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主打“安全”的銀行理財?

​說到銀行理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安全。確實,在很長的時期裡,銀行理財產品都是保本保息、剛性兌付的。不過,資管新規的落地將會逐漸讓銀行理財產品這一絕對優勢成為歷史。

現在的銀行理財還是你認識的那個銀行理財嗎?本期利得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的定義

銀行理財產品,顧名思義,就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一直以安全、保本保息為大眾所熟知和喜愛。

2018年9月26日,《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下稱《辦法》)正式頒佈執行,其中對銀行理財產品做了新的定義:

銀行理財產品是指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投資者支付收益、不保證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理財產品。

敲黑板,劃重點:不保證本金支付和收益水平的非保本理財產品。

是的,可能和你印象裡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大一樣,但這確實就是目前以及今後真實的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價值

根據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與中國銀行業協會聯合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8年)》,截至2018年年底,銀行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2.04萬億元。該規模位居中國金融機構管理財富規模第二位,僅次於信託。

可見銀行理財產品是廣受青睞的。為什麼呢?顯而易見的原因是,銀行強大的信用背書,能夠得到普羅大眾投資者的信任。二來過往銀行理財產品實行剛性兌付,在廣大投資者心中烙下保本保息的深刻印象,使其成為大眾理財首選。三是銀行理財產品相對門檻較低(普遍為5萬元起購,《辦法》出臺後,市面上1萬元起購的理財產品逐漸增多),期限選擇豐富、流動性強,能夠滿足普通個人投資者的多樣需求。

在收益率方面,面向大眾的銀行理財產品整體是相對較低的,適合追求穩健投資的普通個人投資者。具體的收益情況,不同類型的銀行理財產品會有高低的差別,

銀行剛兌被打破,是不是就意味著銀行理財不安全了呢?不能這麼理解。銀行理財產品不承諾保本保息,反映的是投資的本質,要想獲得收益就必須承擔相應的風險。就具體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需要根據產品的具體信息(如投資標的,投資策略等)進行分析。目前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都是偏向穩健,其投資的也多為可產生穩定收益的資產,安全性總體還是較高的。

到銀行買的一定是銀行理財產品嗎?

我們去銀行買理財,買到的一定是銀行理財產品?還真不一定!!!

我們說銀行理財產品其實默認了一個條件——這個理財產品是銀行自行發行和管理的,是銀行全權負責的。

但在實際中,在銀行賣的可不全都是銀行自己的產品哦!

在銀行售賣的理財產品主要有兩種類型:一是我們說的銀行理財產品,由銀行自主設計發行;二是代銷產品,這類產品由第三方(如基金、保險等)發行和管理,銀行代為銷售。這兩種類型的產品,相比來說,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略高。原則上,如不發生違規情況,在銀行代銷的產品都是會經過銀行把關審批的,不過如果產品出現虧損,在銀行銷售不存在違規的情況下,責任大多仍由發行機構或投資者承擔。

如果你非常看重理財產品的安全性,銀行自主管理發行的理財產品是個不錯的選擇,那麼哪些是銀行的,哪些不是銀行的,一樣都在銀行銷售,投資人購買時該怎麼辨別呢?利得小編為大家羅列了以下幾點小貼士:

1. 查看產品管理人/發行人。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正常情況下產品說明書上會寫明理財產品管理人或發行人。如果是銀行理財產品,那麼管理人一定是銀行。

2. 關注產品說明書/宣傳頁中的風險提示。為避免誤導投資者,一般銀行代銷產品的說明書/宣傳頁都會有這樣一段文字:本產品由xx機構發行與管理,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的投資兌付和風險管理責任。如果在說明書/宣傳頁中看到這段話,那對應的產品大概率不是銀行理財產品。

3. 查看協議上蓋的公章。投資者與銀行簽訂的協議需要加蓋公章,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協議上會加蓋銀行的公章,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協議上則是加蓋對應機構(如信託公司、保險公司等)的公章。

4. 登錄中國理財網查詢產品登記編碼。所有銀行自有理財產品,都會在產品說明書正文顯著位置標註產品登記編碼(以“C”開頭的14位數),在中國理財網”輸入產品登記編碼,即可查詢和驗證產品。

* 中國理財網:中國理財網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銀監會)批准建立的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信息披露門戶網站,由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設計、開發、運營、維護和管理。

5. 到銀行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裡購買。一般來說,銀行的網上銀行和手機銀行裡的理財產品都是銀行的自營產品。如果不放心,可以點擊進去查看產品詳情/產品說明書,用以上我們提到的方法進一步確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