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把一盤死棋下活的人?

史說三朝


說到歷史上能夠把一盤死棋下活的人,我就想到了毛澤東主席。

不得不說縱觀他的一生,從一無所有到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這個過程就是把一盤死棋給下活的過程。

我們都知道正是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人民才成為了國家的主人的。

可以說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就是帶領中國人民走向獨立與自主,繁榮與昌盛。給人民創造一個和平的內外部環境,讓人民過上可以當家做主的生活。能夠做到這樣事情的人,肯定就是人民心目中最為偉大的人。

恰恰毛澤東就帶領我們做出了這樣的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這也就是為什麼毛澤東在我們心裡有著崇高地位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是我們最敬仰的領導人之一,正是他給中國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中國人民從世界的舞臺上重新站起來了。

可以說新中國的建立過程中,是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的。在這期間他帶領我們打敗過強大的國民黨反動派,打敗過日本侵略者......。

這樣的勝利,是來之不易的,都是我們的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的。

所以說新中國的建立的過程,就是毛澤東把一盤死棋下活的過程。

恰恰是新中國的建立,讓四萬萬中國人民成為了國家的主人。對於中國人民來說,這也在歷史上掀開了新的篇章。

對於這樣來之不易的新中國,我們更要倍加的珍惜。把我們的國家建設的更加的強大,讓我們的人民過上更加幸福沒法的生活。

我們都知道毛澤東不但是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而且他還被《時代週刊》評選為二十世紀影響世界的100位偉人之一。

像毛澤東這樣的人,他帶領中國人民建立了獨立自主的新中國,就是典型的把死棋下活的人。


漢史趣聞


唯有敬愛的毛主席!!!

將僅一萬多紅軍安全帶到延安,進而發展到幾百萬人民解放軍,打敗侵略者日本、打敗國民黨反動派八百萬軍隊,最終解放全中國。

抗美援朝戰爭,打敗了美帝國侵略者;打敗敢於來犯之敵印度,抗美援越戰爭打敗美國;70年代,中國人民海軍在千里之外,以落後戰艦打敗南越,收回幾座西沙群島等等。所有這些,就是從一盤死旗中,讓毛主席全給盤活了……

毛主席的卓越軍事才幹世界上少有的,英明領袖毛主席的政治、軍事謀略和魄力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東方勇者1


鄧公確是把一盤棋下活的人,想當年即一九七六年國家是什麼形勢,年輕人是想象不出來的,建議網友搜索“李慶林給毛主席的信"你就會對當時農村生活有一個大致的印象,一個字“苦“,兩個字“真苦",吃不飽肚子並不是極少數農村的個別現象,農村是這樣,城市呢,大多數的國營重工業工廠好多都在虧損,至少石家莊是這樣,解放二十多年,石家莊地區載貨卡車僅僅一萬輛,馬路上幹活的車大都是一個十幾個馬力的單缸柴油機做的三輪名曰“獨眼衝",小國營和集體企業,國家不包工資,自負贏虧,經營要好得多,這個時期說是農民和城市集體小企業在支撐國家的經濟是不得不承任的事實!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也絕不是危言聳聽!

鄧公執政後不負重望,大刀闊斧的改革,真正把一盤死棋下活了!

思想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解放了人民的思想,國家放棄了以階級鬥爭為鋼的錯誤,而轉變為調動各階層人的積極性,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成為黨和人民的共識。

鄧公在國際上的韜光養晦政策變對外施捨的外交為互利共贏的外交,為國家謀得了和平發展的空間和時間,也爭取了發達國家的資金和技術的援助。

鄧公的對外開放,強國富民思想得到了後幾代領導人的肯定和堅持,因此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提高,取得這樣令世界矚目的成就在四十年前我是不敢想象的,感謝鄧公,感謝這位把死棋下活的睿智的領導人!


goodluck85636


毛主席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軍事天才,每當歷史的重要關頭他老人家總是以超凡的智慧和遠見做出了最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決策。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爆發的第五次反圍剿大作戰這盤棋上,失去軍事指揮權的毛主席以獨特的眼光曾向奧托布勞恩等人提出兩點建議,一是留在蘇區發揮紅軍最擅長的運動戰和大規模游擊戰,繼續使用過去的誘敵深入戰術,在運動中調動敵人以創造戰機;二是跳出敵人的包圍圈,變內線作戰為外線作戰,主動出擊敵人後方,以打亂敵人的戰略部署。

這兩個建議毛主席則更傾向於後者,主要是因為此役敵人圍剿兵力空前絕後,紅軍缺乏重武器很難打破敵人步步為營的的碉堡政策,而且連續經過了四次反圍剿作戰後蘇區資源損耗嚴重,對於彈藥幾乎都是取之於敵的紅軍來說,很難再固守內線進行持久戰。如果紅軍機動外線作戰則可置敵人的碉堡與無用武之地,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而不至於進入死局。但是,奧托布勞恩等人放棄了毛主席的建議,完全按照自己蘇聯學來的那套戰略戰術固守蘇區,結果在與顧祝同爭奪黎川城時紅軍損失慘重,開局便喪失了主動權。

正當蔣軍的圍剿進行的如火如荼之際,發生了蔣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就是爆發了著名的福建事變,蔣非常擔心紅軍會與十九路軍七萬餘人聯手甚至發起反擊,到時候精心打造的包圍圈將會付諸東流,因此不得不立即抽調進攻江西蘇區的十幾個師前往福建滅火。而此時的毛主席再次提出了建議,即戰場不應該侷限於蘇區,應將主力突進至敵人兵力薄弱的蘇浙皖贛戰略後方,以迫使進攻江西南部及福建西部地區的敵人來回馳援,敵人的碉堡政策方可不攻自破,下活第五次反圍剿這盤棋就有了希望。

因為當時蔣當時已經將大部分嫡系都押到了江西戰場,而各省的地方軍閥都以自保為主蔣難以調動,能抽調至蘇浙皖贛地區的兵力少之甚少。但是,毛主席這一敏銳的戰略眼光再次被奧托布勞恩等人給否決了,不思變通繼續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結果蔣收拾完十九路軍後,騰出手來重新佈置了包圍圈,江西蘇區紅軍的處境更加艱難了,蔣隨後調集了四路大軍對中央蘇區北部的門戶廣昌發起了進攻,半個月後廣昌失守。

廣昌失守後敵人日益逼近中央蘇區腹地,紅軍在內線粉碎敵人的圍剿已經不可能,江西的局勢對紅軍來說其實已經是一盤死棋,僅剩的幾個小縣城岌岌可危。但是,奧托布萊恩等人為了守住最後的一分三畝之地,竟然採取了兵分六路進行全線防禦,結果興國、寧都等一線相繼淪陷,最後不得不做出了放棄蘇區進行戰略轉移的決定。在紅軍離開蘇區一個多月後,順利突破了敵人的三道“封鎖線”並進入了湘南,此時怒不可遏的蔣孤注一擲,不惜拉來了桂湘兩地軍閥,依託湘江佈下了天羅地網,就是第四道封鎖線。

為了打破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毛主席再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即迅速進入湖南中部(湘南有過暴動有群眾基礎)以調動佔領江西的敵人來援,隨後越過粵漢路到有農民運動的地區去進行休整和補充兵源,最後再打回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中央革命根據地,敵人在湘江精心佈下的天羅地網就成了擺設,毛主席這一獨到的戰略眼光完全可以為紅軍打開一個新的局面。但是,一意孤行的奧托布勞恩等人再次拒絕了這一絕妙的建議,紅軍血染湘江已經不可避免。直到遵義會議後,毛主席指揮了紅軍經過四渡赤水之戰,扭轉了長征以來紅軍處處被動了局面,一戰把一盤死棋給下活了,革命也邁向了新的曙光。


賽門之略


十年動亂將中國引向死衚衕,中國的發展走向何處,俳徊在迷茫的十字路口,飄在沒有燈塔的海洋之中,走在荒漠失去了指南。在黨和國家危難時刻,鄧小平挺身而出,撥亂反正,力挽狂瀾,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指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轉變觀念,與時俱進。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有市場經濟。不要爭論姓社姓資的問題了,我們等不起了,沒有時間了,全國老百姓還都餓著肚子。用大思維,大智慧,大手筆,盤活了中國向何處去的一盤死棋,把中國帶上了一條正確的發展道路,並且越走越寬,越來越好,極大的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使我們各行各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節高,小河有水大河滿,還有小蝦大魚大海參。發展速度讓世界震驚,讓世界刮目相看。鄧小平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偉大統帥,偉大導師,更是偉大的舵手。


錦繡未央340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歷朝歷代都有臨危受命,把一盤死棋下活的能人志士。如千古一帝秦始皇、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的開國皇帝,在他們的闖業過程中都曾遇到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危難時刻,但他們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或手下文武大臣的竭力相助,最終都能化險為夷,硬是把一盤眼看要輸的死棋下活。然而在我看來,這些古代帝王雖然下活了若干死棋,但他們都是在眾多能人志士的鼎立相助下完成的,有的甚至是僥倖得勝,在我的心目中,能夠長期處於不敗之地,能把任何一盤死棋下活的,唯有我們的開國領袖毛主席。


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堅定了革命必勝的信念,吹響中國革命的棋局必勝無疑的號角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革命的主觀力量遭受極大的削弱,一直到1929年年底,有相當一部分革命同志對中國革命失去信心,革命形勢一度低糜不振。當時,擔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的林彪散發一份對紅軍前途如何估計的徵求信,並提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問。1930年1月5日,毛主席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為題批評了林彪等人的消極態度,正確的分析了中國革命面臨的種種困難,指明革命波浪式發展的道路,指出中國革命之火必定會在挫折中燃起,發展成燎原之勢。就是毛主席的這篇文章,極大的鼓舞了革命者的信心,給中國革命指明正確的前進方向,帶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彼岸。


抗日戰爭爆發,他一篇《論持久戰》的文章,宣告日本侵略者必敗的棋局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全面引爆中日戰爭,短短的10個月時間內,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繼淪陷在日寇的魔爪裡。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瘋狂蹂躪,國內一直流傳著“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不切實際的論調。就在這關乎中華民族危機存亡的關健時刻,毛主席於1938年5月31日發表了《論持久戰》的濟世之作,文中正確的回答了人們最關心的問題,指出抗日戰爭的必要性和持久性,提出抗戰必須經過防禦、相持、反攻三個階段,勝利最終屬於中國。《論持久戰》一經發表,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全國人民抗日的信心倍增,文章立刻成為克敵制勝的戰略方針,小日本的失敗已成定局!


四渡赤水,攪跨蔣介石妄圖一舉殲滅紅軍的棋局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紅軍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大規模的戰略轉移——長征。由於博古、李德死板教條的瞎指揮,使紅軍由起初的八萬多人銳減到三萬多人,此時的蔣介石更是調集四十萬大軍,對紅軍實行覆滅性圍剿。在這關乎紅軍存亡的危急關頭,毛澤東主席臨危受命,靈活的改變作戰方向,在赤水河的西東兩岸與敵人展開了捉迷藏的遊戲,紅軍在來來回回的穿梭中,把敵人搞的暈頭轉向,死傷無數。當敵人被搞的不知所措時,紅軍主力已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實現了北渡長江的戰略轉移,攪跨了蔣介石妄圖一舉殲滅紅軍的棋局,把一盤死棋徹底下活。


縱觀主席的革命生涯,他總是在歷史的轉折關頭力挽狂瀾,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的彼岸,帶領中國人民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所以,毛主席才是歷史上真正能把一盤死棋下活的人!

謝謝大家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的看法!


奔馬155314228


毛主席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因此“四渡赤水”無疑是軍事史上“把死棋下活”最精彩的案例。


遵義會議後,蔣介石急調其嫡系部隊和川黔滇幾省的兵力及廣西軍隊一部,共約40萬重兵,從四面八方向遵義地區進逼包圍。而蔣介石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最後的中央紅軍徹底圍堵和消滅在遵義地區,1:10的兵力對比,疲憊不堪、裝備落後的中央紅軍面臨生死考驗。簡單地說,中央紅軍面臨著一盤死棋。

一渡赤水,集結紮西,待機殲敵。

1935年1月28日晚,政治局和軍委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撤出青槓坡,改變北上行軍路線,避開強敵。29日凌晨,紅軍大部隊分左中右三路,從元厚、土城向西渡過赤水河,來到扎西,即四渡赤水第一渡。



二渡赤水,回師遵義,大量殲敵。

在扎西召開了一次會議後,毛主席又下達命令,原路打回遵義。當時很多人不解,這麼辛苦打過來,現在又要打回去?但毛主席之所以是軍事天才,就在於眼光和其他人不一樣。毛主席給出的理由是:北面有川軍沿著長江佈防,天塹加強敵,紅軍搞不過;西邊與南邊有云南的滇軍壓過來,也是較為能打的部隊,而且十分抗拒紅軍進入雲南境內,必會頑強抵抗之。而原路返回面對的則是最弱的貴州軍。

當然過程是非常艱辛的,以至於毛主席在詩中寫道“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三渡赤水,放棄遵義,調動敵人。

蔣介石兵力雄厚,輸了還可以再派部隊包圍過來,而紅軍只要輸一次,就完蛋。所以遵義也不是長久之地。

一開始中央開會,其它人都決定打打鼓新場,唯獨毛主席不同意,他認為要打魯班場。後來都聽從了毛主席的意見,但魯班場也沒打下來,只好前往下一個渡點――茅臺鎮,從那裡三渡赤水。三渡赤水後毛主席下了一步最妙的棋,他下令在河邊二十里附近的樹林裡全體隱蔽,只派一個團裝成大部隊繼續向西假突破,要打古藺的樣子。


四渡赤水,突破天險,擺脫敵人

等國民黨中央軍的大部隊都往古藺瘋狂包圍過去的時候,就地隱蔽在赤水河西岸的紅軍主力立即用“秘密、迅速、堅決出敵不備”的態度(毛主席的電報原話)向東四渡了赤水,用的還是二渡時的太平渡和二郎灘兩個渡口。

四渡之後,毛主席還派了又一支小部隊向北再來一個假突破,主力迅猛向南,突破了烏江,朝著貴陽殺過去了。這時候的蔣介石也坐鎮貴陽指揮,無法判斷向西、向北和向南這三股部隊,到底是怎麼個情況,是紅軍真的分裂成三股各自逃命呢,還是有兩個是假突破?如果是假突破,那麼三個方向哪兩個是假,哪個是真?主最要的是蔣的軍隊全部都包圍古藺去了,目前貴陽的兵力少得可憐,以至於紅軍都打出了“攻打貴陽城,活捉蔣介石”的口號(當然這也是主席的虛招,主力早就不在貴陽了)。於是,蔣介石趕緊乘飛機逃命了。

就這樣,通過四渡赤水,紅軍徹底甩開了敵人。


化腐朽為神奇,把死棋下活。

縱觀四渡赤水的整個過程,毛主席有如頂級弈棋大師,洞察全局,掌控全盤,舉重若輕,氣定神閒,遊刃有餘;蔣介石如同一個菜鳥新手,拘泥於一棋一子得失,被牽著鼻子亂跑,處處受制,招招落敗,氣急敗壞,手忙腳亂。兩人境界層次和軍事能力的差別似乎也預示著兩黨的不同前景和中國革命的前途。


雁城流浪僧


在中國歷史上,筆者認為把一盤死棋下活的人是毛主席。

1933年25日,蔣介石組織了前所未有的軍事力量,對紅軍進行了第五次“圍剿”。

和前幾次不同的是,這次敵人先後有上百萬人參與作戰,採用堡壘式的戰術,穩紮穩打,讓紅軍腹背受敵。

加上王明的錯誤指揮,用陣地戰代替運動戰,讓紅軍隊伍損失慘重,被迫開始戰略轉移。

紅軍隊伍共計8萬多人,向湘西地區轉移,但是敵人已經事先佈置了數道封鎖線,意圖在湖南進行決戰。

在原來的計劃中,中央紅軍撤出後到湘西和紅六,紅二軍團匯合。

但是經過湘江戰役後,紅軍損失慘重,由8萬人銳減到3萬人,形勢變得非常危急。

如果按照原計劃進行轉移,那麼紅軍面臨的是什麼,相信許多戰士都能預知。

為了挽救紅軍,挽救黨,挽救中國革命。

毛主席挺身而出,嚴厲地批評了博古,李德的逃跑主義,他認為不能按照原計劃轉移,應該到地廣人稀的貴州和四川地區,和敵人打游擊尋找突圍的時機。

毛主席的正確意見,得到了與會者的大力支持,會議後毛主席重新回到了紅軍指揮權崗位上。

一次絕處逢生,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戰役四渡赤水正式拉開帷幕。

1935年1月28日,四川軍閥參與“圍剿”作戰,紅軍壓力倍增,面對這個局勢毛主席建議攻打貴州的遵義,殺一個回馬槍,打亂蔣介石的軍事部署計劃。

1935年2月18日,紅軍再次進入貴州境內,蔣介石一頭霧水,摸不清楚紅軍到底要做什麼,正在這時遵義第二次被紅軍佔領,貴州的國民黨守軍已經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終日。

1935年3月16日,毛主席命令紅軍三渡赤水,又一次進入四川南部地區,國民黨軍隊果然聞訊而來,想要在四川南部和紅軍決戰,於此同時,毛主席卻帶領紅軍往東行軍,讓對方再次撲了空。

1935年3月21日,毛主席命令紅軍四渡赤水,南下進攻烏江,目標直指蔣介石的指揮部貴陽市。


這個時候的國民黨主力部隊,還在遙遠的烏江北岸部署包圍計劃,蔣介石知道紅軍朝他而來非常吃驚,緊急下令雲南和貴州所有部隊支援貴陽,蔣介石想用自己為誘餌,吸引紅軍上鉤,上演一出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計謀。

可這一切都在毛主席的掌握之中,雲南地區部隊傾巢而出,那麼原本防守嚴密的金沙江就成了真空地區,想要北上已經沒有了任何的阻攔。

1935年4月29日,毛主席指示紅軍向北行軍,兵鋒直指金沙江。

等紅軍全部度過金沙江繼續向北轉移時,國民黨的幾十萬大軍姍姍來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紅軍撤走。



毛主席用自己的智慧和膽略,讓紅軍轉危為安,讓幾乎面臨絕境的中國革命重獲新生,實在是值得每一個人敬佩。

—End—



文史頻道


蔣介石和毛澤東作為國共雙方的主帥,下著國共的決戰之棋。 在國共之戰的初期——以1946年6月26日蔣介石部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蔣介石打的是全面進攻戰,他調動了手下二百萬大軍,全面進擊,四處開花。 毛澤東打的戰略是“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進行運動戰。


戰爭進行了八個多月,毛澤東放棄了一百零五座城市,卻消滅了蔣介石部隊七十一萬人。 從棋局來看,蔣介石部隊越楚河,過漢界,咄咄逼人。實際上,他損兵折將,消耗實力。 其實,毛澤東所用的戰略,他早在1936年12月所寫的《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已說得明明白白: 誰人不知,兩個拳師放對,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而蠢人則其勢洶洶,劈頭就使出全副本領,結果往往被退讓者打倒。

《水滸傳》上的洪教頭,在柴進家中要打林沖,連喚幾個“來”“來”“來”,結果是退讓的林沖看出洪教頭的破綻,一腳踢翻了洪教頭。 毛澤東在十年前寫的這段文字,彷彿是為十年後的國共之戰畫像。蔣介石就是那其勢洶洶的洪教頭,毛澤東則採用了林沖的辦法對付他。



毛澤東在1946年10月1日所寫的《三個月總結》中,對國共之戰初期的形勢作了如下判斷:“蔣軍戰線太廣與其兵力不足之間,業已發生了尖銳的矛盾。此種矛盾,必然要成為我勝蔣敗的直接原因。” 國共之戰,果然按照毛澤東所預料的那樣進行。


到了1947年3月,蔣介石因“戰線太廣”而“兵力不足”,不得不收縮戰線,集中兵力。 於是,國共之戰進入第二個階段,即蔣介石由“全面出擊”改為“重點進攻”。 蔣介石定下了兩個重點:一是集中三十四個旅二十三萬人,進攻陝甘寧邊區,進攻“紅都”延安;二是集中六十個旅四十五萬人,進攻山東解放區。 毛澤東呢?他依然著眼於“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毛澤東說了一句頗為精闢的話:“存人失地,地終可得;存地失人,必人地兩失。”


郴州陳鋒


歷史上有那些把一盤死棋下活的人?近代中國史上大有人在,最有代表性的有:朱德、毛澤東。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大部分人悲觀失望。幹部戰士紛紛逃離部隊,天心圩朱德振臂高呼。同志們失敗是暫時的,願意革命的留下來和我一起革命。朱德為革命保留了革命火種,功高至偉。秋收起義失敗,毛澤東帶領起義軍上了井岡山。開闢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為迎接朱德上山會師創造了基礎。張國燾另立中央,朱德大義凜然。中央北上,我是舉手支持的。你可以把我朱德闢成兩半,要我反對毛澤東不可能。紅軍戰士都知道朱毛,國際上都知道朱毛。在朱德耐心說服努力下,張國燾被迫取消偽中央。在朱德帶領下,三軍會師陝北。紅軍長征危機重重,在毛澤東指揮下。四渡赤水,出敵制勝。一盤盤死棋,被領袖們一一解活。天降朱毛,救民族於危難,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