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情绪管理与理性思维

一部《天道》看下来,丁元英的理性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其待人处事的态度,冷静而客观,极少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可谓理性思维的典范。

剧终人散,然而,那种淡然却极具分量的理性仍盘旋于脑中,挥之不去。几度凝神思考,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我对情绪的管理有了点新的看法。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情绪管理向来就是一个不可忽略也难以逃避的话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个问题往往会伴随自己的一生。

我们都知道,情绪是一种比较主观的心理现象,但人却又生活在一个客观的世界中,很多时候,人的脑子怎么想与客观事实究竟是怎样并不重合,是以为难。

在生活中,因为忽视情绪的问题,导致一时冲动而节外生枝的事情并不少见,等脑子冷静下来,才狠拍大腿。

假如有什么办法能让自己的认识更趋向于客观事实这边,或许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种误差,误差越小,人的情绪波动也会越小。

本着图难于易的想法,循着高人的思维脉络,先从小处着手,由浅入深,说不定普通人也可以学得一招半式。

首先,韩楚风曾说丁元英也有过一股拔刀见血的劲头,说明后者走过这条路,可后来,他变得沉默寡言了。

《天道》:情绪管理与理性思维

这让我想到,沉默,也许是处理情绪起来比较容易入手的一步。老话说,言多必失,何况是在情绪来的时候,好多人都会在大腿上留下五指印。干脆一个字都不吐,给情绪泼点冷水,将斗气的话略掉。

沉默到底是不是金,我尚未弄懂,但我知道人若学会给当头的情绪泼点冷水,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趁着一言不发的时候,理清思路,起码不会被外事外物牵着走。好整以暇,办起事来,不会太差。

此外,丁元英身上还有点痞性,跟理性凑在一起,非但不相冲突,反而呈现出一种有趣的效果。这里的痞性,是指想问题时不要一根筋,是要让自己的脑子活络起来。

例如,在五台山论道时,韩楚风问丁元英,佛门净地,能抽烟吗?丁元英答,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大概是我的见识少吧,没有在其他的文学影视作品里见过或听过这样的话,但我不得不承认,他说的好似有点道理。

在情绪来的时候,也顺带来点痞性,是一种转换思维的方式,如果有人不信的话,可以试一试,有时候会达到幽默的效果。

其次,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凡事要能忍,做到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才能显示出人的涵养功夫,我不敢苟同;西方人甚至认为,别人打你左脸,你就把右脸也转过去,我也不赞成,不能以这样的方式去考验人性,其实,连他们自己都不赞同,看看好莱坞的大片就知道了,以复仇为基调的影片多罗罗。

忍,是压住心头的怒火,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过了这个界限,就会爆发出来,乃至走向极端,正常人都知道这股力量有多可怕。

真要说,与其忍,不如让。理由是:忍,有被动压制情绪的意思;让,则是主动做出选择,两者含义相近,心态却有所不同。从功利的角度看,但凡能做成点事的人,都不会将主动权拱手相让。

当初,韩楚风为总裁的位置犯愁时,特地去找丁元英帮他解忧,酒过三巡,丁元英给他指出了明路:让出一条道。

《天道》:情绪管理与理性思维
《天道》:情绪管理与理性思维

这里的让,表面上是暂时的选择主动退出,避开锋芒,实则是保存实力,为将来坐上总裁这把交椅打基础,这是以退为进。假如此时韩楚风意气用事,后面的故事就得改写。

普通人不会为总裁的椅子烦恼,但也免不了有自身的忧虑。在自己所能达到的认知层面上多动脑筋,而不是情绪化的斗气,这才有可能让出一条以退为进的路子来。

虽然拍大腿和打脸的问题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我总是疑心这事没有那么简单。当年拿破仑曾言:能够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这话说得挺实在。

相比起书店里的那些书,我更愿意相信拿破仑的经验之谈。这位法国皇帝的麾下自然不缺少能征善战的将军,但显然,他认为管理情绪这事来得更为重要。

接下来,就要说到本文的重点:我认为,拿破仑如此看重情绪管理这回事,原因在于人的情绪会出现反复,心情好时,你以为当将军挺容易;情绪来时,你才发现自己有多渺小。怎么处理反反复复出现的情绪变化,才是最难过的一关。

所以,我觉得,人要对管理情绪这件事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这场跟自己的较量,漫长而艰难,当中还会出现此消彼长的情况。很多人就是因为不太重视这种情况而败下阵来,其实,是败给了自己。

情绪就是一个分水岭,成的这边人少,败的那边人多,毕竟,这尘世上,能把自己都赢了的人太少了。

在对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的前提下,多思考,静下心来探寻事物的本源,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是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一个方法。

在较量的过程中,一些事情慢慢地会发生不太容易察觉到的变化,比如说,拍大腿的次数减少了,此时,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有了一些微妙的转变。心态变了,人的情绪也跟着变。

人对事物的理解越是透彻,就越不会轻易为外事外物所动,无论外界的评价是好是坏,就算做不到宠辱不惊的程度,至少也可以保持一种相对冷静、客观的态度。

我以为,放眼古今中外,能称得上是智者的人,都走过这条路。追本溯源,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解决情绪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