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之戰失敗不僅是裝備落後:關天培能奮戰兩月,告訴我們什麼?

虎門之戰失敗不僅是裝備落後:關天培能奮戰兩月,告訴我們什麼?

虎門要塞之戰,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最令人悲憤之戰。此戰中,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身先士卒,以落後武器迎戰兇猛的英國艦隊,最終壯烈殉國。這一戰,也令後人留下了“落後就要捱打”的深刻教訓。

虎門要塞之戰,有人說實際戰鬥只堅持了十個小時,真的如此嗎?清軍到底有沒有挽救餘地?

虎門之戰失敗不僅是裝備落後:關天培能奮戰兩月,告訴我們什麼?

虎門炮臺——英軍籌備一年才敢發動攻擊

虎門,正扼守住了珠江口的咽喉要道,從這裡溯流直上,經過獅子洋進黃埔,就可直入廣州。在鴉片戰爭以前,由於清朝閉關鎖國,廣州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港口。因此,虎門的防禦對廣州非常重要,因此清朝在這裡設置了多座炮臺。

不過,在林則徐虎門銷煙以前,虎門炮臺已經年久失修,防禦也不成體系,對海上的外國軍艦根本沒有威脅。因此,林則徐在虎門銷煙後,與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一起,重新加固並增建了虎門炮臺。

林則徐和關天培,在虎門一共設立了三道防禦線。第一道防線為虎門東西兩岸的沙角、大角炮臺,第二道防線為威遠、鎮遠、靖遠等炮臺,第三道防禦線為大虎炮臺。共計11座炮臺,大炮有300多門。由於中國的冶鐵技術落後,所以威力和射程都差得很遠,而且火炮還容易炸膛。於是,林則徐通過葡萄牙人引進了最新的造炮技術,自行製造了300多門新式大炮,有4000斤、6000斤、8000斤和一萬斤四種類型,火炮威力和射程也有了很大提高。

虎門之戰失敗不僅是裝備落後:關天培能奮戰兩月,告訴我們什麼?

雖然和當時最先進的英國比,虎門要塞的大炮仍然落後,但這些大炮已經可以封鎖珠江口海面,讓英國艦船不敢輕易闖入珠江。

英國遠征艦隊在1840年1月抵達中國近海,正式和清朝開戰。英國遠征艦隊擁有艦船40多艘和陸戰隊4000人,但一直不敢正面進攻虎門,而是北上攻陷了舟山等地。直到1841年1月,英國軍隊經過長時間籌備,才第一次正式向虎門要塞發起進攻。

此時由於英軍艦隊的威脅,清朝道光皇帝驚慌失措,在一幫投降派大臣的攛掇下,免除了林則徐的職務併發配到了新疆。然後,道光皇帝派一位叫做琦善的作為欽差大臣來到廣州,主持和英國的和談。

琦善一來到廣州,看到英軍“船堅炮利”,覺得中國肯定打不過,於是迅速變成了投降派。琦善和英國副統帥義律談判時,全盤接受了對方的無理條件,解散了林則徐招募的數千名鄉勇,並且削減了虎門要塞的火炮數量,導致虎門防禦大幅削弱。

與此同時,英國卻大量收集廣州和虎門一線的軍事情報,包括武備、兵力、地理和水文資料,為正式的決戰做好了充分準備。

虎門之戰失敗不僅是裝備落後:關天培能奮戰兩月,告訴我們什麼?

虎門之戰——持續時間不是一天,而是近兩個月

虎門之戰,很多人認為戰鬥時間發生於1840年2月26日(二月初六),實際這一天只是英軍最後的總攻。英軍真正發起虎門戰役,應該是1841年1月7日(十二月初十)。為了逼迫琦善在《穿鼻草約》上簽字,英軍發動了對大角、沙角炮臺的進攻。

1月7日,英軍出動戰船20餘艘,突然向大角、沙角炮臺發動猛攻。守將陳連升奮起抵抗,但炮臺守軍僅有600人。關天培防守的威遠、靖遠等炮臺,兵力也很少,根本無法支援。雙方激戰了三個多小時,炮臺失陷,陳連升父子身亡。此戰,清軍傷亡七百多人,而英軍損失輕微。

英軍攻佔沙角和大角炮臺後,強迫琦善簽訂了《穿鼻草約》,割讓了中國的領土香港。由於英國的條件過於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簽訂,道光帝非常不滿,於是把琦善也抄家革職,重新派人和英國開戰。

英國人也不滿意談判的結果,於是在2月23日向虎門要塞發起全面進攻。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親自鎮守第二道防線主陣地靖遠炮臺。清軍雖然嚴陣以待,但是兵力嚴重不足,虎門要塞10來個炮臺,每個炮臺只有幾百人駐守。

虎門之戰失敗不僅是裝備落後:關天培能奮戰兩月,告訴我們什麼?

英軍司令懿律向關天培發出了勸降信,要求他交出剩餘的炮臺退出虎門要塞。但已經見識過英國“船堅炮利”的關天培卻不為所動,以猛烈的炮火表達了戰鬥到底的決心。

2月26日,英軍艦隊向虎門要塞發動了總攻,並集中大部分炮火猛轟虎門要塞的主陣地威遠炮臺和靖遠炮臺。關天培死守陣地,將自己的財物全部分贈將士,鼓勵他們英勇殺敵。他親自點燃大炮,從自上午10點一直打到傍晚7點,與英軍激戰了10個小時之久。英軍故技重施,派出幾艘軍艦繞到炮臺側面猛轟,並出動陸戰隊在側後方登陸。

虎門要塞的守軍在炮火轟擊下,幾乎全軍覆沒。關天培身上受了幾十處傷,血染衣甲,仍拿起戰刀迎戰衝上來的英軍,最終壯烈殉國。在這一天的戰鬥中,虎門要塞全部失陷,清軍傷亡了兩千多人,英軍依然是損失輕微,據稱只有幾人受傷。

虎門之戰失敗不僅是裝備落後:關天培能奮戰兩月,告訴我們什麼?

虎門戰敗的原因:多算勝少算

通過戰役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出,虎門要塞並非想象中的不堪一擊,英國艦隊也頗為忌憚。儘管中國方面火炮比較落後,但依然會對英國軍艦造成巨大威脅。

英國攻陷大角、沙角炮臺,以及攻陷虎門主炮臺這兩場戰鬥,並非憑藉蠻力硬攻,而是進行了充分戰地調查,以迂迴方式從側後擊破了炮臺的防禦。因此,英軍的勝利原因,在於戰術的應用,不僅僅是“船堅炮利”這麼簡單。

反觀清朝這邊,在林則徐和關天培的指揮下,虎門炮臺進行了很周密的部署,因此在前期能夠有效威懾英國的入侵,可以說頗為成功。但到了後期,琦善等人自毀長城,擅自解散了大批兵勇,導致虎門防禦出現了大量漏洞。此舉,直接導致幾個炮臺兵力不足,讓英軍輕鬆迂迴到後方,而且清軍也拿不出援兵。

虎門之戰失敗不僅是裝備落後:關天培能奮戰兩月,告訴我們什麼?

從虎門戰役的經驗教訓來看,戰爭不僅僅是武器和勇氣的較量,更多的也依靠智慧。“多算勝少算”,一場戰役的準備是否充分,是決定勝負的關鍵。

英軍在人數、武器全部佔上風的情況下,依然周密部署,不敢大意,所以能夠以極小傷亡打贏戰役。而清朝這邊,琦善之流不僅麻痺大意,對英軍毫無情報調查,而且破壞了林則徐已經做好的部署,甚至減少了本來就緊張的兵員,最終讓戰鬥完全由英軍擺佈。

虎門之戰的失敗,最大的教訓不僅是裝備的落後,更可怕的是思想的落後,以及無知和傲慢。“落後就要捱打”不能光停留在武器層面,作戰思想和眼光境界的落後,才是最致命的。(作者:陶慕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