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湯窺見東垣學術用藥之精妙

補中益氣湯是李東垣的代表方,方出自《內外傷辨惑論》。方之組成為

黃芪、白朮、人參、甘草、陳皮、當歸、升麻、柴胡

補中益氣湯窺見東垣學術用藥之精妙

其主治為脾胃之證,始得之則聲高氣喘,身熱發煩,其脈洪大而頭痛,或渴不止,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此證與白虎湯之症狀略有相似,但二者切不可誤用,用之則死,補中益氣湯是氣少,其熱上午重下午輕;白虎湯氣盛,其熱上午輕下午重。

從其病機來看,為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則脾胃內傷,喜怒憂恐,勞逸過度,而耗損元氣。既脾胃虛衰,元氣不足,而心火獨盛,心火者陰火也。

元氣不足導致心生陰火,為何?

李東垣之元氣即為胃氣,從五行角度來看,火生土,土不足,則火旺。陰火上衝如何體現?陰火上衝,則氣高而喘,身煩熱,為頭痛,為渴,而脈洪大。脾胃之氣下流,使谷氣不得升浮(陽氣不升)。是生長之令不行,則無陽以護其榮衛(陽氣不能外達),不任風寒,乃生寒熱,皆脾胃之氣不足所致也。

補中益氣湯窺見東垣學術用藥之精妙

故補中益氣湯證之病機主要有脾胃虛——陽氣不能升浮外達、陰火內生。其治療主要是三點:補脾;陷者升之;甘溫除大熱

需要注意一點,李東垣之補中益氣湯症狀所寫不全,因金元醫學只為說理而非重在方證對應。

現在常用的方證對應主要來自於醫方考—勞倦傷脾,中氣不足,懈於言語,惡食便溏(脾氣虛不能剋制中宮之溼故便溏,脾氣虛不能勝谷氣故惡食),日漸消瘦(脾主肌肉),此方主之。

方解

主要涉及李東垣之藏氣法時與升降浮沉補瀉法

夫脾胃者,因飲食勞倦,心火亢盛,而乘其土位,其次肺金受邪(火生土,土生金,土少則金少,被火所擾),肺主一身之氣,肺金受邪,故一身之氣不行,陽道不通。故需黃芪最多,人參甘草次之,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芪以益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損其元氣,黃芪補三焦實衛氣與桂同。上喘氣短,人參以補之。心火乘脾,炙甘草之甘溫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之元氣;若脾胃急痛並太虛,腹中急痛者,宜多用之。

補中益氣湯窺見東垣學術用藥之精妙

黃芪:陳修園所言,入脾胃而主肌肉(通過補脾虛以治肌肉之病),入肺而主皮毛(故可以治療表皮之瘡瘍),入膽而主中正之氣(臨床上治療膽怯主要有三個手段,一是用桂枝或肉桂,二是用溫膽湯以化痰清熱,三是用黃芪),入中焦而主決瀆之用(肺主一身之氣,補肺以補三焦);且黃芪可治療熱(如當歸補血湯治療肌熱,燥熱,脈洪大而虛;黃芪當歸湯治療熱上攻頭目)。

人參:氣溫,味甘。治脾肺陽氣不足,及能補肺,氣促,短氣少氣,補而緩中,瀉脾肺胃中火邪,善治療短氣。非升麻為引用不能補上升之氣,升麻一份,人參三份,為相得也。若補下焦元氣,瀉腎中火邪,茯苓之為使。入中焦,上補肺氣,下補腎氣,配寒藥則可退熱退陰火。人參補五臟基於補脾胃之氣,黃芪補五臟基於補肺氣。

補中益氣湯窺見東垣學術用藥之精妙

甘草: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甘以補脾,能緩之也。故湯液用此以建中,生用大瀉熱火,炙則能溫,能補上中下焦元氣,和諸藥相協而不爭,性緩善解諸急也。

白朮:苦甘溫,除胃中熱,利腰臍間血。其苦燥、甘補、溫散可使溼去正復,陰火自去。

升麻、柴胡為兩位重要之品,胃中清氣在下(李東垣多脾胃互用,且胃為主,脾為胃化生水津、傳津),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黃芪、甘草之甘溫之氣味上升,能補衛氣之散解,而實其表也;又緩帶脈之縮急。二味苦平,味薄,陰中之陽,引清氣上升。為點睛之品。

升麻:入胃經,為陽明經之本經藥,發散本經風邪,元氣不足者,用此於陰中昇陽氣上行,若補脾胃,非此為引用不能補。(有助於脾之升清,為引脾胃之氣上升之首選藥)

補中益氣湯窺見東垣學術用藥之精妙

柴胡:少陽經、厥陰經之行經之藥,李東垣雲:能引胃氣上行升騰,而行春之令也。能去臟腑內外俱乏,既能引清氣上行而順陽道,蓋少陽之氣,初出地之皮為嫩陽,故以少陽當之。春氣起則四時氣起,春升則萬物生,少陽生則諸氣升。春夏之氣不可降也。(行肝膽之春之氣)

陳皮:氣亂於胸中,為清濁相干(脾胃虛則升降失司,氣陷氣滯),故用陳皮以理氣,又能助陽氣上升,以散滯氣,助諸甘辛為用。(主理氣,入中焦)

當歸:以和血脈。

黃芪、人參、甘草、白朮、陳皮、當歸—溼化成類

升麻、柴胡—風升生類。

補中益氣湯窺見東垣學術用藥之精妙

李東垣之藥類法象,以人法天地。

在補中益氣湯方後加減中,有一條:心煩而亂,少加黃柏以救腎水,能瀉陰中之伏火。如煩猶不止,少加生地黃補腎水。水旺而心火自降。

氣虛之病人為何會有心煩?—因腎水不足,不能制心火,心火不降,故心煩不已(腎火旺用黃柏,腎水虧用生地,腎火旺加腎水虧使腎水不足)。

如氣浮心亂,以硃砂安神丸鎮固之則愈。用硃砂安神丸亦為瀉心止心火。

從加減中可看出李東垣的另一個理論,即陰火理論。

補中—用溼化成藥

升清—用風升生藥

陰火—用寒沉藏藥

此為三大治則。

補中益氣湯窺見東垣學術用藥之精妙

  • 問:當歸可以易為芍藥嗎?
  • —芍藥甘寒,佐以益氣生津,但是不可,芍藥屬於燥降收類,溼化成類藥會與此相爭以致使用量愈大。

    • 問:當歸可以易為川芎嗎?

    —川芎和血又行血,其和血之力好於當歸,且可助升清。但是不可,川芎屬於風升生類藥,與當歸相比,更易耗氣散氣,溫散會導致黃芪人參之使用量加大,則加大溫燥之力,此時需要加大甘寒佐治,使整張方子用量加大。

    • 問:補中益氣湯中可以加茯苓嗎?

    —即補中益氣湯合二陳湯,不可,茯苓為燥降收類,不利於升清,茯苓澤瀉儘量不加,若加也是暫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