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太后死後在宮中停屍37年,康熙為何不葬?

非夢王子


孝莊太后去逝屍骨懸棺37年,只因為一句話讓康熙帝懸而未決,不得不把孝莊皇后的屍骨暫時放置在“暫安奉殿”,只能在東陵的前面,風水牆的旁邊建設了一個暫安奉殿,足足37年沒有找到合適的下葬位置是因為孝莊皇后給康熙帝出了一道難題,康熙帝既要做到盡孝,又要做到不違祖訓的規矩,這真的是讓康熙帝玄燁的頭比大頭兒子的頭還要大。

“暫安奉殿”:此殿原為孝莊皇后的慈寧宮改造,康熙帝把慈寧宮拆除,在東陵前建造了一個宮殿來暫時安放孝莊皇后的屍骨,出於對孝莊皇后的孝道,和孝莊皇后對慈寧宮的喜愛,拆遷時儘可能的不損壞其一桌一凳,一瓦一礫,原物改造,由於此處建造倉促,僅僅三個月就把孝莊皇后的屍骨搬入殿中,因為此處非正式陵寢,故起名為暫安奉殿。
(此殿1689年3月竣工)

讓孝莊皇后懸棺37年未能入土為安的主要原因是孝莊皇后臨死前給康熙帝玄燁留下的遺願。

孝莊皇后遺願:我死後不與夫君合葬,不按照皇室祖訓埋入祖墳,不想勞民傷財,屍體所葬之處不能遠離我兒順治陵寢,不然我死不足惜,務必切記,如若違反,視為大逆不道。

進退兩難,孝訓兩難全

康熙帝福臨如果不尊奉孝莊祖奶奶的遺願視為不孝,如果遵從祖奶奶的遺願有悖祖訓,按照皇室規矩,夫妻死後,不論先後都要合葬,如果有違祖訓必被當朝官員和後世唾罵,康熙帝不想背上不孝的罵名,又不想違背祖訓被人指責,只能把祖奶奶孝莊皇后的屍骨暫放改造後的暫安奉殿內。

冰不再清,玉不再潔

據說孝莊皇后13歲時與的多爾袞情投意合,二人也是情竇初開,又是花樣年華,相處之日甚多,難免荷爾蒙激素上升,做出男女之事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因為身份特殊和政治關係,身不由己,沒能如願以償的嫁給多爾袞,而是嫁給了皇太極做老婆,生下兩個女兒,一個男孩(順治帝),多爾袞雖然沒能和孝莊雙宿雙飛,但是也是算比翼雙連,多爾袞是順治帝的皇父,高居攝政王,皇帝太極駕崩後,,也許是因為這個原因,多爾袞才“心甘情願”的輔佐順治帝福臨等上皇位,但是孝莊還是和兒子福臨合謀害死了多爾袞,或許是因為多爾袞想廢帝自居的想法被發現,孝莊不願自己的兒子被廢,而對多爾袞痛下殺手。(外界傳言孝莊還是愛著多爾袞的)

以上可以說明孝莊不願意與皇太極合葬也是羞愧於次,覺得自己不配與皇太極合葬,不配入祖宗陵寢。

以上是個人見解,喜歡的朋友歡迎關注我,下一個傳奇歷史更精彩。

期待您的點評。


追溯歷史傳奇


雍正:“都說兒子坑爹的,哪有爹坑兒子的?”

雍正剛即位就面臨一個難題,那就是自己的祖奶奶孝莊到底該葬在哪兒?

康熙在地底下都笑出了聲,兒子啊!全靠你了。雍正也不負所托,自己想了個辦法,解決了父親康熙37年都沒有下葬孝莊的事情。雍正先是找來大臣,對自己的祖奶奶一頓歌頌,最後提到了祖奶奶想與兒孫葬在一起的囑託,還說大清朝自孝莊文皇后死後,託她老人家的福,國運蒸蒸日上,說明她棺槨所在的地方是個風水寶地,我們更不能違揹她老人家的囑託了。最後自己也不下決定,表達完自己的意見,說:“眾愛卿看看怎麼做?幫朕想個辦法出來。”


最後大臣迎合雍正的意思稱:“我大清四海昇平,人民安居樂業,皇恩浩蕩,皇上萬萬歲。擬本朝二年正式將孝莊文皇后的陵命名為‘昭西陵’”

就這樣雍正解決了父親康熙幾十年沒有解決的難題,那麼問題來了,康熙建樹遠在雍正之上,為何對祖母下葬何地耽擱了37年之久?這裡其實有很多種說法。

一:撲朔迷離的“莊妃託夢”

據說康熙為了不讓祖母漂泊異鄉,決定將其靈柩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吉日便讓128名槓夫前往,可是靈柩抬到遵化孝陵大紅門前,便越來越重,槓夫只好放下歇息一會,等他們再次抬的時候卻怎麼也抬不起來了,負責人趕緊派人告知康熙,康熙知道後百思不得其解,想著想著竟然睡著了,夢中見到了祖母孝莊,孝莊說:“我的棺槨停在我兒子的陵墓外面,就在那裡給我下葬吧!”康熙醒來後便命人建了昭西陵。


二:流言四起的“下嫁緋聞”

皇太極死後,順治皇帝繼位,這其中是孝莊和多爾袞達成了某種協議,孝莊答應讓多爾袞成為“攝政王”,很多人認為孝莊下嫁了多爾袞,即使沒有下嫁,那失身也是肯定的。既然是這樣康熙自然不能再講祖母和祖父葬在一起了,雖說這是傳聞,得不到證實,但是無風不起浪。



三:有理有據的“孝莊遺囑”

《孝莊後傳》:“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這段話的意思主要是說,卑不動尊,皇太極已經去世多年,不能因為自己再動封土;也可以避免勞師動眾,減輕農民負擔;還有就是心裡想著兒子和孫子,希望能和他們在一起。


面對這一系列難題,處理不好就有不孝的罪名,康熙不知道怎麼辦,加上國事又要處理,只好先把祖母以前住過的慈寧宮東側五間殿拆卸,全部建材運往在孝陵紅牆外,按原樣易地重建,作為太后的“暫安奉殿”。因為祖母孝莊生前說過自己喜歡這座宮殿,結果這一拖就是幾十年。直到雍正繼位才處理了這件事。我相信放了這麼多年,其實也有康熙對祖母的思念之情,因為康熙一直都是祖母孝莊帶大的。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郡主


按說孝莊死後應該葬在盛京,也就是瀋陽,因為她的丈夫皇太極葬在盛京。

以祖制,如果孝莊先死,等皇太極死時,可以把孝莊的陵寢打開,把屍骨取出與皇太極合葬。而實際卻是孝莊後死,尊祖制孝莊死後,她只能在皇太極陵寢旁邊另建陵寢下葬,不能打開皇太極的陵寢合葬。因為皇太極是皇帝,孝莊是皇后,皇帝是尊,皇后是卑,卑不能動尊。另建陵寢規模當然要比皇太極的陵寢小。不能合葬而且新建陵寢規模要小,使這位為大清做出巨大貢獻的皇后心裡不爽。



讓孝莊更不爽的是,皇太極在時,孝莊並不受寵。論及感情,她和皇太極的感情遠不及和兒子順治的感情,更達不到與孫子康熙的感情。所以孝莊臨終遺言,要和兒孫葬在一起,從情感上完全說得過去。



不過這就給康熙出了個大大的難題:把孝莊送盛京安葬,違背孝莊遺願,康熙對孝莊感情深,當然不願那麼做。把孝莊葬在北京,安葬在順治陵寢附近,孝莊是母親,不能比兒子順治的陵寢規模小。但是,順治是皇帝,孝莊雖是順治的皇太后,但她也只是皇后身份,皇后陵寢比皇帝陵寢規模大,這也不合適。



孝莊葬在哪裡?這個問題在康熙那裡無解。所以康熙就把孝莊生前住的宮殿拆除五間,在東陵風水牆外建“暫安奉殿”,將孝莊棺槨暫時停放那裡,這一放就是37年,直到雍正朝才得以安葬。雍正和孝莊沒有感情上的瓜葛,處理起來當然容易得多。

喜歡就加個關注吧!


豫有得


關於孝莊和多爾袞的傳言我選擇相信理由有:1.孝莊死後留下遺言不與皇太極合葬,這是孝莊入關後受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

2.福林,也就順治帝對多爾袞恨之入骨,這裡邊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多爾袞獨掌大權損害了小皇帝的威嚴,二是自己的母親與多爾袞不明不白的關係讓小皇帝保守恥辱三是,清史中也有記載多爾袞從讓福林小皇帝叫他爸爸。

3.至於在康熙王朝中順治帝在多爾袞死後對其屍體進行鞭屍,我覺得並不可信,因為在滿族入關前已經實行火化,所以鞭屍不太可信。

至於康熙王朝中一些與清史記載的不同我也想發表一下看法,主要錯誤有:1.蘇麻喇姑與康熙的年齡差距差不多有四十歲,蘇麻喇姑本名蘇瑪爾,是布木布泰即孝莊的一個陪嫁,也算是博爾濟吉特氏的一個格格,所以也就不會出現康熙會喜歡上蘇瑪爾的情形。2.索爾圖是赫舍里氏,康熙王朝上寫的索府固然是錯誤,另外康熙的第一個皇后赫舍裡也並非索額圖的女兒而且他的侄女。

3、關於魏東亭這一人物,康熙王朝對他的演繹十分精彩,先是陪讀,後是幫助康熙除鰲拜,其實清史中並無此人,而與他對應的人物有兩個,給康熙陪讀的是曹寅即曹雪芹的祖父,後期到當了江南織造。幫助康熙除鰲拜的應該是索尼的第三個兒子索爾圖。

4、收復臺灣一段中真像為鄭經先死後臺灣內亂康熙趁機收復臺灣

5.收復葛爾丹一段中,葛爾丹是自殺。等等吧,還有挺多的無法一一詳述


小於先生啊


康熙是孝莊帶大的,康熙能取得“豐功偉業”,和孝莊的影響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偉大的女性,輔佐三代帝王,對清初的穩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孝莊死後,康熙悲痛欲絕,因為他最愛的奶奶走了。但,孝莊離世後,37年未下葬,這又是為什麼呢?

孝莊的遺訓,讓康熙為難

據史料記載,孝莊臨終前對康熙說:“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刻不便合葬。若別起塋域,不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必須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意思很明白,孝莊不願意和皇太極合葬,原因一是路遠,費周折;二是自己依戀順治、康熙父子,不忍離去。

這一道遺訓,讓康熙為難不已,合葬那是祖制,而自己最愛的奶奶又不願意;葬到清東陵,地方不好選擇,比順治的地方高,不合規矩,比順治的地方低,母親又怎能比兒子的位置更低呢?那怎麼辦呢?康熙腦袋一拍,先擱置吧!

但是,這一擱置,就是37年,康熙死時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祖訓和遺訓的矛盾,是康熙沒有下葬奶奶的最重要原因。

康熙為了好祭拜祖母,不忍分開

(昭西陵就是孝莊的下葬處,最高處的孝陵就是順治皇帝的陵墓)

孝莊沒有下葬,康熙在東陵邊修建了“暫安奉殿”,臨時放置“孝莊的棺材”(棺材的放置處,溫度有控制,有防腐措施)。每逢祭祖,康熙對祖母就直接祭拜。

康熙和祖母感情非常深,甚至碰到重大事情時,經常會到祖母棺材前嘮叨嘮叨。每次在祖母跟前,康熙感覺祖母並未走遠。

下了葬,那就再也看不到祖母了;沒下葬,康熙和祖母還能“常見面”,這是一種依戀的心理。有人戀媽,有人戀爸,而康熙很戀奶奶,因為康熙的幼兒期、少年期、青年期都有奶奶的陪伴,孝莊是康熙人生當中最重要的那個人,沒有之一。

康熙不忍,也不願意祖母早早下葬,這是另外的一個原因。

康熙把難題留給了後人,雍正完美解決

康熙不忍祖母下葬,“擱置”到了自己死去。這事就此落到了雍正頭上,葬還是不葬?

雍正是個務實的人,孝莊下葬之事他是要解決的,不能再留給子孫了,雍正是怎麼解決的呢?

首先,雍正並沒有送“孝莊”到瀋陽,路途遙遠不說,還勞命傷財,這個方向被雍正早早給否了。

其次,雍正決定,就地下葬孝莊,為什麼這樣呢?雍正對外的說辭是:孝莊棺材一直放在那裡,幾十年間給清朝帶來了穩定和繁榮,一定是孝莊保佑了大清朝。

於是,雍正在放孝莊棺材的地方“暫安奉殿”,直接開發墓地,就地下葬了“孝莊”。

就這樣,棘手的問題,被雍正完美地解決了。

康熙不願下葬“孝莊”,是因為祖訓和遺訓的矛盾,還有就是自己不願意下葬祖母,最後是把難題留給了子孫解決。


藍風破曉


孝莊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皇太極的永福宮莊妃。她是歷史上有名的賢后,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一生培養、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君主。在康熙二十六年時崩逝,享年七十五歲。可是在她死後,卻37年都沒能下葬,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據史料記載,孝莊死後,康熙帝出於孝道,執意要給孝莊太后守孝3年,後來因為群臣勸諫,將時間縮短為了兩年。而且孝莊太后在臨終前,曾經囑咐康熙,希望不要再為了她去動太宗的陵寢,她心裡牽掛著順治,希望死後能在順治陵寢附近安葬。

歷史上還流傳著一種說法,孝莊的遺體在準備運往盛京時,發生了一件非常離奇的事。她的棺材突然變重,上百個大漢都沒能將它抬起,所有人都覺得很納悶。結果當天晚上,康熙帝便夢到了自己的奶奶,孝莊太后在夢裡流著淚告訴他說,自己不想離開,盛京太遠了,她希望一直守在康熙身邊,於是康熙才下定決心不把孝莊太后運往盛京下葬,而是留在了宮中。這一留就是37年,直到康熙帝駕崩,雍正皇帝繼位,孝莊太后終於入土為安。


探秘歷史


在清朝歷史上,有兩個最為著名的女政治家,二人口碑及世人評價卻截然相反。

一個是晚清的慈禧太后,她扶立了光緒、溥儀兩代帝王,一生戀棧權力,罵名不少,口碑不佳;而另一個是孝莊太后,她培育出了順治、康熙兩代帝王,尤其一手將8歲登基的小康熙,悉心培養成了一代有為明君,並懂得放權退居幕後,口碑卻是令人稱讚敬佩!

孝莊文皇后 (畫像)


說到“孝莊太后”這個歷史人物,很多朋友可能並不陌生,國內不少清朝古裝劇,對一代女強人孝莊的演繹也是淋漓盡致。比如她是電視劇《孝莊秘史》的大玉兒,與攝政王多爾袞之間愛恨情仇,被演繹的神乎其神;比如她是《康熙王朝》孫子康熙嘴裡的“老祖宗”,關鍵時刻總是能跳出來,震懾穩定朝局!(頭條號:峰子奇觀 獨家發佈)


孝莊太后何許人?

孝莊,即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又叫孛兒只斤·布木布泰,蒙古黃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後代。

明末,崛起的女真人政權後金(大清前身)和蒙古草原實行“聯姻和親”政策,結成政治同盟。13歲的布木布泰(即後來的孝莊)和她的親姑姑哲哲一起,由蒙古草原被護送到盛京,嫁給了皇太極為側福晉。

皇太極稱帝后,布木布泰被封為莊妃,莊妃並沒有受到皇太極的專寵。皇太極死後,由於多爾袞和豪格兩派爭奪皇位無果之下,陰差陽錯的,6歲的小娃娃福臨即位(莊妃和皇太極所生之子),成為順治帝,莊妃也就成了皇太后,即後來的孝莊太后。

後來,順治帝福臨英年早逝(一說出家為僧,尚存爭議),皇位接班人提上日程。


祖孫相依,擔負江山

順治帝遺命,8歲兒子玄燁繼位登基,並給幼主安排了顧命大臣。



彼時,內有鰲拜日益專權之趨勢,外有三藩隱患之憂,孝莊太后與幼小孫子康熙,可謂是臨危受命,“祖孫組合”肩負起了大清江山。此後,身為祖母(奶奶)的孝莊,一直在臺前和幕後幫襯著孫子康熙帝。

康熙帝玄燁,自小在祖母孝莊身邊長大,經常受到祖母孝莊的教誨和調教,孝莊也十分疼愛這個聰明而古靈精怪的孫子。


而康熙帝是個孝子,對待祖母,也至為孝順,對這個有時和藹可親、有時又嚴肅莊嚴的“老祖宗”,是既感恩又敬重,祖孫之間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可謂祖孫情深。


孝莊死後,37年不下葬之謎

康熙帝14歲親政,在位61年零10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孝莊太后病危,孫子康熙帝日夜不離,親奉湯藥,並親自率領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哀求折損本身生命,增延祖母壽數。


康熙帝一直待祖母非常孝順,可為何祖母孝莊太后死後,在宮中停屍37年而不下葬?

自古人倫之理,對親人盡孝,生前“待親孝順”,死後“入土為安”,讓死後的親人得以入土安息是一種天大的孝順。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呢?

按照滿清祖制,孝莊死後應該要和葬在盛京(今瀋陽)的丈夫先帝皇太極合葬。當然,古時歷來就有“夫妻合葬,婦死隨夫”習俗,即“生前同屋,死後同穴”,也一種團圓夙願。

那麼問題來了!孝莊死在北京,而皇太極陵墓遠在盛京(今瀋陽),況且滿清入關已久,關外皇太極陵墓也已安葬多年,古時觀念:卑不動尊。孝莊位卑於太宗皇帝皇太極,是否要勞師動眾的開封破土、開墓合葬?這給以孝道治天下的康熙帝,出了個不小的難題。(頭條號:峰子奇觀 獨家發佈)


不過,孝莊太后臨終有一道懿旨:

史載,孝莊臨終前對康熙說:“太宗文皇帝(皇太極)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別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去,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無憾矣。”

孝莊遺願的大致意思有三:一是卑不動尊,太宗皇太極安葬已久,孝莊不願去驚動他。二是如果在關外皇太極墓旁另建墳塋,既勞師動眾、太麻煩了,也不符合“合葬之義”。三是留戀自己兒子和孫子(順治、康熙父子),不願意遠去關外,只想墳墓離兒孫近。

總之,一句話:孝莊遺願要求自己死後,不跟丈夫皇太極葬在一起。


懸而未決,雍正解決

康熙帝只能遵從祖母遺願,將孝莊生前棲身的慈寧宮東王殿五間拆了,在昌瑞山下建了一座行宮,稱“暫安奉殿”,孝莊太后的棺槨被葬在暫安奉殿的寶座上,以土掩埋後封閉殿門。但是,康熙帝終其一生,一直到駕崩,祖母孝莊的陵寢問題也是一直懸而未決。(頭條號:峰子奇觀 獨家發佈)


直到雍正三年(即1725年),恰好是孝莊與皇太極成婚一百週年,曾孫雍正帝才把孝莊的暫安奉殿,重新動工修建,改為昭西陵。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孝莊太后陵墓,在昭西陵是單獨放置的。

另外,野史或民間對“孝莊不與皇太極合葬”的說法有幾種,比如一說“太后下嫁”即孝莊下嫁多爾袞,沒臉與丈夫皇太極合葬。二說孝莊不願跟丈夫合葬,是因為她內心深處,一直愛著多爾袞等等,關於這些傳言,親愛看官朋友們,姑且聽聽就好。


峰子奇觀


明朝的皇陵比較集中,即現在的明十三陵(唯有明太祖朱元璋除外)。但清朝的皇陵卻比較分散,除了東陵、西陵外,還有關外三陵。

關外三陵在東北的盛京附近,安葬著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他們的幾個祖宗。

其中,皇太極的陵寢叫做“昭陵”。

孝莊太后是皇太極的妃嬪。按照禮儀,孝莊死後,理應葬入昭陵。

但孝莊太后死前留下遺言,不入昭陵。對孝莊一直孝敬有加的康熙皇帝自然只能照辦。

孝莊為何不願意葬入昭陵呢?她自己的說法是“捨不得順治和康熙爺倆,因此不願意葬入遙遠的昭陵,而希望和順治、康熙安葬在一起,也就是葬入順治陵寢的所在地——東陵。

這可能是一個藉口。真正的原因有二:

第一,孝莊為了維護順治的江山,曾忍辱下嫁多爾袞。這對皇太極來說,是背叛。她自然不願意在死後面對皇太極。

第二,滿清入關之前,實行火葬。在關外三陵中,不管是努爾哈赤還是皇太極,都是火葬後安葬的。孝莊可能不願意火葬,因此不願意葬入昭陵。

康熙死後,雍正才按照康熙的囑託,在雍正三年將孝莊太后正式安葬,其陵寢就在順治和康熙陵寢的附近。

前面我提到,清朝還有一個西陵。西陵的開闢者,正是雍正皇帝。

雍正為何要重新開闢一個西陵呢?一直以來有一個謠傳,說雍正的皇位來路不明,他死後不願意面對自己的父皇康熙,因此不敢與康熙一起葬入東陵,只得重新開闢了西陵。

當然不是這樣。

事實上,雍正開闢西陵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對東陵的選址不太滿意。

當初,他也派人在東陵勘測過墓址,甚至已經破土動工了。可是突然發現,地質條件太差。陵寢的主體是地宮,需要挖進去。如果地質條件太差,坍塌了咋辦?

另外,風水先生也推波助瀾,說東陵的風水並不太好。

於是,雍正就徹底拋棄了東陵,派人重新選址,最終選定了西陵的所在地。於是,就在那裡修建了陵寢。

之後的清朝皇帝們,本來按照乾隆皇帝的意思,要在東陵、西陵之間輪流安葬。比如,乾隆就安葬在了東陵,他的兒子嘉慶則安葬在了西陵。

可是到了後來就亂套了,基本是皇帝在東陵、西陵之間自由選擇。


趣談秘史


孝莊皇后簡介

  孝莊皇后是中國歷史上頗具名氣的皇后,她一生輔佐、培養了順治、康熙兩位賢名君主。是清代著名的女政治家。下面通過孝莊皇后簡介,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位傳奇女子。

慈禧皇后是中國歷史上最貪戀權貴,罵名頗多的皇后,清朝被她治理下烏煙瘴氣!更本沒有啥朝氣可言!更甭提安家治國了!

孝莊皇太后其實是正常死亡的!她一生為大清朝付出了終生,在從後金到大清這過度期間,做出卓越的貢獻,還體現出一位女政治家的獨有睿智之感!這是那個時代賦予清朝的最好的禮物!

因為她生前曾囑託康熙,不要將她葬在自己丈夫的陵寢內,只要將她葬在順治帝孝陵附近。孝順的康熙自然不願意忤逆祖母的遺願,因此在無陵可葬的情況,暫時先在孝陵附近修建一座暫安奉殿,用以暫時置放孝莊皇后的靈柩。這一放直到公元1725年,才葬入地宮之中。

這就是孝莊為啥一直沒有下葬的原因!

不知大家有啥需要可以留言



北風之神529


孝莊太后是科爾沁部落的貴族,鐵木真的後代,黃金家族的成員。孝莊是博爾濟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布木布泰在蒙古語裡是“天降貴人”的意思。可是在皇太極生前,孝莊在皇宮的地位並不顯赫,亦難稱天降貴人。

△孝莊文皇后畫像

在皇太極稱帝之前,孝莊是作為她同族親姑姑哲哲(皇太極的福晉)代孕替補的身份嫁給皇太極的。皇太極在盛京稱帝之後,封了五大福晉,他們分別是:

居首位的國君福晉、清寧宮皇后哲哲(孝莊的姑姑,博爾濟吉特氏);居第二位的東大福晉、關雎宮宸妃海蘭珠(孝莊的姐姐,博爾濟吉特氏);居第三位的西大福晉、麟趾宮貴妃娜木鐘(博爾濟吉特氏);居第四位的東側福晉、衍慶宮淑妃巴特瑪·璪(博爾濟吉特氏);而孝莊則是西側福晉、永福宮莊妃,位列最末。

可以看出,皇太極的后妃是清一色的博爾濟吉特氏,這其中尤以孝莊的姐姐海蘭珠最為受寵,而孝莊本人並沒有因為生下了兒子福臨而受到特別寵幸。直到皇太極去世,孝莊的兒子福臨繼位為順治皇帝,孝莊才得以和她的姑姑哲哲並列為兩宮太后。也就是從這時候起,孝莊的傳奇人生才真正拉開了序幕。

孝莊前後輔佐順治和康熙兩位皇帝,尤其是在輔佐康熙皇帝的時候,孝莊展示出了極高的才能和品德,與清朝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太后慈禧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在我看來,孝莊歷史評價好於慈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孝莊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將權利還給皇帝,而慈禧則寧可犧牲皇帝,寧可犧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也要牢牢掌握國家大權。

康熙二十六年年底,七十五歲的孝莊病危。這個輔佐過兩位帝王的女人,經歷過輝煌,也飽受過非議,特別是在孝莊為自己的後事留下遺言之後,更讓世人對她的誹謗更甚。

康熙二十六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也就是西方的聖誕節這一天,孝莊去世。

△孝莊與康熙影視劇照

在孝莊臨死之前,她給自己的孫子康熙留下遺言:


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眾,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這份遺言的大致意思就是說,孝莊的老公清太宗皇太極已經死了很久了,況且又葬在盛京,不能輕易破壞他的陵墓。如果在皇太極的陵墓旁邊重新為孝莊建造陵墓,又太勞民傷財。孝莊最終的決定就是:因為她心裡掛念自己的兒子福臨和孫子玄燁,不忍心離他們太遠,所以只要將她葬在河北遵化的清皇陵,她就沒有什麼遺憾了。

康熙皇帝對自己的祖母孝莊皇太后的感情非常深厚,在孝莊病危期間,康熙親自侍奉在孝莊的病榻前,晝夜不離左右。康熙皇帝還率領文武百官步行至天壇為孝莊祈福,祈福語甚至包括請求上天減少自己的壽命來延長孝莊的壽命,由此可見祖孫情深。孝莊死後,康熙皇帝尊孝莊諡號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孝莊文皇后。

康熙皇帝按照孝莊的遺願,沒有將她安葬於盛京,而是將孝莊生前喜歡居住的慈寧宮東五間拆除之後,運到遵化昌瑞山下建造了一處行宮用於停放孝莊的靈柩,這處行宮叫做“暫安奉殿”。“暫安奉殿”並不是孝莊的正式陵墓,康熙之所以這麼做,想必這與滿清講究夫妻合葬的習俗有關。孝莊生前就多有人非議她與多爾袞的關係,孝莊死後不與皇太極合葬更是引起來人們無窮的瞎想。但是不管真相如何,究康熙一朝,都沒有最終決定孝莊的陵寢地址。

△清昭西陵

直到雍正皇帝繼位之後,才決定在“暫安奉殿”的原址上建造一處陵墓用於安葬孝莊的靈柩,這處陵墓也就是昭西陵。雍正考慮也極為周到,因為昭西陵剛好是在皇太極的昭陵的西面,即可化二為一,又可一分為二;如果將昭西陵劃入清東陵的範圍,則清東陵的風水牆又剛好可以形成與昭陵的阻隔。這樣就既滿足了孝莊的遺願,又解決了宗教禮數的問題,是一個很可行的方案。

孝莊下葬的這一天,剛好是她死後的第37年,也剛好是她與皇太極結婚的100週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