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經典戰例——背水一戰之井陘之戰。

《孫子兵法·九地篇》中說道:“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這裡的“亡地”與“死地”是一種“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的境地,因此,“投之亡地”與“陷之死地”實乃大患。歷代兵家正是利用“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的特點,將軍士“投之亡地”、“陷之死地”,從而激起將士同仇敵愾、奮力死戰的鬥志,達到轉死為生、轉患為利、轉敗為勝的目的。能否實現這個目的,關鍵在於軍士所置之地、所處之勢,能否激發萬眾一心、決一死戰的氣概。而韓信則充分利用了“死地”激發了將士拼死一搏的鬥志,達到了轉死為生的目的。井陘之戰中漢軍統帥韓信表現出了“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的卓越智謀和用兵韜略,其戰績堪稱軍事史上的奇觀,井陘之戰則是他經典戰例中的代表作。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一精彩戰例。

公元前205年,項羽在彭城以少勝多擊敗了劉邦,本來看漢軍形勢大好而投靠劉邦的各路人馬,看到劉邦被打敗後又紛紛脫離劉邦,這使得許多諸侯紛紛選擇中立,嚴重威脅漢軍側翼,為了擺脫這一不利局面,劉邦採納了張良等人的建議,制定了正面堅守對持、側翼發展、敵後襲擾破敵的戰略。

韓信針對各路諸侯只圖據地自保、互不救援的特點,便向劉邦提出進一步開闢北方戰場,逐次消滅代、趙、燕,東擊田齊,南絕楚軍糧道,對楚軍實施側翼迂迴,最後同劉邦會師滎陽的戰略規劃。並得到了劉邦的稱讚並同意此計劃。

公元前204年十月,韓信親自統率大軍,越過太行山,開始東征,率先對趙國發起攻擊。趙王歇、趙軍主帥陳餘聞訊後集結大軍於井陘口防守,等待漢軍到來後決戰。

井陘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現在河北獲鹿西10裡的土木關。在它以西,有一條長約幾十公里的狹窄驛道,易守難攻,不利於大部隊的行動。當時趙軍先期扼守住井陘口,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趙國上下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當時趙軍主帥陳餘手下的廣武君李左車,是一位有戰略眼光的謀士。他對陳餘仔細的分析了漢軍形勢和地形,說道:韓信越過黃河後,實施外線作戰,前段時間俘虜了魏王豹、夏說,並乘勝進攻趙國,士氣正旺,“其鋒不可擋”,所以趙軍必須暫時避開漢軍的鋒芒,不要急於與漢軍決戰,等待有利時機再進行決戰。李左車也分析了漢軍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弱點。漢軍的軍糧必須從千里以外運送,補給困難。井陘口道路狹窄,車馬不能並行,因此漢軍糧秣輸送一定滯後不濟。鑑於這種情況,李左車向陳餘建議:由他帶領奇兵3萬人馬從小道出擊,去奪取漢軍的輜重,切斷韓信的糧道;而由陳餘本人統率趙軍主力深溝高壘,堅壁不戰,與韓信軍周旋相持。李左車認為只要運用這一戰法,就能使得韓信求戰不得,後退無路,不出10天,漢軍糧草不濟,肯定會失敗。

然而,剛愎自用且又愚蠢迂腐的陳餘卻拘泥於“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的教條,且認為韓信兵少而且勞師遠征將士疲憊,不應避而不擊,應該趁著漢軍疲憊之時速戰速決。拒絕採納李左車的建議。韓信探知李左車的計策沒有被採納,趙軍主帥陳餘輕敵情緒和希望速戰速決的情況後,非常高興,當即制定了出奇制勝、一舉破趙的良策。他指揮部隊開進到距井陘口30裡的地方紮下營寨。到了半夜時分,迅速實施作戰部署:一面挑選2000名輕騎,讓他們每人手持一面漢軍的紅色戰旗,由偏僻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的抱犢寨潛伏下來,準備乘隙襲佔趙軍大營,斷敵歸路;一面又派出1萬人為前鋒,乘著夜深人靜、趙軍未察之際,越過井陘口,到綿蔓水(今河北井陘縣境內)東岸背靠河水佈列陣勢,以迷惑趙軍,增長其輕敵情緒。剛剛部署完畢,天就要亮了,一場大決戰也要開始了。

陳餘對漢軍的部署毫不知情,望見漢軍背水列陣,一旦被打敗就無路可逃,將會全軍覆沒,忍不住笑出了聲,認為韓信置兵於“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識,因而對漢軍更加輕視。趙軍的看法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兵法上說,佈陣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澤”,韓信反其道而用之,豈不是不懂兵法?可是他們哪裡知道“兵仙”的戰術啊?等一會兒他們連哭都找不著北了。

天亮之後,韓信親自率領正面部隊,高舉著大將軍的旗幟,攜帶大將軍的儀仗,浩浩蕩蕩向井陘口東邊的趙軍殺將過來。陳餘見狀,果然躊躇滿志,立即迎戰。兩軍刀槍並舉大打出手,廝殺了一陣子後,韓信就佯裝戰敗,讓部下胡亂扔掉旗鼓儀仗,向綿蔓水方向逃跑,與事先在那裡背水列陣的部隊迅速會合,趙王歇和陳餘誤以為漢軍真的打了敗仗,豈肯輕易放過機會,於是就揮軍追殺過來,全力猛攻背水的漢軍,企圖一舉全殲漢軍。

漢軍士兵看到前有敵人,後有水阻,無路可退,所以人人拚命死戰,趙軍的兇猛攻勢就這樣被抑制住了。而在此時,埋伏在趙軍營壘翼側的漢軍二千輕騎,按照計劃乘著趙軍大營空虛無備,突然出擊,佔領了趙營。他們迅速拔下趙軍旗幟,插上漢軍戰旗,一時間紅旗林立,迎風招展,好像滿世界都是漢軍的樣子。

趙軍久攻背水的漢軍不能取得勝利,陳餘隻好下令收兵。而此時趙軍卻突然發現自己大營上插滿了漢軍紅色戰旗,大營丟了。這樣一來,趙軍上下頓時驚慌失措,紛紛四散奔逃。漢軍輕騎見趙軍做鳥獸散,當即乘機出擊,從側後切斷了趙軍的歸路;而韓信則指揮漢軍主力全線發起反擊。趙軍倉皇向泜水方向敗退,被漢軍追上,結果全部被殲,主帥陳餘被殺,趙王歇和李左車束手就擒。漢軍取得全面勝利。

在井陘之戰中,韓信能一戰而勝,關鍵在於他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有計劃地製造和引導趙軍的錯誤思維,巧妙地掌握士卒“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深入則拘,不得已則鬥”這一心理狀態,奇正並用,背水列陣,置之死地而後生,速戰速決,從而一舉殲滅趙軍,殺死趙軍主帥,俘虜趙王,達到了戰爭目的。

井陘之戰對楚漢戰爭的整個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漢軍的勝利,使得其在戰略全局上逐步獲得優勢,消滅了北方戰場上最強勁的對手,為下一步“不戰而屈人之兵”、順手拿下燕國創造了條件和聲望,併為東進擊齊鋪平了道路,從而形成了孤立項羽的有利態勢。這雖然是一次局部戰爭,但對全局卻有著戰略意義。

背水一戰是千古絕唱,具有不可複製性,後人模仿韓信的背水一戰無不失利。例如馬謖失街亭。背水一戰成功的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兵法的運用,貴在靈活創新,切忌死板教條。而且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這正如宋代岳飛所說的那樣:“先陣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這方面,知己知彼的韓信可謂是做到了極致,所以“兵仙”達到了“戰必勝,攻必克”的無敵境界,一生無一敗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