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27篇SCI論文,33歲評上教授,他是怎麼做到的?

17歲考上大學,27歲博士畢業,29歲評上副教授,33歲評上教授併入“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35歲入選“陝西省特殊人才支持計劃——青年拔尖人才”……

一路走來,西安石油大學理學院副院長折延宏,在各個階段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當記者帶著“為什麼是他”的疑問走近折延宏,切實感受到的是他對於教學事業的真誠熱忱之心,以及探究學術領域的踏實嚴謹之思。

發表27篇SCI論文,33歲評上教授,他是怎麼做到的?

立志:一顆種子的悄悄萌發

折延宏生於1983年,陝西延安人。由於父親希望他走到哪裡都不要忘卻故土,於是在他的名字中嵌了一個“延”字。當記者問他為什麼會選擇教師這個職業的時候,折延宏深情地說是因為受了兩位長輩的影響。

第一位就是他的父親。他的父親做了近二十年的小學教師,二十年如一日地勤勤懇懇教書、踏踏實實做人,在家鄉贏得了鄉親們的普遍讚譽,享有很高的威信。這讓少年時期的折延宏萌生了一個樸素的想法:當教師可以贏得別人的尊重。2000年,他高中畢業後,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陝西師範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第二位是他的碩士、博士導師王國俊先生。王國俊先生是國內有名的數學家,曾擔任過陝西師範大學校長。在跟隨王先生學習的六年裡,他見識了王先生的深厚功底和大家風度:先生總是能將生澀、抽象的數學概念像講故事一般傳授給大家,整堂課往往是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先生特別重視板書的節奏,授課內容什麼時候寫、什麼時候擦,安排得井井有條;課後堅持給研究生批改作業,並像對待小學生一樣打出A+、A-這樣的分數。緣於長年聆聽王先生的授課、教誨,親眼目睹其如何做人、處事,折延宏由衷地認為王先生是他永遠的榜樣,這也進一步堅定了他做一名教師的信念。

入職:一份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整整十年時間,折延宏在陝西師範大學先後獲得了學士、碩士、博士學位。2010年,他來到西安石油大學理學院工作。參加工作以來,他講授過《數學分析》《線性代數》《抽象代數》《面向計算機的數理邏輯》等10門本科生與研究生課程,在入職的前六年裡每年都要承擔近400學時的教學工作量。通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他逐漸形成了“推理嚴謹縝密、師生互動融洽”的教學風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善於運用數學文化中的一些有趣悖論來講解數學課:比如通過“芝諾悖論”的故事講解數項級數,通過“禿頭悖論”的故事講解模糊數學,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名叫牛國龍的學生說:“上折老師的課,總是不知不覺地就到了下課時間。”

發表27篇SCI論文,33歲評上教授,他是怎麼做到的?

“有句話叫‘灌滿這桶水’,還有句話叫‘點燃這把火’。”折延宏這樣總結自己的“育人經”,“前者說的是知識的傳授,後者說的是育人,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能夠全面學習、可持續地學習、終身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學習。”折延宏積極參與各類學科競賽指導工作,近三年他指導研究生榮獲數學建模國家獎2項,主持校級教學改革項目1項,獲中國石油教育學會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

發展:一段海外求學的歷練

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折延宏赴加拿大里賈納大學進行了一年的學術訪問。這一年的生活經歷與知識儲備,也成為了他教學科研事業上的助推器。

一來到里賈納大學,折延宏便跟隨幾位教授聽了一些關於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等計算機方面的課程。他不僅在汲取外國教授講授的前沿知識,還隨時都在觀察外國教授的授課技巧,細緻地瞭解了外國教授佈置作業、課後答疑等一系列教育過程。他發現這裡的教授們都有自己的個人主頁,通過在自己的主頁上佈置作業、發佈閱讀材料,這對於學生提高自學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里賈納大學的校園並不大,但校園內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學術氛圍。樓道里、走廊中,隨處都有便於學生交流討論的桌椅與小白板,認真交流學術問題的學生們絲毫不受旁邊路人的影響,他們正在進行思想的碰撞,享受學術研究帶給他們的快樂。里賈納大學教授之間的跨院系交流也較為頻繁,折延宏的合作導師經常受邀去石油工程系、地質系作報告,一起探討一些學科交叉問題。

發表27篇SCI論文,33歲評上教授,他是怎麼做到的?

折延宏的合作導師是一位加拿大籍華人。每次科研工作之餘,導師總習慣性地叫上他繞著校園走幾圈。在看似休閒的散步中,導師每次都是和他交流正在做的研究課題以及下一步的設想。偶爾兩人還會停下來,圍繞某個研究熱點進行激烈的討論,這種充滿激情的科研精神,給折延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里賈納位於加拿大的中部,這裡一年中有半年都是冬天,但每當回想起這一年的經歷,折延宏心裡都覺得熱乎乎的。他說:“一年的訪問讓我近距離接觸了國外學者的學術思想,使我拓寬了知識結構,提升了教學科研水平。”

攀登:一股迎難而上的韌勁

回國以後,折延宏進一步開闊了研究視野,明確了走交叉研究的發展方向。他告訴記者,數學內部的交叉研究以及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是數學學科近年來的發展趨勢;面臨以大數據為特徵的智能時代,這種發展趨勢以後會變得更加明顯。尤其要注重發展數學與計算機學科的交叉研究,積極推進數學與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的融合研究。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折延宏於2016年申請了校級科研創新團隊,近兩年來組織團隊教師和研究生每週都討論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前沿研究內容。當然,從較為基礎的數學研究領域,逐步轉向數學與人工智能的交叉研究,遇到的困難很多,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需要做的工作也很多。

近年來,折延宏圍繞相關研究課題已累計發表27篇SCI論文,其中包括1篇ESI高被引論文;先後主持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課題,3項省部級科研項目。論文被引用600餘次,其中有三篇論文的論文引用次數超過100次,所發表論文被SCI他引共計300餘次,累計受邀在國內學術會議做學術報告二十餘次,在不確定性數學理論界產生了一定的學術影響。他還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學術著作2部,獲得陝西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折延宏還於2016年起擔任理學院副院長,先後協助院長完成了審核評估前期準備、審核評估整改等工作,還積極配合相關院系完成了“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等系列工作。目前,他主要協助院長負責數學學科的學科建設以及學院科研、研究生等工作。他說:“自從擔任行政職務以來,自己的擔子更重了,思考的事情更多了。但任何問題都有其解決之道,面對自己的教學、科研與管理任務,只要合理安排時間,講究一定的工作方法,完全可以把各項工作協調好。”

展望:一個真誠熱切的希冀

33歲就評上教授,折延宏無疑被貼上了青年才俊的標籤。但他認為這僅僅是一個起步,教授職稱只是為自己今後開展工作提供更多的機遇。他希望自己能承擔起應負的責任,同時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才加入他的科研團隊,大家共同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面向科學前沿領域開展科學研究和學術探索。折延宏深信,隨著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現在是從事學術事業最好的一個時代,在這個美好的時代,青年人怎能不唱響勃發嘹亮的青春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