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刺殺了孫策,這背後有什麼樣的陰謀?

孫策,字伯符,三國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根據《三國志》記載:“策殺貢,貢小子與客亡匿江邊。策單騎出,卒與客遇,客擊傷策。”許貢被孫策所殺,孫策外出打獵,單騎遇上許貢門客,結果被擊傷。《江表傳》描寫得更具體,說孫策馬快,甩開了隨從,正好遇上刺客。刺客慌亂中謊稱是韓當部眾,被孫策識破,他一箭射倒其中一位,另兩位慌忙自救,向孫策開弓射箭,結果正中孫策面部。

是誰刺殺了孫策,這背後有什麼樣的陰謀?

孫策遇刺

孫策遇刺一事中,卻處處透著蹊蹺,給後人留下了各種猜想和想法的空間。首先我們來看許貢被孫策殺掉之後,許貢的勢力已經灰飛煙滅了。只有許貢的小兒子和幾個門客僥倖逃過一劫。但孫策被刺殺的時候,刺客是佯裝成韓當的士兵,而且孫策的行蹤,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探查到的。許貢的小兒子和幾個門客,怎麼可能有那麼大的能耐,混進孫策軍隊當中,並且偽裝成韓當的部眾。所以有理由猜測。刺殺孫策的幕後黑手,並不是所謂的許貢門客給許貢報仇,而是另有其人。

是誰刺殺了孫策,這背後有什麼樣的陰謀?

孫策

目前比較主流的三種說法是,第一種是郭嘉陰殺之說;第二種是孫權篡位之說;第三種是世家強刺之說。

一、郭嘉陰殺之說:

先說曹操有沒有除孫策的心思,這是毋庸置疑肯定有的。曹操和袁紹在官渡對峙之時,孫策準備乘機襲擊許都,奪取中原。曹操當時對孫策是多有忌憚,郭嘉對曹操言“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讓曹操不用擔心。

是誰刺殺了孫策,這背後有什麼樣的陰謀?

郭嘉

孫策被刺過程中的一個小細節:策方舉轡而行,一人拈槍望策左腿便搠。孫策大喝,急取所佩之劍就立刻砍去,劍舉忽墜,止存劍靶在手。一人拈弓搭箭,射中孫策面頰。這個細節充分說明一點,這次行刺是經過了精心策劃的,甚至連孫策隨身所帶的佩劍都被動了手腳。我們不免要懷疑,許貢的這三個家客,有這樣的能力嗎?能夠將魔爪伸到孫策的身邊,這是怎樣的一股勢力?那個在孫策佩劍上做手腳的人又會是誰?

郭嘉對孫策之死的預料,可以被看作是對曹操的一個建議,至少也是提醒。我們可以大膽推測下,曹操一方和江東內部人士聯繫,設計了孫策被刺一事。

二、孫權篡位之說

再說孫權到底有沒有作案動機和可能性?本著“人性本惡“的觀點”,按照“誰受益誰就是嫌疑人”的基本論斷,孫權是“兇手”的嫌疑是最大的。

是誰刺殺了孫策,這背後有什麼樣的陰謀?

孫權

孫策與孫權性格各異,在戰略觀點上矛盾很大。主要就體現在對江東地方豪強世家的態度上,孫策是打壓地方大家族的勢力和影響力,孫策的統治集團與江東大族是極為對立的;孫權是拉攏和利用江東豪強世家,結成利益的共同體,共同統治江東地區。孫策的班底基本上都是江北的人,主要依託於淮泗集團,而江東的世家大族並不支持孫策,甚至還群起反抗。這樣兄弟兩人之間的隔閡和衝突也就也就越來越大。

所以孫權周圍的親信,有可能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慫恿孫權謀殺孫策。

看孫權繼位之後的行為,可以說的是表現的特別的涼薄。《三國志》陳壽就直言不諱的說:“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這也是三國迷中說孫策之死,孫權是背後的黑手的主要原因。

三、世家強刺之說

孫策雖然本身是江東人士,其雄踞江東之後,採取強硬手段引起當地豪強不滿。孫策在士族林立的江東並沒有擁有比較穩定的根基。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孫策最後被忠誠於許貢的三個門客謀害,究其原因,在於孫策想要率領士兵北上中原,這嚴重損害了江東世家大族的利益,所以有了刺殺的結果。由此可見,孫策之死就算不是當地豪門望族的策劃,也必定在後面起到了推動作用。

故在筆者看到,孫策之死,不應如正史所述,其實有著見不得光的政治陰謀。綜合來看,孫策應該是死於曹操和江東地方豪族世家的合謀,孫權的默許之下共同策劃實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