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換成為微單,這些操作上的習慣都需要重新適應

當人們還在爭論哪個品牌手機的按鍵反饋舒適度更好,全鍵盤還是數字鍵盤哪種輸入方法更快速的時候,全觸控屏無實體鍵盤的智能手機已經開啟了淘汰傳統實體鍵盤功能手機的攻勢。幾乎大家還在高呼不會接受一臺沒有按鍵的手機之時,全觸控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絕對主流產品,功能手機徹底被丟棄在了科技歷史的回收站之中。

單反換成為微單,這些操作上的習慣都需要重新適應

時代的發展就是如此之快,技術的進步總是不給人喘息的機會。類似手機進化這樣的案例時時刻刻都在我們生活中發生著。

如今,貌似雷打不動的傳統攝影器材也進入了革新期。如果說您一年換一部手機這是很正常事情,但是您如果有一臺單反相機,它甚至是十年前的產品,現在還可以用,功能也不能說過時了,拍出的照片依然很好看。印象中單反這個東西不需要常換常新,是一種非常耐用的工具,它已經很成熟,並沒有什麼革新的必要性。單反相機從誕生到現在,經歷了由膠片存儲介質向數碼的轉變,之後就再無實質性的革新,只是在這個基礎結構上對功能予以不斷完善。

當我們以為專業照相工具就應該是單反這個模樣的時候,卻迎來了相機的再一次變革,無反相機將逐步取代單反成為主流攝影工具。

面對無反微單相機的興起,很多攝影老法師都不願意持開放態度去面對,覺得具有ovf光學取景器的單反相機才配得上專業工具的稱謂,微單只是個電子玩具。這種說法與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手機時的聲音多麼類似,與數碼取代膠片時的辯論多麼雷同。然而,討論歸討論,時代發展不會停滯,微單替代單反這是遲早的事情,我們不如積極面對,早日適應這個新器材。

微單之所以會形成普及之勢,其實與其技術發展進步是密不可分的。微單在最初的發展階段,確實猶如一臺照相玩具一般,是一種很低階的入門產品形式,但這些年單反發展已經進入瓶頸期,而微單卻一年進步一大步。

有些微單上的技術曾經看似根本無法與單反相媲美,但現在卻成了革命單反的資本:

1、電子屏幕或evf取景。在早期發展階段,屏幕取景有較大延遲,反應速度很慢,無法適應高強度攝影拍攝節奏,只能用在拍攝到此一遊照片等用途,但現如今屏幕和evf取景器都獲得了巨大技術進步,刷新率不斷攀升,反應速度已經基本與光學取景器沒有太大區別。然而屏幕或evf具有所見即所得的特性,可以用肉眼直接判斷照片的曝光情況,使得攝影變得更加簡單。在屏幕上面顯示的參數也更加詳細,比光學取景器的優勢更大。

2、觸控操作。這種類似手機的操作方式曾經被單反老法師所恥笑,一臺沒有對焦點選擇搖桿,只靠屏幕操作的傢伙可以叫做攝影?然而,微單的對焦點覆蓋大部分取景區域,比單反覆蓋面更廣,通過觸控屏幕“拖拽”對焦框選擇對焦點的方式更加快捷,在軟件優化良好,硬件速度夠用的機型下,觸摸對焦、拖拽對焦已經成為主要對焦選擇方式,效率更高,用習慣了反而覺得單反的對焦操控太古老了。同時,在屏幕上觸控操作選擇一些菜單選項,其效率也遠比使用實體按鍵一下一下按要來得更快更直接。

3、實時取景對焦。微單的對焦速度曾經遠達不到單反的相位對焦速度,因為採用實時顯示的方式,以反差對焦為主要模式,基本上只能拍一些靜態物體,合焦速度極慢,並且需要反覆偵測後才能合焦,鏡頭拉風箱是必然的日常,而單反的光學相位對焦非常快,連續追焦速度也很不錯,二者完全不是一個級別。但是微單的對焦在這幾年得到了迅猛發展。索尼的混合對焦技術,將相位對焦點嵌入cmos表面與反差對焦形成聯動,提升了對焦速度的同時,還能夠兼顧對焦的絕對準確性;佳能的全像素雙核自動對焦,合焦速度可調整,對焦乾脆利索毫不猶豫,對焦精準度比單反光學相位對焦高很多;松下將反差對焦玩到了極致,單次對焦速度已經完全不輸別家,連續追焦稍弱,但其對焦精度仍然比傳統相位對焦高太多。現在很多人由單反換成微單的首要理由就是對焦更準確了,速度也完全夠用,不為鏡頭跑焦擔心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實時取景基礎上的對焦模式,可以將更多算法邏輯加入自動對焦中,實現更加智能、高效的對焦方式,比如目前很流行的眼部追焦就是這種應用,這些在單反上很難實現。

4、連拍。專業的單反相機能達到超過10張/秒的連拍速度,對於涉及到動態的攝影題材來說,選擇單反相機作為主力機型是不二之選,因為早期的微單連焦都對不上,何談什麼連拍。而當今的微單,對焦問題解決了,去掉了反光板的負擔,其連拍速度比單反有了巨大提升。很多aps-c畫幅入門微單的連拍都超過了旗艦單反的速度。

5、畫質。說到拍照的畫質,曾經首先想到的就是單反,單反代表了專業,代表了高畫質。但現在微單畫質比單反有了更大提升的空間。因為微單去掉了五稜鏡等零件,法蘭距進一步縮短,鏡頭與感光元件之間的距離更近,這樣可以做出光學素質更優秀的鏡頭,同時也可以把鏡頭的光圈做得更大,在照片畫質上有一個更大提升。

6、機身防抖。無反微單相機可以輕鬆將cmos懸浮穩定技術加入到機身當中去,因為不用過多考慮單反中過於複雜的光學結構,這樣可以讓相機手持拍攝難度進一步降低。曾經單反相機以其強大的鏡頭防抖為傲,但在當下,無反微單具備了機身防抖,即使使用無防抖的鏡頭也可以達到一定防抖級別,更為先進。

整體科技環境在變,人工智能、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科技已經開始廣泛發力,作為攝影工具,微單比半電子半機械的單反有更強的可塑性。微單相關的技術在不斷進步,可以與AI等技術進行廣泛銜接,可以突破單反的瓶頸,讓攝影進入新的發展時代,實現深層次進化。各大相機廠商看到了這樣的發展契機,分別開發出了新的微單鏡頭卡口,推出了全畫幅級別的微單相機,並在未來幾年內主推微單機型機器鏡頭體系,更多具有新功能、新體驗、新創作模式的微單相機正走在路上。

那麼作為使用相機的人,攝影者應該怎樣才能迅速適應機型的變化,從單反無縫切換到無反微單呢?

針對微單與單反的改變,我們不要再進行抱怨,因為從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機器是在發展進步的,並不是一種倒退,專業工具還是專業工具,它只是比單反更電子化了一些,它的可靠性沒有降低,而是增強了,我們不能讓機器適應人,得讓人去適應新機器。我們可以嘗試在這幾方面做出使用習慣上的調整,在適應以後可以獲得比單反更高的創作效率:

調整拍攝姿勢

我們已經習慣了雙手持握相機,再將相機靠在額頭,用眼睛在取景器裡構圖拍攝的攝影姿勢,這種拍攝姿勢已經延續使用了好幾代攝影人,它並沒有什麼不好的。這種姿勢可保持相機的穩定性,同時兼顧手指對相機的操作設定,它並不需要太大改變,只是在使用微單相機的時候,你可能更多時候需要把相機從額頭拿開,將其放在胸前部位,觀察屏幕來進行拍攝。

單反換成為微單,這些操作上的習慣都需要重新適應

這種拍攝方法被很多攝影老法師認為是不可取的,因為僅用兩手持握相機,沒有與頭部形成三角支撐的穩定結構,在拍照時機器會不穩定。這種拍攝模式確實存在不穩定因素,但是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我們可以通過雙臂夾緊身體保持相機穩定,也可以通過相機肩帶與雙手形成穩定三角結構來提升拍攝姿勢的穩定性。另外,微單相機如果內置了五軸防抖裝置,輕微的手抖已經不再是拍攝照片的重大困擾了。當需要用取景器取景時,我們依然可以把微單相機靠在額頭按照傳統單反的姿勢來拍照。

微單拓展了拍照姿勢的多樣性,讓拍照取景更加方便,也增加了拍到各種角度畫面的可能性。比如我們可以使用微單相機的翻轉屏,上翻屏幕,將相機放在貼近地面的角度進行低機位拍攝,我們只需要低下頭看屏幕就可以優雅輕鬆地取景拍攝,無須像使用單反那樣趴在地下拍攝。當需要高機位拍攝時,同樣可以靈活翻轉屏幕,採用舉起相機,下翻屏幕取景的方式拍攝,而在以往使用單反這樣拍攝的話,只能盲拍。

適當改變拍攝習慣,用屏幕取景拍攝可以快速觸摸對焦,可以所見即所得,這並不代表不專業,而是更高提升了拍攝效率。如果實在不習慣,還可以快速切換成傳統拍攝姿勢。

改變對焦習慣

使用單反相機比較熟練的朋友都清楚,由於單反相機光學取景器內看到的對焦點數量有限,對焦覆蓋區域也集中在畫面中央部位。用單反相機拍攝時,對焦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先對焦再構圖,一種是先構圖再對焦然後微調構圖。第一種方式是需要使用單反的中心對焦點對焦,因為這個點是對焦速度最快、對焦精度最高、對焦可靠性最高的對焦點,用它對拍攝主體進行對焦後,保持對焦鎖定,然後再平移相機重新構圖成我們想要的構圖畫面,最後再按下快門拍攝,這種方式非常類似於“甩狙”,大部分情況下是比較可靠的,但如果是拍攝距離很近,或者使用鏡頭光圈很大的時候,就容易在平移過程中失焦。第二種方式是先構圖,然後再用撥輪或者對焦搖桿選擇對焦點進行對焦,這種方式適用於對焦點多,覆蓋面大的較高級別單反機型,但是對焦點選取的時候,效率也不一定很高。

單反換成為微單,這些操作上的習慣都需要重新適應

改用微單相機後,對焦方式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單反上奏效的這一套對焦手法已經過時了。大部分微單相機都具有觸控對焦模式,我們只需要用手指在屏幕上點擊想要對焦的那個位置,對焦框就會鎖定這個對焦位置,然後進行對焦,需要改變對焦位置的時候,只需要用手指拖拽對焦框到相應的位置就可以繼續對焦。

單反換成為微單,這些操作上的習慣都需要重新適應

如果使用evf取景器,液晶屏幕熄滅後同樣也支持拖拽對焦的功能,手指還可以在熄滅後的液晶屏上繼續選擇對焦點,這時候的液晶屏就變成了類似於筆記本電腦上的觸控板功能。這種選擇對焦點的效率不會比使用傳統對焦搖桿低。

另外,很多集成了眼部識別的微單相機,對於拍攝人像題材來說對焦更加智能方便了很多。只要打開實時跟焦模式,再啟動眼部追焦,相機會自動識別人物的眼睛,並牢牢鎖住眼部焦點,使拍攝效率大為提升,比單反方便很多。

適應新的曝光參考方式

使用單反相機拍照,無論你怎樣設定曝光參數,光學取景器裡的圖像永遠是真實世界的樣子,不會隨著你的設定而發生明、暗變化,你只能參考光學取景器內的曝光標尺來判斷曝光情況。理論上來說,曝光標尺的光標保持在中間位置時曝光應該是準確的,但實際測光結果並非完全準確,而且機器的自動測光有可能與拍攝意圖不符,還需要憑藉經驗來調整曝光,讓光標向右或向左來增加、減少曝光補償。這期間很多時候都是在“估計”曝光結果,並不能直觀看到最終影像。

無反相機則與之完全不同,只要你打開曝光模擬功能,你看到的電子取景器或屏幕上的圖像,就是你最終拍攝照片成品的曝光情況,你可以真實感受到曝光符不符合你的要求。而這種實時預覽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攝影技術門檻,即使曝光不是非常精準,也能拍個大概,偏差不會太離譜。如果想要在微單相機上判斷曝光是不是精準,其實你可以完全捨棄傳統的曝光標尺了。

你需要將參考曝光標尺的習慣改為參考直方圖的習慣。

單反換成為微單,這些操作上的習慣都需要重新適應

曝光直方圖可以實時顯示在取景屏幕或電子取景器內,這個曝光參考工具可以更進一步輔助你判斷曝光是否符合拍攝意圖。它比傳統的曝光標尺顯示更為直觀。從左至右分別代表著畫面不同亮度區間,全黑、暗部、中間亮度、高光、全白。如果直方圖中的提示集中在中間部位時代表曝光相對準確,偏左則代表欠曝,偏右則代表過曝。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因為有時候會在亮、暗、中間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圖像分佈量,光比不同,直方圖會出現不同提示。它可以提示我們需要怎樣的曝光結果,就向怎樣的方向調整,與曝光標尺類似,但能夠更詳細地顯示不同光線所包含圖像信息量的多少。實時顯示畫面,再結合曝光直方圖,可以比較容易地設定出相對準確的曝光參數,不用再去估計曝光結果是什麼樣子了。

關注開機、待機、關機狀態

單反相機直到目前為止仍然比無反微單有一個巨大優勢,就是續航能力更強,開機後無需關機,待機不費電。所以用慣了單反的朋友在拍攝時很少有關機動作,只有更換鏡頭時才可能關閉一下機器。而無反微單則與單反原理不同,電子化程度更高,意味著它更依賴電池,需要消耗更多電量。我們需要適應一下微單的工作原理,在拍攝狀態持續過程中可以保持開機,偶爾的間斷可讓其保持待機節省電能,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間隔內不拍攝,最好把它關機,否則它待機消耗的電能也不少,等你再激活拍攝時可能電能不足了。用微單,需要多幾個開關機動作,關注它的電池續航情況。其實只要養成了習慣,這並不會給攝影帶來多少困擾。

單反換成為微單,這些操作上的習慣都需要重新適應

有些時候,新事物的誕生需要一些適應的時間,從單反切換到無反,這個難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難,其實這兩種相機差異沒有那麼巨大,只要在對焦、曝光、操控這些方面稍加適應,很快就能上手無反微單系統了。

還是那句話,工具不會主動適應人,只有人能去適應工具。相信大部分攝影愛好者,在適應微單操作後,會拍出更多不同創意的照片,也有可能再也回不去單反那種古老的操控模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