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二战中,实力最弱口碑最差的是意大利人,号称穷光蛋帝国主义,百战百败,战无不败。于是意大利人成为了一个笑柄,连带着表现不好的人,也会被讽刺为意大利人。

美国也被讽刺为“这边的意大利人”,而这个绰号是英国人给他们的。为什么英国人要给美国人这样一个绰号呢?两边有什么矛盾呢?

一.英国看不上美国

英国看不上美国,在当时不是一个秘密话题了。这也是从一战就存在的,一战时虽然美国在关键时刻援助了协约国,但是英国人确认为美国并非绝对关键,因为当时美国来的时候,德国已经摇摇欲坠。这种在最后时刻选择加入的做法,难免让英国有些看不起他们。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而到了二战爆发前,英国拉拢美国想要一起制约德国,但是美国却拒绝了英国。尽管美国在1938年末说服泛美会议通过了《利马宣言》,表明了美洲国家反法西斯的决心。

但是美国此时对英国的邀请,仍旧是不予回应的。这让英国倍感失望,因为他们本希望拉拢美国的。

当然站在美国的角度上,不加入是正确的,毕竟英国出了名的不靠谱。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话可是英国说的。美国实在是信不着英国人,所以真不能来。当然,英国人不这么想,英国人觉得美国人背叛他们,内心自然不满意。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而开了战之后,英国节节败退,此时英国向美国求援,但是美国却是有偿出售物资的。美国早期援助英国是遵循修改过的《中立法案》,也就是说这是需要用钱购买的,而且英国需要自己派人来把货物拉回去。

当时的中立法案是1939年战争爆发时修订过的,中立法案虽然准许了参战国购买现购自运,而且要付全款的。

最关键的是这个法案里是有坑的,首先来说需要英国自己派船运,那就是说英国必须在这个紧迫的时候,派出船只对货船进行护航。而此时大西洋里满是德国的潜艇,这些海下狼群一旦发现了运输船队,就一定会把运输船队撕的粉碎。

更别提这些还要付款了,第一批五十艘来自美国的驱逐舰,不仅是老旧的驱逐舰,而且还要钱,而此时急需军火的英国就是忍着恶心也得买,而他们付出的代价则是在西半球的八个基地。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第一笔生意就坑了这么多,英国人内心欲哭无泪,这完全是黑心商人的套路。更别提这份中立法案其实没有要求,不能把东西贩卖给德国了。

尽管德国海运能力差,但如果用的是中立国船只,或是干脆悬挂中立国旗帜的美国船,那么英国是血招没有。只能眼睁睁看着,德国靠这个方式获取资源了。

二.美军表现不佳

而当美国参战后,英国人对美国人就更鄙夷了。原因无它,实在是美军表现太差劲了。刚开战的时候,美国军队虽然扩军迅速,但是这里有一个现实问题。

美军已经很久没打过仗了,开战前全国陆军十万人,就这点兵力扔到非洲战场都不够冒个泡的。差不多就是让德军鄙视的存在。不仅德军没拿他们当回事,盟友英国人也没拿他们当回事。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其实这也正常,别看英军在法国输的裤子都快丢了,最后还是丢下装备辎重逃回英国。但是之后人家缓过劲了,抽冷子就敢和德国人在陆地上干一仗。

在非洲还俘虏了好几十万意大利人。当然,隆美尔到了北非之后,就把英国人打的找不到北,但是起码英国人部队看上去多,比起美国只有十万人好多了。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而这十万美国大兵,显然是不够的。美军扩军虽然扩出了几百万陆军,但是这些士兵的素质显然不怎么样。和一战一样,大多数美军士兵来参军之前,基本都是在家放牛种地,要么就是在工厂里打工,还可能是上学的学生。

这么一群没有服役经验的新兵,匆匆在国内接受了训练,就来到了战场。至于表现,那就是个未知数了,反正美军认为,已经给他们提供了最好的训练,最好的装备,表现应该不错。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然而很不幸,美军上战场没多久就迎来了大败。此时正是火炬行动展开后,一切都似乎对盟军有利。东面是英军,西面是美军,隆美尔和他的非洲兵团似乎已经陷入绝境

但是沙漠之狐就是沙漠之狐,隆美尔本质上可不愿意坐以待毙,即便有阿尼姆这个拖后腿的,隆美尔也要发动进攻。而他的第一目标,就是刚到北非的美国人。

在隆美尔眼里,美国人属于软柿子,他的老冤家英国人才不好对付。所以他第一反应就是抽美国人,然后反过手来收拾英国人。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结果就是在凯塞林口战役,美军第二军被杀的溃不成军。美军的指挥层次多而无用,不仅士兵缺乏经验,也没有足够的空中掩护,甚至于部队还大量装备毫无用处的37MM反坦克炮,其结果自然是被德军打的抱头鼠窜。

美第二军死伤六千余人,被俘四千余人,近两百辆坦克和七百多辆各式车辆被毁。一句话,丢人现眼,于是英国人就给美国人扣了一个“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的帽子,用来讥讽美军。

三.美国人一样厌恶英国人

当然,英国人的傲慢也引起了美国人的厌恶。美军自诩为二线队员,其强大的工业是英国人所不能拥有的。而英国人不管再怎么讥讽美国人,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那就是英国人用的坦克,可是有美国坦克的。就连他们引以为傲的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也得用美国制造的飞机和军舰。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但是英国人挑三拣四的态度,就让美国人很不爽了。典型的例子就是战争初期,美国出售M3中型坦克给英国,但是却收到来自英国的买家评价“我们要的是坦克,而不是装了火炮的装甲车”。

对此美国人的态度是,“这群英国佬,要饭还嫌弃饭馊了”。虽然本着卖家良心和军队需求制造了M4中型坦克,但是英国人这个傲慢的态度,实在是让美国人不爽。

而等到美国参战后,英国人的傲慢也是有增无减,典型例子就是在北非。在凯塞琳隘口战役里,英军提供的空中支援总是不及时,也未能对美军做出及时的支援。

倒不如说,英国人再一次发挥了卖队友的本能。一句话,他们就没想管美军。这一点巴顿将军也深有体会,他到了北非接管美国第二军后,找到了英国人商谈有关空中支援的事情。

结果却被英国人告知,他们所提供的空中支援是足够的。幸亏站在巴顿面前的是英国人,如果站在他面前的是俄国人,恐怕巴顿已经要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了。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而到了西西里岛战役时,英国人主导策划的哈士奇计划更是一团糟。本应发挥作用的美国伞兵,非但没有发挥作用,反而在英国人的设计下损失惨重。

好端端一个第 82空降师,愣是在英国人的“天才”计划下,损失惨重。更别提徒有虚名的蒙哥马利,处处要和巴顿争功了。当然愚蠢的英国人,在最后反而被巴顿将军拿走了一切的荣誉,蒙哥马利也只能郁闷了。

事实上这种争功背后是英国不愿承认,他们所谓的日不落帝国,已经到了该要日落的时候了。所以他们竭尽全力的希望表现出,二战是依靠他们英国打赢的。所以英国都在竭力的争夺指挥权,希望主导战役指挥权。

然而实际情况是,凡英国人主导的计划,几乎就没有成功过。蒙哥马利这个徒有虚名的二战名将,所策划的市场花园更是一个超级失败的作战。

我们这边的意大利人?英国为何如此嘲讽美国?只因两国矛盾深

市场花园作战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几乎赔光了盟国的伞兵,尤其是英国自己的伞兵,几乎死了一地。如果不是美国伞兵来得快,怕是英国伞兵都要死在德国人手上。从这之后,英国就再也没有试图和美国人争夺指挥权了,一句话,英国认命了。

结语

事实证明,过于傲慢自大的英国人,往往要为了自己的傲慢和自大,付出相对应的,甚至于更为惨烈的代价。永远认不清现实的英国人,只能一次又一次的给自己增加失败的记录。

至于他们所致力于维持的日不落帝国,最终也只是一个过去式罢了。至于他们那无聊又无知的傲慢与自大,那就只有他们自己去承担了。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丘吉尔回忆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