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古論今」老家樟樹潭

老家樟樹潭

衢江區,為浙江省衢州市轄區,位於浙江省西部,錢塘江上游。衢江區歷史悠久,前身是衢縣,衢縣建於東漢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時名為新安,後又相繼改名為信安、西安,民國元年始稱衢縣。

而離衢州城東郊8公里許,在烏溪江、衢江匯流的口子下,有一座古鎮,叫樟樹潭(後簡稱樟潭)。它由上、中、下三大埠頭組成,因江邊生長古樟,水位較他處更深而得名。而我就生長在這個美麗的小鎮。從小聽著樟樹在風中的呢喃,看著門前衢江緩緩流過。

樟樹潭具有天然水深港坳,為古時水運優良碼頭。《康熙府志》曾有記載:“潭深不可測,長可十里。”另據《民國衢縣誌》記載:“樟潭市”為“衢縣第一商市”,其上通遂昌、江山、常山、開化,下達蘭溪、建德、杭嘉湖等地。清光緒年間至抗戰勝利後,是樟樹潭木行經營興盛時期,木材經江水運進,有個專業名稱叫做“放排”。聽爺爺說,河水豐盈之時,那放排的場面非常之宏大,整片的木頭連接在一起鋪滿了半個江面,像是一座平橋可通對岸。木排的改裝、重扎、吊排、看守、放運等勞力達數千人之多。岸上村民膽大的也會趁此時偷偷上排,剝些樹皮做柴火之用。當時,沿江商鋪綿延數里,木行多達30餘家。因此,樟樹潭曾有“小上海”之稱。而正是這些木材造就了樟潭的碼頭,也正是木材商人造就了樟潭的熱鬧繁華。

這裡也是烏溪江流域放運木排的專用埠頭,曾經無限輝煌。然隨著鐵、公路的長足發展,加之黃壇口、小湖南興建水力發電站,木排運輸改道,昔日繁華早已不見蹤跡。因此我並沒有見過這放排的場面,略微感到可惜。但我熟悉的樟樹潭已是千年古埠,成為歷史陳跡。

「談古論今」老家樟樹潭

一、百年樟樹

樟樹潭,既有其名,除了深潭,自然和樟樹有著不解之緣。現今江畔古埠邊,尚存多顆百年大樟樹,枝繁葉茂,伸展著枝幹庇佑著這一方水土。它們靜靜矗立在這江畔,已有將近三百個年頭。當地它們還有個別名叫做“樟樹娘娘”,因為枝繁葉茂,根系綿長,寓意著長壽、吉祥如意、子孫綿延。

生長在樟樹潭中埠頭的我,自然和這些樟樹有著不解之緣。它們是我的玩伴,陪伴了我的整個童年。離我家不過咫尺之遙的地方就有一棵古樟樹,每當我從屋中望去,總能見到那鬱鬱蔥蔥的枝葉在風中搖曳,伴著婦人江邊的搗衣聲而沙沙作響。在樟樹潭,也有著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在每年的大年初二那一天,除了十八歲以下的孩子要到這樟樹底下誠心祈福,以保佑自己和家人心想事成之外,一些初到樟潭定居的外地人也會在此祈福。他們為樟樹圍上一層紅紙,綁上紅繩以祈求樟樹的福祉來年能到自家,也以此向上天昭告,自己離開原駐地,開始了新的生活。而我也會如此,每一年都會虔誠地在樟樹前的土地上插上香,點上燭,許下來年的願望。每當我望著它樹幹上那深深的裂痕,總會感到歷史的滄桑。它看著這世間萬物朝夕變化,見著那些人來了又去,去了又來,也見證了曾經苦難的年代也見證了這現世的輝煌

「談古論今」老家樟樹潭

二、下埠頭天后宮

古樟往東百餘米,過了一座石板拱橋(現已被拆)就到了下埠頭地界。江畔即是渡江碼頭,以前渡船過來的人沿石階而上,抬頭看到的便是天后宮。天后宮又稱天妃宮亦稱媽祖廟,是為了紀念敬拜媽祖(也叫天后娘娘)而設。全國各地擁有眾多天後宮,其建築形式也是各具特色。天后宮在衢州市現存僅有兩座,一座在衢州市區,位於天皇巷18號,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清嘉慶年間由福建商人始建的,亦稱福建會館。而另一座就在樟樹潭村的下埠頭,其形制規模更大。

據《衢縣誌》記載:“天后宮……一在城東十五里樟樹潭,嘉慶八年(1803年)建,系均汀幫傅姓主之。”1922年,天妃宮曾被毀。2001年,衢州市政府重新進行修繕。2009年11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2月已被公佈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那麼為何始建於福建的天后宮會出現在浙江省衢州市境內的一個小鎮呢?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上文提到樟樹潭具有天然水深港坳,是古時水運的優良碼頭,所以樟樹潭是當時衢江最大的碼頭。而閩人經商要走水路,便經衢江來到樟樹潭,這裡就成為了商人常來往的地方。媽祖廟也就被帶到了這裡。由於當時水路並不是十分安全,一些要走水路外出的人們便會到這江畔的天后宮裡祈求出行平安。這也從某種角度體現了人民對神的敬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精神訴求。

「談古論今」老家樟樹潭

位於樟潭的下埠頭天后宮,坐南朝北,面對衢江,建築面積963平方米。全宮分前、中、後三宮,前宮門面以水磨青磚砌成,中宮原有天后塑像(後被日軍燒燬);後宮木柱殿宇,氣勢磅礴,是懸掛天后畫像的地方。大門外牆為牌坊式磚石結構。外牆明間二樓有“天后宮”三個楷書磚雕大字。聽爺爺說文革時期村民為保護天后宮曾故意用石灰將“天后宮”三個字覆蓋掉。建築內地面高出建築前路面1米。現經過修繕,已露真容,且保護良好,大致格局任保留完整。但媽祖廟多年未曾重新使用,在爸爸小的時候,這裡曾被用作村民集會的場所,也被用來當做菜市場。後來由於政府重視遂將其關閉,以待修繕。

現今,碼頭重建抬高,天后宮反倒顯得低了。天后宮明、次間均設石庫門,中軸線依次前廳、天井、中廳、後廳,整個建築佈局嚴謹,規模較大。從磚雕、木刻中可以看出清代建築風格。目前在浙西很少見。這對研究民間歷史建築提供了實物資料,有著較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本次春節(2018)拜完樟樹娘娘之餘,本想一見天后宮真容,奈何大門緊閉,只能從門縫中窺見一二,頗為遺憾。

「談古論今」老家樟樹潭

三、江氏孝節牌坊

天妃宮東側的江畔還矗立著一塊牌坊——江氏節孝牌坊。一般來說,牌坊多為家庭旌表本族先賢而建;有的牌坊則為朝廷或當地官府為旌表賢臣,在忠、孝、節、義上有成績的人而立。如旌表忠臣牌坊的忠貞牌坊,旌表孝道的貞節牌坊。牌坊的間數少則二間,多則四五間,常見的是三間。一般當中的一間寬大,以利車馬通行;左右間窄小,供行人出入。牌坊按建築材料、風格不同分木牌坊、石牌坊、琉璃牌坊,各具特色。牌坊的存在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中國“禮”文化的影響,教化人民的禮義廉恥。

樟潭的江氏孝節牌坊建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是為了褒揚林鋃之妻江氏早年喪夫,“矢志守節”而建。該牌坊為四柱三間五樓,青色花崗石製作,北面門樓上有“聖旨”二字,中刻寫有“旌表監生林鋃之妻江氏建坊”並題有碑記。南面廡殿頂門樓上有“恩榮”二字。此牌坊面闊三間,柱子為方形角,底下兩邊有靠背石,刻有龍紋,南面明間大額坊上刻有一對鳳凰紋飾,屋脊有6個魚吻。江氏節孝坊做工講究,雕刻精美,古樸典雅,文革時因當地村民用牌坊做牆而得以保留。雖有著三從四德的封建文化糟粕,但具有很高的民俗史料價值和完美的藝術價值。

在歷史上樟潭也有著許多有趣的故事。南宋建炎1129年,金軍勢如破竹。為了曲阜孔子家廟免遭洗劫,皇上就賜衢州給孔聖人後裔,這就是孔氏南宗家廟的來源。那這和樟潭這個小鎮又有什麼關係呢?原來當時孔祠南遷時,衢州知府便是在樟潭迎接懷揣聖象的衍聖公孔端友的。當筆者得知這個故事時感慨頗多,當初有著這麼故事的樟潭小鎮卻慢慢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曾近的輝煌也慢慢退去。我多希望它可以重新煥發出屬於它的勃勃生機。

如今,古樸的樟潭小鎮因新城區建設需要大部分已被拆除,消失在江畔。而我也因為拆遷搬移了曾經的老房。當初玩耍的地方變成了寬闊的柏油路面,衢江也因水利建設需要興建了水電站,航運建設也上了規劃日程,在興建之中。古老的衢江航道又重新煥發了生機,而岸邊的古建築也被保護起來,納入了景點的規劃,實在是萬幸。那殘破但依舊華美的建築終有一天可以重現它當初的樣子,我們也可以踏進門去欣賞當時的歷史古韻。希望在不遠的將來,那青石板的街道上能重新染上行人的足跡,小鎮能重現昔日的繁華。而我一直的期望也可得以實現:我希望這些文物活起來,希望有這更多的人知曉這些文物的前世今生,希望著這些古物在青石街旁續寫他們的輝煌,也讓跟多人記住這個美麗的小鎮,記住中華五千年的輝煌故事。

「談古論今」老家樟樹潭

作者系衢州高級中學學生

指導老師姜紅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