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戰:商鞅變法(3)秦國自此只有兩種職業,農民與軍人

第三戰:商鞅變法(3)秦國自此只有兩種職業,農民與軍人

除了郡縣和土地私有這兩大殺招外,商鞅的土改還有三個補充。

土改的第三件事:移民。

這件事做的很有大局觀。

當時我國的居民人口密度最高的,不是北上廣深,而是以今天的河南地區為中心畫圓,半徑涵蓋今天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的土地,越往河南走人口密度越高。

秦國東邊的人口要比西邊的人口多很多。

看到東邊的地不夠種而西邊的地卻都荒著,公孫鞅大筆一揮,西部大開發。

第三戰:商鞅變法(3)秦國自此只有兩種職業,農民與軍人

都給我移民!跑得快的有地種,誰種了就歸誰。

秦國的廣大底層人民沸騰了,大量的無產者因此踏上了西部大開發的道路,而且秦國不光搞國內分流,還在國際上招標非法移民。

由於韓趙魏地處中原,且開發較早,所以人口底子好,地少人多。秦國瞄準這一點大肆宣傳,鼓勵非法偷渡,只要來了就給地給政策,大量的三晉公民變成了“西大荒”的建設者。

鑑於當時的第一生產力還不是科技,就是人口,公孫鞅這一步棋又下的無比精彩。

土改的第四件事:重農抑商,從各個方面控制人民。

首先,對所有商品加大流通稅。

公孫鞅是個很討厭商人的人,你幹買賣,你有多少家底我看不見,貨和錢都太好藏,這個我不喜歡。

你要是隻種地我就知道你幾斤幾兩了。

為了打擊商業活動,公孫鞅同志甚至提出過大幅提高酒肉價格,按原價徵十倍的稅,這就好比今天我們買瓶啤酒100塊一瓶,90塊錢都是稅。

我看你們誰還敢買東西!

誰還有心思投機倒把!

都給我老老實實種地去!

不僅如此,公孫鞅還進行了戶籍制度登記。

第三戰:商鞅變法(3)秦國自此只有兩種職業,農民與軍人

太牛了這個制度,別說今天仍然在用,就是這個制度,將整個國家的家底徹底算明白了。

戶籍不僅將秦國人口進行了普查,而且商鞅還做了進一步的限定,到歲數必須分戶口單過,限制人們隨便旅遊,不許私人開旅館。

其實目的就一個,把全國人民全變成農民,而且全部老老實實的栽種在土地上,踏踏實實的給我變成一個國家農奴。

土改的最後一件事:統一度量標準。

這個有必要單獨說嗎?

很有必要。

統一度量有兩點應用。

第一:利於徵稅。第二:廢除貨幣。

過去的度量標準很不相同,張村是碗,李村是鍋,王村是瓶,這在徵稅時就很不方便,每個村都得解釋,每個村都得換算,忒費勁,不符合公孫鞅又快又暴力的性格。

公孫鞅再次粗暴定標準,都給我統一嘍!我看往後誰再少交糧食!

公孫鞅始終對貨幣抱有敵視態度,用他的話說:“金生而慄死,慄死而金生”。

在他眼裡這兩種東西是有你沒我的狀態,老百姓們幹上買賣就不好好種地,滿腦子算盤珠子就沒法方便糊弄,我到時候欺負誰去?

這種二百五的見識放在今天我們只能笑笑,即便放到他那個年代我們也只能說他見識不夠,如果他去過東方的齊國看看繁榮的經濟貿易對國家的助力,他應該就不至於犯這個病了。

公孫鞅在統一度量後廢除了秦國的貨幣,百姓間的交換變成了以物易物,經濟發展一朝回到瞭解放前,但不得不說,這種政策確實能在短時間內聚集國力,讓人民因專制而成為乖寶寶般的國家農奴。

廢封改縣,土地私有,荒地移民,重農抑商,統一度量,公孫鞅用這五招系統性的全方位組合拳將秦國由一瓶五百毫升的礦泉水變成了一瓶2.5升的大可樂,併為統治者匹配了

戶籍制度這個一插到底大吸管,隨吸隨有,而且越嘬越興奮。

接下來的軍改,將完美的和農改契合成為一個整體,將秦國打造成了一個國家版的殺戮機器。

軍改的第一件事:明確賞罰標準,進行爵位獎勵,設計二十級軍爵制。

這二十級軍爵的獲取手段極具排他性,方法只有一個:殺敵。

今後在戰場上,每殺一個人,就給我拿腦袋回來領賞,除了腦袋啥也不認。每砍一個敵首,升一級。

這是“首級”一詞的由來。

今後再立了軍功,有地,有奴隸,有賞賜,而且非常好量化,也不糊弄人,拿腦袋來就有賞,所以今後秦國人再上戰場,看見敵人根本就顧不上害怕,光剩興奮了,你的腦袋就是我的寶貝,今天高低宰了你。

爵位不好獲得,它只有上戰場這一條途徑,任憑你是過去什麼貴族,全都不好使,誰胳膊粗能砍腦袋誰就是老大。

這樣一來,固有的利益集團被極大削弱了,傳了好多輩的爵位,到你這非得讓我們去砍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砍不動人,貴族大佬們都恨死了公孫鞅。

軍爵制度的開創,抹平了賤民與貴族的差距,誰都可以通過砍人改變命運。

萬般皆下品,惟有砍人高。

拼命得來的爵位有以下好處:

第一,你將來如果犯事了,爵位可以抵罪。

第二,國家的住房,衣服,都有分級,不是有錢就能享受的,你還得有資格。

第三戰:商鞅變法(3)秦國自此只有兩種職業,農民與軍人

這一點比較像我們曾經的“糧票時代”,想刷存在感,想穿好衣服,想住大房子,必須拿軍功(糧票)來,再沒有第二條路能滿足你的虛榮心。

而且公孫鞅想的很遠,這爵位不可世襲,這就非常好的解決了幾十年後的軍功集團問題。

比如說魏國的“魏武卒”,剛剛組建後戰力驚人,逮誰滅誰,但幾十年後,“魏武卒”變成“魏武大爺”了,這群高待遇的老幹部們和他們的家族反而成了國家的大負擔。

不過公孫鞅還是加了一個爵位的小補丁:雖然你自然死亡,爵位就沒啦,但是你如果戰死沙場就又不一樣啦!

只要死戰場上了,你的爵位你兒子就可以世襲。

這一條款更加激發了秦軍的視死如歸精神。我砍死你我就賺了,我要是被你砍死了,我兒子還能繼承我的待遇將來接著砍你和你兒子。

多麼精妙的一個閉循環,公孫鞅通過爵位制,將他的軍國主義道路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軍改的第二件事,完善兵役制。

首先,將農改的寶貴成果用上了,由於偉大的戶籍制度誕生,兵役制度被延伸到了更底層的民眾,更廣泛的地區,將國家的軍備力量瞬間擴大,並都擺在了紙面上。

有多少人,能用多少人,後備力量多少人,統治者一目瞭然。在那個時代,心中有數絕對是最大的軍事優勢。

第二步,明確了具體的兵役制度。男子長到二十歲國家就給你分地,讓你種三年,三年後,你就應該攢出一年的糧食了,然後二十三歲時帶著你的人和糧食為國家服役來。

正規服役分為兩年,第一年上前線打仗。第二年當宮廷的衛士。

服役期滿後如果你還活著,退回鄉里回覆良民身份,有特殊事時再進行徵調,徵調也會規定期限進行輪調,不會只可著你這一隻羊薅羊毛。

如果這一大通折騰下來,你居然很幸運的活過了五十六歲,那麼你就再也不用害怕國家的兵役啦。

我估計公孫鞅搞過人口普查,他知道秦國人普遍活不過五十五。

軍改的第三件事:嚴刑峻法。

首先,通過嚴密組織,將五家編為一伍,採取連坐法,對於反政府的行為,告密者視同首級一個的功勞,藏奸者,五家一同連坐。

下場很慘,最慘的死法叫五馬分屍。

在當時,每個村的老百姓幾乎都被這種死法震懾過,不過天道好輪迴,發明家公孫鞅同志自己最後也感受了一把。

私自鬥毆者,嚴厲刑法,懲罰程度保證你下次再看見本國人民只會擁抱。

公孫鞅的思維是,要打架到外國打去,你們都是農奴,都特麼給我老老實實種地,荷爾蒙去戰場或臥室釋放,要麼給我殺敵,要麼給我生娃,誰敢打架就辦誰!

土改與軍改將秦國變成了只有兩種職業:農民與軍人。

前者富國,後者強兵。

在公孫鞅看來,人人種地,糧食就多。糧食多,養活人就越多。養活人越多,種地的和打仗的就越多。打仗的越多,搶來的地越多。地越多,糧食越多···

週而復始。

他有一個著名的論調:要讓所有的國民始終處於貧困線上,最好家裡根本沒有多餘的糧食。

民愚則易控,民智則國亂。

讓他們每天傻傻乎乎的光顧著幹活,這樣的統治最好。

第三戰:商鞅變法(3)秦國自此只有兩種職業,農民與軍人

這種極端的功利主義變法,將秦國變成了殺戮機器,也為今後中國曆代政權的重農抑商,以及政權對商業的蔑視和制度打壓的國家風氣開了個非常不好的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