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后,为怕人下毒,他想出了这些“怪招”

皇帝做为封建帝国的首脑,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和决策者,要说他的生死关乎着国家存亡,一点也不夸张。所以,皇帝的人身安全,是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末代皇帝溥仪,由于身处清王朝没落和军阀混战的特殊年代,他被逐出皇宫、以及在伪满州国做日本人的傀儡皇帝时,是怎样保证自身安全的呢?让小编带你一探究竟吧。


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后,为怕人下毒,他想出了这些“怪招”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封建社会被鼓吹为“真龙天子”和“九五至尊”等称号的皇帝,其实和咱们普通老百姓一样,都是血肉之躯,他们也怕被人刺杀或是饭菜里被人下毒。由于“皇帝”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被刺杀和被人下毒的概率比普通人要大的多。防止皇帝被人刺杀,多多增加侍卫人数和增强安保措施,基本就能杜绝。但要预防皇帝饭菜里被人下毒,似乎要复杂得多。

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后,为怕人下毒,他想出了这些“怪招”


皇帝和普通人一样,都是一日三餐,有时还要再额外来点小点心、下午茶和夜宵什么的。但是皇帝的膳食又比一般人丰盛的多。而负责“御膳”工作的人员绝对是一支庞杂众多的队伍。从食材的选择、采购到清洗捡择,再到烹蒸煮煎,还有负责传膳的、夹菜的等等都要专人负责,明确分工。这么多人员,哪怕一人或者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那么皇帝就可能小命难保。所以,预防皇帝饭菜被人下毒,历朝历代都采取了各种严密繁琐的措施,真正做到了无所不用其极。

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后,为怕人下毒,他想出了这些“怪招”

比如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虽然他是冲龄登基,又是在清朝末期风雨飘摇的没落时代。那时的百姓虽然处身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朝廷的派头依然不减。据说当时皇帝每餐至少还要有100多道菜,这些菜在被端上桌之前,按祖例先要用试毒银牌(遇毒变色)挨个试一遍,还要有试吃太监先试吃。并且每道菜出自哪个御厨,经自哪个传膳太监,哪个官员采办,哪个人负责清洗,都有详实的记录。一旦出了问题,很快就能追查到具办人。在这样严密的措施下,想要毒死皇帝,还不如拿菜刀,直接闯进皇宫,砍死皇帝的机率高。

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后,为怕人下毒,他想出了这些“怪招”

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溥仪被迫退位,大清统治结束。此时溥仪虽然还能住在紫禁城,但待遇已大不如以前。据说到了后来,连宫廷侍卫的俸禄发放都捉襟见肘。皇帝的安全又怎么能有很好的保障的呢?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此后没多久,溥仪居然被军阀赶出皇宫,被迫迁居天津。

此时的溥仪虽然名义上贵为皇帝,但从前那一大套用膳程序,什么银牌试毒,试吃太监统统都没有了。他只能依赖有限的条件,克服困难自己解决。

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后,为怕人下毒,他想出了这些“怪招”


首先对于厨师做菜,溥仪每次都要派多个亲信仆从在旁边监督、检查。对于这些亲信仆从,溥仪也不是完全相信,于是又制定出详细规则,让他们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比如在监督厨师把饭菜做好后,这些亲信又互相监督将饭菜一个个装进食盒,再挨次鱼贯送到餐桌。这一过程中,后面的人监督着前面的人,任何人休想做手脚。
其次,溥仪对使用的餐具、餐桌和餐巾等用具要求绝对卫生,每次使用前都必须经过洗烫、甚至使用酒精、消毒水等进行药物消毒。久而久之,这也让溥仪患上了严重的洁癖。他会随身带着酒精,哪怕衣服上皮肤上落个小飞虫,蝇蚊什么的,他都要赶紧拿出医用酒精进行消毒……

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皇宫后,为怕人下毒,他想出了这些“怪招”


正是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防范中,溥仪虽然严格把控制了食物的卫生关和安全关,但最终改朝换代的折腾,仰人鼻息的窝囊,勾心斗角的算计,严重地损害了他的身心和健康,溥仪也没有因此而长寿,解放后,他在北京去世,只活了61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