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變”中,如果曹爽沒有選擇投降的話,能不能鬥得過司馬懿呢?你怎麼看?

0oo時雨oo0


公元249年,沉寂了十年之久的司馬懿,突然靜極思動,依靠三千死士,發動高平陵之變,控制了郭太后、京城洛陽。他以郭太后的名義,下旨免去大將軍曹爽本兼各職,並以洛水為誓,許諾曹爽,不要他的性命,讓其回家當個富家翁。曹爽天真地相信了狡猾的司馬懿的鬼話,乖乖交出兵權。然而,最後,曹爽兄弟三人,還有親信何晏、桓範等人被司馬懿夷滅三族。

如果曹爽沒有聽從司馬懿的鬼話,選擇抵抗到底,他能不能鬥得過司馬懿呢?個人認為曹爽依舊改變不了失敗被滅族的命運,從曹爽自身、門閥士族、皇帝曹芳三個方面,分析如下。

其一,曹爽優柔寡斷,決定了他一事無成,鬥不過奸詐的司馬懿。

據記載,曹爽遇事優柔寡斷,沒有他父親曹真的魄力。他在權力爭鬥中,和司馬懿差得太遠了,遠遠不及格。如果司馬懿的政治學科是100分的話,曹爽應該只有可憐的10分,嚴重的不及格。因此,不及格的曹爽,和司馬懿相鬥,簡直是找死,他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曹爽的政治如此差,主要是因為他的性格優柔寡斷,遇事不堅決,沒有司馬懿的那種堅忍,不服輸精神。

正是由於曹爽的這種優柔寡斷性格,即使他沒有交出兵權,而是選擇和司馬懿魚死網破,他也不是殺伐果斷的司馬懿對手。當年,蜀漢諸葛亮的瘋狂伐魏,如果不是司馬懿技高一籌,和諸葛亮鬥智鬥勇,禦敵於國門之外,長安多半就丟失了。

因此,司馬懿是能和三國“智絕”諸葛亮一爭高下之人,而曹爽是依靠自己父親曹真的威名,才有了現在的權勢,無論是實戰經驗,還是軍事才能,他和司馬懿相比,差得很遠。如果曹爽在戰場上延誤戰機,在戰場上猶疑不決,即使擁有優勢兵力,擁有幾十萬大軍,也不一定能鬥得過司馬懿。

其二,司馬懿得到了門閥士族的支持,而曹爽卻失去了門閥大族的支持。

曹操時期,他一直重用曹氏、夏侯氏宗族,對門閥士族一直採取防範的態度。而曹丕為了獲取士族的支持,他採納陳群的意見,確立九品中正制,為稱帝奠定了基礎。這時,曹魏實際上是曹氏家族與門閥士族共天下的情形。這時,曹丕為了集權,加大了打壓曹氏宗族的勢力,同時提拔了重用門閥士族的人物,如司馬懿就是和曹丕關係好,受到了重用。

在魏明帝曹叡臨終前,他委任曹爽和司馬懿兩個託孤大臣,這兩人分別是曹氏宗族和門閥士族的代表。曹爽升司馬懿為太傅,採取明升暗降的辦法,奪取了司馬懿的權力。這時,曹爽是明智的,因為經過曹丕、曹叡兩代皇帝對曹氏宗族的打壓,曹氏宗親早已江河日下,很少有掌權的大人物了,而相對應的門閥大族卻蒸蒸日上,他們以司馬懿為首。

曹爽雖然打壓的不是司馬懿一個人,而是打壓以司馬懿為首的門閥大族勢力,給他們一個警告。這樣,曹爽也得罪了以司馬懿為首的門閥大族。這些人有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太僕王觀、司空王凌、陳群之子陳泰等人。這些人相當於大半的曹魏朝堂大佬了,他們大都支持司馬懿,反對曹爽。

其三,皇帝曹芳的態度不明確,可能倒向司馬懿。

大將軍曹爽在掌權後,耀武揚威,誰也不放在心上。他“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架空司馬懿,成為了一個十足的權臣。最致命的是,正始八年(247年),他聽從了何晏等人的餿主意,把郭太后遷到永寧宮,給幽閉起來。

雖然郭太后不是皇帝曹芳的親生母親,可是她對曹芳也有養育之恩。八歲時,養父曹叡就去世了,幼小的曹芳對郭太后是有感情的,應該還非常深厚。曹爽還私自帶走魏明帝的七、八個才人作為自己的妻妾,他的飲食、車馬和衣服效仿皇帝,與皇帝的相差無幾。《晉書》中記載如下:
是時,曹爽專政,遷太后於永寧宮,太后與帝相泣而別。

因此,曹芳對曹爽的做法應該是非常不滿的,看在眼裡,痛在心裡。這次,曹芳看到司馬懿匡扶正義,討伐權臣曹爽,他還可能感激司馬懿,除掉曹爽。因此,曹芳不一定受曹爽的擺佈,聽從曹爽的話。如果有機會,曹芳是會和當年的漢獻帝從李傕郭汜手裡逃跑一樣,從曹爽那兒逃跑,回到洛陽,揮師討伐曹爽。

總結:由以上三個原因可知,無論是從曹爽自身、門閥士族,還是皇帝曹芳,哪個方面,曹爽都不佔優勢。即使曹爽沒有交出兵權,在大司農桓範的輔佐下,起兵討伐司馬懿,獲勝的機會還是渺茫。這麼看來,曹爽交出兵權,想要當一個富家翁的想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魁哥說三國


其實,曹爽是有絕對把握打敗司馬懿的。他的條件實在是太好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曹爽劇照)

其一,曹爽手中有天子。

有天子多重要啊!當年他的老祖宗曹操能夠在各路諸侯中耀武揚威,最重要的一招,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就是說,只要你手中有天子,你就可以命令各路諸侯聽你的話。誰敢不聽呢,不聽就是造反,這是當時人的基本常識。所以,只要曹爽舉起這杆旗,大家都會擁護他。

其二,曹爽手中有糧草。

當時桓範從城裡衝出來,前往投奔曹爽,並對曹爽說,我手裡有大司農的印章,只要我向全國發布號令,大家就會把糧草送到我這裡來。全天下的糧草都歸曹爽調集,他還會缺糧草嗎?

其三,曹爽手中有武器。

當時朝廷有一個很大的武器庫在許昌,同樣是桓範,已經給曹爽策劃好,到許昌只有兩天兩夜的路程,只要到了許昌,打開武器庫,武器有的是。

其四,曹爽手中有軍隊。

從桓範和曹爽的對話我們知道,有兩支非常重要的軍隊可以供曹爽支配,一支是駐紮在城南的中領軍別營,一支是洛陽的典農,也就是屯田的軍隊。這兩支軍隊可以立刻就用。同時,憑著手中有天子,還可以迅速召集更多的人馬。

其五,曹爽手中有宗室。

曹爽是宗室成員的代表,司馬懿只是個外人。雖然當時曹家對宗室成員沒有進行太大的封賞,宗室的力量不強。但是,畢竟這是司馬家族與曹家的一次博弈,曹爽只要振臂一呼,大造輿論,曹家宗室必然會站起來,支持曹爽的。

(司馬懿劇照 )

曹爽手中有五大優勢,要戰勝司馬懿,那得有多大的把握啊!可是,為什麼曹爽最終選擇投降司馬懿,做一個縮頭烏龜,也因此造成他被殺的結局呢?曹爽顧慮的究竟是什麼呢?

顧慮一:打仗能力不如司馬懿。

司馬懿顯然是當時魏國打仗的第一把好手,曾經南征北戰,打了不少勝仗,立下了不少戰功。曹爽的打仗能力顯然不行。他掌權後,剛發動了一場對付蜀國的戰爭,可是打得大敗。這讓他對自己的作戰能力產生懷疑,覺得自己可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不敢打仗。

顧慮二:覺得自己的號召力不足。

剛領兵和蜀國打了一場大敗仗,搞得大家都不滿意他,部下對他多有怨言,羌胡對他也是怨聲載道,對他的領導能力產生了很大的懷疑。

但是,另一方面,他又把自己的兄弟安插在朝廷中,他幾兄弟把持了朝政。這其實讓宗室的人對他很不滿。或許不是宗室的人還沒什麼,尤其是宗室的人,對他更加不滿。因此,他和司馬懿對決的時候,宗室的人想的可能並不是曹家與司馬家族的對決,僅僅是司馬懿和曹爽的對決,他們甚至巴不得司馬懿把曹爽拿下來。我認為,曹爽當時一定想到了這些。

曹爽手中雖然有天子,但是這個天子曹芳的號召力十分有限。朝廷中,實際上一切都是聽曹爽的,曹芳起不了什麼作用。也正是這一點。曹爽沒有覺得“挾天子以令諸侯”有多大的魔力。

就比如當年的曹操,如果曹操能力不強,就算手中有天子,又起什麼作用呢?當年董卓手裡依然有天子,為何他卻沒有“以令諸侯”成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曹爽都覺得成功的把握性很小。

(曹芳劇照)

顧慮三:不想過艱苦的戰爭生活。

曹爽本身是紈絝子弟,從小在京城裡過慣了錦衣玉食的生活,他根本不想去過艱苦的打仗生活。如果決定和司馬懿戰鬥到底,姑且不論能不能打敗司馬懿,但從此擔驚受怕,顛沛流離,四處奔逃是一定的。那樣的生活,對於曹爽來說是要命的,他可不願意去經歷。

顧慮四:妻兒老小在京城裡面。

曹爽和曹芳出來祭陵,但是曹爽的妻兒老小在京城裡。如果和司馬懿打起來,妻兒老小的性命肯定不保。為了妻兒老小,曹爽不敢冒險打仗。

同時,曹爽也沒有看到司馬懿狠毒的一面,他一直認為司馬懿是個老好人,司馬懿那樣做,也是被他逼的。現在只要把權力交還給司馬懿,司馬懿應該就可以善罷甘休了。那樣,他還可以過一種富家翁的生活,想起來其實也是蠻不錯的。

有如此眾多的顧慮,最終,司馬懿放棄了抵抗,選擇投降。


張生全精彩歷史


不是沒得打,但勝算不大,問題在於曹爽自身性格。


很多人覺得曹爽控制著皇帝就擁有絕對優勢,其實不然。曹爽和司馬懿之間的鬥爭,曹爽所擁有的優勢是他們幾兄弟幾乎控制了宮廷禁軍。而這個絕對優勢,從他們兄弟一起帶著皇帝出門那一刻開始,就已經沒了。


反觀司馬懿這邊。由於此前曹爽為了讓黨羽夏侯玄能出任徵西將軍掌管軍權,只能妥協讓出少部分禁軍指揮權給了司馬師。而在這次政變中,正是司馬師麾下的這一點點禁軍和他陰養的死士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見,司馬懿的政變,是處心積慮,蓄謀已久的。


政變一開始,司馬家就迅速的控制了皇宮、太后,並且很快得到諸多朝臣的支持,在當時的人看來,司馬懿不是發動政變的亂臣賊子,而是革除禍害的正義之士。因此,不難想象,即便曹爽“挾持天子”,也未必能做到我們假設的那種“一呼百應”的局面。


如果曹爽不乖乖投降而是一拼到底,說實話,他的實力不如司馬家;以他的性格來推斷,很可能是戰事稍有不利就又一次縮卵的機會性可能比較大。


色國丞相


高平陵之變中,曹爽選擇在洛水投降司馬懿,素來被史家認為是一個敗筆,但是究竟情況如何呢?曹爽不投降真的就能反敗為勝嗎?

首先,我們看所謂高平陵之變,這是司馬懿在正始九年正月初六發動的一場政變。當時司馬懿雖然表面上沒有兵權,但是自己的兒子司馬師卻豢養了三千死士。而當時曹爽和小皇帝一起,駕幸高平陵。趁著曹爽不在洛陽的機會,司馬懿果斷髮動政變,三千死士首先佔領了司馬門。司馬門是皇城最重要的地方,連接著內城和外城的武庫。喪失司馬門以後,內城的禁軍沒有武庫,也就沒有充足武器,這就已經徹底喪失了戰力,而外部的禁軍沒有內部的消息也不敢輕舉妄動,整個皇城已經徹底被一分為二。

在這之後,司馬懿選擇去見了當時的郭太后,並且用威逼利誘的手段從郭太后那裡得到了討伐曹爽的詔書。這時洛陽已經完全被司馬懿所掌握,司馬懿得到了政治上最大的籌碼。他很快就下令接掌全城防務,命令高柔假節接管曹爽的軍馬,同時命令大司農桓範接管中領軍曹羲的兵馬,控制洛陽全城。

但是司馬懿沒料到的是,桓範根本沒有聽從他的號令反而出城找了曹爽。桓範對曹爽表示,如果此時發動兵馬,直接去許昌搬來救兵,那擊破司馬懿就是易如反掌。但是曹爽卻沒有同意,氣的桓範直接開始罵娘。其實曹爽這樣操作,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曹爽的家人都還在洛陽城內,如果曹爽去許昌,只怕這些人都沒命了;其次,如果曹爽去了許昌,那麼司馬懿憑藉著多年在軍中的威望和郭太后詔書,恐怕會調集更多兵馬前來洛陽,曹爽還未必是司馬懿對手;最後一點,曹爽這個人的謀略和智慧遠遠比不上司馬懿,在當時曹爽實際上就是害怕司馬懿才選擇投降。

所以綜上所述,曹爽的選擇其實也是當時他最有可能的一個選擇,只是他不知道,司馬懿無論他投降與否,都會對他趕盡殺絕罷了。


冷兵器研究所


五千年曆史車輪滾動,五千年曆史朝代的更迭,無數次政治權利的鬥爭。眾所周知的生存法則無非是弱肉強食,成王敗寇。

三國曆史上著名的一場政治權力的鬥爭——高平陵之變。這場戰役的最大贏家莫過於司馬懿。但歷史學家研究認為這次戰爭司馬懿是僥倖成功。如果當時曹爽和曹芳移駕許都,能否戰敗司馬懿呢?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魏明帝駕崩,立曹芳繼位,下詔將軍曹爽和司馬懿輔佐曹芳。曹爽暗中打壓司馬懿,給予司馬懿毫無實權的太尉一職,奪取司馬懿權利。司馬懿表面風平浪靜,暗中韜光養晦培養自己的死侍。曹魏正始十年,蟄伏已久的司馬懿終於等來一個千古難逢的機會。曹爽率兵護駕幼帝曹芳前往洛陽城外高平陵,祭奠先帝曹睿。司馬懿當機立斷派兵包圍了洛陽城,並且向曹爽發誓,只要曹爽投降就會既往不咎,永保曹爽一家榮華富貴。曹爽一時天真,深信自己只要投降就平安無事。不敢聽從自己屬下移駕許都的策略去用命一搏,最終落得滿門抄斬的淒涼下場。

讓我們來根據當時局勢分析一下,如果曹爽聽從意見移駕許都,那曹爽是否會成為最後贏家。首先司馬懿雖然掌控了洛陽城,但曹爽的得力助手智囊稱呼的大司農桓範逃脫,為曹爽獻上保命妙計,讓曹爽和天子移駕許都,然後以天子名號宣佈司馬懿造反罪,號召天下諸王之兵討伐司馬懿。雖然當時司馬懿有皇太后郭照支持,但郭照畢竟不是曹家人,而曹爽有天子曹芳在手,可謂是名正言順。

從雙方兵力來比較,曹爽更是略勝一籌。當時曹爽護駕天子出行,隨身攜帶的兵力起碼上萬,正好曹爽弟弟領兵的兵營就在洛陽附近,而此時司馬懿僅僅有三千死侍。曹爽完全可以突出重圍,安全到達許都。

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魏國有三個地點是主要兵力集結地,分別是西線雍涼軍團、南線荊襄軍團和東線淮南軍團。其中東線淮南軍團中大多數將士都是誓死效忠曹氏皇族之人,甚至在歷史上,司馬懿造反成功後,東線淮南軍團沒有歸順,反而反動了三次推翻司馬懿政權的戰爭。如果曹爽和天子移駕許都,東線淮南軍團應誓死效忠天子曹芳。西線雍涼軍團的主將是和曹氏私交甚好的夏侯氏,理所應當支持曹氏討伐司馬懿,三大軍團中其二支持曹氏皇族,軍力遠勝司馬懿。當時曹爽手上還有可以調度各地糧草的印章,大戰至關重要就是糧草補助。曹爽當時完全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足以對抗司馬懿。

曹爽卻因為自己的懦弱無能,優柔寡斷。生生將自己的一手好牌放棄。如果曹爽狠辣果決,將成為最後贏家。


歷史雲頂


歷史有時候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時候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老頑童,就在天下人都認為司馬懿就這麼老死一生的時候,結果高平陵政變發生了。

高平陵政變本質上是一場權力的爭奪和重新分配,曹爽無德無才僅僅憑藉出身就取得了對司馬懿這個功高勞苦士族代表的權力支配地位,或者說曹爽之所以能獨掌大權,就是因為司馬懿這隻老狐狸的欲擒故縱。



司馬懿在曹魏時代,就表現出一種完全不同的政治風格以及兩面派作風,對待敵人,司馬懿是一手安撫,一手剿滅,無所不用其極,比如滅孟達,司馬懿一面寫信安撫孟達,一面八天急行軍1200裡殲滅孟達,還有對王凌也是同樣手段。

對待盟友,司馬懿同樣是欺騙,比如高平陵政變中司馬懿的盟友蔣濟、陳泰等,說好了不殺曹爽,只是奪取,事變成功之後就翻臉不認人,殺了曹爽一黨五千多人,氣得蔣濟在事變之後不久就鬱鬱而終。



司馬懿惡化了曹魏的政治生態,將權力的爭奪變成了爾虞我詐、無所不用其極、肆意殺戮,但在表面上,司馬懿卻長著一張慈祥的臉龐,隱忍的性格,和低調的行事風格,司馬懿表面與內心的巨大差別,堪稱同時代的奧斯卡表演獎。

高平陵政變就是司馬懿以自已被曹爽排擠的可憐相,博得了被曹爽排斥的一大批朝中重臣的同情,包括太尉蔣濟、司徒高柔、尚書陳泰等等,還包括當朝郭太后,而郭太后是司馬懿唯一可以扯起的旗號和法統。



司馬懿在高平陵政變中的成功是靠著拉攏一大批人,以及欺騙一大批人來成功的,當然也有司馬懿一輩子為官攢下的威望和名聲,以及他在暗中培養的三千死士。

司馬懿之所以敢這麼做,敢趁著曹爽兄弟帶著皇帝出城就封閉都城洛陽的城門,最以太后的詔書去欺騙曹爽,就是吃定了曹爽這個人,吃定了曹爽的懦弱、無能、愚蠢以及貪戀富貴與不敢反抗,司馬懿看得很準,所以曹爽投降了,司馬懿成功了。



如果曹爽不投降的話,能不能鬥得過司馬懿呢?

如果前提是曹爽不投降,那麼曹爽就有很大的可能性鬥過司馬懿。

因為曹爽沒有投降,就說明他聽從了桓範的建議,桓範給曹爽的建議是:調動洛陽附近屯田的士兵和中領軍別營的士兵,護衛魏帝曹芳到許昌,再以大司農的印章調動全國的糧草供應,以皇帝名義起兵攻打洛陽,則可以一舉而成事。



真是如桓範說的這樣嗎?

確實是這樣,桓範沒有說錯,司馬懿再老奸巨滑,也不能控制整個魏國,司馬懿再能打,也要用實力才能對抗,比較一下雙方的基本盤和實力就知道了。

司馬懿僅僅控制了京城洛陽而已,他手下的軍隊無非就是洛陽城中的禁軍,洛陽城有多少禁軍呢?不足一萬人。就算司馬懿還有三千死士,能招募軍隊,也令限於洛陽城內,而城外的軍隊都被曹爽徵調了,城外中領軍別營的軍隊全部被曹爽徵調,再加上洛陽城外屯田的軍隊也被曹爽徵調。



曹爽的兩個弟弟都是掌管洛陽禁軍的首領,雖然城中的禁軍被司馬懿控制,但並不是所有的禁軍都是鐵板一塊的歸屬司馬懿,如果曹爽兄弟以禁軍首領名義外加皇帝名義勸城中禁軍放下武器,我都覺得這事有可能成功。

再說了,曹爽是大將軍,手握全國兵權,兵符是隨身攜帶的,可以調到全國的兵馬來勤王,而最最重要的是皇帝在曹爽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是絕對的政治正確,太后的名義是無法與皇帝的名義相比的。



司馬懿只有一萬人,曹爽能調到的軍隊至少有幾十萬,許都離洛陽又不遠,只有兩天兩夜的路程,曹爽只要不是傻子怎麼都能拿下司馬懿,絕對的實力+絕對的政治正確秒殺造反的司馬懿。

這是軍隊實力的對比,再看兩個陣營的支持力度,支持司馬懿的人大多是受曹爽排擠的朝中重臣,既然是被曹爽排擠,那就說明這些人沒有實權,一批沒有實權的人支持司馬懿,人數再多又有什麼用呢?不如一個用實權的桓範,人家是大司農,掌管全國糧草供應,立馬就能調來糧食,這就是實權。



你如果說天下的士族都支持司馬懿那就是完全不懂政治了,曹魏是士族政治沒錯,支持司馬懿的確實有一部分是朝中重臣,也是當時的士家大族沒錯,比如蔣濟、陳泰、高柔等,但這畢竟是少數,曹爽這邊陣營的士家大族更多,,比如何晏、鄧颺、丁謐、畢軌、李勝、桓範等都是出身士族。

再說了,司馬懿已經裝病好幾年了,朝中及地方上的人事安排都是曹爽決定的,曹爽在地方上安排了不少親信,都是有實權的人物,這些人肯定支持曹爽吧,比如徵西將軍夏侯玄,夏侯尚的兒子,夏侯霸的侄子,還有徵蜀護軍夏侯霸,直接就是曹爽的親戚。這兩位是曹魏西部戰區的實權人物,早就替代了司馬懿主持關中時期的心腹。



再加上淮南的王凌、令狐愚這些實權人物,鐵定是反對司馬懿的,他們在司馬懿高平陵事變後二年就起兵造反了,還有曹爽的心腹荊州刺史李勝,肯定支持曹爽,曹爽手握天下兵權,又有皇帝,地方上的實權人物哪裡敢不聽從曹爽的命令呢?

也許你會說,司馬懿用兵如神,詭計多端,一定能充分發揮各種計策打敗無能的曹爽,這可是歷史啊,不是你是個人才,你就能贏的,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詭計都是徒勞的。



前提是曹爽只聽從桓範的建議,鐵定就能打贏司馬懿,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司馬懿已經到了生命中的最後時刻,高平陵事變後兩年司馬懿就去世了,如果一旦戰事啟動,他還能活幾年,萬一在戰爭中死去,這仗還用打嗎?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如果各位是一個忠於“曹魏”(注意我說的是曹魏!)的軍區司令,手握大軍。又不偏不倚為人公正。那麼突然聽說首都發生兵變!同時接到兩道詔書:一曰:“司馬懿私養死士發動兵變,已佔據帝都,挾迫太后!詔天下各路兵馬速速勤王!”二曰:“曹爽素懷不軌之心,今趁天子年幼誘其出獵,競挾持天子以令天下!詔天下各路兵馬共討逆賊!”大家這個時候如果既不是曹家人也和司馬家沒關係,會選擇相信8歲天子的詔書呢還是相信太后的詔書?

曹爽不抵抗的結果歷史已經給出了,身首異處夷滅三族,如果曹爽聽從桓範的建議護送皇帝到許昌詔天下軍士勤王,司馬懿必定死無葬身之地,曹爽雖是草包,但手下的文臣武將能人不少,天下未必不能安定,曹爽的結局肯定是另外一個結果。

如果,劉邦當年疑人不用,陳平遲早會取而代之,看看劉邦有哪個兒子中用的,還有陳平在運用政治這方面手段,我敢說初漢三傑加起來都不是他對手…… 其實,司馬懿跟陳平一樣,不過彼此遇到的待遇不一樣。曹操的缺點就是疑人不用,看看五大謀臣的下場,司馬懿也是被逼出來的,約逼越狠,最後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了,一能坐擁天下,二能保全司馬家,司馬懿覺得如果他再不動手,以後就再無機會了,曹家遲早要司馬家絕戶……

高平陵之變中,曹爽如果沒有選擇投降,那將會是什麼樣的結局?曹爽並不是沒有軍隊,還有忠於曹氏的後代,還有一個夏侯霸,雖然外姓將領多,但是願意踩著別人屍體上去的還有很多,皇帝不是擺設,魏國皇帝在當時是很有號召力的,司馬懿也是窮盡三代才消除皇帝的巨大影響力,所以曹爽真聽恆範的話,移駕許昌舊都,召天下將領勤王,司馬懿必死,然後進行一次封賞,則天下可定,曹爽是做權臣還是做名臣就看他自己了。

第一,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父子實在太強,曹爽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第二,雖然曹爽手上有曹芳,但是司馬懿手上有郭太后,可以用郭太后的名義另立一個皇帝。第三,司馬代魏,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曹魏的大士族戰勝了寒族,這也就是為什麼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有那麼多重臣支持。

曹爽智謀不行,但曹爽的手下有高人,比如大司農桓範就很有智謀,如果曹爽聽桓範的建議,司馬懿一定完蛋。曹爽成功機率99%,但曹爽放棄了,氣的桓範說,曹子丹一世英雄,怎麼他的兒子蠢的跟豬沒有區別。如果是曹家其他人或者是夏侯家的人輔政,司馬懿根本就不敢發動政變。

只要用人的本性去分析,司馬懿謀反,必滅九族!只需要看一樣:實力!司馬懿3000死士,洛陽一城!不要和我談關係,這種實力造反,什麼關係都是在扯蛋,關係再好沒人願意陪你去滅九族!況且對方還有皇帝在手!一道聖旨就玩完!司馬懿佔據洛陽的時候,手裡握著一張王牌,就是曹爽的家人。如果曹爽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他就應該有政治家的厚黑,不應該管家人的死活,置死地才能後生!作為一名普通人,如果你的父母妻兒,你最愛的女人生命握在別人手裡,我相信你也是方寸大亂!如果強行從別處調兵鎮壓,對手很可能魚死網破,把你的親人,把你最愛的女人,當著你的面像宰小雞一樣一個一個殺了。因為絕大部分人心不夠厚黑,所以你無法忍受這樣的結果,所以你很可能就受制於人,你會寄希望於對手放過你的家人一馬,所以你就妥協了!

當時支持司馬懿是魏國元勳,他們向曹爽保證只要兵權不要性命,這些人曹爽是信的,一個世家公子耳根子軟是正常的,但是萬沒想到,司馬懿居然出爾反爾,一拿到兵權,轉身就把曹爽殺了! 曹爽自然是完全想不到:諸位老元勳萬無一失的擔保,也可能失效?司馬懿居然可以如此狠毒,如此不要臉?保人們也愣了:你這麼一鬧,把我們當什麼?這麼狠毒。這幾位後來下場最後也是很不好啊!

司馬懿成功是因為士大夫集團的默許,從曹操時期潁系士族就與曹氏宗族不怎麼對路,士大夫在曹爽掌權這些年裡一直需要一個機會削弱曹氏的權利,而司馬懿就是一個契機。但是士大夫本身不是想要改朝換代的,這一點曹爽也是看的很明白,同時他身居高位那麼多年,一直壓制司馬懿,早就對司馬懿放鬆了警惕,所以他只能選擇相信司馬懿。從士大夫集團看來,司馬懿幫他們除掉了曹爽,但是沒想到葬送了曹氏的皇權。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晉朝無疑是士大夫階層最喜歡的一個朝代,家族權利極大,但是魏晉兩個朝代的制度也無疑是五胡亂華的主要原因。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249年初的高平陵之變,是司馬懿在深思熟慮之後,一舉發動的。以司馬懿的老奸巨猾,肯定沒有把希望寄託在曹爽的不戰而降上。他是做好了和曹爽鬥下去的準備的。那麼,我們看看雙方的底牌分別是什麼。

司馬懿方面,硬件上佔據了首都洛陽,控制了郭太后,以及首都的兵力、糧草、武器。同時,當時司馬懿扮演的還是曹魏忠臣,而曹爽則是激進改革派,司馬懿得到了朝中元老們和世家大族的支持。從軟件上說,司馬懿本人是四朝元老,德高望重,在全國和軍中擁有很高威信,且用兵水平和智謀都遠遠勝過曹爽。

曹爽方面,硬件上控制了皇帝,有隨身的御林軍。當然以這些兵力對抗司馬懿是比較困難的。但曹爽身為大將軍,假節鉞,又是先帝曹睿的頭號託孤大臣。他實際上可以調動全國各地的兵馬。大司農桓範把印綬也帶出來了,可以帶糧食。曹爽的表弟夏侯玄、表叔夏侯霸當時都在關西帶兵,雍州軍區是掌握在曹爽一黨手中的。而東部淮南軍區司馬懿長期未能插手,那邊的將領和曹爽也關係不錯。

曹爽最大的問題是軟件方面。他帶領一群少壯派進行激進改革,對元老們而言就是破壞既有秩序的搗亂分子,所以元老們才都站到司馬懿一邊。曹爽自己手下這班人,水平一般,名氣也一般,很難撐得起場面。至於曹爽本人的軍事才能和智謀,就更是豬頭一隻了。

所以,比較雙方實力,應該說各有所長。曹爽牌面強得多,但司馬懿打牌的水平高得多。如果曹爽不投降,雙方拉開了大戰,勝敗很難說。畢竟歷史上類似的鬥爭,以弱勝強的也有,恃強凌弱的也有。唯一可以確認的,至少曹爽不會死的如此窩囊。


巴山夜雨涮鍋


其實,我們應該知道曹爽不投降,是絕對有把握擊敗司馬懿的。

為何這樣說,因為那個時候曹爽這裡有皇帝曹芳和大司農恆範,可以說曹爽這裡的局面是十分好,一方面他可以學習當初曹操“寫天子以嶺諸侯”下一份詔書叫天下人來勤王,還有就是他還是“大將軍”完全控制天下兵馬,而那個時候還有大司農恆範也站在他這裡,他掌控徵調天下糧草之權,如果他們一旦和司馬懿對抗可以說司馬懿是完全弱勢,基本上就等於叛逆了。

一方面我們看看曹爽這裡額勢力、大司農恆範是天下名士,並且掌控兵權,邊關的夏侯玄、王陵等人還是擁護曹氏的,並且在洛陽的禁軍還是給曹爽何晏掌控可以說曹爽這裡佔了天時地利人和。

司馬懿如何看都是比不上曹爽的,兵馬、糧草、人心均不在司馬懿這裡,僅有三千死士的他是很難有機會可以贏下曹爽的。

但是司馬懿太瞭解曹爽了,他知道曹爽不敢反抗,因此,他決定賭一把。

果真司馬懿賭對了,曹爽沒有反抗,他先給皇帝一份奏疏告訴皇帝他要罷免曹爽,但是不要他死,意思就是說你現在投降我保你後半生衣食無憂富貴一生,並且派出自己的親信輪番勸說曹爽,最終說服了曹爽,以至於後來他選擇了投降。

最後,我們知道曹爽相信了司馬懿,他相信司馬懿的原因一方面他捨不得洛陽城的財政和家眷,還有就是優柔寡斷導致了最後他付出身家性命,到最後恆範仍然不放棄依舊苦勸:“待著曹芳去許昌,召集天下精兵對抗司馬懿”無果後他痛苦的哭泣道:曹子丹(曹真)這樣有才能的人,卻生下你們這群如豬如牛的兄弟“

最後,我們只能說在曹叡所託非人,他在的時候可以壓制司馬懿,他死之前選擇司馬懿後,基本上已經註定了曹魏江山的失敗,可以說曹叡錯誤加上,加上曹爽本身就沒有什麼才能,如何可以抗衡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只能註定了曹氏三傑辛苦打下的江山最後給司馬家做了嫁衣。


莫地方


肯定不能。

所謂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逐鹿,最終演變成三國鼎立。而司馬懿在當時就是亂世中的一位英雄,曾被名士楊俊譽為“非常之器”。但是司馬懿開始的運氣並不怎麼好,錯過了最佳的爭霸時期,嶄露頭角時已經是三國鼎立局面,已經沒有太多發揮空間,他又恰好選擇曹操這個一代梟雄,只好老老實實在曹操手下做事。

司馬家族的崛起正是曹丕死後的魏明帝曹叡時代,平定內亂,抗蜀北伐,平定遼東,擊退東吳,司馬懿最大的身份特點是兩代託孤重臣,曹丕託孤司馬懿,曹叡依然託孤,兩次啊,對於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人來說這是什麼樣的機會,曹魏不完蛋反而才令人奇怪。

魏明帝曹叡於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並由大將軍曹爽和太尉司馬懿輔政。曹爽重用何晏、鄧颺、李勝、畢軌、丁謐等人,排斥司馬懿;且不久即晉升司馬懿為太傅而奪去了他的實權。好了,這下連藉口都有了。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司馬懿父子三人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高平陵事變。

司馬懿隱忍兩年,一朝發動,徹底掌握了曹魏大權,從此曹魏由司馬家說了算。可以想想,一個有野心有能力有勢力有名望的人發動了一場蓄謀已久的政變,怎麼能不成功?曹爽投降只是讓這個過程更快了一步,從司馬懿發動計劃開始曹爽已經失去抗衡司馬懿的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