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自成为什么没有成为刘邦、朱元璋?

张小龙


粮草向来是一支武装、一个政权的生命保障,施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来保障其粮草的供应也往往能够决定着一支武装、一个政权的兴衰存亡。

朱元璋在渡江攻占江南后,在经济上就采纳了朱升的”广积粮“政策,”。广积粮“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刮地皮、多积粮。百姓对征粮的承受能力都是一定的,征粮一旦超过百姓的承受能力,不但征收不到过多的粮食。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百姓的逃离、土地的荒芜,以致更无粮可征。所以“广积粮”的“广”主要是指征粮的渠道要广,而非简单意义上的刮地皮式的横征暴敛。

而朱元璋的“广积粮”主要渠道主要是靠屯军,屯军并不是一项新的创举。西汉时赵充国就开始屯田养军,三国时曹操也大规模屯军以解决军粮问题。明朝的卫所制度就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相结合的一种建军制度,朱元璋对此颇为得意,后就曾说:“吾养百万兵,而不费百姓一粒米。“。

正因为朱元璋有稳定可靠的后勤保障,才使得他的基地极为地稳固可靠,进可攻退可守。其在军事上才可以做到从容不迫、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剪灭群雄,最终推翻了元朝而统一了天下。

反观李自成,同样是农民起义。李自成起义早期没有什么政策方略,其军队战斗力也不强,只有依靠走州过县式的流寇式掠夺来维持其生存。后期又采纳了“均田免赋“的政策,也就是民间的”不纳粮“口号。这个口号虽然短期内极容易赢得农民的广大拥护,使其发展极为地迅速,但却丧失了稳定的财政来源。使之即使攻占了大片土地,由于不能收税征粮也变得毫无意义而言。所以也从而决定着其不可能稳定地经营一方,更坚定了其在军事上必须采取流寇主义的方式作为,靠不停地抢掠来维持其财政上的支撑。

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在其政权还未稳定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大肆拷掠明朝官员以助军饷,同时底层农民军也开始肆意地抢夺民财了。这时,李自成手下就有人向其进言:“再如此下去的话,怕会引起民变了。“,李自成回答:“民变不怕,就怕军变。”。李自成显然很清楚其部下军队之所以追随他的真正原因的。并不是为了追求什么理想、建立什么没有剥削压迫的新王朝而来的,只是纯粹地为了抢掠发财而来的。所以对此,李自成也只能顺意军心,不然就真的会激起兵变了。

正是由于李自成、张献忠长期在长江以北地区作流寇式地洗劫,极大地消耗了这些地方的元气,所以当满清入关后,这些地方才连像样地组织抵抗清军的能力都没有,不到一年,长江以北地区就已基本沦陷。而李自成、张献忠也终于品尝到自己种下的恶果,他们这种从没有建设一方、只有破坏,流寇式的洗劫,才决定了其没有稳定的基地,也就没有可靠的后勤保障,所以才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本身就很难有所建树,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而满清又是以骑兵为主,他们跑到哪?满清就追到哪?使得农民军得不到任何的喘息机会与后勤补充。所以其主力部队也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已被基本剿灭殆尽。

唐末的黄巢也是如此,从中原地区一直洗劫到岭南地区又折返回了中原,几乎蹂躏了整个大唐,却也从未稳定地占据与经营一方。史书明确记载,黄巢大军乏粮时,曾经靠俘虏百姓当军粮,曾经日食人尸数千具。黄巢的一生荼毒了大半个中国,最终却也难免败亡。在黄巢死后十几年,中国就进入了五代十国的大分裂时期。黄巢如果扎实经营一方、安定民生的话,在江南地区任意割据一个藩镇的话,最起码可以像吴越王钱镠那样,成为一方之主。而黄巢的手下大将朱温在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安定民生,步步为营,一步一步地扩张其势力,最终却代唐建立后梁了。所以黄巢如果不是其流寇式的作风,其建立的大齐政权基础至少不会比朱温的后梁政权差。撇开私德不谈,黄巢的见识与才能是远远不及朱温十分之一的。

对于历代的农民起义或许都有某种正当性,但唯有唐末的黄巢与明末的闯献,都是降而复叛的极其反复之徒,而再从唐末与明末的农民起义都是区域性的而非全国性的起义来看。其过错也并不该全由朝廷担责,真没有看出“义”在何处?而黄巢与闯献对天下荼毒之深却为历代农民起义所未及,私认为黄巢与闯都献为纯贼也!


有知社


李自成是非常有机会成为刘邦、朱元璋那样的开国皇帝的,可能性真的是非常大。李自成与刘邦、朱元璋相比,其实差异只有一点。

那就是,“称帝”时机不同。而这一点,也断送了李自成。其他的什么都是次要的。

刘邦称帝是一步一步来的,封汉王后,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对各路诸侯各个击破,大败项羽,平定南方,天下初定后,才开始称帝,正式建立汉朝。

朱元璋称帝历程与刘邦类似,其前期策略就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灭劲敌陈友谅、大破元朝后,才开始由吴王觐称皇帝,建立大明朝。

而李自成则不同了,初期自称闯王,入北京后,几乎是立即称帝。而此时,明朝虽然京师易主,皇帝殉难。但残明势力依然非常强大,且关外多尔衮、西南张献忠等也有较强实力。李自成在这种根基不稳的情况下,就急于称帝,才是败亡关键。

“称帝”是一个艺术活,前后影响非常大。李自成的失败,并非李自成兵不强、实力不济。实际上,当时李自成确实也是非常强大的,自从李自成入北京后,实际上他已成为了当时闯、明、满、献四方势力中最强大的一方。

但是其急于称帝,大封手下诸侯,而这个时候,封赏是肯定不会一视同仁的,必然会失去一些人心,整个大顺凝聚力必然减弱。且李自成手下兵将大都是苦寒人士,封管加爵后也必然会腐坏一些人,不思进取也随之滋生。另外,称帝建号以后,朝野上下蒙上虚强的假象,同时也基本上会轻视其他对手。

而这个时候,天下并没有平定。李自成提前称帝,无疑把自己推向火坑。一旦外围用兵,李自成胜败也就难料了。


苏绽


李自成没有创造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局面。

要想革命成功,绝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其一不可,而李自成呢?他只抓住了天时,至于地利和人和,他都没有得到,所以说李自成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就像毛主席对李自成起义所总结的那样,我们决不能做李自成,像李自成那样政息人亡。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专门针对李自成起义写了一篇文章甲申三百年祭。从中也针对李之前的起义失败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总结。


在这里,我也要对李自成失败的教训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就是如题所说,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我们来看看李自成起义到底在这三个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李自成起义的相关背景资料。

大家都知道,李自成是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人们都称他为闯五就是指他敢想敢干敢闯的意思。他生于公元1606年,原名李鸿基,小的时候给地主家里放羊,在他父亲去世后,就在驿站当马卒,负责照看马匹。后来因为丢失公文而被撤职回家,家里贫穷,李自成经常借钱维持生计,丢了工作的他最终因为还不起债主银钱而被告到官府。官府判处他死刑,被亲友救出后,将告他至官府的债主杀死。回家之后,又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同村汉子偷情。李自成哪里受得了这个,一气之下,又将自己的妻子杀死。背负了两条人命的李自成,为了活命,最终到甘肃甘州投了当地的起义军。


后来李自成又转投至闯王高迎祥麾下,李自成作战勇猛有位,谋略过人呢,很快受到高迎祥器重,在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自此,开启他作为一代闯王的传奇人生。世人都知道,李自成攻破了北京城,逼得明末皇帝自缢于眉山,成就如此之大,那么这位最终为什么没有像刘邦和朱元璋一样,打下江山,坐稳江山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李自成在抓住机遇暨天时上是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明朝末年,在崇祯皇帝的领导下,整个大明王朝天灾人祸,到处都是饿死的老百姓,在此情况下,老百姓就开始揭早起义,应该说李自称也顺势在自己杀人放火之后,加入了起义队伍,这样说吧,李自成在天时上,还是有上天眷顾于他的,而且往后的发展也确确实实使他抓住了各种机遇,并且得到了闯王高迎祥的信任,在闯五高迎祥牺牲后,顺利地接班闯王的旗号。闯王的名号就这样打出去了,你应该说,第一步李自成是相当幸运的,如果照此发展打天下坐天下,像刘邦,朱元璋这样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其次,我们来再说说地利。虽然说李自成的第一步迈得不错,成功的打出了闯王的旗号,但是在往后的战斗中,他却没有这么幸运,李闯王西闯王,你听这名字就知道了,东闯闯西闯闯,形成呢,狗熊掰棒子的局面,就是说他没有一个很好的巩固的根据地刚打下来一个好的地方,然后又接着像发了疯似的,去另外一个地方开辟了一个新的根据地,这样根据地倒是没少打下来,就是没有经营好,利用好,作为自己革命的大后方大本营,你没有这个哪能行呢?所以根据地就无形中被他自己在到处闯荡中给放弃了。



第三,我们再来说说人和吧。一方面,李自成没有像刘邦一样,有一个很好的谋士张良,那么像朱元璋这样有很好的刘伯温,李善长这样的一等谋士来为他出谋划策,更没有像刘邦拥有韩信,向朱元璋拥有徐达常遇春,蓝玉汤和等一众干仗的情况下,李自成其实是是孤力单。你来看看他的班底是个什么样子,他谋士是谁啊?叫牛金星,是一个落榜的秀才,他的能力和水平,视野和眼界显然是不行的,经常给他瞎出主意,他手下的战将包括张献忠等等,也都是差点事,这样的一乌合之众,终于是成不了事的。


就在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入住紫禁城,大明政权从崇祯自缢而死后被李自成推翻。同年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联合明总兵吴三桂,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两兵夹击下,最终战败退出北京。战败后,李自成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遇难。



那么这里要回过头来说一下吴三桂本来是打算投降于李自成的,可是为什么最后却反过来进攻塔拉,就是因为他的手底下,居然把吴三桂的老婆陈圆圆给抢走了,你看他到底手底下是些什么货色?要是都有朱元璋和刘邦手底下那些听从号令,纪律严明的士兵和下属,那肯定就没问题啦。

李志成已经到罗马了,他的成功其实就差一步!

总之,我们大家都记得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

特别是像李自成这样的干大事者,必须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刘邦和朱元璋。

如果你想干大事,就绝不能当李自成。


文心采露苑


理想和奋斗目标不同,环境不同,最后结果不同。

李闯的农民起义,基本都是给大明压着打的,如果不是大明出现了满清这个强敌,基本李闯就是死翘翘的结果,他拿下了北京也是一个意外而已,如果崇祯早点炮到南京,再组织全明的力量进行围剿,估计也就是失败的命运,只是崇祯太菜了而已。同时当时在他手里的,也就那么点地方,根本没有自己的根据地和拿下全国的地盘,还一副暴发户的德行,肯定最后结果不行的。这个就是他们本来起义的目的性问题,根本不是完全为老百姓着想,其实也就没饭吃,要造反而已。

刘邦和朱元璋的情况就不同了,一个是在破碎到统一的制度之中,一个是要完成民族任务,两个的历史背景和支持度,到目的性都不同,肯定结果更好。


静心匠道


原因有二

其一,李白成入京后沉迷权贵,酒色,胸无江山社嵇;在江山与美人的取舍之间选择了美人。自然,政权未稳的当时内外形势芨芨可危,江河日下了。

其二,军纪涣散,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起义军入城后胡作非为,祸害百姓利益 ,京城内外一时声名狼藉。俗话说“己不正焉能正人”?上腐下烂,如此李自成政权岂能久矣?此番局面与楚霸王刘邦、朱元璋形成鲜明对比。


泰玛


李自成建立了大顺政权,然而却来不及实施!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进入北京搜刮官员,大地主家要粮食!随闯王不纳粮食,均田免赋!口号响亮,没有及时对后方恢复生产,地主家粮食没有了,人民陷入困境,不追随你了,反抗者就又多了!根基没稳,战略上没有想到满族的清兵已经是夺取天下的最大竞争者!刘邦进咸阳,与民约法三章,缓和矛盾,稳定城市政治中心,最后斗败了项羽,成就了汉高祖!。朱元璋入住南京也是一样,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最终群雄逐鹿,灭了陈友谅,张士诚,一统天下!所以创业容易守业难!想不通了可以参考一下,大秦和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