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到底要不要吃,怎樣吃才是合理和科學的呢?

一日三餐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大多數的人工作了一天,下班後才能放鬆,自然想好好吃一頓,晚餐自然就成了許多家庭一天中最關心的一頓飯。但是一些減肥的人群卻主張過午不食,企圖通過不吃晚餐達到控制體重的目的。那麼,晚餐到底要不要吃,怎樣吃才是合理和科學的呢?

晚餐要怎麼吃

大多數家庭吃晚餐的時間是18~19點,許多疾病的發生與晚餐不規律不節制有很大關係。如果飲食過飽或過於油膩,會增加胃腸道負擔。中醫認為,胃不和則寐不安。人在睡眠後,身體的代謝功能降低,胃腸蠕動減弱,若晚餐吃得肉太多,量太大,還會加重胃腸道的負擔,胃腸道會因過度疲勞而生病,還會干擾大腦皮層的工作而妨礙睡眠。

晚餐到底要不要吃,怎樣吃才是合理和科學的呢?

晚餐吃太多對身體不好,那麼是不是不應該吃晚餐?答案是否定的。如果午餐後不再吃東西,那麼從中午2點開始到第二天早上6點,至少16個小時沒有進食,胃中食物消化吸收後,胃分泌的胃液會腐蝕胃黏膜,長期如此會導致一些胃腸道的疾病發生。尤其對於一些晚餐後還要進行長時間工作或學習的人來說更要吃好晚餐,補充足夠營養,否則工作時飢腸轆轆,注意力不集中,影響學習效率。

晚餐到底要不要吃,怎樣吃才是合理和科學的呢?

因此建議晚餐要“朝莫虛,暮莫實”,也就是晚餐要少吃。晚餐的進食量儘量以可以維持到第二天早上沒有明顯的飢餓感為標準,總熱量佔全天的30%左右即可。要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同時還要葷素搭配得當,多吃蔬菜、水果和豆製品,少吃脂肪類食物,動物內臟少吃,可以吃一些優質蛋白,如魚、蝦、雞肉、牛肉等。晚餐儘量吃些清淡的容易消化食物,不要太過油膩,少吃高脂類不易消化的食品。這樣既能幫助消化吸收、又能提供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有利健康。

晚餐到底要不要吃,怎樣吃才是合理和科學的呢?

我國古人很早就提出“早鹹晚甜”的飲食原則。意思是說,中醫講食物有五味入五臟,鹹入腎,甜入脾,養胃的飲食宜早餐吃鹹,晚上適量吃點甜。晚上可以飲一杯蜂蜜水,起到清腸養胃、潤肺養顏的功效,對胃酸分泌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可以增加胃酸分泌幫助消化,還可以中和胃酸保護胃黏膜,如果睡眠不好喝加了蜂蜜的牛奶可以幫助睡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