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輝mini測試店+倉,“配合”永輝買菜能把“APP”做起來嗎?

知情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永輝mini已在福州試點“店+倉”、線上線下融合門店,契合永輝買菜做到店+到家業務融合的改造。


該人士稱,已改造的永輝mini店日銷理想。“一家店上線大概一週左右時間,便在過往日銷1萬多元基礎上大幅提升,改造後第一天實現6萬多元日銷,第二天實現5萬多元日銷。目前,福州市場可能沒有多少家店完成調改營業,處於慢慢改造中。“

《商業觀察家》求證永輝方面,得到回覆稱,現在試點改造了部分,詳細情況不便透露。


改造

永輝超市近期上線推出了“永輝買菜”業務,目前看,似乎主要做永輝超市既有業務的線上、數字化平臺,可能主要基於到家業務和到店自提業務來做。永輝買菜目前已上線市場可能已有7個城市區域。

永輝mini則是永輝超市近期推出的創新社區生鮮業態。這個業態是當下永輝超市離社區消費者最近的一個業態,能接到社區一線流量,也是永輝超市目前複製最為快速的業態,僅2019年前三季度,永輝mini已開店超過520家。

而從經營品項數規模(日常生活一站式購齊)、選品、選址、店型開發角度看,永輝mini從設計之初,可能就有考慮要基於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

因此,永輝mini與永輝買菜的結合,似乎是必然會做的事情,問題則在於,會怎麼做。

從目前已試點調改的門店情況來看。改造後的永輝mimi店,最大特點之一,是社區門店作為倉的功能強化。

門店一方面設置了線上訂單交付區,《商業觀察家》看到的一家門店,交付區是設置在店外,能方便線上訂單履約(到家+自提),進而擴大了門店線上訂單的承載能力。

這與一些前置倉設置了進口、出口兩個通道有所不同。能兼顧滿足門店經營的需要。

永輝mini測試店+倉,“配合”永輝買菜能把“APP”做起來嗎?

店內貨架陳列似乎也有改造,看起來貨架增加倉的功能,能更契合大進大出,規模承載線上訂單量的“倉”的模型。

永輝mini測試店+倉,“配合”永輝買菜能把“APP”做起來嗎?

商品經營方面,永輝mini則似乎還是要滿足社區生活一站式服務,品項數比較豐富,能覆蓋社區生活。


“APP”

《商業觀察家》認為,永輝買菜之於永輝超市,可能是要做成永輝超市存量業務的一個線上流量、數字化平臺。把APP(小程序)做起來,以更好滿足新出現的需求,實現效率提升,並打破過去線下經營地理空間所造成的限制。

通過永輝買菜構建自有線上流量平臺的機會則可能主要基於三點。這是B2C電商時代,實體零售商所不具備的機會。

一、中國生鮮、快消零售市場,當下整體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出現了新的需求、新的消費場景,而只有基於新需求、新消費場景才有機會構建新的線上流量平臺。

比如,1小時達到家需求出現了。這個需求的背後則是品類經營的重新定義,比如小包裝化等。

受收入水平提升、生活方式變化,市場的細分導致一部分消費者,尤其是相對年輕的消費群體對更方便的1小時達到家服務,有了更多需求,甚至形成剛需。這個群體對於價格的敏感度相對不高,對節省時間、購物便利性提升的需求相對更高。

基於這樣的新需求則是做新的線上流量平臺的一個機會點,是把APP做起來的一個機會點。背後考驗的是,誰能把盈利模型跑通,誰最具有效率。

還比如,隨著技術工具的完善、供應鏈能力提升、互聯網生活的普及等,效率化提升也開始能更好看到。比如對到店預售自提場景的開發,這對生鮮的損耗控制、鮮度提升等,是有幫助的。

通過在線上預售下單支付,約定時間自提,所能控制出來的成本可以讓利消費者,進而吸引一部分用戶群,並養成線上選購消費習慣。

像伴隨到家業務和到店自提業務所出現的新消費場景,可能就是永輝超市研發永輝mini業態的“頂層設計”之一。

現在永輝超市要把永輝mini與永輝買菜“結合”起來了。

這其中,背後的關鍵可能在於:1、線下零售商要能有覆蓋密度,永輝mini由於是小店經營,複製速度相對較快,更易形成覆蓋密度。2、要能做出具有消費粘性的商品與服務內容、成本效率價值,才能跑通盈利模型,來基於新出現的需求,及消費場景構建自有線上流量平臺,效率化履約,實現數字化轉型,進而打破過去經營模型下的地理空間限制。

就像社區團購,線下零售商由於有更好的履約效率等,現在線下零售商通過自提業務正在扮演社區團購的“收割者”角色。

二、脫胎於永輝雲超的永輝買菜,與永輝超市的生鮮供應鏈資源是“一體”的。

而永輝超市在中國所構建的生鮮運營能力則是中國領先的,具有一定門檻壁壘價值。

永輝mini測試店+倉,“配合”永輝買菜能把“APP”做起來嗎?

三、線下流量要大。

生鮮食品業務從目前來看,整個履約和流量來源是比較依賴線下門店的,無論到家業務,還是自提業態所跑出的新需求、新場景,都非常依賴線下門店來履約、承載。

但這卻並不意味著任何線下零售商都能做出自有線上流量平臺。因為要做出線上平臺需要足夠多的需求才能支撐相關線上技術、人員等投入,才能擁有供應鏈能力和壁壘價值,才能出現效率化價值。

就是說,擁有足夠大的線下流量盤,是做成線上流量平臺的基礎之一。

比如到家業務,沒有足夠大的訂單量,就做不了1小時達,而只能做2小時達,甚至半日達。用戶體驗不好,也沒有成本效率,用戶要如何留存線上呢?沒有線下覆蓋密度,又如何產生品牌、流量效應和物流履約成本效率呢?

這可能是蘇寧為何會收購家樂福中國的原因之一。

再舉個例子,如果沃爾瑪中國要做線上流量平臺,基於山姆會員商店來做,可能性是比較低的,雖然山姆在中國做得很好,但是它的流量盤,及門店所能覆蓋的用戶群還是比較窄的,是很難支撐一個線上流量平臺的。因此,相對來講,如果沃爾瑪要做線上流量、數字化平臺,根據沃爾瑪既有大賣場等業務體系整體來做,可能性就會大很多。

永輝買菜則是基於永輝超市既有業務的線下流量盤、既有門店體系所能覆蓋的用戶群規模來做,這也讓永輝買菜有更大機會做出自有線上流量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