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双十一有些网购商家搞的优惠活动价格,还没平时秒杀价格低,为什么?

黄振华vlog


重要的是增加曝光量、话题量,出早会买出去的,毕竟买的没有卖的精。


曰飞


每年双11当天,天猫几乎全网的商品都打着「五折降价」,「限时秒杀」,「下单立减」等打折标签,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并表示很多商品都是在节初步价,为双11降价促销做铺垫的。



「节前先抬价,双11再打折」是往年「双11」众多商家玩的伎俩,据记者去年「双11」期间调查发现,天猫某官方旗舰店在11月7日店铺已经把一件平时重量152元的衬衫调整至399元,“双11”这天,这款衬衫再替换136元,这看起来便宜一半不止,但实际价格只比平时便宜了了16元。



还有双电期间「双11」活动的部分商品价格远远高于其他电商的实际价格。去年双十一期间,苏宁易购「苏宁四天四夜『零』元购」页面,某种美的煎烤机PH345重量299元,但相同款煎烤机在天猫平时骨折189元,双11特价169元。虽然只是在同一个一个电商平台,但价格相差超过40%,在这提醒消费者,「双11」还是要货比三家。



虽然有些电商一直在放狠话,虚抬物价者要被扣分出局,但从数据可以修剪,顶风作案的商家依然大有人在。

据称阿里巴巴所属网站一淘网统计数据显示,在去年「8•15」电商促销价格战前一天晚上,部分商家悄悄提价,其中京东商城1.22%的数码家电类商品平均价格涨幅超过585元。因此,每逢促销,消费者还是要货比三家,最好查一下商品的历史价格,以作为参考。

货很便宜,但消费者就是买不到,这种情况更是普遍,这样白的浪费了淘宝时间。同样以去年「8•15」价格战为例,当时的数据统计,缺货积累30%。



据淘宝一位皇冠店主发现:“卖得好的商品,没人愿意做特价。做特价的肯定是滞销款。一般的店家,一开始为了抢客户,让利会比较实在,等到手中有熟客,这应了那句话,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

为了避免在淘宝中因为缺货而「受伤」。建议消费者可以把「有现货」作为搜寻条件,而不是点击促销商品页面进入购买页面,这样既可节省时间,也可以避免高兴一场却失望而归。



整体来说:

双十一原来是小众节日,现在被商业化后,几乎对网民来说家喻户晓了。不管商家怎么促销,你要买你需要的,你是不是需要这个服务,不是因为价格低就买了很多。越是促销,我们的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应该有科学消费,理性消费的心态。


木子森足彩


平时100的衣服可能没有人买,等到双十一那一天变成200然后给你打个6折变成120元,对于我们肯定觉得赚了,300元的衣服120元就买到了,就会觉得如果不是双十一就要300元,就感觉很实惠,这是一种营销吧。但是一些人会在双十一之前提前加入购物车,后来等到去双十一发现涨价了,就明白了,但这是少数人,大多数人不会加入购物车,等到双十一那天就会看到优惠活动。








乐在分享生活



双十一:消费者大规模购物的特殊节日

源于阿里巴巴旗下当时还叫做淘宝商城的天猫,在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网络促销活动。虽然第一次活动参与的商家数量并不算太多,促销力度和营销玩法也十分有限,但营业额却远超预想效果,于是之后每年的11月11日便成为阿里巴巴和其它电子商务平台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也成了

消费者大规模购物的特殊节日



通常在双十一这一天,各大电子商务平台都会在前期进行预热,对商家进行反补和流量支持。

但是,为什么有的商品,双十一的价格比平时秒杀的价格要高呢?

这就要从 [ 消费者 ] 和 [ 商家 ] 两个角色各自的视角来分析和说明:


1、消费者角度:定价要遵循基本的供需关系来调整和变化

①“双十一优惠“和②“秒杀优惠”,都是商家的促销活动。根据营销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是相互依存和关联的。无论价格如何调整,都要遵循基本的供需理论思想,需求越多,价格(定价)自然也就越高。哪怕同样是低价促销,价格的波动依然会依照供需关系变化。市场营销学对需求的完整解释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种商品的欲望。双十一的时间是在秋天,对夏日商品的需求客观来说比较低,而现在的商品市场普遍处于供大于需的情况,范少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经商思路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对于一部分客户来说,相比价格,他们更关心的是商品的品质和实际需求程度。虽然类似拼多多等低价团购式优惠品平台的成功案例,已经很好地印证了营销的好坏在某种力度上可以影响一个人购物的欲望,但对于

总体的消费升级或者降级的案例分析,还是需要具体细分到品类、区域和覆盖人群的。尤其对于某些直播抖商、社群微商和流量淘品牌上的爆款产品而言,价格已经远远不是第一主导要素了。



2、商家的角度:营销策略不同,要看目的是获客还是盈利

商业的玩法有很多,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采用的销售策略都不一样。尤其在电子商务这类极具包容性和共生性的商业平台上,无论公司大小,成立时间长短,符合条件的都有相应的政策和对应的解决办法可以入驻,然后相互竞争。早期SEM(SEO)、DSP、FEED等广告形式可以为商铺带来流量支持,而在互联网市场从增量竞争渐渐转入存量竞争的后流量时期,粉丝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自从市场开始有了互联网意识后,很多电子商铺在营销逻辑的顺序结构上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正如一些流量平台的初创期那样用烧钱补贴来获得用户,很多电子商铺同样会通过聚划算、限时秒杀等方式以低价的高品质商品来获取第一批用户。一些020本地生活平台比如网上生鲜生活用品超市朴朴,让用户感觉到买菜或者买日用品都很方便,当买家和买家通过商品和服务建立信任机制和依存关系之后,价格也就不是第一主要要素了。




关注【中学生学习频道】,我们继续为你解答。

你的认可,是我们努力的方向O(∩_∩)O~


中学生学习频道


在前几年,淘宝的双11活动是直接打折,然而最近几年,淘宝的双11活动变成了以优惠券等为主的满减活动。

就像一些商家,平时商品上面标的价格是400多,可实际卖只要几十,我们能说他的原价真的是400多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些商家就打着这样的旗号,说他们的商品打多少多少折,可实际上,商家还是不会亏。所以我对双11已经没有太大的兴趣。


一只猫生


噱头蹭热度呗!好多优惠券呀,什么规则呀,像我这种没有耐心和数学不好的人都不会用,到底便宜没咱也不懂。与其乱买一通,不如需要的时候买,也贵不到哪里去。更何况双十一过了还有双十二还有618啥啥的,商家网购的节日哪里少过,正常的节假日也会有活动,干嘛非要凑这个热闹,千算万算也算不过商家啊。除非是平时知道价格的商品真的直降多少,还可以考虑。其他的优惠券、商品券还是算啦!购买的时候在提醒你价格不够、不符合商品属性,多憋屈


逗渔儿童健康食品


利仁一款电饼铛,关注半年了,不送东西时秒杀499,送绞肉机就529,页面贴着送的食品夹和硅胶刷其实是标配的,真正是赠品的只有绞肉机。前几天看见京东有券能用,529送绞肉机,但显示今晚12点499秒杀,想来想去还是下单了,用完券479还送绞肉机,本身还有返利,但为了保险没着急付钱,早上一看,果然499秒杀没赠品,券也用不了,于是赶紧乐呵呵去付钱了。话说淘宝旗舰店双十一活动这价也下不来啊。


小风寥寥


不少商家平时就会用大额优惠券做一些推广,

以此来增加销量,提升排名,打造所谓爆款。

很多商家努力了很久的维护,甚至可能前期是亏本操作营销,就为了等借助双11的活动好好收获。

有些东西平时看到优惠买其实反而更划算,商品上新不久优惠的力度是比较大的,不过双11可以跨店满减,参与活动的商家也很多,可供选择的范围也比较大。

购买单件物品的话一般没有太大优惠,可以看看平时购物车收藏夹中的商品单价变化。双11比较适合需大量采购时,商品本身的优惠力度加上跨店满减还有红包津贴什么的,叠加一起折算下来,还是挺划算的,适用于囤货。


安浅浅


这几年双十一被天猫炒起来之后,各大电商平台虽说是打价格战,但是大部分商品都是西安抬价后降价,极少数的商品便宜,但是限量供应,抢破头都抢不到,所以双十一还是要量力而行的


christine71360291


秒杀价格基本都是为了赚人气和流量的,“秒杀”这类的字眼能够很好地吸引消费者进行点击搜索,越多人点击搜索,这件商品的热度就越高,排名就会越前,通常作为店铺营销手段吸引粉丝的。

最早那年的双十一网购我记得几乎都是半折,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后来越办就越多规矩,优惠力度也越来越低,但还是比平时购买更划算,不过现在的双十一基本成了电商年终清理库存的战争了。

而优惠活动价格没有秒杀价格低,大概是因为秒杀基本是烧钱买粉丝买热度,秒得越多店铺赚的越少。但是双十一店家清库存是为了资金回笼,不可能大批量上低价秒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