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這是一座因水而興的城市

文墨飄香 源遠流長

這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群英薈萃 人傑地靈

一座鐘靈毓秀的文化古城

一座流光溢彩的陝南新城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在關中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有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城市,傳承著悠久的文明與輝煌,這裡山川秀麗,物阜民殷,人傑地靈,素有安康"魚米之鄉"的美譽。

漢陰縣域,明代始見於萬曆十三年的《漢陰縣誌》。以前只能據現存史料追溯。縣域變遷由大而小,可以用“襟三山而夾兩川,控秦巴而引荊越”來形容。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漢陰曆史悠久,古稱西城、安陽,唐至德2年(公元757年)始名漢陰,宋朝時因水患遷至漢江以北(今縣址),仍稱“漢陰”,反將原來的縣城改名“漢陽”,寓意陰陽和諧。漢陰人文厚重,縣城南有鳳凰山、北有臥龍崗、東有麒麟溝、西有觀音河,城內有保留完好的明城牆和文廟、文峰塔等人文資源。

這裡有孔子高徒子貢南遊的腳印 ,這裡有西漢《石門頌》王戒隸書的蒼雄。秦磚漢瓦,唐詩宋鍾,明碑清帖,承載著漢陰悠久歷史的動人樂章。文峰映夕暉,文廟伴晨讀。歷史永遠鍾愛漢陰。

十九世紀末,在漢陰古城一個書香世家,誕生了沈士遠、沈尹默、沈兼士三兄弟。從1913年起,他們先後來到北京大學著書立說、教書育人。他們學識宏富,時人以“三沈”並稱之。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這座城市,史蹟昭昭,文物煌煌,風光燦燦。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牆,但能安然無恙地保存至今,卻為數不多,漢陰城牆是陝南秦巴山區建築最早,保存較為完好的一座。

自然造化,對漢陰這片土地似乎也特別垂青。它地處秦巴腹地,漢江、月河分流其間,316國道和陽安鐵路穿境而過。一年四季來到漢陰,您都能看到不一樣的景緻,春天菜花黃,夏日荷花開,秋高稻飄香,冬日來養生,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綠化模範縣等多項榮譽,讓漢陰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正邁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漢陰已成為秦巴漢水間一個生態之城,興業福地。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漢陰目前還保存著目前秦巴山區考古發現的面積最大最完整的清代梯田。清代中葉,湖南長沙府善化縣的吳氏家族移居當地後,以吳氏族人為主營建。2012年3月陝西省文物局正式授牌鳳堰古梯田為“陝西漢陰鳳堰古梯田移民生態博物館”。吳家花屋是吳氏遷徙陝西后寫下的一頁輝煌的篇章,也是“湖廣填陝西”移民開發陝南的歷史見證。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與吳家花屋對峙而立的是東河村的馮家堡子,它以宗族聚落形式結族而居,用一道壯觀堅固的城垣與外界阻隔,構成一個既相對封閉又相對獨立的世界,成為山地防禦性建築的代表。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昔日的陝南小鎮,歷經千磨萬擊,如今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日益綻放出現代文明的絢目光彩。如今,漢陰縣“兩湖兩峽”水利風景區啟動實施,太平寨文化展示項目、龍寨溝休閒度假村開工建設,四季主題旅遊及硒菊遊活動月成功舉辦。按照“一城五園三帶三產業”發展佈局,精心構築月河工業園、現代農業園、月河現代物流園和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三沈文化產業園,全力打造月河川道城鎮經濟帶、南區沿江生態旅遊經濟帶、北區山林經濟帶,大力發展富硒食品、新型建材、生態文化旅遊三大支柱產業。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漢陰縣處於秦巴富硒帶,境內土壤硒元素含量高、分佈廣,是優質、環保、安全的富硒區域。我縣充分利用“富硒”這一金字招牌,將富硒食品產業打造成為全縣的支柱產業,2017年富硒食品加工業產值達54.4億元。以發展現代農業為引領,構建了“富硒糧油、富硒畜禽、富硒蔬菜、富硒飲品、富硒水產、富硒林果、富硒美食”7大門類齊全的富硒產業體系,形成了大米、生豬、魔芋、茶葉等生產基地,全縣共有13類產品獲得富硒食品認證,19個農產品獲得有機認證。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漢陰當地土壤含硒量豐富,生產出來的水稻自然含硒,依託"富硒資源,漢陰積極發展富硒特色農業,先後建立了多個市級首批富硒農產品種植示範基地。一般植物性食品含硒量比較低。因此,開發經濟、方便,適合長期食用的富硒食品已經勢在必行。除了富硒大米,在漢陰這片土地上生長的富硒茶葉,具有降脂減肥,防止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對人體的抗衰老作用主要體現在若干有效的化學成分和多種維生素的協調作用之上。

山之壯美,水之靈秀,成就了這裡的自然寧靜;

川之肥沃,城之雋麗,造就了這裡的浩浩風華。

三沈故里,人文漢陰

從溝通南北,綿延曲折的雙河口千年古商道,到千帆競渡,直下湖湘的漢陽碼頭,展示著漢陰人民敞開胸懷歡迎八方賓朋的熱忱。今天的漢陰城,建設得更加宏偉;而其美麗,又增添了許多色彩。漢陰,春夏秋冬,四季如畫,山上觀綠水,水底見青山,點綴在青山綠水間的漢陰,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