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幕府如何從興盛走向衰敗的?

1.

我接著上期說,織田信長死了後,當時的英雄就是豐臣秀吉了。豐臣秀吉原名木下藤吉郎,是織田信長手下的一名侍衛,憑藉戰功和頭腦靈活受到重用。他出生貧寒,1557年生,其母就是一農婦,一個私生子。他少年時與繼父關係不好,8歲時出家當過和尚。後來,豐臣秀吉成為織田信長的僕人,其才華受到賞識,步步高昇,成為了織田信長的親信。

日本的幕府如何從興盛走向衰敗的?

豐臣秀吉

織田被害後,豐臣秀吉帶人把暗殺織田的明智光秀幹掉了,為織田報了仇。接著又擁戴織田的長孫三法師為繼承人,這樣他自然成了三法師的保護人。但是,織田信長的三子與另一重臣柴田勝家聯手向豐臣秀吉發難,結果失敗。柴田與妻子及織田信長的妹妹阿市自殺了。

這時,豐臣秀吉動了惻隱之心,他收下了阿市的三個女兒,後來他把阿市的長女收為側室,次女嫁給另一位藩主做夫人,三女後來成為德川秀中將軍的正室,並生了第三代將來德川家光。再後來織田的另一位兒子織田信雄又不答應了,他聯合了德川家康,又向豐臣秀吉發難,這次豐臣秀吉感到壓力山大了,他無奈向織田信雄講和,化解了這場危機。但是,危機雖然化解,但是麻煩還是沒有解決,究其原因還是種族、血統問題,不是某二代嘛,一個家奴嘛。日本的將軍是要講血統的,也就是要源氏和平氏的血統,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日本的幕府如何從興盛走向衰敗的?

織田信長

於是,他要求成為被織田信長驅逐的室町幕府最後的將軍足利義昭的養子,但是足利義昭不願意,出身太貧寒了,還是個私生子,堅決不收。於是豐臣秀吉就斷了當將軍的念頭。轉而尋求成為關白近衛前久的養子,這次他順利成功,並獲得成為關白的資格。關白是輔佐天皇的一個重要職務,在當時職位比將軍還要高些,條條道路通羅馬,為人要靈活。

2.

1585年,豐臣秀吉就任關白,並由朝廷賜姓豐臣,把原來有點土的名字木下藤吉郎改為豐臣秀吉。第二年他擔任大政大臣,並依靠武力力壓群雄,最終統一了日本。

1588年,他發佈禁刀令,沒收了所有武器。

1591年,他發佈身份統治令,禁止農民成為商人,武士成為町人,奠定了江戶時代的“士農工商”的身份制度,商人最低層次啊。

問題是一個人不在於他能走幾步好棋,而在於他不走臭棋。全國統一後,豐臣秀吉開始了對外侵略擴張的宏偉藍圖。計劃組建一隻大艦隊,征服明朝、天竺和南蠻的構想。這就是日本二戰時大東亞共榮圈的初級版本。

日本的幕府如何從興盛走向衰敗的?

武士

1592年,他先通知高句麗,表示要借通道進攻中國,遭拒絕。於是乾脆向高句麗發兵,日本史稱“文祿之役”。因為遭高句麗水軍李舜臣和明朝的“抗日援高”的聯合打擊,為作緩兵之計,雙方同意停戰議和。

後來談判破裂,1597年,豐臣秀吉再次進攻,卻在1598年病死。“文祿之役”不但使高句麗生靈塗炭,也使日本各大名負擔增加,怨聲載道,這促使豐臣政權倒臺。一代幕府英雄,雖然統一了日本,但由於侵略擴張的野心,在侵略高句麗時,一命嗚呼,看來日本後來還是沒有汲取歷史經驗教訓。

豐臣秀吉去世後,其兒子秀賴還小,他的親信“五奉行”和“五大佬”之間發生權鬥,“五奉行”的勢力遠不如各諸侯組成的“五大佬”,“五大佬”中實力最強的是德川家族,他通過聯姻與其他各地大名結成聯盟,豐臣秀吉的親信“五奉行”根本不是對手,德川家康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勝利,日本史稱“關原之戰”,這樣就成就了德川統治的基礎。

日本的幕府如何從興盛走向衰敗的?

德川家康

3.

1603年,德川家康成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開啟幕府,江戶就是現在東京的一部分,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三個,也是最後一個幕府。日本人對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三人的性格有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杜鵑不鳴,三人會有不同的反應,織田信長會把杜鵑殺死,豐臣秀吉會想辦法讓杜鵑鳴叫,德川家康會等待杜鵑鳴叫。不同的性格決定了各自的人生和事業。年糕由織田插上,豐臣烤好,德以品嚐。也就是說織田信長驅逐了將軍,結束了室町幕府,推翻了舊制度,實行“南蠻貿易”,引進西方先進武器(主要從荷蘭引進),奠定了新的社會基礎。豐臣秀吉繼承了織田信長的事業,除了運用軍事手段之外,還巧妙地運用政治手段,調動了各方的力量,最後結束了日本混亂的戰國時期,完成了統一大業。德川家康一直與織田和豐臣保持良好關係,等待時機的到來,最後坐享其成。德川在晚年曾感慨道:“人的一生就像負重走在通向遠方的道路上。”,這就是他人生的寫照,他沒有織田和豐臣那樣輝煌的戰績,但是他富有耐心、精於算計、辦事周到,使德川幕府統治日本達264年。

4.

德川家康60歲那年成為“徵夷大將軍”,開創了德川幕府。他把親戚安排在江戶(現在的東京)和其他重要地方任大名,這叫“親藩”。然後把“關原之戰”以前跟隨他的親信安排在其他重要地方任大名,這叫“普代大名”。把“關原之戰”後跟隨他的人放在邊緣地區,叫“外樣大名”。擁有一萬武士的人也可以做大名,大名統治的地區就叫作“藩”。所以,江戶時代的政治體制被稱為“幕藩體制”,就是軍閥割據。但是,任何有效的體制如果不能順應時代和民意,也都有終結的時候。而且德川家康看似按親遠,功勞大小安排的體制,也是有利有弊,這自然會引起被安排在邊緣地區的大名們的不滿,最後德川幕府就是被邊緣地區的薩摩藩和長州藩的“外樣大名”聯手推翻的。

講到這裡我作個總結,從1192年的源賴朝開始幕府起,到1868年的明治維新止,日本經歷了鎌倉、室町和德川三個幕府時期,前後共計676年,將近700年。這個時期,天皇和貴族都被邊緣化,日本實際上是由武士,也就是軍人在統治,就是軍政府。這樣的國家,即使在近代成功進行了明治維新的政治體制改革,確立了天皇作為國家元首和軍隊最高統帥的地位,但是軍國主義難以改變,尚武精神也難以消除,最終促使日本在二次大戰中走向侵略擴張的道路,這也是有其歷史淵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