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雖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他對手下敗將卻有自己的處置方法

寫在前面的話:

入國學殿堂,汲經典精華。用通俗易懂的話解讀經典中的妙語,讓國學成為人人可以學得會的國學,我是國學遺珠,接下來讓我們接著來看古代典籍中的微言大義。上次寫到成安君陳餘不聽廣武君李左車的計策,導致兵敗被殺。那韓信是如何對待他昔日的敵人廣武君的呢?讓我們來看看。

韓信雖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他對手下敗將卻有自己的處置方法

信乃令軍中毋殺廣武君,有能生得者購千金。於是有縛廣武君而致戲下者,信乃解其縛,東鄉對,西鄉對,師事之。

於是信問廣武君曰:僕欲北攻燕,東伐齊,何若而有功?廣武君辭謝曰: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今臣敗亡之虜,何足以權大事乎!

韓信傳令全軍,不要殺害廣武君,有能活捉他的賞千金。於是就有人捆著廣武君送到軍營,韓信親自給他解開繩索,請他面向東,自己面向西,對坐著,像對待老師那樣對待他。

於是韓信問廣武君說:"我要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怎麼才能成功呢?"廣武君推辭說:"我聽說'打了敗仗的將領,沒資格談論勇敢,亡了國的大夫沒有資格謀劃國家的生存大計'。而今我是兵敗國亡的俘虜,有什麼資格計議大事呢?"

韓信雖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他對手下敗將卻有自己的處置方法

信曰:僕聞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與不用,聽與不聽也。誠令成安君聽足下計,若信者亦已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因固問曰:僕委心歸計,原足下勿辭。

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故曰:狂夫之言,聖人擇焉。顧恐臣計未必足用,原效愚忠。夫成安君有百戰百勝之計,一旦而失之,軍敗鄗下,身死泜上。今將軍涉西河,虜魏王,禽夏說閼與,一舉而下井陘,不終朝破趙二十萬眾,誅成安君。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若此,將軍之所長也。然而眾勞卒罷,其實難用。今將軍欲舉倦弊之兵,頓之燕堅城之下,欲戰恐久力不能拔,情見勢屈,曠日糧竭,而弱燕不服,齊必距境以自彊也。燕齊相持而不下,則劉項之權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將軍所短也。臣愚,竊以為亦過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韓信說:"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而虞國滅亡了,在秦國而秦國卻能稱霸,這並不是因為他在虞國愚蠢,而到了秦國就聰明瞭,而在於國君任用不任用他,採納不採納他的意見。果真讓成安君採納了你的計謀,像我韓信也早被生擒了。因為沒采納您的計謀,所以我才能夠侍奉您啊。"韓信堅決請教說:"我傾心聽從你的計謀,希望您不要推辭。"廣武君說:"我聽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所以俗話說:'狂人的話,聖人也可以選擇'。只恐我的計謀不足以採用,但我願獻愚誠,忠心效力。成安君本來有百戰百勝的計謀,然而沒有采納,所以軍隊在鄗城之下戰敗,自己在泜水之上亡身。而今將軍橫渡西河,俘虜魏王,在閼與,生擒夏說,一舉攻克井陘,不到一早晨的時間就打垮了趙軍二十萬,誅殺了成安君。名聲傳揚四海,聲威震動天下。像這些,都是將軍在策略上的長處。然而,眼下百姓勞苦,士卒疲憊,很難連續作戰。如果將軍發動疲憊的軍隊,停留在燕國堅固的城池之下,要交戰恐怕時間過長,力量不足不能攻克。實情暴露,威勢就會減弱,曠日持久,糧食耗盡,而弱小的燕國不肯降服,齊國一定會拒守邊境,以圖自強。燕、齊兩國堅持不肯降服,那麼,劉項雙方的勝負就不能斷定。像這樣,就是將軍戰略上的短處。我的見識淺薄,但我私下認為攻燕伐齊是失策啊。所以,善於帶兵打仗的人不拿自己的短處攻擊敵人的長處,而是拿自己的長處去攻擊敵人的短處。"

韓信雖然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他對手下敗將卻有自己的處置方法

韓信曰:然則何由?

廣武君對曰:方今為將軍計,莫如案甲休兵,鎮趙撫其孤,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辯士奉咫尺之書,暴其所長於燕,燕必不敢不聽從。燕已從,使諠言者東告齊,齊必從風而服,雖有智者,亦不知為齊計矣。如是,則天下事皆可圖也。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韓信曰:善。從其策,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靡。

韓信說:"如此,那該怎麼辦呢?"

廣武君回答說:"如今為將軍打算,不如按兵不動,安定趙國的社會秩序,撫卹陣亡將士的遺孤。方圓百里之內,每天送來的牛肉美酒,用以犒勞將士。擺出向北進攻燕國的姿態,而後派出說客,拿著書信,向燕國顯示自己戰略上的長處,燕國必不敢不聽從。燕國順從之後,再派說客往東勸降齊國。齊國就會聞風而降服。即使有聰明睿智的人,也不知該怎樣替齊國謀劃了。如果這樣,那奪取天下的大事都可以謀求了。用兵本來就有先虛張聲勢,而後採取實際行動的,我說的就是這種情況。"韓信說:"好。"聽從了他的計策。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聽到消息果然立刻降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