可以作為出借主體的只有兩類:即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自然人;國家允許開展借貸業務的公司,需要取得相關的金融牌照,例如銀行、小貸公司、消費金融公司、典當行、信託公司等。除此之外,其他未取得金融牌照的任何公司開展借貸業務均為違法,自然人用自己控制的非金融類公司的名義發放借款也是不合法的。

2、關注借款本金、借款期限。出借人可以在《借款合同》約束出借金額以及借款期限,以降低出借人違約的風險。

3、關注借款用途。向他人借款時可以在合同中約定借款的用途。借款用途只要合法即可以受到法律維護。

4、關注利率。我國法律規定,年利率為24%(含)以下的借款受到法律保護;年利率為24%-36%,屬於自然債務區,借款人願意給,出借人可以收取,出借人收了這部分利息,借款人無權要求出借人返還,若借款人不願意給,則出借人無法強行收取;超過36%的部分不受法律保護,若借款人已經支付,借款人可以主張要求出借人返還。自然人之間的借款一定要有合同約定利率或利息,因為《合同法》規定,沒有對利率或利息進行約定的情況下,借款人是不用支付利息的。

保險

保險的原始用途,一是分攤風險,即把參加保險的少數成員因自然或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分攤給多數成員來承擔;二是補償損失,就是將參加保險的全體成員建立起來的保險基金,用於少數成員遭遇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所受損失的經濟補償。分攤風險和補償損失是保險的兩個基本職能。

保險制度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進步,在基本職能的基礎上又產生出若干派生職能,諸如防災防損職能、分配職能、融資職能等。

養老保險和養老規劃

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和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退休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養老保險是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為其提供穩定可靠的生活來源。

除了依靠社會養老保險,個人還需要制定養老計劃,並且需要越早越好,通過時間的積累以發揮複利效應。例如,如果每月投入1000元,按10%的年化投資回報計算,到65歲退休時看結果,23歲起投與50歲起投的效果天差地別。

儲蓄與投資:你需要儘早學習和實踐

普通人如何做好養老規劃

首先,不買單一金融產品,學習機構資產配置理念,選擇穩健的收益。“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是要我們選擇多樣化的養老投資;克服人性的“貪婪”,是要我們謹慎配置資產,保證收益穩健度。正如今年陸家嘴論壇上郭樹清主席說“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其次,通過成熟的投資機構,長期持有偏股型基金。因為長期來看,偏股基金收益更高。這也是年輕一代在為養老投資做計劃時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則:長時間的堅持才能換取收益的最大化,熨平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

最後,視自身情況而選擇,善用有效的長期投資策略,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提早規劃和行動。應對未來養老的投資方法有很多,比如買商業養老保險、異地養老等,關鍵在於結合自身特點。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儲蓄、投資、時間複利這三大要素對於養老準備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在年輕時積累起足夠的資本,重視養老規劃問題,讓晚年生活有品質、有錢花。

風險態度

在問卷中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當你考慮儲蓄或投資(比如股票、基金等)時,下面哪個描述更符合你的儲蓄或投資理念?”調查結果如下:

儲蓄與投資:你需要儘早學習和實踐

人與人之間的風險偏好態度差異可見一斑。

經濟學將市場參加者的風險偏好分為三類:風險厭惡、風險愛好和風險中性。

風險愛好是主動追求風險,喜歡收益的波動性勝於收益的穩定性的態度。風險中性只關注平均收益,不考慮收益波動的具體情況。風險厭惡是追求收益的穩定,厭惡收益的波動。

在問卷中,大多數人選擇了接受“平均水平的收益不確定性,並期待平均水平的收益”這個中庸選項,他們更多地趨向於符合風險厭惡這個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