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这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

文墨飘香 源远流长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

群英荟萃 人杰地灵

一座钟灵毓秀的文化古城

一座流光溢彩的陕南新城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在关中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城市,传承着悠久的文明与辉煌,这里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素有安康"鱼米之乡"的美誉。

汉阴县域,明代始见于万历十三年的《汉阴县志》。以前只能据现存史料追溯。县域变迁由大而小,可以用“襟三山而夹两川,控秦巴而引荆越”来形容。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汉阴历史悠久,古称西城、安阳,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汉阴,宋朝时因水患迁至汉江以北(今县址),仍称“汉阴”,反将原来的县城改名“汉阳”,寓意阴阳和谐。汉阴人文厚重,县城南有凤凰山、北有卧龙岗、东有麒麟沟、西有观音河,城内有保留完好的明城墙和文庙、文峰塔等人文资源。

这里有孔子高徒子贡南游的脚印 ,这里有西汉《石门颂》王戒隶书的苍雄。秦砖汉瓦,唐诗宋钟,明碑清帖,承载着汉阴悠久历史的动人乐章。文峰映夕晖,文庙伴晨读。历史永远钟爱汉阴。

十九世纪末,在汉阴古城一个书香世家,诞生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从1913年起,他们先后来到北京大学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他们学识宏富,时人以“三沈”并称之。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这座城市,史迹昭昭,文物煌煌,风光灿灿。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墙,但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却为数不多,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

自然造化,对汉阴这片土地似乎也特别垂青。它地处秦巴腹地,汉江、月河分流其间,316国道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一年四季来到汉阴,您都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致,春天菜花黄,夏日荷花开,秋高稻飘香,冬日来养生,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多项荣誉,让汉阴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正迈入飞速发展的快车道,汉阴已成为秦巴汉水间一个生态之城,兴业福地。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汉阴目前还保存着目前秦巴山区考古发现的面积最大最完整的清代梯田。清代中叶,湖南长沙府善化县的吴氏家族移居当地后,以吴氏族人为主营建。2012年3月陕西省文物局正式授牌凤堰古梯田为“陕西汉阴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吴家花屋是吴氏迁徙陕西后写下的一页辉煌的篇章,也是“湖广填陕西”移民开发陕南的历史见证。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与吴家花屋对峙而立的是东河村的冯家堡子,它以宗族聚落形式结族而居,用一道壮观坚固的城垣与外界阻隔,构成一个既相对封闭又相对独立的世界,成为山地防御性建筑的代表。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昔日的陕南小镇,历经千磨万击,如今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日益绽放出现代文明的绚目光彩。如今,汉阴县“两湖两峡”水利风景区启动实施,太平寨文化展示项目、龙寨沟休闲度假村开工建设,四季主题旅游及硒菊游活动月成功举办。按照“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发展布局,精心构筑月河工业园、现代农业园、月河现代物流园和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三沈文化产业园,全力打造月河川道城镇经济带、南区沿江生态旅游经济带、北区山林经济带,大力发展富硒食品、新型建材、生态文化旅游三大支柱产业。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汉阴县处于秦巴富硒带,境内土壤硒元素含量高、分布广,是优质、环保、安全的富硒区域。我县充分利用“富硒”这一金字招牌,将富硒食品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2017年富硒食品加工业产值达54.4亿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引领,构建了“富硒粮油、富硒畜禽、富硒蔬菜、富硒饮品、富硒水产、富硒林果、富硒美食”7大门类齐全的富硒产业体系,形成了大米、生猪、魔芋、茶叶等生产基地,全县共有13类产品获得富硒食品认证,19个农产品获得有机认证。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汉阴当地土壤含硒量丰富,生产出来的水稻自然含硒,依托"富硒资源,汉阴积极发展富硒特色农业,先后建立了多个市级首批富硒农产品种植示范基地。一般植物性食品含硒量比较低。因此,开发经济、方便,适合长期食用的富硒食品已经势在必行。除了富硒大米,在汉阴这片土地上生长的富硒茶叶,具有降脂减肥,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主要体现在若干有效的化学成分和多种维生素的协调作用之上。

山之壮美,水之灵秀,成就了这里的自然宁静;

川之肥沃,城之隽丽,造就了这里的浩浩风华。

三沈故里,人文汉阴

从沟通南北,绵延曲折的双河口千年古商道,到千帆竞渡,直下湖湘的汉阳码头,展示着汉阴人民敞开胸怀欢迎八方宾朋的热忱。今天的汉阴城,建设得更加宏伟;而其美丽,又增添了许多色彩。汉阴,春夏秋冬,四季如画,山上观绿水,水底见青山,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汉阴,不是江南,胜似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