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和朱元璋,同样作为开国之君,为何以南伐北的结果不同?

命系-那些孤独的城市病人


导读:在中国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大政权此起彼伏,争相登场,精彩绝伦。那么有政权更替,也会有势力割据,各种讨伐肯定是层出不穷了。

这些个讨伐战争中,北伐无疑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什么祖逖北伐、刘裕北伐、朱元璋北伐等等。那这几千年的历史北伐中,真正成功的只有一个半。这一个就是朱元璋了,那半个呢,就是曾经非常接近成功的刘裕北伐了.......

那么,刘裕和朱元璋两个都是开国君主,为何以南伐北的结果不同呢?




我们先简单说说两个政权的北伐背景。刘裕北伐的时候是东晋时期,他北伐的对象是后秦和北魏;而朱元璋北伐的对象则是元朝。

刘裕北伐的时候,东晋的政治局势已经基本稳固。表面上看,当时的东晋朝局混乱,局势动荡。但事实上的东晋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残破不堪。

刘裕接掌东晋政权之后,立即大力发展生产,通过降低赋税等措施,使得东晋的生产力得到大力提升,从而快速稳定了局面。

刘裕的北伐,很大程度是希望通过北伐增加自己的声望,提高自己的政治影响力。而当时,由北方少数民族组成的后秦,国力已经开始衰退。尤其是刘裕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后秦的国主已经死了,他的两个儿子谁都想当老大,于是就互掐了起来。这就给了刘裕北伐的机会,甚至曾经一度接近成功。



再说说朱元璋和他的北伐对象元朝。朱元璋北伐的时候,明朝政权已经基本稳固,富庶的东南已经完全掌控。这就给朱元璋北伐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而当时的元朝实际上已经彻底衰败。元朝的统治者吧,估计骑马放羊比较擅长,统治国家就差了一点。所以把元朝整成了一个糊涂朝廷,居然把人分为四等,结果就是把民族矛盾推到了极度尖锐的地步。

朱元璋也就是在这样一个百姓基础上得到了江山。明朝建立后,元朝的残余势力,虽然丧失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但仍然占据着广漠的北方草原,继续负隅顽抗,史称北元。

而且,当时的陕西、山西、四川、云南和贵州地区还在北元手里,时刻威胁着中原的明朝。为了彻底消除北元的威胁,消灭北元的残存势力,朱元璋多次进行进入漠北,对北元的残存势力进行毁灭性打击,并最终获得胜利。



刘裕和朱元璋的北伐结果是不一样的。刚才我们说了,刘裕的北伐曾经一度接近成功,但还是失败了;而北伐真正成功的是朱元璋。

我们先说说这两次北伐的主体,刘裕政权和朱元璋政权。刘裕掌控的东晋政权虽然相对稳固,但是当时东晋的各大士族势力非常强大,甚至强大到了可以影响朝政的地步。

虽然刘裕很想北伐,但是各大士族势力却并不愿意,他们只想过安稳日子。只不过,当时刘裕的势力也很大,这让士族势力很是忌惮,但这也只是两者之间取得了相对的平衡。

这就造成了刘裕北伐的时候,要时刻关注着后方士族的动静,无法全力北伐。

而朱元璋北伐时,明朝建都南京,控制了富庶的东南,当时明朝的政权已经很稳定了。所以,刘裕北伐时出现的问题,朱元璋是完全没有。




刘裕消灭了后秦势力之后,因为留在大后方的心腹刘穆之突然病死,后方不再稳固。刘裕怕老巢被端,才不得已放弃了已经极度接近成功的北伐,急忙跑回去稳固局势。

这就给了当时正快速兴起的北魏势力机会。刘裕南归之后,他灭掉的后秦的势力范围就留下了空白,就这么便宜了北魏势力。

然后,江南政权就陆陆续续的失去了华北地盘,在与北方势力的较量中逐渐处于劣势。刘裕北伐是历史上除了朱元璋北伐之外,最接近成功的一次,但是由于后方不稳,被迫停止北伐,实在是可惜。




另外,打仗嘛,军事力量当然是最重要的。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政权北伐时的军事力量,先说两个政权北伐时的军事将领。这两个政权北伐的时候,军中的将领都是群星荟萃,可是这些将领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先说刘裕的两次北伐。第一次,刘裕有原来桓玄阵营的胡藩,此人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刘裕第一次北伐能够灭掉南燕,此人居功至伟。

第二次北伐,有武力值爆表的沈田子,这位牛人厉害到了什么地步?他能带着一千多人和后秦打游击,后来甚至诛杀了后秦一万都士兵,缴获大量军事物资,真正的牛人一个。

另外,还有武力值和智商都超强的王镇恶,刘裕攻破长城,沈田子和王振恶当居首功;还有一位大将朱龄石,灭桓玄、平四川,还有到最后守长安都有此人的功劳。

按说刘裕手下是人才济济,但是刘裕却并不信任他们,结果第二次北伐之后,这些人都陆续死在战场上,以至于刘裕再也没有能力进行第三次北伐了。



在看朱元璋,朱元璋北伐时都有哪些大将呢?从开始的徐达、冯胜、李文忠、邓愈、汤和和张兴祖,到后来逐渐加入的沐英、蓝玉、朱棣等等。

八次北伐,几乎聚集了明朝所有的名将,尤其是朱元璋和徐达的将帅组合,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军事组合了。直接打得北元的残存势力连头都抬不起来,完全解除了北元势力对中原的威胁,使得明朝的统治更加稳固。

朱元璋能够北伐成功,还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什么呢?骑兵!北伐战争中,集团化、规模化的骑兵非常重要。

了解古代军事战争的朋友都知道,古代战场上骑兵就相当于现代的装甲兵。北方势力之所以能横扫南方,与北方基本都是游牧民族,有大规模的骑兵部队,而南方则完全没有这一兵种,有着很大的关系。



朱元璋之所以能北伐成功,跟明朝建立后,组建起了一支自己的集团化骑兵,是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按说,朱元璋统治的也是南方地区,那他为什么会有骑兵部队呢?

这完全是元朝朝廷自己挖的坑,结果把自己给埋了。蒙古靠骑兵起家,这大家都知道。所以,元朝朝廷对马的重视毋庸置疑了,所有的兵种中,骑兵所占的比重是最重的。

按说,南方地区其实不适合养马。南耕北牧嘛,南方地理条件,和植物分布情况都不适合养马。但是元朝的统治者就有一股不怕输的劲,没有条件,我们创造条件也要养。

于是,元朝朝廷在山东、江西以及云南地区,都设立了大规模的官办马场。顺便说一句,那时候的高丽也没逃过替蒙古人养马的命运,韩国现在的济州岛,当年就是专门为蒙古人养马的一个岛。



可是,等到马场有了规模了,元朝却已经式微了,结果就便宜了朱元璋。这位老大起兵后,第一时间就把元朝在庐州设立的,一个很大的官办马场给吞了,很轻松的就组建了自己的一支,将近三千人的职业骑兵部队。

后来,朱元璋尝到了甜头,一发不可收拾,乘着元朝内部大乱,又把山东的益都马场给占领了。这一下,朱元璋手上的骑兵部队扩充到了将近一万人。

再到后来,朱元璋一路攻占城池,一路摘桃子,把元朝建立的马场给收了个七七八八。这还不算,他还花巨资到高丽琉球去买马。所以,等到明朝北伐的时候,集团化规模化的骑兵部队也就组

朱元璋的北伐能够成功,这支集团化骑兵部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这一切,刘裕却没有这样的便利,没有人帮他养马啊。所以,当他北伐过程中,面对少数民族的骑兵部队时,他的部队其实很吃亏的,这也是刘裕北伐功亏一篑的原因之一吧。




当然了,这两个政权的北伐虽然有成功有失败,但是都对当时的政治局势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刘裕虽然北伐功亏一篑,但是他还是收复了北方的大片土地,使得当时的东晋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当时的长江流域得到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稳定发展,修养生息。

朱元璋则更不用谈了,北伐的成功,直接解除了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威胁,巩固了明朝的政治统治,使得中原文明在一定时间里能稳定发展。

对于,刘裕和朱元璋的北伐有着不同的结果,我只能分析到这里了,个人浅见,不喜勿喷。


历史的视界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只是,了解刘裕的人可能并不多,所以,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位被称为历代帝王中开国武力值第一的人物——宋武帝,刘裕。

再额外补充一下,要我说,虽然朱元璋北伐成功了,但是,我认为刘裕的北伐更有技术难度,以及更值得被喝彩。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刘裕这个人,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刘裕,小名寄奴。从这个小名就能看出来,这个人的出身非常的低。实际上,刘裕被传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代,年代久远,也无人考证过。可以说,出来了遥远的家族历史以外,刘裕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比朱元璋要差。

刘裕出生的时候,家境非常贫困,尤其是他的母亲更是在分娩后不久因病去世,生活艰难的父亲因为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本来打算抛弃他,幸好得到他人的帮助收养,才得以活了下来。所以,从出生时刻,刘裕的生活危机就远不如朱元璋。

等到了成年发展事业,个人拼搏的时候,两人境遇与机会同样相差甚远。朱元璋从军之后,在军中得到了同乡汤和等人的帮助,后面更是得到马皇后的认可,成为了义军元帅郭子兴的女婿,我们不可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个人的机智以及对于机会的把握非常重要,但是,降临到他头他头上的机会显然也更多,而反观刘裕,他的真正得以发迹,却完全是自己一刀刀拼杀出来的。

刘裕的真正发迹机会在参军之后。当时,刘裕受著名北府军将领刘牢之派遣,带领十几人前去侦查敌情,但是没有想到,侦查敌情变成了遭遇战。十几人的侦查小队,遭遇了敌人数千人的骑兵军团,这个时候,众人的第一反应是跑,但是刘裕沉着冷静的分析认为,对方是骑兵,跑肯定跑不掉,反而会更加激发敌人的战斗热情,于是,刘裕决定带着这十几人,迎头冲击,主动进攻对方的数千人。激战下来,刘裕的十几人伤亡殆尽,唯独刘裕却越战越勇,再加上铠甲破碎,头发凌乱,浑身沾满鲜血,这一副不要命的样子像是恶鬼在世,反而在气势压倒了对面的数千人马。于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一幕诞生了:刘裕一人,挥舞着战刀,狂追着数千人跑,并且嘶吼着不断砍杀。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到,一时间惊为天人。也从此,刘裕得到重视,并且凭着自己的战功不断升迁。

朱元璋时期,所面临的国家环境是:元朝已经腐败不堪,虽然还有零星的人才在苦苦支撑,但是,已经挽救不了朝廷倾颓的局面了,所以,朱元璋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盘踞北方的元朝势力,曾经叱咤风云的蒙古骑兵,早就变成了贪生怕死的酒囊饭袋,所以,朱元璋的真正敌人,是陈友谅、方国珍和张士诚这些在战斗中不断成长的各路反王。其实,具体情况我们从历史的进程中就能够看到:

1356年,诸将奉朱元璋为吴国公,此时朱元璋已经完整拉起了自己的人马。我们以这个时间点起算;

1363年,朱元璋在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基本上确定了自己在全国的军事实力;

1367年,朱元璋率军攻入平江城,击败张士诚,同年,再败方国珍;

1367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统兵25万,开始北伐;

1368年八月,明军进兵北京,元顺帝出逃。

所以,我们能够很清楚的看到,当时的元帝国,已经腐朽到各种程度,朱元璋击败各路义军用了11年,而北伐收复大都,只用了1年。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刘裕的北伐情况。那个时候,正是群雄并起的时代。我们先说一个背景情况:在刘裕北伐之前,一些更有名的英雄人物,如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先后北伐,但是无一成功,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时的形势,北伐所面临的难度有多大。

为何北伐如此艰难,因为北方的各个政权,大多是开国之君,无论是领导力还是军事才能,以及政权内部的团结程度,都是绝对的鼎峰时期。而反观东晋,被北方的各族游牧民族打的一败再败,再加上内部的叛乱势力不断,可以说,自身能够维持生存就已经是很艰难了,然而,一代豪杰刘裕站出来之后,局势就从此彻底转变。对内,平定桓玄之乱,先后消灭刘毅、卢循、孙恩、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对外,先后灭南燕、以“却月阵”破北魏、亡后秦,在当时,唯一一次首付了两京(洛阳、长安),可以说,刘裕以一己之力,不仅挽救了东晋政权,更是燃起了整个汉民族对于收复失地、恢复中原大地的信心。所以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才会推崇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只可惜,上天留给刘裕的时间太短,刘裕的一帮子孙,又实在不争气,所以,刘裕的极盛武功也只是昙花一现。刘裕死后,北方各国可以说是都松了一口气,他们终于不再担心自己要面对如此可怕的对手了。


捧着历史书炒股


经济原因占了大半比重,江南经济地位比重顶斜始于隋唐,南朝时期文化优于北朝,但经济实力远低北朝,战争是消耗资源的过程,加上刘宋时期无论南还是北都是混乱时代,经济实力比政治清明对一个政权更加显得重要,更何况当时北朝统治者学习汉文化加速了前进的步伐,以至于在北魏分为东西魏再到北周北齐的时间里,南朝四个更替政权宋齐梁陈都对北朝无可奈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