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市場嚴冬 中國汽車品牌路向何方

■ 中國工業報記者 楊明

“汽車產銷量持續下滑,我們該如何度過現在的艱辛時刻?”日前,在第五屆中國汽車品牌發展論壇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汽車行業分會、中國國際商會汽車行業商會會長王俠,對於當前汽車行業的品牌發展策略進行了闡述。“增長停滯是市場發展常態,汽車從業者極度悲觀和極度樂觀都不可取。”在他看來,中國品牌不僅有未來,而且未來不會變得更差。

從中國加入WTO之後,市場上就有中國品牌會全軍覆沒的聲音。事實證明,中國品牌尤其是乘用車品牌實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放眼全球銷量下滑不是中國特有現象,全球主要生產國市場以及中國外資的汽車品牌,市場上也存在著銷量下降的情況。個別合資品牌下滑幅度甚至遠超中國品牌。”王俠說道,“現在,中國的汽車品牌發展進入了一個瓶頸期,有的未老先衰,有的全面崛起,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可以說,這也是我們的產品力向品牌力轉換的一個關鍵階段。”

升維時代 品牌內涵亟待提升

“今天,汽車產業已經到了升維時代,在這個階段,創新遠遠不只是技術創新,模式、經營理念、品牌、定位等等一系列創新中,汽車產業要找到一個更好的發展路徑。”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譚本宏指出, “中國汽車品牌發展多年,可能有一個制約創新的重要因素,即企業是否擁有一種自我批判的精神。”汽車企業的管理者能否把企業思想、經驗,轉向消費者真正需求轉向,是一個非常難的關鍵點,但是一旦走過去,就可以達到一個更高階段。

王俠則認為,無論是搶佔細分市場也好,換道搶位也罷,最終所有選手都會走到同樣的賽道,面對同樣的市場,所以企業以及企業家的耐力將會變得非常重要。“在新能源汽車,新智能網聯汽車快速發展的時候,我們擁有了一定的先發優勢,但是先發優勢是否能夠轉化為持續領先的優勢,這取決於我們對核心技術的掌握。”他指出, “中國汽車品牌要趕超發達國家100多年的發展水平,必須是並聯式發展。燃油技術、新能源技術、智能網聯技術同步發展,產品力、營銷力、品牌力同時發力。”

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中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這或許也是中國市場空間增長潛力所在。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楊學良指出,過去的10多年中,不僅僅是市場空間大了,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的認識發生了非常深刻變化, “在2003年、2004年,吉利推出第一代產品的時候,還是要通過成本優勢參與市場競爭。但是短短十幾年,中國的消費者,尤其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對中國品牌從設計、工程、質量包括功能配置,包括新的智能網聯服務上的要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展望未來,楊學良表示,根據去年各大互聯網平臺數據,目前70%以上年輕消費者願意花錢購買自主品牌的產品。此外,原來行業內只是通過製造和產業鏈成本控制精細化提高競爭力,而汽車產業 “新四化”的提出,徹底改變了傳統的遊戲的規則。所以,這些都是中國企業品牌未來競爭必須參考的關鍵要素。

產業鏈合作 增大市場機會

此次會上,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指出,中國自主品牌走到今天,原來的眾多優勢想要利用新能力、新內涵產生新生命力,關鍵在於轉型。而轉型的目的是為了升級,但需告別慣性打法,形成新的競爭力,在企業系統能力方面做精做細做深。

趙福全指出,就市場而言,消費者最終購買的還是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在所謂的新定位理論以及在汽車新四化的大勢下,每一個細節的特點,做出來就是企業自身的差異化,並一定要讓消費者真正感受到。中國產業已經進入到品牌競爭階段,品牌就得更加具有內涵。

近年來,上汽集團已經在自主品牌方面不斷髮力,所以上汽集團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俞經民也堅信,要想達到更高的豪華品牌的品質,就要在激烈的廝殺中贏得客戶,贏得發展。在新的技術條件下,要想實現在新四化中實現差異化,關鍵在於團隊,有了人才就能順應和把握瞬息萬變的消費趨勢。

在此次論壇上,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則表示,面向下一個階段的產業發展要求,企業若實現汽車產業的持續發力,引領中國品牌持續向上,就必須在市場上把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作為第二級動力,不斷來強化自主創新,深化開放合作,進一步提升產業整體的競爭力。

據瞭解,目前北汽正在舉全集團之力建設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這是我國第二個國家級技術創新中心,第一個是在高鐵領域。此技術創新中心旨在全力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最強共同體,眾多的夥伴攜手打造出世界級的技術創新策源地,標準的引領地,開放融合創新的示範地,以及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對此,楊學良也認為,如果產業鏈上下游優勢整合在一起的話,中國汽車品牌贏得市場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雖然,眼前市場銷售壓力和價格競爭壓力比較突出,但我仍然認為前景還是非常樂觀的。畢竟這是一個好的時代。”

  • 聯繫我們(新聞中心):010-68325610 010-67410611

  • 中國工業新聞網:010-6741065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