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什麼要聯合蒙古滅了金,三足鼎立不是更有利?

黑色黑石


宋朝南渡以後,為了收復國土,曾先後發動了三次收復失地,抗擊金國的戰爭,不過都沒有成功。不過,金國其實也把南宋沒有辦法。總之,兩個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處於相持的態勢。

(偏安一隅的南宋)

不過,正當南宋和金人的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北方的另一個彪悍民族蒙古人正在悄悄崛起。

蒙古人和金人有世仇,金人不但將蒙古大汗鐵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釘死在“木驢”上。還數十年貪得無厭地掠奪蒙古的財富,並採用所謂“減丁”的辦法屠戮蒙古人。因此,蒙古人對金恨之入骨。

所以,鐵木真從1205年開始,對金人發動戰爭。持續十年的戰鬥,打得金人丟盔棄甲,狼狽不堪。至1215年,金人被迫遷都汴京(開封)。

1233年,蒙金進入最後的決戰。在三峰山之戰中,蒙古人全殲金兵主力。金人尤作困獸之鬥。於是蒙人派使者邀請宋廷聯合滅金,南宋皇帝理宗趙昀在權衡再三後,答應了蒙古的請求。

在聯蒙或聯金的問題上,宋廷也曾非常猶豫。

一是金哀宗曾向宋理宗明確提出 “唇亡齒寒” 的道理。二是宋朝內部意見並不統一,有主張聯蒙的;也有主張助金的;還有提出作壁上觀的。宋臣衛涇就提出:“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

(驍勇善戰的蒙古兵)

但為何最終宋理宗還是決定聯合蒙古滅了大金呢?我覺得主要有這些原因

第一,當時的形勢迫使宋朝聯合蒙古。

蒙金經過三峰山一戰,金國滅亡已成必然。之所以蒙古人向宋理宗發出邀請,一是蒙古人確實糧草不濟,需宋支援。二是蒙古人算定,此時的宋廷一定會示好蒙古,避免自己立刻成為下一個被滅的目標。三是宋理宗也想做個順水人情,期望宋廷獲得喘息之機。

第二,家仇國恨迫使宋蒙聯合。

自從金人擄走徽宗父子,徽宗父子客死他鄉後,這個血海深仇,就一直埋在宋朝歷代皇帝心中,趙昀竭力想洗刷這個奇恥大辱。加上宋朝大片河山被金人佔領,還要年年納貢。眼看復仇機會就在眼前,宋理宗不想再被人奴役,不想再忍氣吞聲。

第三,宋理宗缺乏戰略眼光。

一是宋廷在自身還不足以抵抗金人的情況下,中斷了對金的納貢。宋臣程珌、汪綱認為:“歲幣之數,不為不厚,足以募勇敢,足以旌戰功。自今以往,邊防於此取辦,國威由此復振。”於是,宋廷遣人向金人轉達了“請減歲幣如大定例”的願望。被金人“以本自稱賀,不宜別有所祈請”為由拒絕。後來宋廷還是以各種理由不再納貢。由此,金人惱羞成怒,派兵大肆掠奪宋朝財富。

(繁盛時期的宋朝)

二是宋廷錯誤地估判了金國的形勢。在金國南遷之時,宋廷就認為金人已是強弩之末,朝夕之間就會被蒙古滅亡,但金人居然堅持了二十年之久。如果此時宋廷對金施以援手,必定造成蒙、金、宋三國鼎立之勢,金人斷不至於這麼快就完蛋。宋朝也可修生養息,以圖東山再起。

三是宋理宗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忘記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古訓。此時的宋理宗,應該理智地研判形勢。宋金雖有世仇,但也當以國事為重,報仇之事宜緩圖之。

正是宋廷的錯誤決策,養虎為患。終於在至元十三年,蒙古忽必烈的軍隊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至元十六年,隨著崖山海戰失敗,南宋徹底滅亡。

南宋中期,北方草原民族蒙古部落崛起,成吉思汗先是消滅後方的西遼和使西夏臣服。消除後顧之憂後,成吉思汗於1210年與金朝斷交,開始大舉伐金。隔年發動蒙金戰爭,於野狐嶺殲滅金軍30萬主力,包圍金朝首都中都。後因為中都城堅而撤,金朝便開始遷都汴京。最後金國在蒙古和南宋前後夾擊中滅亡!

南宋

北宋滅亡前車之鑑,南宋為什麼還要聯合蒙古滅金,難道不知道唇亡齒寒的歷史教訓嗎?蒙古聯合南宋滅金,主要是利用了金國和大宋之間的不可調和的矛盾。對宋而言,它最重要的就是收復北宋失地,一雪國恥,這也是和國內主戰派目標一致的。其次,蒙古和宋還沒有正面起過大的衝突,正面的衝突是在滅金以後。而且滅金後蒙古允諾給予河南的失地,對宋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誘惑。

南宋受金壓迫太久,特別是向金稱臣和大量的歲幣導致宋金之間的矛盾重重。所以南宋的統治者確實也願意一雪前恥。在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南宋不得不走上了聯蒙滅金的道路。而且從過程來看,南宋政府並非不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最後走上“聯蒙滅金”的道路更多的是一種“兩害相較取其輕”的無奈。對南宋而言,此時的金國已經沒有作為屏障的價值了 。與齊坐山觀虎鬥,還不參與滅金中,收復失地增加領土和戰略縱深。

蒙古滅大理國

蒙古在滅亡金國後,就揮兵南下,結果受到的抵抗相當激烈,蒙古只好採取迂迴包抄的戰略,先滅亡雲南地區的大理等國,可形成圍攻之勢,可見南宋的實力還是可以抵擋的。當時金人善攻,南宋善守。金在西夏滅後七年被滅,而南宋與蒙古作戰堅持了46年之久。1276年元朝攻佔臨安,崖山海戰後,宋軍全線潰敗,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自此宋朝滅亡!


藏劍軒


其實在某個時間段,蒙古、金朝、南宋三足鼎立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正是由於金朝的一意孤行,才把自己推上覆滅的絕路。


成吉思汗起兵攻打金朝,本想一鼓作氣把這個昔日的主子幹掉。開始時仗打得順風順水,曾經不可一世的金朝連連敗北,被迫把都城從中都(北京)遷到汴京(開封)。

隨著統治面積的減少,金朝的抵抗也變得頑強起來,北側依靠黃河天險,南面背靠巍峨的秦嶺山脈,金朝的精兵都固守在潼關一帶。


蒙古人猛攻潼關不下,戰事呈焦灼狀態,傑出的軍事天才成吉思汗意識到,正面進攻不可能達到滅亡金朝的目的,於是派人去南宋聯繫結盟,打算借道南宋從背後給金朝致命一擊。這個情節曾經展現在金庸先生的代表作《射鵰英雄傳》中。但不知出於什麼考量,南宋拒絕了蒙古結盟的請求。

成吉思汗無奈之下只能撤兵,接著就是前後長達七年的蒙古西征,這對金朝來說是難得的休養生息的機會。

如果金朝認清形勢,與南宋結盟,和蒙古呈三足鼎立之勢,當時西夏尚是金朝的屬國,宋、金、西夏盡釋前嫌,綜合實力並不亞於風頭正盛的蒙古。

但愚蠢的金宣宗完顏珣為了擴充疆土,想把北方丟失的領土找南方補回來,兵分三路,大舉南侵,一場長達六年的宋金戰爭揭開帷幕。

宋軍在這場戰爭中始終處於優勢,金兵損兵折將,寸土未得。

嘉定17年,金哀宗繼位,第一件事就是派人修復和南宋受損的關係,停止收取南宋的歲幣,其實這也是一種姿態而已,因為幾年前戰爭開始時,南宋已經停止向金國繳納歲幣。


現在南宋在軍事上佔有主動地位,自然對金朝的提議不至可否。金哀宗之所以急於促成和談,主要的原因是蒙古已經結束了西征,開始對西夏用兵。金朝為了避免兩線作戰,才做出和宋朝休戰的無奈之舉。

但這次長達6年的宋金戰爭,讓南宋軍民對金朝徹底寒了心。所以蒙古派使臣來請求結盟時,南宋政權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但要求由宋軍主動出擊,不允許蒙古軍隊借用南宋的土地。一年後,宋將孟珙攻破金朝陪都蔡洲城,金哀宗自縊,金末宗被宋軍在亂軍中殺死。金國也宣告滅亡。


花近高樓1


宋朝南渡以後,為了收復國土,曾先後發動了三次收復失地,抗擊金國的戰爭,不過都沒有成功。不過,金國其實也把南宋沒有辦法。總之,兩個國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處於相持的態勢。

不過,正當南宋和金人的戰事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北方的另一個彪悍民族蒙古人正在悄悄崛起。

蒙古人和金人有世仇,金人不但將蒙古大汗鐵木真的先祖俺巴孩汗,釘死在“木驢”上。還數十年貪得無厭地掠奪蒙古的財富,並採用所謂“減丁”的辦法屠戮蒙古人。因此,蒙古人對金恨之入骨。

所以,鐵木真從1205年開始,對金人發動戰爭。持續十年的戰鬥,打的金人丟盔棄甲,狼狽不堪。至1215年,金人被迫遷都汴京(開封)。

1233年,蒙金進入最後的決戰。在三峰山之戰中,蒙古人全殲金兵主力。金人尤作困獸之鬥。於是蒙人派使者邀請宋廷聯合滅金,南宋皇帝理宗趙昀在權衡再三後,答應了蒙古的請求。

在聯蒙或聯金的問題上,宋廷也曾非常猶豫。

一是金哀宗曾向宋理宗明確提出“唇亡齒寒”的道理。二是宋朝內部意見並不統一,有主張聯蒙的;也有主張助金的;還有提出作壁上觀的。宋臣衛涇就提出:“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

但為何最終宋理宗還是決定聯合蒙古滅了大金呢?我覺得主要有這些原因

第一,當時的形勢迫使宋朝聯合蒙古。

蒙金經過三峰山一戰,金國滅亡已成必然。之所以蒙古人向宋理宗發出邀請,一是蒙古人確實糧草不濟,需宋支援。二是蒙古人算定,此時的宋廷一定會示好蒙古,避免自己立刻成為下一個被滅的目標。三是宋理宗也想做個順水人情,期望宋廷獲得喘息之機。

第二,家仇國恨迫使宋蒙聯合。

自從金人擄走徽宗父子,徽宗父子客死他鄉後,這個血海深仇,就一直埋在宋朝歷代皇帝心中,趙昀竭力想洗刷這個奇恥大辱。加上宋朝大片河山被金人佔領,還要年年納貢。眼看復仇機會就在眼前,宋理宗不想再被人奴役,不想再忍氣吞聲。

第三,宋理宗缺乏戰略眼光。

一是宋廷在自身還不足以抵抗金人的情況下,中斷了對金的納貢。宋臣程珌、汪綱認為:“歲幣之數,不為不厚,足以募勇敢,足以旌戰功。自今以往,邊防於此取辦,國威由此復振。”於是,宋廷遣人向金人轉達了“請減歲幣如大定例”的願望。被金人“以本自稱賀,不宜別有所祈請”為由拒絕。後來宋廷還是以各種理由不再納貢。由此,金人惱羞成怒,派兵大肆掠奪宋朝財富。

二是宋廷錯誤地估判了金國的形勢。在金國南遷之時,宋廷就認為金人已是強弩之末,朝夕之間就會被蒙古滅亡,但金人居然堅持了二十年之久。如果此時宋廷對金施以援手,必定造成蒙、金、宋三國鼎立之勢,金人斷不至於這麼快就完蛋。宋朝也可修生養息,以圖東山再起。

三是宋理宗被仇恨衝昏了頭腦。忘記了“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的古訓。此時的宋理宗,應該理智地研判形勢。宋金雖有世仇,但也當以國事為重,報仇之事宜緩圖之。

正是宋廷的錯誤決策,養虎為患。終於在至元十三年,蒙古忽必烈的軍隊攻佔了南宋都城臨安。至元十六年,隨著崖山海戰失敗,南宋徹底滅亡。


頭頭世道i


因為宋朝軍事戰力低,無法有效的阻止外來侵略,只能扶持一個蠻夷來制約另一個蠻夷,可是新崛起的蠻夷奴酋誰來制約,不知道,所以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