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前后稻虾田容易缺氧,小龙虾养殖户容易忽视,应该如何处理?

对于大多数小龙虾养殖户来说,高温缺氧是重点关注的话题,也是比较好懂的。高温季节包括小龙虾在内的所有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速度都会明显加快,这样产生的代谢物自然就会大量增加,一方面鱼虾和各种浮游动物的排泄物会大量增加,同时其他生物的代谢产物也明显增加,主要体现在水生植物(水藻和水草)的生长速度加快,并且在高温天气下容易老化腐烂。各种病菌的滋生数量明显增多,新陈代谢明显加快。这些物质大部分都形成了有机质或者直接参与了有机质的分解合成(比如细菌),而有机质杂高温天气下酸化严重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再加上鱼虾等其他水生生物在生长繁殖以及日常栖息活动的过程中会直接消耗掉大量溶解氧,所以,总体上来看夏季高温稻虾田里面的耗氧量是很大的,针对这种情况,养殖户除了平时的针对性管理工作之外,会直接频繁开增氧机给虾田增氧。

秋分前后稻虾田容易缺氧,小龙虾养殖户容易忽视,应该如何处理?

但是在稻虾田里面,每年的秋分前后一段时间,具体指1整个10月以及11月中旬这个时间段,也是很容易出现缺氧现象的,管理不好也会出现小龙虾大量死亡的可能性,只是这一点小龙虾养殖户很容易忽视,可能也很不理解。因为这个季节,温度已经处于正常温度范围,不会出现30°以上的极端高温天气了,而且温度还在逐渐下降,可能会感到不解,为什么还会出现缺氧的情况发生。

我认为秋分之后稻虾田水体缺氧理所当然,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如下:

1,这个时间段昼夜温差过,大容易引起返底:秋分之后,就开始打霜了,昼夜温差逐渐开始变大,早晚,昼夜温差平均也有6°的温差,温差过大,除了直接对小龙虾造成生理刺激和应激伤害之外,还会影响虾田水体的整体生态环境。一个最明显的现象就是这个季节虾田由于温差过大很容易出现返底现象。什么是返底:指的就是当水温达到4°以上的时候,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密度逐渐降低,水温越低,水的密度也就越大。所以当小龙虾的养殖水体环境昼夜温差过大的话,晚上上层水温就会明显比白天低,而晚上的底层水温就会明显高于上层水温,这样就会引起水体对流,从而造成稻虾田或者虾塘底层的有机质上浮,这就是返底现象。

秋分前后稻虾田容易缺氧,小龙虾养殖户容易忽视,应该如何处理?

这种返底是如何造成水体缺氧的呢?主要是返底发生之后,底部的有机质随着上下层水体的密度的不同被带出来,这样有机质增多之后,自然在降解的过程中就会消耗掉大量溶解氧,从而增加了耗氧量。特别是在晚上,这时候养殖户如果不及时开增氧机,稻虾田或者塘口就会缺氧泛池,引起小龙虾大量死亡,造成比较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情况与高温缺氧在表现形式上是截然不同的,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有机质过多引起的耗氧。

秋分前后稻虾田容易缺氧,小龙虾养殖户容易忽视,应该如何处理?

2,这个时间段稻茬和秸秆浸泡在虾田水体里腐烂发酵引起的底热:这个细节我相信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应该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原因我认为大多数养殖户都把关注点放在了秋冬季肥水这方面去了。的确在这个时间段,稻虾田需要做好肥水工作,水肥之后培藻培菌,可以生成充足的浮游动物,给小龙虾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而且在来年开春之后,可以有效防止青苔爆塘的现象发生。稻茬和秸秆在腐烂的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有机质,在这个过程中会消耗大量溶解氧,而且会释放相当的热量,这些热量能够有效给水体增温,同时也会加剧水体底层和上层的温差,因此,如何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

秋分前后稻虾田容易缺氧,小龙虾养殖户容易忽视,应该如何处理?

3,低温天气下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会变得缓慢:这与夏季高温天气正好相反,新陈代谢缓慢,水藻和水草的造氧能力下降,也就是说,当耗氧生物过多,造氧生物的造氧能力下降的时候,总体上,水体的溶氧量在自然状态下就会显得不足。关于新陈代谢变慢的直接表现就是随着气温越来越低,温差越来越大,水质相对就会越来越清澈见底,这是自然现象,人为是无法改变的,不过当进入冬季低温时期,鱼虾进洞或者藏在淤泥里的时候,所有的生物的都会处于休眠状态,这个时候耗氧量也是非常低的,所以,这个时候虾田是不存在缺氧问题的。因此,秋季虾田缺氧,主要集中在10月份和11月份这两个月。

以上具体分析了秋分前后(10月份,11月份这两个月)稻虾田水体缺氧的主要原因,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导致缺氧的关键性因素有三个,一是温差过大,一是有机质耗氧,最后是水藻和水草的天然制氧能力下降,针对以上情况我的应对措施是在保证秋冬季肥水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具体解决以上三个难题。

秋分前后稻虾田容易缺氧,小龙虾养殖户容易忽视,应该如何处理?

具体解决思路如下:

1,正确处理这一时期的稻虾田的稻茬:上水淹洞之后稻茬浸泡在水里,会腐烂发酵,在这个过程中耗氧严重,因此,要想有效确保稻茬腐烂又不至于缺氧,可以采用综合处理手段,一是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开增氧机增氧,这样可以给水体增氧,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微孔增氧设备,这样给底层增氧的效果更加明显一些,可以对冲稻茬分解过程中的耗氧。其次为了加快稻茬快速充分降解,养殖户还要使用生物菌调水,建议使用芽孢杆菌和光合菌泼洒全池,可以有效解决稻茬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减少耗氧量。最后,在稻茬腐烂的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经常换水,发现水色边黑变红,要缓慢多次换水,这样一来可以给水体补充氧气,还可以稀释掉稻茬腐烂过程中生成的有毒物质,主要是硫化氢,氨气和亚硝酸盐。

秋分前后稻虾田容易缺氧,小龙虾养殖户容易忽视,应该如何处理?

2,种植好冷水水草:低温天气下,水草和水藻的产氧能力下降,所以养殖户最好种植适合于低温生长的水草,伊乐藻是首选。伊乐藻适合于在低温天气下生长繁殖,而且它还是沉水水草,生长在稻虾田浅水区的底层,具有优势,其次在深水环沟周围种植好水花生,水花生全年都适合生长,在这个季节种植也是具有繁殖优势的。之所以要强调在这个季节种植好合适的水草,主要是因为水草一来可以为水体造氧,其次水草还可以调节稻虾田或者塘口的水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温差过大对虾田整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后,水草还具有净化水质,吸收转化过量有机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返底带来的危害。

3,上水淹洞,保持比较高的水位:昼夜温差过大,养殖户最好还是把持比较高的水位,因为相对而言,稻虾田本身就属于浅水养殖小龙虾,保持满水状态,就能保持足够的蓄水量,因为相对而言,蓄水量越大,对于水温和温差的调节也就越稳定。而在秋分前后,正是昼夜温差比较明显的特殊阶段,保证温差值在一个稳定的比较小的范围之内是最好的,再加上有合适的水草调节水温,管理工作做到位,基本上可以将温差过大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当然这时期上水淹洞的主要作用还是刺激小龙虾虾仔出来活动觅食。可以说这个举措是一举两得。

秋分前后稻虾田容易缺氧,小龙虾养殖户容易忽视,应该如何处理?

总结:

由于秋分前后的温度不像夏季高温那么热,也不像冬季气温那么低。因此,是否缺氧不容易引起养殖户的注意,这段时间养殖户最关注的还是,上水淹洞之后小龙虾的繁殖和抱卵的情况如何以及温差过大是否会将小龙虾冻死,而对于虾田溶氧量是否充足显然大部分都忽略了。有养殖户反应这个时间段,虾田里总是看不到小虾苗,有可能是冻死了?有可能是还没有孵化出来?当然也有可能是缺氧引起的死亡?你想过是最后一个原因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