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時代,流量轉換為關係

我們知道過去的傳統電商是一箇中心式的流量平臺,平臺方掌握著絕對的流量分配權,而社群電商的目的則是將流量的分配權還給商家,由商家自己來構建大量的次級流量中心。

大家切記一點:次級流量中心並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賣家自己去打造。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打造一個分佈式的流量中心。

與傳統電商相比,社群電商的流量具有以下特點。

(1)流量獲取方式不同。

社群時代,流量轉換為關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社群電商是針對傳統電商的一次流量革命,然而這種流量的獲取並非從天而降,而要賣家通過自己的能力來打造有價值的內容,通過內容來吸引其他用戶的關注,並將這些關注自己發佈內容的用戶進行社群化改造,成為自己的忠實粉絲。

(2)流量資產積累取代流量競爭。

以阿里旗下的淘寶、天貓平臺為例,在這裡開店的淘品牌,要想獲得用戶青睞,就必須通過各種方式獲得流量,常見的“引流”方式包括直通車、鑽展、站外廣告位、第三方軟件輔助等。而社群則是獨立流量來源。

在過去,我們從電商平臺買流量,這只是短期做法,而且會形成嚴重的依賴。流量是一次性的,誰付費,流量就導向誰。所以,平臺的引流是靠不住的。

電商能夠長期依憑的是什麼呢?什麼才能成為電商可以依靠的資源?我們認為是獨立流量,即電商自身能夠掌握、把控的流量,這是與電商平臺博弈的資本。

(3)信息流的意義不同。

傳統營銷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架構中,渠道既是物流,也是信息流,促銷也是信息流。電商雖然砍掉了渠道,傳播也去中心化了,但本質仍在,即信息傳播的本質仍在。

在傳統電商中,流量就是信息引流。而在社群電商中,流量來源則是信息流本身。

社群時代,流量轉換為關係

社群電商的優點在於少了流量成本,可以增加利潤。無論是鐵血網,還是知名情感女性作家Ayawawa開的淘寶店娃娃美顏鋪,都因為流量獲取成本為零,而粉絲忠誠度高,有著一般電商無法企及的高人氣。

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的重心正在從物轉向人,商業的驅動力也從“流量”轉換為關係。

傳統電商的用戶和流量紅利逐漸消退,消費升級趨勢及社群生態興起,社群成為新的流量突破口。

隨著購買流量的商家越來越多,流量成本也越來越高,企業或個人在傳統電商平臺通過宣傳推廣和廣告促銷來增加流量的固有方法,遠不如自己主動建立社群,準確定位成員並吸納進群、以內容體驗來驅動、用群內線上線下的互動活動吸引關注、建立可以靈活滿足社群用戶需求的系統、提供全面的產品資訊,從而構建以社群用戶需求為基礎的服務。

社群時代,流量轉換為關係

(4)用戶流量價值不同。

對傳統電商而言,企業所缺乏的是流量沉澱。對過去而言,用戶的流量價值是一次性的;而對社群而言,流量則是可以重複利用的。其主要區別有以下3點。

①資源匹配。普通用戶的價值在於,每個人身後有一個小群體:QQ群、微信朋友圈、頭條或者抖音粉絲等。對用戶來說,他們只是一群朋友,但對商家來說,他們就是資源,因為事實證明,信息在這個小群體內傳播的可信度,要遠大於盲目傳遞的大群體。

在社會化媒體、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媒體,人人都是終端。所以如果你的品牌能讓每個人都將其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轉發到自己的微博,這個廣告效應是巨大的。當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及你,願意議論你的時候,就代表著你有流量了,在這個基礎上一定會有變現率。

所以今天我們會發現最大的變化是大家的溝通方式變了,過去大家主要靠新聞、電視、平面媒體,而今天更多的靠手機。所以只要抓住移動互聯網的手機端或者移動端,就會抓住更多的用戶。

②陌生關係與強關係。強關係相互介紹更緊密。“六度分隔理論”認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6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6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而“三度影響力理論”認為一個人能夠影響到周圍的3個人。

社群要保障活躍度,就要從三度影響力著手,主抓強連接。

③高頻需求。每個人的關係鏈和好友圈子就是一個個社群,會隨時隨地就某些需求展開討論,尋求解決方案。利用強關係進入社群,更能引發討論行為。 社群一旦形成,成員之間會互相介紹、推薦好友加入,由此帶來社群的自然生長和增值,一個大社群會變成多個小社群,這些小群也會再度擴展成更大的群。

社群時代,流量轉換為關係

我是劉志偉,一個有溫度、有態度、有深度,不站隊的社群營銷學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