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有著什麼樣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呢?

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有著什麼樣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呢?

越劇,又名紹興戲,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主要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等江南大部分地區以及北方部分地區,鼎盛時期,甚至流傳到海外,並在海外擁有較高的聲譽和廣泛的群眾基礎。越劇,是當之無愧的流傳地方最廣的劇種,在2006年,越劇入選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有著什麼樣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呢?

越劇清末起源於浙江嵊州,因為嵊州是古越國所在地而得名,當時浙江嵊縣以馬塘村為主一帶流行一種說唱形式落地唱書,在流傳的過程中,和餘姚灘簧、紹劇等曲藝劇種的唱腔、劇目、曲調相互融合而形成一種新型表演方式,當時稱為“小歌班”“的篤班”“紹興文戲”,其藝人是清一色的半衣半藝的男性演員,所以也被稱為男班。1917年,小歌班流傳到上海,並且受到紹興大戲和京劇影響,表演技巧獲得了很大的成功,開始向古裝大戲發展。1923年,舉辦了第一個女班,兩年後在上海《新聞報》演出廣告中首次以“越劇”命名。後來在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優美抒情的藝術風格。

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有著什麼樣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呢?

相對於其他劇種,越劇出現的時間明顯要晚些,這正為越劇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為我所用的機會,越劇唱腔屬板腔體,早期小歌班時,曲調比較單一,從開始的“正宮調”“弦登調”到後來的“弦下腔”,在廣泛吸收其他曲藝劇種的曲調音樂,並加以創新,越劇漸漸形成了長於抒情、聲音清幽婉麗、優美動聽的極具江南靈氣的藝術風格。曲調以尺調、四工調、弦下調為主要三大類,其中尺調又分流水板、慢板、中板、連板、散板、囂板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有著什麼樣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呢?

越劇的角色行當分為小旦、小生、老生、小丑、老旦、大面六大類,其中小旦、小生、老生、小丑稱為越劇的“四柱頭”,其中小旦分為悲旦、花旦、閨門旦、花衫、正旦、武旦六種,小生又分為書生、窮生、官生、武生四種,一般扮演青年的男主角這一個重要的角色,比如在《秦香蓮》中的陳世美就是由小生來扮演的。老生分為正生、老外兩種,主要是扮演四十以上的男角色。小丑即小花臉,又分為長衫醜、官醜、短衫醜、女丑四種,這一行的表演主要以詼諧幽默或者陰險狡猾為特點。

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有著什麼樣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呢?

裝飾藝術、服裝和舞臺美術也是越劇一個極其重要的特色。早期裝飾只是男演女角時把腦後的辮子散開,梳成發善,上搽胭脂和鉛粉就行了,後來形成了以美容方法和繪畫化妝法、毛髮粘貼法為主的裝飾技巧。越劇的服裝特點主要採用古裝衣,上衣有水袖或本色連袖,外加雲肩或飄帶。舞臺上則借鑑古代仕女的風格,款式清新婉麗,色彩和質料顯得淡雅大方,對傳統戲曲服裝作了很好的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越劇,有著什麼樣的藝術魅力和文化價值呢?

雖然出現的時間晚,越劇還是擁有大量的成熟優秀的劇目,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有《西廂記》、《紅樓夢》、《孔雀東南飛》、《盤夫索夫》、《梁山伯與祝英臺》、《打金枝》、《三看御妹》、《北地王》、《碧玉簪》、《祥林嫂》、《追魚》、《琵琶記》、《情探》、《玉堂春》、《柳毅傳書》、《白蛇傳》、《十一郎》、《胡伯伯的孩子》、《火椰樹》等劇目。越劇是上海地區有名的曲藝劇種,在國內和國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傳承越劇有利於完善我國的曲藝種類,促進我國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從而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在時間的發展中,越劇已經成為中華戲曲百花園中的奇葩,它的影響波及海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