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 中德加強經貿合作值得期待

  日前,德國經濟顧問委員會在向德國政府提交的年度經濟評估報告中表示,受國際貿易爭端和英國“脫歐”等因素影響,該機構將2019年德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去年11月預測的1.5%下調至0.5%。報告指出,德國經濟增長勢頭已經結束,但“廣泛而嚴重的衰退”仍不太可能。報告預計,經濟增長動力減弱態勢將至少持續至明年。如果國際貿易衝突升級,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將尤其受到衝擊。

德國經濟面臨衰退風險? 中德加強經貿合作值得期待

供圖 今日頭條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此前預測,今明兩年德國經濟將分別增長0.5%和1.0%,增速遠低於去年的1.8%。


  無獨有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佈的10月份《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在7月份基礎上,將2019年、2020年的德國GDP增速預期分別下調0.2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至0.5%和1.2%,並將2019年、2020年的歐元區GDP增速預期分別下調0.1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至1.2%和1.4%。


  值得注意的是,經濟下行對就業情況有較大影響。德國聯邦勞工局10月末公佈的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後,10月份德國失業人數為228.7萬人,比9月份增加6000人;當月失業率為5.0%,與此前5個月的失業率持平。德國聯邦勞工局局長德特勒夫·舍勒在當日的聲明中表示,當前疲軟的經濟無疑在勞動力市場留下了印記。


  此外,德國的消費者信心也受到一定程度打擊。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近期公佈的月度報告顯示,11月份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為9.6點,為2016年11月份以來最低值,且比10月份調整後的指數下降0.2點,低於市場預期。報告顯示,反映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的三項重要指標均環比出現下降。其中,經濟前景指標環比下降4.8點至負13.8點,收入預期指標和購買傾向指標分別環比下降7.8點和3.4點。


  “各方對德國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均有下調,且下調幅度較大,尤其IMF最近對歐洲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只下調了0.1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對德國卻下調了0.2個百分點和0.5個百分點。”西南財經大學全球金融戰略研究室主任方明在接受《上海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外,德國央行月報指出,該國經濟在2019年三季度將可能再度出現萎縮。“一般而言,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意味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可能陷入‘技術性衰退’,所以德國經濟面臨非常不樂觀的處境。雖然這種說法未必一定準確,德國經濟是否將陷入衰退尚需觀察,但也要警惕這種趨勢的繼續發展。”方明指出,德國經濟大幅下滑由多重因素造成,比如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全球貿易摩擦加劇、英國“脫歐”等。“德國國內的消費較為穩定,因此在貿易摩擦加劇背景下,若商品出口受阻,則將直接影響到其工業生產,進而拖累經濟增速。此外,由於德國很多出口面向歐元區內部,當歐元區經濟受到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和英國‘脫歐’等因素影響而放緩,將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德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如果上述情況不發生變化,可以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德國經濟還會繼續疲軟。”


  對於德國如何突破出口困境以提振經濟增長,方明認為,加強中德經貿往來是很好的選擇。


  據商務部發言人高峰介紹,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經貿合作伙伴。2014年以來,中德雙邊貿易發展平穩。2018年雙邊貿易額達到了1839億美元,同比增長9.4%,創歷史新高。中國已經連續3年成為德國第一大貿易伙伴,也是德國企業最為青睞的投資目的地之一。今年以來,中德經貿合作保持了穩定發展勢頭,雙邊貿易、雙向投資都實現了增長。今年1—7月,中德雙邊貿易額達到1069.3億美元,同比增長2.4%。德國對華新增投資11.7億美元,同比增長62.7%。中國對德國新增投資10.1億美元,同比增長27.6%。中德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顯著成效,西門子、福伊特等德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在第三方市場開展了密切合作。


  另外,德國企業對參與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有很高的熱情,包括寶馬、麥德龍、思愛普、拜耳等在內的大批德國企業踴躍參與。這些企業認為,進博會提供了一個國際化的展示舞臺。


  麥德龍集團首席運營官兼管理委員會成員菲利普·帕拉齊表示,參與中國消費市場和跨境貿易的企業通過進博會,能近距離了解中國消費者對高品質進口商品日益增長的需求,同時進一步發掘新的跨境貿易商業合作機會。


  德國永恆力叉車公司售後副總裁馬蒂亞斯·蘭特費爾說,該公司非常注重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包括增加投資、開設工廠,並與中國本土公司合作,以繼續為中國市場提供新產品。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新聞發言人安德烈亞斯·比爾芬格表示,進博會是一個提供溝通交流的極佳平臺,德國企業將充分利用這個平臺找到合作伙伴並建立聯繫。


  方明認為,中德雙邊貿易和投資進一步增長是未來趨勢。“目前美國對進口貿易和外來投資的控制越來越嚴格,德國在其全球貿易中需要中國市場作為支點。同時,德國企業在中國也投資了很多非常好的大項目。對中國來說,我們也需要德國的先進產品和技術。”

記者 戚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