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中,如果曹爽没有选择投降的话,能不能斗得过司马懿呢?你怎么看?

0oo时雨oo0


公元249年,沉寂了十年之久的司马懿,突然静极思动,依靠三千死士,发动高平陵之变,控制了郭太后、京城洛阳。他以郭太后的名义,下旨免去大将军曹爽本兼各职,并以洛水为誓,许诺曹爽,不要他的性命,让其回家当个富家翁。曹爽天真地相信了狡猾的司马懿的鬼话,乖乖交出兵权。然而,最后,曹爽兄弟三人,还有亲信何晏、桓范等人被司马懿夷灭三族。

如果曹爽没有听从司马懿的鬼话,选择抵抗到底,他能不能斗得过司马懿呢?个人认为曹爽依旧改变不了失败被灭族的命运,从曹爽自身、门阀士族、皇帝曹芳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其一,曹爽优柔寡断,决定了他一事无成,斗不过奸诈的司马懿。

据记载,曹爽遇事优柔寡断,没有他父亲曹真的魄力。他在权力争斗中,和司马懿差得太远了,远远不及格。如果司马懿的政治学科是100分的话,曹爽应该只有可怜的10分,严重的不及格。因此,不及格的曹爽,和司马懿相斗,简直是找死,他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曹爽的政治如此差,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优柔寡断,遇事不坚决,没有司马懿的那种坚忍,不服输精神。

正是由于曹爽的这种优柔寡断性格,即使他没有交出兵权,而是选择和司马懿鱼死网破,他也不是杀伐果断的司马懿对手。当年,蜀汉诸葛亮的疯狂伐魏,如果不是司马懿技高一筹,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御敌于国门之外,长安多半就丢失了。

因此,司马懿是能和三国“智绝”诸葛亮一争高下之人,而曹爽是依靠自己父亲曹真的威名,才有了现在的权势,无论是实战经验,还是军事才能,他和司马懿相比,差得很远。如果曹爽在战场上延误战机,在战场上犹疑不决,即使拥有优势兵力,拥有几十万大军,也不一定能斗得过司马懿。

其二,司马懿得到了门阀士族的支持,而曹爽却失去了门阀大族的支持。

曹操时期,他一直重用曹氏、夏侯氏宗族,对门阀士族一直采取防范的态度。而曹丕为了获取士族的支持,他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为称帝奠定了基础。这时,曹魏实际上是曹氏家族与门阀士族共天下的情形。这时,曹丕为了集权,加大了打压曹氏宗族的势力,同时提拔了重用门阀士族的人物,如司马懿就是和曹丕关系好,受到了重用。

在魏明帝曹叡临终前,他委任曹爽和司马懿两个托孤大臣,这两人分别是曹氏宗族和门阀士族的代表。曹爽升司马懿为太傅,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夺取了司马懿的权力。这时,曹爽是明智的,因为经过曹丕、曹叡两代皇帝对曹氏宗族的打压,曹氏宗亲早已江河日下,很少有掌权的大人物了,而相对应的门阀大族却蒸蒸日上,他们以司马懿为首。

曹爽虽然打压的不是司马懿一个人,而是打压以司马懿为首的门阀大族势力,给他们一个警告。这样,曹爽也得罪了以司马懿为首的门阀大族。这些人有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太仆王观、司空王凌、陈群之子陈泰等人。这些人相当于大半的曹魏朝堂大佬了,他们大都支持司马懿,反对曹爽。

其三,皇帝曹芳的态度不明确,可能倒向司马懿。

大将军曹爽在掌权后,耀武扬威,谁也不放在心上。他“专擅朝政,兄弟并掌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架空司马懿,成为了一个十足的权臣。最致命的是,正始八年(247年),他听从了何晏等人的馊主意,把郭太后迁到永宁宫,给幽闭起来。

虽然郭太后不是皇帝曹芳的亲生母亲,可是她对曹芳也有养育之恩。八岁时,养父曹叡就去世了,幼小的曹芳对郭太后是有感情的,应该还非常深厚。曹爽还私自带走魏明帝的七、八个才人作为自己的妻妾,他的饮食、车马和衣服效仿皇帝,与皇帝的相差无几。《晋书》中记载如下:
是时,曹爽专政,迁太后于永宁宫,太后与帝相泣而别。

因此,曹芳对曹爽的做法应该是非常不满的,看在眼里,痛在心里。这次,曹芳看到司马懿匡扶正义,讨伐权臣曹爽,他还可能感激司马懿,除掉曹爽。因此,曹芳不一定受曹爽的摆布,听从曹爽的话。如果有机会,曹芳是会和当年的汉献帝从李傕郭汜手里逃跑一样,从曹爽那儿逃跑,回到洛阳,挥师讨伐曹爽。

总结:由以上三个原因可知,无论是从曹爽自身、门阀士族,还是皇帝曹芳,哪个方面,曹爽都不占优势。即使曹爽没有交出兵权,在大司农桓范的辅佐下,起兵讨伐司马懿,获胜的机会还是渺茫。这么看来,曹爽交出兵权,想要当一个富家翁的想法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魁哥说三国


其实,曹爽是有绝对把握打败司马懿的。他的条件实在是太好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曹爽剧照)

其一,曹爽手中有天子。

有天子多重要啊!当年他的老祖宗曹操能够在各路诸侯中耀武扬威,最重要的一招,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就是说,只要你手中有天子,你就可以命令各路诸侯听你的话。谁敢不听呢,不听就是造反,这是当时人的基本常识。所以,只要曹爽举起这杆旗,大家都会拥护他。

其二,曹爽手中有粮草。

当时桓范从城里冲出来,前往投奔曹爽,并对曹爽说,我手里有大司农的印章,只要我向全国发布号令,大家就会把粮草送到我这里来。全天下的粮草都归曹爽调集,他还会缺粮草吗?

其三,曹爽手中有武器。

当时朝廷有一个很大的武器库在许昌,同样是桓范,已经给曹爽策划好,到许昌只有两天两夜的路程,只要到了许昌,打开武器库,武器有的是。

其四,曹爽手中有军队。

从桓范和曹爽的对话我们知道,有两支非常重要的军队可以供曹爽支配,一支是驻扎在城南的中领军别营,一支是洛阳的典农,也就是屯田的军队。这两支军队可以立刻就用。同时,凭着手中有天子,还可以迅速召集更多的人马。

其五,曹爽手中有宗室。

曹爽是宗室成员的代表,司马懿只是个外人。虽然当时曹家对宗室成员没有进行太大的封赏,宗室的力量不强。但是,毕竟这是司马家族与曹家的一次博弈,曹爽只要振臂一呼,大造舆论,曹家宗室必然会站起来,支持曹爽的。

(司马懿剧照 )

曹爽手中有五大优势,要战胜司马懿,那得有多大的把握啊!可是,为什么曹爽最终选择投降司马懿,做一个缩头乌龟,也因此造成他被杀的结局呢?曹爽顾虑的究竟是什么呢?

顾虑一:打仗能力不如司马懿。

司马懿显然是当时魏国打仗的第一把好手,曾经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立下了不少战功。曹爽的打仗能力显然不行。他掌权后,刚发动了一场对付蜀国的战争,可是打得大败。这让他对自己的作战能力产生怀疑,觉得自己可能不是司马懿的对手,不敢打仗。

顾虑二:觉得自己的号召力不足。

刚领兵和蜀国打了一场大败仗,搞得大家都不满意他,部下对他多有怨言,羌胡对他也是怨声载道,对他的领导能力产生了很大的怀疑。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把自己的兄弟安插在朝廷中,他几兄弟把持了朝政。这其实让宗室的人对他很不满。或许不是宗室的人还没什么,尤其是宗室的人,对他更加不满。因此,他和司马懿对决的时候,宗室的人想的可能并不是曹家与司马家族的对决,仅仅是司马懿和曹爽的对决,他们甚至巴不得司马懿把曹爽拿下来。我认为,曹爽当时一定想到了这些。

曹爽手中虽然有天子,但是这个天子曹芳的号召力十分有限。朝廷中,实际上一切都是听曹爽的,曹芳起不了什么作用。也正是这一点。曹爽没有觉得“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多大的魔力。

就比如当年的曹操,如果曹操能力不强,就算手中有天子,又起什么作用呢?当年董卓手里依然有天子,为何他却没有“以令诸侯”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曹爽都觉得成功的把握性很小。

(曹芳剧照)

顾虑三:不想过艰苦的战争生活。

曹爽本身是纨绔子弟,从小在京城里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他根本不想去过艰苦的打仗生活。如果决定和司马懿战斗到底,姑且不论能不能打败司马懿,但从此担惊受怕,颠沛流离,四处奔逃是一定的。那样的生活,对于曹爽来说是要命的,他可不愿意去经历。

顾虑四:妻儿老小在京城里面。

曹爽和曹芳出来祭陵,但是曹爽的妻儿老小在京城里。如果和司马懿打起来,妻儿老小的性命肯定不保。为了妻儿老小,曹爽不敢冒险打仗。

同时,曹爽也没有看到司马懿狠毒的一面,他一直认为司马懿是个老好人,司马懿那样做,也是被他逼的。现在只要把权力交还给司马懿,司马懿应该就可以善罢甘休了。那样,他还可以过一种富家翁的生活,想起来其实也是蛮不错的。

有如此众多的顾虑,最终,司马懿放弃了抵抗,选择投降。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不是没得打,但胜算不大,问题在于曹爽自身性格。


很多人觉得曹爽控制着皇帝就拥有绝对优势,其实不然。曹爽和司马懿之间的斗争,曹爽所拥有的优势是他们几兄弟几乎控制了宫廷禁军。而这个绝对优势,从他们兄弟一起带着皇帝出门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没了。


反观司马懿这边。由于此前曹爽为了让党羽夏侯玄能出任征西将军掌管军权,只能妥协让出少部分禁军指挥权给了司马师。而在这次政变中,正是司马师麾下的这一点点禁军和他阴养的死士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司马懿的政变,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的。


政变一开始,司马家就迅速的控制了皇宫、太后,并且很快得到诸多朝臣的支持,在当时的人看来,司马懿不是发动政变的乱臣贼子,而是革除祸害的正义之士。因此,不难想象,即便曹爽“挟持天子”,也未必能做到我们假设的那种“一呼百应”的局面。


如果曹爽不乖乖投降而是一拼到底,说实话,他的实力不如司马家;以他的性格来推断,很可能是战事稍有不利就又一次缩卵的机会性可能比较大。


色国丞相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选择在洛水投降司马懿,素来被史家认为是一个败笔,但是究竟情况如何呢?曹爽不投降真的就能反败为胜吗?

首先,我们看所谓高平陵之变,这是司马懿在正始九年正月初六发动的一场政变。当时司马懿虽然表面上没有兵权,但是自己的儿子司马师却豢养了三千死士。而当时曹爽和小皇帝一起,驾幸高平陵。趁着曹爽不在洛阳的机会,司马懿果断发动政变,三千死士首先占领了司马门。司马门是皇城最重要的地方,连接着内城和外城的武库。丧失司马门以后,内城的禁军没有武库,也就没有充足武器,这就已经彻底丧失了战力,而外部的禁军没有内部的消息也不敢轻举妄动,整个皇城已经彻底被一分为二。

在这之后,司马懿选择去见了当时的郭太后,并且用威逼利诱的手段从郭太后那里得到了讨伐曹爽的诏书。这时洛阳已经完全被司马懿所掌握,司马懿得到了政治上最大的筹码。他很快就下令接掌全城防务,命令高柔假节接管曹爽的军马,同时命令大司农桓范接管中领军曹羲的兵马,控制洛阳全城。

但是司马懿没料到的是,桓范根本没有听从他的号令反而出城找了曹爽。桓范对曹爽表示,如果此时发动兵马,直接去许昌搬来救兵,那击破司马懿就是易如反掌。但是曹爽却没有同意,气的桓范直接开始骂娘。其实曹爽这样操作,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曹爽的家人都还在洛阳城内,如果曹爽去许昌,只怕这些人都没命了;其次,如果曹爽去了许昌,那么司马懿凭借着多年在军中的威望和郭太后诏书,恐怕会调集更多兵马前来洛阳,曹爽还未必是司马懿对手;最后一点,曹爽这个人的谋略和智慧远远比不上司马懿,在当时曹爽实际上就是害怕司马懿才选择投降。

所以综上所述,曹爽的选择其实也是当时他最有可能的一个选择,只是他不知道,司马懿无论他投降与否,都会对他赶尽杀绝罢了。


冷兵器研究所


五千年历史车轮滚动,五千年历史朝代的更迭,无数次政治权利的斗争。众所周知的生存法则无非是弱肉强食,成王败寇。

三国历史上著名的一场政治权力的斗争——高平陵之变。这场战役的最大赢家莫过于司马懿。但历史学家研究认为这次战争司马懿是侥幸成功。如果当时曹爽和曹芳移驾许都,能否战败司马懿呢?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魏明帝驾崩,立曹芳继位,下诏将军曹爽和司马懿辅佐曹芳。曹爽暗中打压司马懿,给予司马懿毫无实权的太尉一职,夺取司马懿权利。司马懿表面风平浪静,暗中韬光养晦培养自己的死侍。曹魏正始十年,蛰伏已久的司马懿终于等来一个千古难逢的机会。曹爽率兵护驾幼帝曹芳前往洛阳城外高平陵,祭奠先帝曹睿。司马懿当机立断派兵包围了洛阳城,并且向曹爽发誓,只要曹爽投降就会既往不咎,永保曹爽一家荣华富贵。曹爽一时天真,深信自己只要投降就平安无事。不敢听从自己属下移驾许都的策略去用命一搏,最终落得满门抄斩的凄凉下场。

让我们来根据当时局势分析一下,如果曹爽听从意见移驾许都,那曹爽是否会成为最后赢家。首先司马懿虽然掌控了洛阳城,但曹爽的得力助手智囊称呼的大司农桓范逃脱,为曹爽献上保命妙计,让曹爽和天子移驾许都,然后以天子名号宣布司马懿造反罪,号召天下诸王之兵讨伐司马懿。虽然当时司马懿有皇太后郭照支持,但郭照毕竟不是曹家人,而曹爽有天子曹芳在手,可谓是名正言顺。

从双方兵力来比较,曹爽更是略胜一筹。当时曹爽护驾天子出行,随身携带的兵力起码上万,正好曹爽弟弟领兵的兵营就在洛阳附近,而此时司马懿仅仅有三千死侍。曹爽完全可以突出重围,安全到达许都。

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魏国有三个地点是主要兵力集结地,分别是西线雍凉军团、南线荆襄军团和东线淮南军团。其中东线淮南军团中大多数将士都是誓死效忠曹氏皇族之人,甚至在历史上,司马懿造反成功后,东线淮南军团没有归顺,反而反动了三次推翻司马懿政权的战争。如果曹爽和天子移驾许都,东线淮南军团应誓死效忠天子曹芳。西线雍凉军团的主将是和曹氏私交甚好的夏侯氏,理所应当支持曹氏讨伐司马懿,三大军团中其二支持曹氏皇族,军力远胜司马懿。当时曹爽手上还有可以调度各地粮草的印章,大战至关重要就是粮草补助。曹爽当时完全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足以对抗司马懿。

曹爽却因为自己的懦弱无能,优柔寡断。生生将自己的一手好牌放弃。如果曹爽狠辣果决,将成为最后赢家。


历史云顶


历史有时候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时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老顽童,就在天下人都认为司马懿就这么老死一生的时候,结果高平陵政变发生了。

高平陵政变本质上是一场权力的争夺和重新分配,曹爽无德无才仅仅凭借出身就取得了对司马懿这个功高劳苦士族代表的权力支配地位,或者说曹爽之所以能独掌大权,就是因为司马懿这只老狐狸的欲擒故纵。



司马懿在曹魏时代,就表现出一种完全不同的政治风格以及两面派作风,对待敌人,司马懿是一手安抚,一手剿灭,无所不用其极,比如灭孟达,司马懿一面写信安抚孟达,一面八天急行军1200里歼灭孟达,还有对王凌也是同样手段。

对待盟友,司马懿同样是欺骗,比如高平陵政变中司马懿的盟友蒋济、陈泰等,说好了不杀曹爽,只是夺取,事变成功之后就翻脸不认人,杀了曹爽一党五千多人,气得蒋济在事变之后不久就郁郁而终。



司马懿恶化了曹魏的政治生态,将权力的争夺变成了尔虞我诈、无所不用其极、肆意杀戮,但在表面上,司马懿却长着一张慈祥的脸庞,隐忍的性格,和低调的行事风格,司马懿表面与内心的巨大差别,堪称同时代的奥斯卡表演奖。

高平陵政变就是司马懿以自已被曹爽排挤的可怜相,博得了被曹爽排斥的一大批朝中重臣的同情,包括太尉蒋济、司徒高柔、尚书陈泰等等,还包括当朝郭太后,而郭太后是司马懿唯一可以扯起的旗号和法统。



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中的成功是靠着拉拢一大批人,以及欺骗一大批人来成功的,当然也有司马懿一辈子为官攒下的威望和名声,以及他在暗中培养的三千死士。

司马懿之所以敢这么做,敢趁着曹爽兄弟带着皇帝出城就封闭都城洛阳的城门,最以太后的诏书去欺骗曹爽,就是吃定了曹爽这个人,吃定了曹爽的懦弱、无能、愚蠢以及贪恋富贵与不敢反抗,司马懿看得很准,所以曹爽投降了,司马懿成功了。



如果曹爽不投降的话,能不能斗得过司马懿呢?

如果前提是曹爽不投降,那么曹爽就有很大的可能性斗过司马懿。

因为曹爽没有投降,就说明他听从了桓范的建议,桓范给曹爽的建议是:调动洛阳附近屯田的士兵和中领军别营的士兵,护卫魏帝曹芳到许昌,再以大司农的印章调动全国的粮草供应,以皇帝名义起兵攻打洛阳,则可以一举而成事。



真是如桓范说的这样吗?

确实是这样,桓范没有说错,司马懿再老奸巨滑,也不能控制整个魏国,司马懿再能打,也要用实力才能对抗,比较一下双方的基本盘和实力就知道了。

司马懿仅仅控制了京城洛阳而已,他手下的军队无非就是洛阳城中的禁军,洛阳城有多少禁军呢?不足一万人。就算司马懿还有三千死士,能招募军队,也令限于洛阳城内,而城外的军队都被曹爽征调了,城外中领军别营的军队全部被曹爽征调,再加上洛阳城外屯田的军队也被曹爽征调。



曹爽的两个弟弟都是掌管洛阳禁军的首领,虽然城中的禁军被司马懿控制,但并不是所有的禁军都是铁板一块的归属司马懿,如果曹爽兄弟以禁军首领名义外加皇帝名义劝城中禁军放下武器,我都觉得这事有可能成功。

再说了,曹爽是大将军,手握全国兵权,兵符是随身携带的,可以调到全国的兵马来勤王,而最最重要的是皇帝在曹爽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绝对的政治正确,太后的名义是无法与皇帝的名义相比的。



司马懿只有一万人,曹爽能调到的军队至少有几十万,许都离洛阳又不远,只有两天两夜的路程,曹爽只要不是傻子怎么都能拿下司马懿,绝对的实力+绝对的政治正确秒杀造反的司马懿。

这是军队实力的对比,再看两个阵营的支持力度,支持司马懿的人大多是受曹爽排挤的朝中重臣,既然是被曹爽排挤,那就说明这些人没有实权,一批没有实权的人支持司马懿,人数再多又有什么用呢?不如一个用实权的桓范,人家是大司农,掌管全国粮草供应,立马就能调来粮食,这就是实权。



你如果说天下的士族都支持司马懿那就是完全不懂政治了,曹魏是士族政治没错,支持司马懿的确实有一部分是朝中重臣,也是当时的士家大族没错,比如蒋济、陈泰、高柔等,但这毕竟是少数,曹爽这边阵营的士家大族更多,,比如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都是出身士族。

再说了,司马懿已经装病好几年了,朝中及地方上的人事安排都是曹爽决定的,曹爽在地方上安排了不少亲信,都是有实权的人物,这些人肯定支持曹爽吧,比如征西将军夏侯玄,夏侯尚的儿子,夏侯霸的侄子,还有征蜀护军夏侯霸,直接就是曹爽的亲戚。这两位是曹魏西部战区的实权人物,早就替代了司马懿主持关中时期的心腹。



再加上淮南的王凌、令狐愚这些实权人物,铁定是反对司马懿的,他们在司马懿高平陵事变后二年就起兵造反了,还有曹爽的心腹荆州刺史李胜,肯定支持曹爽,曹爽手握天下兵权,又有皇帝,地方上的实权人物哪里敢不听从曹爽的命令呢?

也许你会说,司马懿用兵如神,诡计多端,一定能充分发挥各种计策打败无能的曹爽,这可是历史啊,不是你是个人才,你就能赢的,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诡计都是徒劳的。



前提是曹爽只听从桓范的建议,铁定就能打赢司马懿,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司马懿已经到了生命中的最后时刻,高平陵事变后两年司马懿就去世了,如果一旦战事启动,他还能活几年,万一在战争中死去,这仗还用打吗?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我是长安视界,我来回答:

如果各位是一个忠于“曹魏”(注意我说的是曹魏!)的军区司令,手握大军。又不偏不倚为人公正。那么突然听说首都发生兵变!同时接到两道诏书:一曰:“司马懿私养死士发动兵变,已占据帝都,挟迫太后!诏天下各路兵马速速勤王!”二曰:“曹爽素怀不轨之心,今趁天子年幼诱其出猎,竞挟持天子以令天下!诏天下各路兵马共讨逆贼!”大家这个时候如果既不是曹家人也和司马家没关系,会选择相信8岁天子的诏书呢还是相信太后的诏书?

曹爽不抵抗的结果历史已经给出了,身首异处夷灭三族,如果曹爽听从桓范的建议护送皇帝到许昌诏天下军士勤王,司马懿必定死无葬身之地,曹爽虽是草包,但手下的文臣武将能人不少,天下未必不能安定,曹爽的结局肯定是另外一个结果。

如果,刘邦当年疑人不用,陈平迟早会取而代之,看看刘邦有哪个儿子中用的,还有陈平在运用政治这方面手段,我敢说初汉三杰加起来都不是他对手…… 其实,司马懿跟陈平一样,不过彼此遇到的待遇不一样。曹操的缺点就是疑人不用,看看五大谋臣的下场,司马懿也是被逼出来的,约逼越狠,最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了,一能坐拥天下,二能保全司马家,司马懿觉得如果他再不动手,以后就再无机会了,曹家迟早要司马家绝户……

高平陵之变中,曹爽如果没有选择投降,那将会是什么样的结局?曹爽并不是没有军队,还有忠于曹氏的后代,还有一个夏侯霸,虽然外姓将领多,但是愿意踩着别人尸体上去的还有很多,皇帝不是摆设,魏国皇帝在当时是很有号召力的,司马懿也是穷尽三代才消除皇帝的巨大影响力,所以曹爽真听恒范的话,移驾许昌旧都,召天下将领勤王,司马懿必死,然后进行一次封赏,则天下可定,曹爽是做权臣还是做名臣就看他自己了。

第一,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实在太强,曹爽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第二,虽然曹爽手上有曹芳,但是司马懿手上有郭太后,可以用郭太后的名义另立一个皇帝。第三,司马代魏,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曹魏的大士族战胜了寒族,这也就是为什么司马懿的高平陵之变,有那么多重臣支持。

曹爽智谋不行,但曹爽的手下有高人,比如大司农桓范就很有智谋,如果曹爽听桓范的建议,司马懿一定完蛋。曹爽成功机率99%,但曹爽放弃了,气的桓范说,曹子丹一世英雄,怎么他的儿子蠢的跟猪没有区别。如果是曹家其他人或者是夏侯家的人辅政,司马懿根本就不敢发动政变。

只要用人的本性去分析,司马懿谋反,必灭九族!只需要看一样:实力!司马懿3000死士,洛阳一城!不要和我谈关系,这种实力造反,什么关系都是在扯蛋,关系再好没人愿意陪你去灭九族!况且对方还有皇帝在手!一道圣旨就玩完!司马懿占据洛阳的时候,手里握着一张王牌,就是曹爽的家人。如果曹爽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他就应该有政治家的厚黑,不应该管家人的死活,置死地才能后生!作为一名普通人,如果你的父母妻儿,你最爱的女人生命握在别人手里,我相信你也是方寸大乱!如果强行从别处调兵镇压,对手很可能鱼死网破,把你的亲人,把你最爱的女人,当着你的面像宰小鸡一样一个一个杀了。因为绝大部分人心不够厚黑,所以你无法忍受这样的结果,所以你很可能就受制于人,你会寄希望于对手放过你的家人一马,所以你就妥协了!

当时支持司马懿是魏国元勋,他们向曹爽保证只要兵权不要性命,这些人曹爽是信的,一个世家公子耳根子软是正常的,但是万没想到,司马懿居然出尔反尔,一拿到兵权,转身就把曹爽杀了! 曹爽自然是完全想不到:诸位老元勋万无一失的担保,也可能失效?司马懿居然可以如此狠毒,如此不要脸?保人们也愣了:你这么一闹,把我们当什么?这么狠毒。这几位后来下场最后也是很不好啊!

司马懿成功是因为士大夫集团的默许,从曹操时期颍系士族就与曹氏宗族不怎么对路,士大夫在曹爽掌权这些年里一直需要一个机会削弱曹氏的权利,而司马懿就是一个契机。但是士大夫本身不是想要改朝换代的,这一点曹爽也是看的很明白,同时他身居高位那么多年,一直压制司马懿,早就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所以他只能选择相信司马懿。从士大夫集团看来,司马懿帮他们除掉了曹爽,但是没想到葬送了曹氏的皇权。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晋朝无疑是士大夫阶层最喜欢的一个朝代,家族权利极大,但是魏晋两个朝代的制度也无疑是五胡乱华的主要原因。

欢迎关注长安视界。更多纪录片、知识推送给您


长安视界


249年初的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在深思熟虑之后,一举发动的。以司马懿的老奸巨猾,肯定没有把希望寄托在曹爽的不战而降上。他是做好了和曹爽斗下去的准备的。那么,我们看看双方的底牌分别是什么。

司马懿方面,硬件上占据了首都洛阳,控制了郭太后,以及首都的兵力、粮草、武器。同时,当时司马懿扮演的还是曹魏忠臣,而曹爽则是激进改革派,司马懿得到了朝中元老们和世家大族的支持。从软件上说,司马懿本人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在全国和军中拥有很高威信,且用兵水平和智谋都远远胜过曹爽。

曹爽方面,硬件上控制了皇帝,有随身的御林军。当然以这些兵力对抗司马懿是比较困难的。但曹爽身为大将军,假节钺,又是先帝曹睿的头号托孤大臣。他实际上可以调动全国各地的兵马。大司农桓范把印绶也带出来了,可以带粮食。曹爽的表弟夏侯玄、表叔夏侯霸当时都在关西带兵,雍州军区是掌握在曹爽一党手中的。而东部淮南军区司马懿长期未能插手,那边的将领和曹爽也关系不错。

曹爽最大的问题是软件方面。他带领一群少壮派进行激进改革,对元老们而言就是破坏既有秩序的捣乱分子,所以元老们才都站到司马懿一边。曹爽自己手下这班人,水平一般,名气也一般,很难撑得起场面。至于曹爽本人的军事才能和智谋,就更是猪头一只了。

所以,比较双方实力,应该说各有所长。曹爽牌面强得多,但司马懿打牌的水平高得多。如果曹爽不投降,双方拉开了大战,胜败很难说。毕竟历史上类似的斗争,以弱胜强的也有,恃强凌弱的也有。唯一可以确认的,至少曹爽不会死的如此窝囊。


巴山夜雨涮锅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曹爽不投降,是绝对有把握击败司马懿的。

为何这样说,因为那个时候曹爽这里有皇帝曹芳和大司农恒范,可以说曹爽这里的局面是十分好,一方面他可以学习当初曹操“写天子以岭诸侯”下一份诏书叫天下人来勤王,还有就是他还是“大将军”完全控制天下兵马,而那个时候还有大司农恒范也站在他这里,他掌控征调天下粮草之权,如果他们一旦和司马懿对抗可以说司马懿是完全弱势,基本上就等于叛逆了。

一方面我们看看曹爽这里额势力、大司农恒范是天下名士,并且掌控兵权,边关的夏侯玄、王陵等人还是拥护曹氏的,并且在洛阳的禁军还是给曹爽何晏掌控可以说曹爽这里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司马懿如何看都是比不上曹爽的,兵马、粮草、人心均不在司马懿这里,仅有三千死士的他是很难有机会可以赢下曹爽的。

但是司马懿太了解曹爽了,他知道曹爽不敢反抗,因此,他决定赌一把。

果真司马懿赌对了,曹爽没有反抗,他先给皇帝一份奏疏告诉皇帝他要罢免曹爽,但是不要他死,意思就是说你现在投降我保你后半生衣食无忧富贵一生,并且派出自己的亲信轮番劝说曹爽,最终说服了曹爽,以至于后来他选择了投降。

最后,我们知道曹爽相信了司马懿,他相信司马懿的原因一方面他舍不得洛阳城的财政和家眷,还有就是优柔寡断导致了最后他付出身家性命,到最后恒范仍然不放弃依旧苦劝:“待着曹芳去许昌,召集天下精兵对抗司马懿”无果后他痛苦的哭泣道:曹子丹(曹真)这样有才能的人,却生下你们这群如猪如牛的兄弟“

最后,我们只能说在曹叡所托非人,他在的时候可以压制司马懿,他死之前选择司马懿后,基本上已经注定了曹魏江山的失败,可以说曹叡错误加上,加上曹爽本身就没有什么才能,如何可以抗衡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只能注定了曹氏三杰辛苦打下的江山最后给司马家做了嫁衣。


莫地方


肯定不能。

所谓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最终演变成三国鼎立。而司马懿在当时就是乱世中的一位英雄,曾被名士杨俊誉为“非常之器”。但是司马懿开始的运气并不怎么好,错过了最佳的争霸时期,崭露头角时已经是三国鼎立局面,已经没有太多发挥空间,他又恰好选择曹操这个一代枭雄,只好老老实实在曹操手下做事。

司马家族的崛起正是曹丕死后的魏明帝曹叡时代,平定内乱,抗蜀北伐,平定辽东,击退东吴,司马懿最大的身份特点是两代托孤重臣,曹丕托孤司马懿,曹叡依然托孤,两次啊,对于一个有野心有能力的人来说这是什么样的机会,曹魏不完蛋反而才令人奇怪。

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好了,这下连借口都有了。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司马懿父子三人发动了震惊中外的高平陵事变。

司马懿隐忍两年,一朝发动,彻底掌握了曹魏大权,从此曹魏由司马家说了算。可以想想,一个有野心有能力有势力有名望的人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政变,怎么能不成功?曹爽投降只是让这个过程更快了一步,从司马懿发动计划开始曹爽已经失去抗衡司马懿的机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