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從小我們都會被問及一個問題:

“你長大想做什麼啊,你有什麼夢想啊?”

“麵包師、清潔工、電車司機、廚師..”

這些絕多數日本小孩的回答,絕不會出現在中國小孩的嘴裡。

因為會被嘲笑,會被說沒有志氣,會讓爸媽顏面盡失。

“科學家、作家、教授、明星、...”

曾是“中國小孩”的瀟瀟,也有過這些夢想。



但長大後,這些夢想,卻沒有一個實現。

高曉松: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不堪平凡,害怕平凡。

作家梁曉聲曾與一位外國的朋友交談,他問梁曉聲:

“近年到中國,一次更加比一次地感覺到,你們中國人心裡好像都暗怕著什麼,那是什麼?”

梁曉聲說:“也許大家都在怕著一種平凡的東西”

她追問:“究竟是什麼?”

“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她驚訝地說:“太不可理解了,我們國家大多數人都挺願意做平凡人,過平凡的日子,走完平凡的一生的。你們中國人真的認為平凡不好到應該與可怕的東西歸在一起嗎?”

高曉松: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是啊,在這個浮躁欲利的時代,整個社會都在灌輸一個觀念:

“你要努力,你要有上進心,”

“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為,卻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

它像趕鴨子上架一般,催促著你不斷的向前走,還要走得有速度。

在這種文化理念的強行灌毒,反覆“洗腦”下,我們的腦海裡形成了一種耐人尋味的邏輯:

誰終於擺脫平凡了,就理所當然地是當代英雄;誰依然平凡著甚至註定一生平凡,就是狗熊。

誰願意當別人眼中的狗熊,而不是被人擁躉的英雄呢。

瀟瀟傳媒出來的朋友跟我講過一件事:

主人公薇子從小就有一個電影夢“我想成為章子怡那樣的演員”,2001年,她考北影失敗。後來她迅速結婚生子,老公是公務員,女兒叫雙雙。

06年,她的電影夢又死灰復燃,她不顧一切毅然去了北京“我一定要實現我的電影夢”。

隨後幾年,丈夫和父母多次打電話:“混不好,就趕緊回來吧”

“不成功,我絕不會回來。”

接下來七年裡丈夫與她離了婚,她的電影夢也遲遲沒有實現,最後於18年1月1日凌晨喝藥自殺。

薇子,無法接受那個不成功的自己,那個平凡的自己。

同薇子一樣,一所著名大學裡的新生,再一次講座上當著全年級師生的面,說出了心裡的“壯言”

“如果在三十歲以前,最遲在三十五歲以前,我還不能使自己脫離平凡,那麼我就自殺。”

教授問:“可什麼又是不平凡呢?”

“比如所有那些成功人士。”

“具體說來。”

“就是,起碼要有自己的房、自己的車,起碼要成為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吧?還起碼要有一筆數目可觀的存款吧?”

以上是教授與這位新生男同學的對話。



高曉松: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無論是薇子、男同學、還是普羅大眾,他們的人生志向全都包含在這句話裡。做一個平凡的人在他們看來就是這麼令人沮喪,倘若無法擺脫平凡,連活著就變成了苟且。

平凡,在他們眼裡,是一種原罪。

高曉松: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平凡,才是生活的真相

大多數人懼怕平凡,但又生而平凡,註定一生平凡。

網上有一個高贊問答:

“30歲,你發現生活的真相是什麼?”

“認清自己平凡無奇,知道自己終將平凡。”

說到這裡,瀟瀟突然想到了一篇文章,當時看完挺受觸動的,全篇大概講的是:

這位出生普通的男孩子,從小嚴苛律己,對自己有高要求。秉燈夜讀十餘年,考上了還算令他滿意的名牌大學。

他的父母親人都誇他有出息,他的發小同學都投來羨慕的眼光。周圍一股腦的掌聲和簇擁讓他越發感覺自己今非昔比,甚至嚐到了睥睨眾生的滋味。

誰知學校裡待了半年後,他從內裡散發出酸楚味。自己哪有什麼資格睥睨眾生,充其量不過趴在井沿口的井底之蛙罷了。

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太多,他們不僅氣識不凡、有開闊的眼界、還有好的家境,好的人脈資源。

當年少的自己還在苦苦只為求取一個好成績時,他們早已參加了高爾夫班、培訓班、環遊了世界。

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

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羅馬,有的人走了一輩子也到不了羅馬。

這一刻,男孩才知道,與他們相比,自己一無所有,自己平凡無奇。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有一幕瀟瀟始終記得:

歷盡生活滄桑的松子安靜的坐在夕陽裡,遙望遠方,惆悵的說:誰小時候不覺得自己將是金燦燦的一生呢。

是啊,哪怕你樣貌平凡、出生平庸、資質不堪...

但總有“瑪麗蘇”的觀念告訴你,你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只要你努力、善良、堅持,機會總會砸中你,伯樂總會挑中你,高富帥(白富美)總會找到你,特別的你未來一定是閃閃發光的。

但長大後的你發現童話都是騙人的,世界跟他們描述得不一樣。你的生活寡淡無味,你不過是大街上面無表情的一個路人,不過是蒼茫大海里的一條鹹魚。

高曉松: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就像王小波在《黃金年代》裡說: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捱了錘的牛一樣。

可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我們用盡全力,也在過著平凡的一生。

高曉松: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接納平凡,享受平凡之美。

《奇葩說》有一期辯題是“沒有上進心,我錯了嗎?”

“少爺”說:其實很多事情不是高下之分,它無非是左右之分。

高曉松: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平凡與否本沒有對錯,關鍵是看你用怎樣的心量去對待。

然而,我們大多數人非要生活成西西弗斯,始終在奮力地推動著“不平凡”這塊巨石,在重負之下拼命掙扎、舉步維艱。

從而,失去了眼前的美好,錯過了周遭的美景。

林語堂有句名言,瀟瀟深以為然:

“幸福很簡單。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平凡裡埋藏的,才是真實而長久的幸福。

之前有一條熱門微博,動搖了許多“生活還有詩和遠方”的年輕人,也讓不少人得到共鳴與覺醒:

“生在一個安穩的家庭,兒時沒受過虐待或校園暴力,基本上身心健康地成長,長大後也沒有遇到特別惡劣的渣男渣女,三觀沒歪。頭腦一般,考了個差不多的學校,找了一份能養活自己的工作,和一個普通的人組建了一個安穩的小家,一輩子沒遇到什麼飛來橫禍…...

聽起來再平常不過,然而走起來才知道有多難。”

說得多對啊,能把每一個平凡的事做好,把每一天平凡的日子過好,沒有什麼大起大落,大災大難,順遂平穩的走過這一生,就已經是不平凡啊。

作家周國平也早已深諳其中滋味: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最後都要回歸平凡,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偉大、精彩、成功都不算什麼,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人生才是圓滿。”

高曉松: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高曉松曾在節目裡的袒露心聲:

“原來覺得在平凡生活中過不過來,一定要激盪。現在是從平凡的生活裡發現幸福,和老婆孩子一起就是平凡的幸福,不是非得流浪、去遠方。”他說:

“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高曉松:人到中年,我最大的醒悟就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

平凡,從來不是平庸;接納平凡,也從不是妥協與放棄。一生平凡也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生與平凡為敵。

正如三毛曾給一位女孩的回信裡寫道:

生而平凡,有平凡的活法,接納平凡,和自己和解,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後,依然愛這個世界。

人生下半場,拼的從來不是人生的成敗,而是在平凡生活中的心鏡。

就像席慕蓉在詩裡寫道:

涉江而過,芙蓉千朵,詩也簡單,心也簡單。

平凡的人生,也有平凡之美,也有詩情畫意,大海星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