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孩子剛開始學會走路時,雖然總是摔倒,卻喜歡自己走,可大一點後會自己走了,卻又總是父母抱;

孩子剛會吃飯時,大人喂他吃不肯,會自己吃飯後,卻又總是要大人喂才肯吃飯。

孩子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其實,當寶寶1歲左右起,就已經開始有模糊的自我意識,這時他們希望能靠自己的力量做一些事,來達到自我認同,是寶寶建立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的關鍵過程。

但不少家長不懂得科學育兒,總是擔心孩子做不好,以“嫌麻煩”為藉口,剝奪孩子自己動手的權力,包辦孩子的一切,造成孩子沒辦法實現獨立自主。

真正的愛不是對孩子過度保護,而是讓孩子學會“自己來”。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狐狸法則”

森林裡的一對狐狸夫妻,養育了7只小狐狸,不幸的是狐狸爸爸在覓食時,被人類的陷阱所傷而去世,狐狸媽媽獨自承擔起照顧小狐狸們的重任。

這位狐狸媽媽在很早的時候就培養孩子們自己捕獵,在小狐狸們長大一點後,就讓他們獨自出去生活,即使沒有找到食物,也會任由孩子們餓著,一直在遠處保護著他們。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科學家們發現這7只小狐狸要比其他的狐狸更健康,生存能力更強。這就是存在於大自然中最常見的“狐狸法則”。

大自然中的狐狸法則同樣適用於教育孩子上。

當父母學會適當的放手,孩子更容易養成獨立自主的能力,不會過於依賴父母。

那麼家長要如何利用狐狸法則呢?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2歲後,父母做到這“3懶”

1、懶得幫孩子做決定

家長總是習慣決定孩子的一切,每天幫孩子選好要穿的衣服,提前做好計劃。

生活被家長安排的事無鉅細,孩子只會服從家長的安排,失去了自己決定的能力,長大後很容易沒有主見。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等孩子過了兩歲之後,家長可以適當的在一些小事上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比如,吃飯是用勺子還是用筷、穿黃色的衣服還是穿藍色的、今天吃哪一樣蔬菜等等,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2、懶得“保護”孩子

家長總是擔心孩子在玩耍中磕磕碰碰會受傷,對孩子總是過度保護。

孩子磕到碰到,家長也是替孩子解決,當孩子面對困難時,就不會學著自己去找方法,長大後很難獨立。

家長要學會給孩子適當的活動範圍,在一定程度內讓孩子學會自己去解決問題,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3、懶得“照顧”孩子生活起居

在照顧孩子的日常起居方面,孩子穿衣、吃飯上廁所都由父母代勞,導致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時還沒有足夠的自理能力,不能很好的照顧自己。

當孩子上幼兒園後,因為不會自己吃飯,上廁所穿衣服,很有可能會捱餓,著涼。

當寶寶2歲左右,就可以把吃飯、穿衣等小事讓孩子自己學著去做,父母只需要提供一些建議,給予一點小小的幫助,寶寶會更樂於嘗試自己獨立完成這些事情。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一直是父母們很頭疼的一件事,尤其上幼兒園之後,很多家長髮現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吃不飽,不在幼兒園上廁所。所以當孩子3歲前,家長就要注意通過繪本、故事等方式,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青青推薦大家《幼兒情商、行為管理》繪本。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全套一共30冊,包括《吃飯》、《洗澡》、《刷牙》、《睡覺》等基本的生活技能,通過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讓孩子更容易學會正確的生活技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大聲說不》、《安全》、《不要隨便摸我》等教會孩子在幼兒園如何與人相處,學會自我保護,上幼兒園後家長更省心。

善用“狐狸法則”的父母,大多能做到這“3懶”,孩子獨立又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