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城市裡面,一般的水面是穿越市區的河流,或者是一些精心建設的公園湖泊。用潮流的觀念來審視,總的來說就是難以擺脫人工雕琢和遊客對環境的干擾。

在以前的若干年,大多數揚州人,心裡面卻總有一片心儀的綠洲。她是位於瘦西湖和宋夾城之間的一大片幽深的鄉野:綠樹蔥蘢,碧波盪漾,蘆葦野草隨風搖曳......這就是與市區毗連的傍花村。

沒有門,也不見什麼遊人。

許多年,有許多次,經過那裡。習慣於浮光掠影,習慣於擦肩而過,誰也沒有太在意。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如詩如畫---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水的一方,真的有女子的倩影!

茫茫湖水阻隔,只能遠遠地眺望,朦朦朧朧地有紅色的衣衫在晃動......可望而不可及。

這樣的驚鴻一瞥,充滿了詩情畫意。

水泊裡這樣的景緻,久居揚州的我們已經習慣成自然了,因為這裡就是揚州城市的一個組成部分。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層林盡染---立於長春橋上南望,這裡是瘦西湖與傍花村之間的綠化帶。

杜牧有詩曰: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同理,揚州“傍花村者,花之附庸也”;也就是因花卉而有村莊,因園藝而成名的。

銀杏燦爛,金菊怒放。

傍花村,曾受到眾多文人騷客的讚美,清代李斗的園林專著《揚州畫舫錄》中亦有翔實的記載。

實際上,傍花村就是古代揚州的官僚、富賈以及文人雅士們品茶賞花、吟詩作賦,乃至於遁世隱居的絕好去處。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鄭板橋,就曾經於傍花村附近居住。

物換星移,歲月荏苒。傍花村當年的功能已經不復存在,被冷落了近百年。對於當代揚州市民來說,傍花村這樣的城市水泊,是略帶荒蕪色彩的一處世外桃源。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秋露一滴洗紅塵---深秋清晨,沐浴著純淨露水的紫薇樹葉。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屋舍儼然---一片錯落高低的白牆黛瓦的小樓,是在原有的農家小屋基礎上改建成的溫泉度假村,儼然一派淳樸自然的農家風情。

傍花村這樣的城市水泊,可貴之處,就是充分利用原生態植物和曲折多變的水系,巧妙分隔局部空間,營造“迴歸鄉野空間,體驗農家生活”的田園生態休閒區。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路---歸心似箭的小鸊鷉(讀音:piti),是一種極善於潛入水下捕捉魚蝦和小蟲的水鳥。淡淡晨霧之下,她那圓潤靈巧的身軀快速劃破如鏡的湖面,徑直遊往茂密的水草深處,在那蒼翠的蘆葦叢中,有它溫暖的家。

兩道清晰的軌跡,使寂靜的水泊變得浪漫而神奇......

這樣的荒情野趣,人與自然渾然一體。

天人合一,本來就是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來追求的崇高境界。

看來揚州是無愧於聯合國“最佳人居獎”這項殊榮的。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班駁的倒影---因為傍花村的地勢高低起伏,低窪荷塘裡的荷花,就一個勁地往上竄,許多莖幹居然達到了一人多高。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小胖---可愛的麻雀。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棧道縱深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三口之家---一個溫暖的冬日,偶見這樣的一家,在傍花村散步,一付悠閒愜意的神態。

我舉起相機的一瞬間,那位年輕漂亮的妻子,似乎轉移了視線,收斂了笑容。但是略帶矜持的姿勢,還是遮掩不住對傍花村優美環境的喜愛,對生為揚州人的那麼一點沾沾自喜......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鄉野草亭---遠處拱橋的那邊,就是瘦西湖。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紅河---當我目睹這樣的“紅河”的時候,我已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水冷草枯的嚴寒冬季,哪裡會有流淌著溫暖色調的紅色河流?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冰花地毯---水面上都是緊緊聚合在一起的紅色的浮萍。她們被幾何形狀的薄冰分隔開來,似乎幻化成為那種高雅華貴的簇絨地毯。。。。。。。

身體極其嬌小輕盈的白嵴翎鳥,一襲黑衣白裙,款款信步於冰水之上,彰顯著那卓而不凡的永恆經典。

她難道是一位翩翩而來的高貴美麗的公主嗎?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萍聚萍散---紅河裡面的浮萍,是一種在低溫水域照常生長的小型水生植物。 曹植有詩曰:“浮萍寄清水,隨風東西流”。浮萍,自古以來多是人生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無奈情緒的一種寄託。

寒潮襲來,一夜的凜冽寒風,堅硬薄冰的張力,把浮萍們拆散隔離了開來。她們並沒有屈從命運擺佈,竭盡全力在冰面上,挪出一個一個的凹坑,似乎是抗擊寒流的單兵掩體......

她們傲居冰面,在嚴寒中堅守,默默期待冰雪消融的春日的到來。

浮萍,並不只是隨波逐流的。她們的執著,帶給我一絲莫名的感動。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初秋蘆葦

揚州傍花村,一處藏在城市深處的桃花源

城市水泊---山水田園的靈性,原生植物的馨香,棧道曲徑的妙趣,草廬裡把酒論道的酣暢,浮冰的晶瑩透徹與溫泉之氤氳蒸騰......

區別於水鄉風光,不同於園林景緻,傍花村久藏吾心的原由,是她那野綠枝紅的別樣情趣與婉約韻致。

徜徉於城市水泊,揀拾些兒時的野趣,開啟塵封的記憶,獨自一人沉浸於鄉野的寂靜天籟......長期被鋼筋水泥包裹和密集人群物化了的內心,終於找到了一處舔噬療傷的驛站。

傍花村,揚州人珍藏多年的膠木唱片,一幅斑斕靜雅的風光油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