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马烈乡

印象马烈乡

印象马烈乡

马烈乡是汉源县高山区的一个山乡,印象中,马烈乡这个地方,还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地方。

(一)

这个地方海拔有高度。乡域海拔高度1600~3200m。从汉源县城出发驱车大约一个半小时时间可到马烈乡,在沿S306线出洪福遂道后有两条路可盘山而上:一条是走老抗战乐西公路过安乐乡到马烈乡;一条是走近年新修的乡道从顺河乡(原万工乡)擦安乐乡到马烈乡。两条路均为水泥硬化路,前者宽些,后者窄些。沿途穿过安乐乡黄果柑基地,黄果柑的花香果香沁人心脾。行进在盘山路上,随着海拔高度的抬升,仿佛有离天越来越近的感觉,仰望山上,伸手可触蓝天、可抚白云;俯看山下,河谷坝上田园、村落、河流、溪流错落有致,汉源湖、萝卜岗山城以其磅礴浩翰的气势格外醒目耀眼。也因为高度高,所以马烈乡的一切都很原生态。山青水秀,天蓝,水碧,土净,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吃的天然,喝的洁净,呼吸的清新。有一次,在新华村偶遇两位精神矍铄、正在地里锄禾的老神仙,询其年龄,男九十一,女八十八,如此健康高寿,不能说和这里的水土和空气没有关系。

印象马烈乡

(二)

这个地方历史有厚度。据历史记载,明代以前,马烈系彝族松坪土司治地。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彝人马芍德因征讨有功,授黎州长官司,十一年升安抚司,十五年改为大渡河守御千户指挥使。其后裔居上、中、下堡子,号称马氏立足之地,名"马立"。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马氏族以附松坪土司反叛之嫌,随废土司之治而渐汉化入富林乡治。道光十三年开集为"马烈场",后改"马烈乡",民国沿之,新中国成立后仍置马烈乡。1955年将方村从万工划归,1958年成立马烈乡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至今。

古清嘉盐道,凿于秦汉,路险,事故多,曾一度废弃,明嘉庆修复,起自清溪,经九蜜、富林至马烈、皇木、冷竹坪,翻蓑衣岭经峨边、峨眉至乐山,以运盐为主,故盐道。是汉源通往嘉定(今乐山)的商贾大道。悠悠古道,在马烈刻下了"山横""水远“的历史痕迹。

乐西抗战公路,作为战时四川可以通往滇缅公路最直接的通道,起自乐山,终点西昌。于1938年勘测,1939年4月开工,1941年3月建成通车,全长525公里,通过汉源县境由永利蓑衣岭经马烈至青富青㭎嘴。全程共征调民工24万人,其中汉源派民工7500人,承担冷竹坪、马烈至白岩河、白岩河至大冲三段中的45公里。褴褛开彊,这条被誉为"血肉筑成的长路",同样在马烈记录下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民族悲壮。

印象马烈乡
印象马烈乡
印象马烈乡
印象马烈乡

(三)

这个地方旅游有热度。一座轿顶山,一个自驾游网红地。从汉源县马烈乡上轿顶山旅游,穿越在云端上的公路上,沿途苍山如海、大自然风光俊美无限;在海拔3000多米高的360°度观景平台上,有一号营地、二号营地、三号营地,有木屋,有酒店。来这里观云海,观日出,观星空,观雪景,观峨眉贡嘎名山大川,与天地对话,与日月谈心,避暑揽胜,露营探险,观景怡情,已成为众多川A大军自驾游的热门选择。

印象马烈乡
印象马烈乡

(四)

这个地方特产有亮度。这里出产天麻、虫草、贝母等高山名贵中药材,这里出产刺笼苞、牛尾巴、山片等山野菜,这里有獐、兔、麋鹿等野生动物,这里还有梅花鹿、獐子等特种养殖。山珍美味,倍受山里山外人的青睐。

印象马烈乡

(五)

这个地方人文有温度。每次随单位同事罗老者一行到他当年长期工作过的马烈乡,都会受到热情款待,特别是中心校的陈老师、马烈村的蒋伯,一到那里,他们就会带我们走村串户,看发展,看变化,看美景,听一听山里人的家长里短,和他们一同吃山里人的伙食,总是让我们感到行有所获。

印象马烈乡

到马烈乡来,领略大山的风光,感悟白云深处的魅力,你会深深地感受到它的高度、厚度、热度、亮度、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