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换成为微单,这些操作上的习惯都需要重新适应

当人们还在争论哪个品牌手机的按键反馈舒适度更好,全键盘还是数字键盘哪种输入方法更快速的时候,全触控屏无实体键盘的智能手机已经开启了淘汰传统实体键盘功能手机的攻势。几乎大家还在高呼不会接受一台没有按键的手机之时,全触控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绝对主流产品,功能手机彻底被丢弃在了科技历史的回收站之中。

单反换成为微单,这些操作上的习惯都需要重新适应

时代的发展就是如此之快,技术的进步总是不给人喘息的机会。类似手机进化这样的案例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着。

如今,貌似雷打不动的传统摄影器材也进入了革新期。如果说您一年换一部手机这是很正常事情,但是您如果有一台单反相机,它甚至是十年前的产品,现在还可以用,功能也不能说过时了,拍出的照片依然很好看。印象中单反这个东西不需要常换常新,是一种非常耐用的工具,它已经很成熟,并没有什么革新的必要性。单反相机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由胶片存储介质向数码的转变,之后就再无实质性的革新,只是在这个基础结构上对功能予以不断完善。

当我们以为专业照相工具就应该是单反这个模样的时候,却迎来了相机的再一次变革,无反相机将逐步取代单反成为主流摄影工具。

面对无反微单相机的兴起,很多摄影老法师都不愿意持开放态度去面对,觉得具有ovf光学取景器的单反相机才配得上专业工具的称谓,微单只是个电子玩具。这种说法与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手机时的声音多么类似,与数码取代胶片时的辩论多么雷同。然而,讨论归讨论,时代发展不会停滞,微单替代单反这是迟早的事情,我们不如积极面对,早日适应这个新器材。

微单之所以会形成普及之势,其实与其技术发展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微单在最初的发展阶段,确实犹如一台照相玩具一般,是一种很低阶的入门产品形式,但这些年单反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期,而微单却一年进步一大步。

有些微单上的技术曾经看似根本无法与单反相媲美,但现在却成了革命单反的资本:

1、电子屏幕或evf取景。在早期发展阶段,屏幕取景有较大延迟,反应速度很慢,无法适应高强度摄影拍摄节奏,只能用在拍摄到此一游照片等用途,但现如今屏幕和evf取景器都获得了巨大技术进步,刷新率不断攀升,反应速度已经基本与光学取景器没有太大区别。然而屏幕或evf具有所见即所得的特性,可以用肉眼直接判断照片的曝光情况,使得摄影变得更加简单。在屏幕上面显示的参数也更加详细,比光学取景器的优势更大。

2、触控操作。这种类似手机的操作方式曾经被单反老法师所耻笑,一台没有对焦点选择摇杆,只靠屏幕操作的家伙可以叫做摄影?然而,微单的对焦点覆盖大部分取景区域,比单反覆盖面更广,通过触控屏幕“拖拽”对焦框选择对焦点的方式更加快捷,在软件优化良好,硬件速度够用的机型下,触摸对焦、拖拽对焦已经成为主要对焦选择方式,效率更高,用习惯了反而觉得单反的对焦操控太古老了。同时,在屏幕上触控操作选择一些菜单选项,其效率也远比使用实体按键一下一下按要来得更快更直接。

3、实时取景对焦。微单的对焦速度曾经远达不到单反的相位对焦速度,因为采用实时显示的方式,以反差对焦为主要模式,基本上只能拍一些静态物体,合焦速度极慢,并且需要反复侦测后才能合焦,镜头拉风箱是必然的日常,而单反的光学相位对焦非常快,连续追焦速度也很不错,二者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但是微单的对焦在这几年得到了迅猛发展。索尼的混合对焦技术,将相位对焦点嵌入cmos表面与反差对焦形成联动,提升了对焦速度的同时,还能够兼顾对焦的绝对准确性;佳能的全像素双核自动对焦,合焦速度可调整,对焦干脆利索毫不犹豫,对焦精准度比单反光学相位对焦高很多;松下将反差对焦玩到了极致,单次对焦速度已经完全不输别家,连续追焦稍弱,但其对焦精度仍然比传统相位对焦高太多。现在很多人由单反换成微单的首要理由就是对焦更准确了,速度也完全够用,不为镜头跑焦担心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时取景基础上的对焦模式,可以将更多算法逻辑加入自动对焦中,实现更加智能、高效的对焦方式,比如目前很流行的眼部追焦就是这种应用,这些在单反上很难实现。

4、连拍。专业的单反相机能达到超过10张/秒的连拍速度,对于涉及到动态的摄影题材来说,选择单反相机作为主力机型是不二之选,因为早期的微单连焦都对不上,何谈什么连拍。而当今的微单,对焦问题解决了,去掉了反光板的负担,其连拍速度比单反有了巨大提升。很多aps-c画幅入门微单的连拍都超过了旗舰单反的速度。

5、画质。说到拍照的画质,曾经首先想到的就是单反,单反代表了专业,代表了高画质。但现在微单画质比单反有了更大提升的空间。因为微单去掉了五棱镜等零件,法兰距进一步缩短,镜头与感光元件之间的距离更近,这样可以做出光学素质更优秀的镜头,同时也可以把镜头的光圈做得更大,在照片画质上有一个更大提升。

6、机身防抖。无反微单相机可以轻松将cmos悬浮稳定技术加入到机身当中去,因为不用过多考虑单反中过于复杂的光学结构,这样可以让相机手持拍摄难度进一步降低。曾经单反相机以其强大的镜头防抖为傲,但在当下,无反微单具备了机身防抖,即使使用无防抖的镜头也可以达到一定防抖级别,更为先进。

整体科技环境在变,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科技已经开始广泛发力,作为摄影工具,微单比半电子半机械的单反有更强的可塑性。微单相关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可以与AI等技术进行广泛衔接,可以突破单反的瓶颈,让摄影进入新的发展时代,实现深层次进化。各大相机厂商看到了这样的发展契机,分别开发出了新的微单镜头卡口,推出了全画幅级别的微单相机,并在未来几年内主推微单机型机器镜头体系,更多具有新功能、新体验、新创作模式的微单相机正走在路上。

那么作为使用相机的人,摄影者应该怎样才能迅速适应机型的变化,从单反无缝切换到无反微单呢?

针对微单与单反的改变,我们不要再进行抱怨,因为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机器是在发展进步的,并不是一种倒退,专业工具还是专业工具,它只是比单反更电子化了一些,它的可靠性没有降低,而是增强了,我们不能让机器适应人,得让人去适应新机器。我们可以尝试在这几方面做出使用习惯上的调整,在适应以后可以获得比单反更高的创作效率:

调整拍摄姿势

我们已经习惯了双手持握相机,再将相机靠在额头,用眼睛在取景器里构图拍摄的摄影姿势,这种拍摄姿势已经延续使用了好几代摄影人,它并没有什么不好的。这种姿势可保持相机的稳定性,同时兼顾手指对相机的操作设定,它并不需要太大改变,只是在使用微单相机的时候,你可能更多时候需要把相机从额头拿开,将其放在胸前部位,观察屏幕来进行拍摄。

单反换成为微单,这些操作上的习惯都需要重新适应

这种拍摄方法被很多摄影老法师认为是不可取的,因为仅用两手持握相机,没有与头部形成三角支撑的稳定结构,在拍照时机器会不稳定。这种拍摄模式确实存在不稳定因素,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双臂夹紧身体保持相机稳定,也可以通过相机肩带与双手形成稳定三角结构来提升拍摄姿势的稳定性。另外,微单相机如果内置了五轴防抖装置,轻微的手抖已经不再是拍摄照片的重大困扰了。当需要用取景器取景时,我们依然可以把微单相机靠在额头按照传统单反的姿势来拍照。

微单拓展了拍照姿势的多样性,让拍照取景更加方便,也增加了拍到各种角度画面的可能性。比如我们可以使用微单相机的翻转屏,上翻屏幕,将相机放在贴近地面的角度进行低机位拍摄,我们只需要低下头看屏幕就可以优雅轻松地取景拍摄,无须像使用单反那样趴在地下拍摄。当需要高机位拍摄时,同样可以灵活翻转屏幕,采用举起相机,下翻屏幕取景的方式拍摄,而在以往使用单反这样拍摄的话,只能盲拍。

适当改变拍摄习惯,用屏幕取景拍摄可以快速触摸对焦,可以所见即所得,这并不代表不专业,而是更高提升了拍摄效率。如果实在不习惯,还可以快速切换成传统拍摄姿势。

改变对焦习惯

使用单反相机比较熟练的朋友都清楚,由于单反相机光学取景器内看到的对焦点数量有限,对焦覆盖区域也集中在画面中央部位。用单反相机拍摄时,对焦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先对焦再构图,一种是先构图再对焦然后微调构图。第一种方式是需要使用单反的中心对焦点对焦,因为这个点是对焦速度最快、对焦精度最高、对焦可靠性最高的对焦点,用它对拍摄主体进行对焦后,保持对焦锁定,然后再平移相机重新构图成我们想要的构图画面,最后再按下快门拍摄,这种方式非常类似于“甩狙”,大部分情况下是比较可靠的,但如果是拍摄距离很近,或者使用镜头光圈很大的时候,就容易在平移过程中失焦。第二种方式是先构图,然后再用拨轮或者对焦摇杆选择对焦点进行对焦,这种方式适用于对焦点多,覆盖面大的较高级别单反机型,但是对焦点选取的时候,效率也不一定很高。

单反换成为微单,这些操作上的习惯都需要重新适应

改用微单相机后,对焦方式会发生根本性变化,单反上奏效的这一套对焦手法已经过时了。大部分微单相机都具有触控对焦模式,我们只需要用手指在屏幕上点击想要对焦的那个位置,对焦框就会锁定这个对焦位置,然后进行对焦,需要改变对焦位置的时候,只需要用手指拖拽对焦框到相应的位置就可以继续对焦。

单反换成为微单,这些操作上的习惯都需要重新适应

如果使用evf取景器,液晶屏幕熄灭后同样也支持拖拽对焦的功能,手指还可以在熄灭后的液晶屏上继续选择对焦点,这时候的液晶屏就变成了类似于笔记本电脑上的触控板功能。这种选择对焦点的效率不会比使用传统对焦摇杆低。

另外,很多集成了眼部识别的微单相机,对于拍摄人像题材来说对焦更加智能方便了很多。只要打开实时跟焦模式,再启动眼部追焦,相机会自动识别人物的眼睛,并牢牢锁住眼部焦点,使拍摄效率大为提升,比单反方便很多。

适应新的曝光参考方式

使用单反相机拍照,无论你怎样设定曝光参数,光学取景器里的图像永远是真实世界的样子,不会随着你的设定而发生明、暗变化,你只能参考光学取景器内的曝光标尺来判断曝光情况。理论上来说,曝光标尺的光标保持在中间位置时曝光应该是准确的,但实际测光结果并非完全准确,而且机器的自动测光有可能与拍摄意图不符,还需要凭借经验来调整曝光,让光标向右或向左来增加、减少曝光补偿。这期间很多时候都是在“估计”曝光结果,并不能直观看到最终影像。

无反相机则与之完全不同,只要你打开曝光模拟功能,你看到的电子取景器或屏幕上的图像,就是你最终拍摄照片成品的曝光情况,你可以真实感受到曝光符不符合你的要求。而这种实时预览的方式,大大降低了摄影技术门槛,即使曝光不是非常精准,也能拍个大概,偏差不会太离谱。如果想要在微单相机上判断曝光是不是精准,其实你可以完全舍弃传统的曝光标尺了。

你需要将参考曝光标尺的习惯改为参考直方图的习惯。

单反换成为微单,这些操作上的习惯都需要重新适应

曝光直方图可以实时显示在取景屏幕或电子取景器内,这个曝光参考工具可以更进一步辅助你判断曝光是否符合拍摄意图。它比传统的曝光标尺显示更为直观。从左至右分别代表着画面不同亮度区间,全黑、暗部、中间亮度、高光、全白。如果直方图中的提示集中在中间部位时代表曝光相对准确,偏左则代表欠曝,偏右则代表过曝。当然这不是绝对的,因为有时候会在亮、暗、中间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图像分布量,光比不同,直方图会出现不同提示。它可以提示我们需要怎样的曝光结果,就向怎样的方向调整,与曝光标尺类似,但能够更详细地显示不同光线所包含图像信息量的多少。实时显示画面,再结合曝光直方图,可以比较容易地设定出相对准确的曝光参数,不用再去估计曝光结果是什么样子了。

关注开机、待机、关机状态

单反相机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比无反微单有一个巨大优势,就是续航能力更强,开机后无需关机,待机不费电。所以用惯了单反的朋友在拍摄时很少有关机动作,只有更换镜头时才可能关闭一下机器。而无反微单则与单反原理不同,电子化程度更高,意味着它更依赖电池,需要消耗更多电量。我们需要适应一下微单的工作原理,在拍摄状态持续过程中可以保持开机,偶尔的间断可让其保持待机节省电能,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间隔内不拍摄,最好把它关机,否则它待机消耗的电能也不少,等你再激活拍摄时可能电能不足了。用微单,需要多几个开关机动作,关注它的电池续航情况。其实只要养成了习惯,这并不会给摄影带来多少困扰。

单反换成为微单,这些操作上的习惯都需要重新适应

有些时候,新事物的诞生需要一些适应的时间,从单反切换到无反,这个难度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其实这两种相机差异没有那么巨大,只要在对焦、曝光、操控这些方面稍加适应,很快就能上手无反微单系统了。

还是那句话,工具不会主动适应人,只有人能去适应工具。相信大部分摄影爱好者,在适应微单操作后,会拍出更多不同创意的照片,也有可能再也回不去单反那种古老的操控模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