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文 | 凝媽

給二寶洗完澡,把他放到床上,爸爸和他開玩笑,把被子蓋到了他的頭上,媽媽心裡一緊,二寶不會要哭吧!結果相反,二寶非但沒有哭,還要求再來一次。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忽然想起大寶小時候也喜歡和爸爸用被子搭帳篷的事情,於是爸爸故伎重演,把被子撐起來,讓二寶鑽進去,二寶一下子變得特別興奮。

二寶在被子帳篷裡坐著、躺著,一會兒爬出去看看,一會兒再進來,特別喜歡這個小小的帳篷。

媽媽問他“這裡面這麼黑,你不覺得害怕嗎?”二寶說“不害怕!”媽媽告訴他“你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也是黑咕隆咚的!”二寶開心地笑起來,跟著說“黑咕隆咚的”,然後在裡面打滾撒歡。

一連好幾個晚上,二寶都讓爸爸媽媽給他搭帳篷,他在裡面躺著非常愜意,語言能力也迅速爆棚。“爸爸在裡面,媽媽在裡面,寶寶在裡面”,“爸爸在後面,媽媽在前面,寶寶在中間”,有關方位的詞也一下子理解運用了。

大寶小時候也是這樣,睡覺前經常讓爸爸用被子給他搭帳篷。有一次,要去海邊玩,家裡買了一個帳篷,他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在客廳裡搭起帳篷。他裡面放上燈泡,在裡面看書、吃東西,時不時地打開小窗戶往外看一眼,然後再蓋上窗戶,對那個帳篷簡直愛的不得了。現在想想他那時單純的樣子,能深深地感受到童年的美好。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不只我們家的孩子有這種喜好,在網上可以看到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特別喜歡帳篷這種小空間。

媽媽一:孩子喜歡和我蒙在被子裡,支起小帳篷,異常興奮。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媽媽二:

哥哥和妹妹喜歡用被子枕頭蓋了帳篷,小時候真的很喜歡這樣躲在裡面的感覺。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媽媽三:她喜歡這樣玩,正兒八經的帳篷不要,就要被子搭的。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媽媽四:我把被子撐起來,然後兩個孩子都躲進來覺得很新鮮,小孩子果然都喜歡帳篷相似品。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媽媽五:自制帳篷很喜歡,拿一床被子蓋到沙發上,鑽到裡面和女兒講悄悄話。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家長們很好奇,孩子們為什麼都有同樣的樂趣呢,原來孩子都會經歷一個空間敏感期!

孩子喜歡搭帳篷是在建立空間感

“空間敏感期”,是在著名教育學家蒙特梭利的“敏感期理論”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教育理論。

“空間敏感期”,指的是0-6歲的孩子,會在某個時間,對空間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他們通過壘東西、扔東西、鑽洞等多種方式來探索空間,感知他和物品、空間之間的關係。

因為人體對空間的感知沒有專門的感官,所以它需要視覺、觸覺、前庭覺等感知覺的發展與協調以做出精確的空間判斷與推理,這是個逐步發展發展起來的過程,是一種生理需求。

處於空間敏感期的孩子一般都有下列表現:

喜歡扔東西、對瓶子蓋子小孔小洞感興趣、喜歡鑽不同大小的空間、喜歡舉高高、喜歡爬上爬下、喜歡躲貓貓、喜歡壘高。

孩子有這些表現都是因為他們在學習感知空間的能力。孩子會通過身體或者某些行為去探索空間,從而形成空間概念。

孩子喜歡大小空間交替所帶來的樂趣,不同的空間可以容納不同的物品,某些空間還可以容納自己的身體,在不同大小的空間裡,會有不同的感受。孩子會樂此不疲地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空間的神奇。

在探索空間的同時,孩子還能獲得各種方位的概念,就像二寶,他在玩被子帳篷的遊戲中理解了前中後的概念。等孩子再大一些,他能夠自己尋找一些隱蔽的空間,並會注意觀察周圍的環境。

空間敏感期也是孩子智能發育的關鍵時期,我們要抓住這個敏感期,幫助孩子提高空間感知能力。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孩子喜歡搭帳篷是在體會安全感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小孩子不喜歡太大的空間,而“帳篷”內空間小,會讓孩子有種被包裹被保護的安全感。

孩子是個幼小的弱勢群體,他看事物的角度和成人不同。如果我們蹲下身去,從孩子的視覺看周圍的物品,會感覺每個物品都是那麼龐大,感到很恐怖。對於空間也是一樣,孩子在大空間裡會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感到不知所措。孩子在小空間裡,就容易有存在感。

孩子還是個小胎兒的時候,就是在媽媽的肚子裡,肚子裡漆黑一團,周圍的空間很小,孩子一動就可以碰到周圍的肚皮,讓他無法逃離這個小空間,在這樣的小空間裡,孩子能體會到安全感。

孩子出生以後喜歡媽媽的懷抱,不僅僅是因為溫暖,還能感受到熟悉的心跳,還有那種被緊緊地箍在臂彎裡的感覺,這種感覺總會讓他回憶起在肚子裡的小空間,讓他有一種安全感。

孩子睡覺的時候,喜歡靠著一個物品睡覺。如果周圍有欄杆,他會靠在欄杆邊上。如果周圍有被子,他靠在被子邊。如果邊上有媽媽,他會靠著媽媽睡覺。這也說明他在尋求安全感。

用被子搭起的帳篷,是在大床上隔離出了一個小空間,這個空間狹小、四周被遮擋、裡面黑黑的,又讓他彷彿找到了胎兒時期的感覺,他想重溫這種感覺,這裡讓他感到溫暖舒適安全。

平時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形式也比較單一,讀書、搭積木、玩玩具、舉高高、追逐跑。一般父母都會採取一些簡單常用的遊戲方式,一些玩樂方式一旦經常使用,孩子就會失去興趣。如果突然出現一個新型的遊戲,又和孩子的敏感期相符合,孩子會感覺會特別感興趣。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延伸遊戲發展孩子的空間感和安全感

既然發現孩子喜歡搭帳篷,自然要利用好這一時期,好好發展孩子的敏感期,還能給孩子安全感,培養親密的親子關係。

  • “蝸居”遊戲-想方設法在家裡製造帳篷

家裡的床單、被子甚至是浴巾,這類可以鋪展開撐起來的物品都可以變成小帳篷,爸爸媽媽和寶寶鑽到裡面,爸爸媽媽用身體支出稍高一些的空間,和寶寶一起感受這小小空間的樂趣。如果床上有欄杆,還可以把被子搭在欄杆上,讓寶寶有更多活動空間,寶寶能夠體會到另一種空間感。

可以把家裡的紙箱利用起來,當作孩子的玩具。如果是大的紙箱,讓孩子鑽到紙箱裡當作房子,孩子會對房子進行裝飾,畫上自己喜歡的圖畫,做上門、窗戶,裡面放上自己喜歡的玩具、被子、枕頭,放上小檯燈,會有一種過家家的感覺。

當然也可以外購的帳篷在客廳裡搭起來,讓孩子把帳篷當作臨時的休息地,是屬於自己的私密空間,孩子也會很喜歡。大寶小時候就幹過這件事,也有小朋友這樣做過。還有的會把床上的蚊帳做成帳篷的樣子,孩子也會收到一份驚喜。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嘉嘉把自己形容為一條小肥蠶,要住進繭裡。她看到樓道里有個舊紙箱,就把它套在頭上,但是太小了套不在,媽媽就把冰箱的包裝箱放倒,讓她鑽進去,她在裡面爬來爬去。玩夠了之後又想要更緊一些的“蠶繭”,媽媽就把被子鋪開,讓她躺在裡面,裹緊,嘉嘉就被包成了一個大“蠶繭”。嘉嘉高興極了,她讓媽媽把被子抓牢,然後費力地從裡面向外爬,不停地說:“小肥蠶變蝴蝶嘍,小肥蠶變蝴蝶嘍!”

嘉嘉媽媽就是在提高孩子的空間感和駕馭能力,是特別好的方式。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 躲貓貓遊戲

讓孩子藏起來躲貓貓,也是讓孩子感受小空間的有效方式。很小的孩子在躲貓貓時,不喜歡找別人,而是喜歡躲在一個地方,讓別人找自己。他喜歡藏在窗簾後面、裹在被子裡、躲在櫃子裡、趴在床底下、蹲在桌子底下、把自己關到一扇門裡,貓在沙發後面,只要是空間狹小、隱蔽性強的地方,他都會藏進去。

其實找到孩子很容易,但是我們在跟孩子做遊戲時,可以假裝找不到他,讓他有一定的成就感,也讓他更多時間在那個小空間裡感受一下。最終當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他的時候,他會感到很驕傲,“你們這麼久才找到我,我找的地方太隱蔽了!”同時,也不要讓孩子等過長的時間,孩子的耐心有限,一般控制在5-10分鐘,孩子就會失去興趣。

我們可以製造一定的儀式感,閉上眼睛倒數十個數,讓孩子把自己藏好。然後大聲提醒孩子“我要來找你了!”孩子一般忍不住會發出一些響動,會暗示我們他藏在哪裡。明明知道他在哪裡,還是故意不去找他,而是顧左右而言他。一邊找,一邊猜測著說“在櫃子裡嗎?在窗簾後面嗎?”顯出尋找他的焦急,經過一番尋找,最後終於發現他的藏身之地,孩子會特別興奮。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在培養兩種“感覺”,爸媽善用延伸遊戲

躲貓貓看似是在逗孩子玩,但是這個過程中,是從自由的大空間轉入狹小空間,再從狹小的空間轉入自由大空間,空間轉換的巨大反差帶給他們的神秘感,他們會樂此不疲。

孩子喜歡用被子當帳篷,是孩子在發展空間敏感期,也是在建立安全感,在家長和孩子的互動中,同時可以培養親密關係。我們不妨常常和孩子做蝸居遊戲和躲貓貓遊戲,讓孩子建立他的空間感和安全感。

點擊加入嬰幼兒養育指南圈,第一時間獲取科學育兒知識: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二胎寶媽,高級育嬰師,個性化訓練指導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愛孩子、愛生活,願與萬千媽媽分享育兒經驗,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