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乡村的“大锅菜”

图:红艳

大锅菜又叫熬菜、烩菜,是老家红白宴席上待客的的主食。

老家人待客,在农家小院里摆开一张张桌子,七碟八碗的菜肴之后,就开始上大锅菜了。粗瓷大碗盛满白菜炖粉条、海带,上面搭配几个油炸丸子,三片肥嘟嘟的猪肉。和大锅菜一起上来的还有白馒头,客人抓过一个馒头,和大锅菜一起吃。青青的白菜,爽滑的粉条,温润的海带,袅袅菜香扑鼻而来,让你加速了进食的速度。


难忘乡村的“大锅菜”


尤其是大锅菜上面的肉片儿,和菜香交融在一起,把一碗大锅菜变成了鲜花盛开的花园。用筷子挑起大锅菜,在嘴里嚼,菜香、肉香和馒头的小麦气息,集中火力刺激着味蕾,眼前摆放的大锅菜,仿佛是人间美食的极致。

吃到最后,那咸香的汤汁,是白菜中浸出的汁水,鲜美无比,令人咂舌。你吃过大鱼大肉、宫廷御宴,那是饮食的雍容华贵,吃过就有些腻了;而天然去雕饰的大锅菜,是民间的青青碧玉,淳朴而阳光。

小时候,是极向往吃大锅菜的,这种向往一直镌刻在我的脑海里,勾起我的食欲。在老家,有办婚宴的人家,为讨一碗大锅菜外带一个馒头,早早就跑去帮忙。送走客人,帮忙的人蹲在墙角,左手端碗,手下夹着馒头,右手拿筷子,那种吃相,真是在享受人间之福。


难忘乡村的“大锅菜”


做大锅菜,并非名厨,而是一个个粗手大脚的婶子大娘。她们不会厨艺,不懂佐料,对于大锅菜却是无师自通,供几百人吃饭。她们都是自愿来义务帮忙的,不用谁来指挥分工,有的动手垒砌临时的土灶,有的切菜,有的烧火,把切好的白菜、粉条、海带直接放进锅里。

随着柴禾噼噼啪啪的燃烧,白菜慢慢变熟,变软,大锅菜就宣告成功了。期间只放一些盐,不放任何佐料。这时候,宴席才刚刚开始,大锅菜继续在锅里炖着。

熬大锅菜的同时,另一组婶子大娘把煮熟的大块肉切成薄薄的肉片,油煎。做完这一切,她们坐在厨房门口,坐在土灶前,围着热气嘶嘶的土灶说说笑笑。只待酒宴进入尾声,管事的人一声招呼,她们又开始忙活了。一摞摞粗瓷大碗端上来,一勺头下去,盛七分满的大锅菜,另一个人则把油炸丸子和肉片儿搭在大锅菜上面,就可以上桌待客了。

整个程序有条不紊,就像一条流水线。一般人家搭配三片肉,讲究的人家搭配四片肉。如果有搭配五片肉的人家,那一定是身份和地位非同一般,被邻里津津乐道。


难忘乡村的“大锅菜”


大锅菜的魅力在于那种本真、原色的味道,在于菜香、肉香和馒头的联袂,让人吃得舒心,就像遇到乡村故友,让你心不设防。在城里有经营大锅菜的餐馆,却吃不出乡村大锅菜的味道。一是没有乡村的氛围,二是加了调味的佐料。我问过老家的婶子大娘,做大锅菜是不是有什么秘诀,她们笑弯了腰,说大锅菜有什么秘诀啊,不就是熬菜嘛。

她们被风吹日晒的脸蛋,粗糙质朴,让我想到大锅菜的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