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黑爬上金山岭,只为长城上的第一缕阳光


虽然生活在北京,但最喜欢的长城却是承德的金山岭长城。30多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单位的一个摄影记者带学生去金山岭长城上实习课,把我也拉上了。我从单位借了一个老旧的潘太克斯相机,就跟着上路了。那是一台测光失灵的老单反,测光得完全凭经验,聚焦当然也得全手动。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金山岭长城这样一个地方,也是第一次在半夜三更爬长城。记得我们到早了,就在一个还没完工的四合院招待所冰凉的地上,睡了几个小时。当时感觉摄影这工作真是很艰苦,然而,当我们在晨曦中登上长城后,所有的艰苦都可以忽略了。

清晨的长城简直是如诗如画的美,不是一般的美,而是大美,是大气磅礴的美。当斜射的阳光照射在蜿蜒的城墙上,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被照亮时,那会儿的长城才是我们常说的“金色的巨龙”,这样的意境,只有在一早一晚才能看到。


那次学生的“实习课”,对我却是一次摄影的启蒙课。我当时用一个潘太克斯135定焦头,拍摄了一张黑白金山岭照片,并在《大众摄影》杂志上拿了个月赛的小奖,大概不是个三等奖就是个优秀奖,就是这个奖,让我开始走上了摄影之路。

后来好多外地朋友来北京旅游,我都会义务陪他们去长城,但有个条件,如果他们坚持去名气最大的八达岭长城,我就只送他们到停车场,对那种逛集市一样的爬长城,我实在恐惧。如果是去金山岭,我绝对从头陪到尾。事实证明,凡是在我的建议下去金山岭的,无不赞不绝口。

金山岭长城的三绝障墙、文字砖、挡马石让它有了更多的、与众不同的观赏价值,密集的敌楼设置与不同的建筑造型,让这段长城充满了变化,以及更多的拍摄角度。

每天晨昏时刻的金山岭,天光云影会营造出强烈的舞台光效。这时的金山岭长城不仅有被广泛认知的雄伟,更多的是一种充满历史感的神秘,宁静的画面会引发无数种联想,既有“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的妇人哀怨之声,也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壮士潇洒身影。

有人喜欢金山岭山花盛开的春天,有人喜欢金山岭艳丽的秋色,我毫无疑问地更喜欢后者,毕竟长城是一处伟大的军事设施,每一个箭垛之下,都可能有卫国将士的尸骨,所以带有伤怀情感的秋色,才是长城最合适的外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长城的精神所在。我想这也是我们的国歌里,为什么会有“长城”的原因。


拍金山岭会让人上瘾,前几天是我第N次来到金山岭,早上5:30分景区准时开门,我成了第一个进去的游客,大约20分钟后我就登上了长城。距离日出大约还有1个小时左右。之所以去那么早,就是像重新感受一下几乎空无一人的长城意境。

西域楼是我最喜欢的敌楼,它没有做过多修复,保留了断壁残垣,因为是宁夏工匠参与修建的敌楼,所以被命名为西域楼。残缺的西域楼,原本是上中下三层的砖木结构,现在只剩下了两层。东侧的建筑墙面完全被毁,所以成为我无遮挡的机位。

以前,我从没好好拍过这个残缺的敌楼,这次也算有机会补上了一张。我利用日出前强烈的色温反差,长时间曝光,并用头灯为墙体做了补光,完成了一张拾遗补缺照片。感觉又过了很久,太阳才从麒麟楼那边升起。因为大山遮挡的缘故,这里能看见日出的时间,会比天气APP上预报的晚很多。


现在的金山岭长城已经今非昔比,成了4A景区,据说正在走向5A的路上,我当年睡过的“水泥地”,今天已经成了一个豪华酒店,酒店的一侧还有很多干净舒适的小客栈。

这次拍金山岭,发现外国游客明显增多,据说它被写进了那本世界著名的LP旅游手册。我下山的时候,一个叫“中英双墙对话”的长城保护联盟年会,正在那个豪华酒店里召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