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的科技從業者,依舊逃不出買房難的宿命

世界500強的科技從業者,依舊逃不出買房難的宿命

住房短缺問題十分嚴重,深深影響到了全美各處的科技中心。就在Facebook宣佈繼谷歌之後投資10億美元“安家費”,不少國內的互聯網創業群眾都表示“酸”了。

再高的工資都比不上逆天的房價,就算是年薪百萬的硅谷碼農也要在安家買房面前折腰。不僅是硅谷、就連北上廣深杭的房價都仍高不可攀,市場行情再弱也沒有對房價造成過多影響。而為了留下技術人才,互聯網巨頭只能自掏腰包、補貼員工。

畢竟,再好的創業環境也抵不住人才流失,沒有人、沒有家,談何夢想?

科技巨頭在這場住房危機中的角色

舊金山灣區的住房短缺有一長串複雜的原因,其中許多與科技無關,例如州稅收政策、限制性城市分區、社區反開發情緒、保障性住房資金的流失等等。

但專家們一致認為,一個主要因素是住房需求的飆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該地區迅速發展的科技經濟推動的,科技公司為了創造成功的產品,僱用了大量員工,並不斷擴張,這讓問題變得更糟。

僅在舊金山灣區,谷歌就僱傭了4.5萬名員工,而蘋果僅在硅谷就僱傭了2.5萬名員工!

“交通堵塞、房價失控,甚至租金也失去了控制,”聖克拉拉官員Larry Stone說,“顯然,科技公司在緩解交通和住房成本方面做得不夠。”

但並非所有人都認為,一味向科技公司索取幫助才是答案。灣區議會(Bay Area Council)的高管Matt Regan說:“在一個運轉良好的世界裡,住房建築業應該為我們不斷增長的經濟提供足夠的住房。這個系統已經崩潰了,這就是為什麼這些公司不得不介入並做一些超出他們核心競爭力的事情。”

那麼,科技巨頭需不需要為了住房買單呢?

世界500強的科技從業者,依舊逃不出買房難的宿命

創造數萬崗位還不夠,巨頭還該為住房負責?

分析報告顯示,2018財年,谷歌擁有75億美元可徵稅財產,蘋果在聖克拉拉應稅財產不到90億美元。在2018年報稅結束後,谷歌繼續擴張其房地產帝國,在聖克拉拉收購了60多處房產,總估價至少21億美元。

谷歌在十年前就為住房計劃進行了籌備,計劃用7.5億美元的土地建造15000套住房。今年6月谷歌CEO桑達爾·皮查伊決定動用10億美元的現金和房地產資產來幫助解決舊金山灣區的住房危機。

於是谷歌在聖何塞的Diridon車站周圍買下了大片土地,計劃建造一個全新交通導向的多功能社區,包括3000-5000套住房和650萬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當地激進人士擔心,此舉將推高房價,迫使長期居民遷出。

而在谷歌大興土木的同時,蘋果卻在建造佔地175英畝的太空船園區,那裡沒有住房,也沒有通往主要交通線路的通道。(幾萬員工出門全靠車,哪個村子頂得住?從高速堵到村裡的盛況也不是一次兩次。)

對於自己造成的交通堵塞問題,蘋果是怎麼做的呢?這裡引用喬布斯的話,“我們是庫比蒂諾最大的納稅人,所以我們想繼續留在這裡納稅,如果我們不能,我們就得去山景城這樣的地方。我認為我們應該納稅,而市政府應該做這些事情。”

蘋果繼承了喬布斯的遺志,向政府和相關基金提供了約7600萬美元,試圖解決住房和交通危機。

這揭示了許多科技公司如今面臨的問題:企業應在多大程度上幫助那些為硅谷成功而犧牲的人和社區?

當地居民正因為硅谷的飛速發展,艱難應對住房需求飆升、房價飆升和道路擁堵等問題。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將在塑造硅谷未來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那麼,國內的創業聖地是否也面臨著同樣的窘境呢?

房奴難做,工資再漲漲不過房價猛增

對於許多國人來說,房價一直是心中的大石,工資再高高不過房價猛漲,北上廣深的房價更是讓人望塵莫及。

一線城市的房價達到了五六萬甚至更高,有專家表示,房價還在緩慢增長,“家中有房,心中不慌”的傳統思想更是促使許多沒有房子的年輕人貸款、借錢來購入一個屬於自己的小窩。

但就目前來說,兩極分化現象依然明顯,包租婆、包租公奔波在收租路上,而只能靠租房為生的年輕“社畜”卻奔波在賺取下月房租的路上,好像成了一個死循環。

據我愛我家研究院分析,今年前四月,北京三分之一的租客租金承受能力在每月4000-6000元之間,25%-30%的租客租金承受能力在每月6000-8000元之間。整體上,1-4月月租金在6000-8000元、8000-10000元的佔比在持續擴大,租客的租金支出呈增長趨勢。

據中國房地產業協會主辦的中國房價行情網4月份數據顯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房租每平米每月平均單價為93.07元、76.50元、52.40元和81.82元。而同比去年,北上廣深房租分別上漲5.5%、9.29%、7.16%和13.31%。

而年輕人的工資水平又如何呢?

58同城發佈的《2019年90後青年職場生活狀態調研報告》顯示,一線城市租房比例達48.4%,90後職場青年的薪資集中在5001-10000元。

世界500強的科技從業者,依舊逃不出買房難的宿命

圖源:58同城《2019年90後青年職場生活狀態調研報告》

為了尋求收支平衡,許多人不得不選擇犧牲通勤時間,來換取更低的房租,坐高鐵上下班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對於那些鼓起勇氣,攢夠首付,準備面對未來幾十年的債務的“準房奴”來說,日子也並不好過。房貸基準利率上升從4.8%的利率一下上漲到了5.6%,首套房子的利率更是漲的離譜,上漲率高達28%,購房成本增加了不少,退堂鼓就這麼敲了起來。

而房價上漲過快直接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科技行業從業人員會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將企業提供的住房福利、補貼考慮在內。因此近年來有許多科技企業都開始為員工提供優質的住房、租房福利、補貼,希望能通過這樣的花式員工福利來穩定軍心。

租房難、購房難,國內大廠怎麼做?

為了能讓一線員工在杭州置業,阿里提供了380套房子出售給自己的員工,公司中的資深專家、高級經理及以下職級員工可以參與申請搖號,內部房源價格僅是市場價的60%。最重要的是,房子的產權完全歸購房員工所有。

世界500強的科技從業者,依舊逃不出買房難的宿命

按照杭州樓市在阿里巴巴西溪園區附近的行情看,均價在7-8萬元每平左右,6折就是4-5萬每平,這麼算下來,一套百平員工福利房將為阿里員工省下近300萬的費用。

此前,阿里巴巴在員工住房方面的福利就已有"ihome"計劃,該計劃包括提供30億無息貸款,幫服務兩年以上滿足相關條件大陸員工置業。同時還包括5億教育基金幫員工解決子女學前和小學教育問題,以及4000萬物價補貼,向基層員工發放一次性物價和子女教育補貼,緩解物價壓力。

世界500強的科技從業者,依舊逃不出買房難的宿命

“鐵娘子”董明珠曾在直播中就表示要提升員工薪酬待遇,讓每個員工享受兩房一廳的待遇,她說:“兩房一廳,如果員工以後的收入更高,有幾千萬的收入要買一個豪宅,也可以去。只要員工不走,在格力,這房子就屬於員工。”

她還多次提到:“在格力工作,你只需要幫我想怎麼幫公司工作,而住房問題、小孩讀書等問題應該由我來解決!”

騰訊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安居計劃”,在3年內投入10億元為首次購房的員工提供免息借款,北上廣深員工可申請最高30萬元免息借款,其餘城市則為20萬。2015年,騰訊還升級了首套房安居借款額度,員工最高可申請50萬元的無息貸款。

2012年,是實施安居計劃的第一年,就已有815名騰訊員工拿到貸款,累計發放貸款3億多元。

由於房價上漲對員工租房的壓力在逐漸增大,騰訊在2016年又推出“易居計劃”,給畢業三年以內的員工租房補貼,其中一線城市每年補貼15000元。

此外,騰訊效仿谷歌,推出員工“死後福利”,因意外過世的員工,其家屬可以領半薪十年。如果該員工有孩子,每多一個孩子額度會有額外增加,每個孩子增加12個月薪。

京東的員工宿舍則是按照高級公寓的標準進行裝修,分雙人標間與單人間,內部有沙發,並且還有陽臺。劉強東曾表示,只要在京東干滿3年,就可以申請一間高級單身公寓入住。

華為給員工建了30000套福利房,華為給東莞的員工分福利房,只賣8500元/平米,低於市場價70%,還帶精裝修。酸了酸了。

世界500強的科技從業者,依舊逃不出買房難的宿命

去年年初,華為在東莞為員工提供了30000套員工住房,主要坐落在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附近。華為宣佈,只要是滿足條件的內部員工只需要花8500元每平的價格即可購買一套精裝修的房子,拎包即住。

這個價格與當地市面房產價格相比算是便宜很多了,東莞市同期房產市場的購房均價大約在2-3萬,華為給出的價格僅為市場價的30%-40%。雖然不是免費分房,但華為給出的產權政策也相對寬鬆,規定前五年屬於租賃,5年期滿後全價購買即可享受完整產權,且可以轉讓出售。

按照華為全球18萬員工計算,如果這項福利落實到每個員工身上,華為需要付出超過千億。目前這3萬套住房僅為部分員工分享,華為內部對購房資格設置了入職年限、職級水平等額外要求。

此外,許多企業都為員工提供了通勤車服務,接送上下班員工,緩解交通壓力,員工也無需在城市的各條地鐵中輾轉奔波。還有員工宿舍、員工食堂(網易食堂名聲在外)、租房補助等一系列員工福利,都讓辛苦工作的人們在工作之餘能夠喘上一口氣。

對於就業創業人員,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住建部將積極推動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增加租賃住房供應,指導各地通過新建配建租賃住房、盤活存量的閒置住房、允許將商業用房按規定改建為租賃住房等多種方式,增加租賃住房供應,來保障國家級經開區住房問題。

與大廠們的大手筆相比,硅谷的這些巨頭們雖然也豪擲億萬美元,但卻暗含心機。

世界500強的科技從業者,依舊逃不出買房難的宿命

Facebook緊隨谷歌給出10億美元承諾,背後都是一筆利益帳

加州的房價高得有些離譜,讓加州其他方面都“黯然失色”。全美最高的工資階層有一些就在加州,但要是算上房價的話,加州貧困率就是全國最高的。越來越多的人只能長時間通勤;據說,很多警察就睡在車裡;路邊的帳篷變得稀鬆平常——因為無家可歸的人越來越多了。

今年6月,桑達爾·皮查伊宣佈在未來10年投資10億美元,建造約2萬套住房。一來就是10億美元,這出手闊不闊綽?

聽起來不錯!但我給你圈下重點:我們已經預期谷歌將在其山景城的後院釋放多達9850套房子,而谷歌將自己建造約5700套。當時,該計劃還沒有得到該鎮的批准。

而且這是投資,不是慈善。谷歌說它把這塊地租給了開發商,他們會出租和出售單元來賺錢,而且不會限制他們的行為。谷歌提議在山景城建造20%的經濟適用房。

但事實上,谷歌本身不會自建5000套經濟適用房。這2.5億美元將幫助開發商獲得土地和經濟適用房的許可,激勵開發商進行建設。這是一個10年的承諾,與此同時,谷歌還在不斷增長。

極端一些的想法是,谷歌是不是開始試圖利用住房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來獲得更多的灣區辦公空間。如果他們過早退出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像谷歌這樣的巨頭公司又會承擔多少損失呢?

上週二,Facebook終於坐不住了。對外稱其將為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建立2萬座單元樓,以緩解加利福尼亞嚴重的住房困境。為此,該公司將以補助、貸款和土地的形式投資10億美元。

要想在灣區擴大勢力範圍,不僅得考慮高薪僱員的住宿和交通問題,也不能忽略其他員工。谷歌和Facebook很早以前就在辦公區域周邊建立住宅,每個工作日早上,都有大概1600輛私營大巴在灣區四處穿行,把員工接來辦公室。

對於這類“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說,它們並不是捐獻,而是投資,是希望從中得到回報和收益的。此外,大部分的投資都是以土地形式而不是現金。

加州住房問題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大多數人認為,住房短缺是罪魁禍首。但大量建房,尤其是中等和低等收入群體能住得起的房子,實踐證明,很不容易,甚至可能會引發更多交通問題,並嚴重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

此外,建房成本飆升,即使是建造最簡單的補貼用房正常來說都得花費50萬美元。這就意味著,建2萬戶住房可能需要100億美元。

面對這樣龐大的數字,任何希望用錢來解決問題的嘗試都可能會淪為笑柄。政府官員和經濟學家直言道,要想獲得實際的效果,可能還得再過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根據最新年度統計結果,在洛杉磯和部分灣區城市,無家可歸人數急劇上升,在奧克蘭,無家可歸人數僅僅兩年內就增加了近50%。

科技公司該怎樣緩解住房壓力,它們能夠或者應該為此投資多少,仍然是一個持久不斷的議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