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李书福:Oh,“买”god

在国内的企业家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是一个戏剧化的存在。

11月6日,李书福掌舵的吉利汽车公布了10月的销量数据——吉利汽车10月销量130180辆,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14%,1-10月累计销量破百万,完成年度销量目标的80%。

数据中心夹杂着一丝暖意。扉旅汽车编辑发现,十几年前,媒体对他冠以最多的形容是“汽车疯子”、“狂妄偏执”、“异类”。而今,通过“买、买、买”构筑了自己的汽车帝国后,李书福似乎也变了一个人,站在汽车市场面前,他开始变得敬畏、虔诚,变得克制和内敛。

或许是汽车改变了他,汽车梦俨然就是他的精神信仰。现如今李书福开始谈论汽车制造、汽车设计、安全技术、智能化,甚至汽车教育等等,这样的李书福更像是一个行业专家,当然这才是一个企业家应有的样子。

从草根出身到行业大佬,这一路走来,李书福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卖冰箱到造汽车

有人说,浙江人的体内天生就流淌着冒险的基因。

1963年,李书福就出生在这个勇于冒险的属地。他19岁开始闯入社会,起初与父亲一起做照相生意。不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冒险者不会甘于平淡,1986年,李书福很快以销售冰箱配件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坊间传言在他26岁那年就已经身家千万。柳传志、张瑞敏、宗庆后等企业家也都是在这一时期“走红”,成为20世纪的90 年代末最早富裕起来的人。

吉利李书福:Oh,“买”god

然而,命运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难以琢磨的。彼时,由于国家对电冰箱实行定点生产制度,而李书福的冰箱厂不在其中。但李书福的野心不止于此,于是他又将目光投向了生产高档装潢材料,并且研制出第一张中国造镁铝曲板。

在那个传奇的时代,造福也“葬富”。当然,也或许就是命运的车轮在推着李书福一步一步靠近他的汽车梦。当李书福成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后,他“卷入了”海南炒房风,带着几千万资金来到海南,始料未及的是海南土地泡沫破裂,李书福几乎一夜归零。

李书福并没有被市场打败。经此一役,李书福终于把目光投向了造车。如果说造车之前,李书福是个生意人,善于发现市场,挖掘机会,单纯的追求利润,那么在造车之后,李书福应该是已经开始学做一个企业家,专注甚至痴迷于一项事业。只是在外人看来,这又是李书福的一次豪赌。

90年代初,奔驰、宝马开始纷纷进入中国,正是“意气风发”的时期,李书福不顾家人的反对意见,他坚持认为汽车行业前景巨大,一心投入到他的造车梦中。这中间虽然经历了审批限制,民营企业不能上牌等波折,甚至他还迂回地制造过摩托车,但造车始终是他的执念。

一句很俗又很有道理的话终于在李书福的身上得到印证——机会总是会光顾有准备的人。90年代末,很多民营企业纷纷提出造车战略,浙江和江苏两省就有8家以上的民营企业提出了造车战略。李书福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然而,面对国际品牌的搅动,以及合资车与外资车的垄断,没有核心技术的李书福毫无保留的倾其所有。终于在1998年下线了第一辆汽车——吉利。

由此,市场上“汽车疯子”诞生了。他的出身、他的坚持为他和他的品牌赢来了好感和关注度,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同情。但这些都不足以让吉利站稳市场。一切才刚刚开始。

狂人纵身一跃

在上个月召开的一次投资大会上,李书福说:“汽车行业的最大特点就是开放创新、合作共赢。我一直主张开放竞争,自由合作,广泛交流,有效协同而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

此言不虚,这可谓是他十几年来就坚持的“打法”,这种“打法”转接到李书福身上也显示简单粗暴——“买”。

吉利李书福:Oh,“买”god

2001年,吉利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登上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名录,也成为中国首家获得轿车生产资格的民营企业。但这些并不足以让李书福与吉利在市场上扬眉吐气。数据显示,2007年,吉利汽车年销量21.9万,仅为产能的一半。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名列第十,市场份额仅为2.5%。一方面是品牌的知名度不够,一方面是消费者的认可度不够。

事实上,作为一个企业的掌舵人,李书福对这一切似乎都有预期,并且有了“买”的战略规划。早在2002年,李书福就在公司内部放话:“我们要收购世界名牌沃尔沃。”当然,并没有人真的相信。福特公司高层得到这个消息也当成了一个笑料,认为李书福想收购沃尔沃完全就是做白日梦。

李书福对于外界质疑有着铜墙铁壁般的防御力。2005年,吉利在香港成功上市,代码0175HK,这是吉利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2006年,吉利集团与英国锰铜控股公司(MBH)正式签署合资生产名牌出租车的协议。在上海生产知名的伦敦出租车,实现英国品牌中国制造;在经济危机爆发之际,李书福又拿下了全球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器公司。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而李书福的大好机会终于来了,这场危机给很多中国资本带来了并购全球优质资产的契机。在汽车行业,南京汽车集团收购英国罗孚、上海汽车集团收购韩国双龙、北汽控股收购瑞典萨博,而李书福真的纵身一跃——经过漫长的谈判,2010年吉利以18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沃尔沃的收购。在当时,乃至现在,提起这桩并购,仍让人唏嘘。

这场并购或许是汽车领域最为成功的一次品牌营销,全世界都知道了吉利这个中国制造的品牌。而这场并购带给吉利的变化不仅仅是品牌影响力,更多的改变或者说冲击扑面而来——沃尔沃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多项专利权供应链、员工培训体系、安全试验中心、大型试车场以及遍布全球的销售与服务网络,强有力的反哺了吉利汽车,形成了均衡的产品线和完整的制造体系。这应该是李书福第一次体会合作共赢的意义。

“买”帝李书福

扉旅汽车编辑发现,关于李书福的故事有很多。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李书福坐在沃尔沃某系车内副驾驶后的位置,他脱了鞋,将双腿放置在已经放平的副驾驶座位上,这个动作完整的出现在对话节目中,在旁观者看来,似乎有几分失礼,但这是李书福的骄傲——放平前排座椅靠背这个设计理念是李书福向沃尔沃的设计师提出来的,据说梵蒂冈教皇也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要求。

收购海外汽车企业似乎成了李书福的工作常态。开资料显示,2017年吉利先后入股宝腾、路特斯及沃尔沃集团(AB Volvo)。而去年再次放了一个大招——约90亿美元的收购金额,持有戴姆勒9.69%的股权,拥有戴姆勒逾1.036亿股的投票权,成为戴姆勒最大股东。

10月,吉利发布了未经审核的2019年9月销量数据:9月总销量(包含本集团拥有50%权益之合资公司所销售领克品牌汽车的销量)为113,832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其中,8,765部为新能源和电气化汽车;中国市场之总销量为111,169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9%,今年前九个月之总销量为958,110部,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6%,而全年公司的销量目标是1,360,000部。

吉利李书福:Oh,“买”god

这个数据似乎并不够亮眼,但就目前的汽车市场而言,吉利依然是民营企业的领头羊。早在今年年初,李书福就曾经说过,2019年将是考验各大车企的关键时刻,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当前,汽车产品正在朝着智能移动空间转型,汽车企业必须打造软件开发能力,在继续保持硬件优势、线下优势的前提下,加快形成线上能力,只有这样汽车企业才能决胜未来。

不得不承认,李书福的身上有着巨大的时代撕裂感。他出身草莽但不意气用事;他有野蛮的一面,却也能坚守商业文明的底线去博取最大的利益;他勇于创新也懂得坚守。这或许就是他们那一代的中国企业家的缩影,但这一切对于李书福而言绝不会是结束。

前不久,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19胡润百富榜》。在涵盖整车、零部件、经销商、供应商等相关行业的榜单中,包括吉利李书福、比亚迪王传福、小鹏何小鹏、长城魏建军、蔚来李斌等共有66位汽车企业家进入胡润20亿元富豪榜单。李书福是汽车领域的NO.1。

李书福曾经写过一句诗:“人生没有标准答案”。的确,人生很长,这一路会有山重水复,也会有柳暗花明。没有人知道李书福接下来会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也没有人知道李书福和他的吉利未来还有多少可能。

拭目倾首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