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之前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呢?

督訓頓飯


夏朝建立之前的歷史時期,統稱為“上古時代”。或稱“遠古時代”、“三皇五帝時代”、“神話時代”。

在中國上古時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時代。在兩河流域和埃及一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歷史時代。因為上古時代沒有當時直接的文字記載,那個時候發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無法直接考證。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帶有神話色彩。

自公元前3000至前21世紀,是中國文明初起的時代,有三皇五帝之說。三皇的說法不一,一般認為是伏羲,女媧,神農。傳說伏羲氏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致嫁娶,以麗皮為禮,創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而已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文字,就約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確實應該是中華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媧是在伏羲氏以後為天下共主,她作笙簧,是音樂的開始,傳說她練石以補天,聚蘆灰以止滔水。神農氏(炎帝)繼女媧後為天下共主,傳說他是農耕和醫藥的發明者,又創造了五絃琴,開始蜡祭和市場。看來,至他開始,中華民族開始進入農耕社會。“五帝”乃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史記-五帝本紀》)。

黃帝,姓姬(或雲公孫),號軒轅氏、有熊氏,原居於西北,後遷徙至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東南)一帶。炎帝傳為神農氏,姜姓,號烈山氏或厲山氏。時南方強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領蚩尤率領之下,和炎帝爭奪黃河下游地區,炎帝失敗,向北逃竄,向黃帝求救,並結為聯盟。黃帝統帥炎、黃二部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黃帝在大將風后,力牧的輔佐下,大敗蚩尤,結果蚩尤被殺。涿鹿之戰後,炎黃兩部落發生戰爭,黃帝擊敗了炎帝。從此,中原各部落鹹尊黃帝為共主,炎、黃等部落在黃帝的領導下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中華民族素自承為『黃帝后裔』,又因炎、黃兩部落融合成華夏民族,故也稱為“炎黃子孫”。

黃帝之後,最著名的共主有唐堯、虞舜、夏禹等人。禹系夏后氏部落之領袖,姒姓,又稱夏禹、大禹。相傳堯的末年,洪水氾濫,禹父奉命治水,花了九年時間而一事無成,而被堯處死。及舜即位,禹奉命繼其父治理洪水。禹用疏導的方法,廣修溝渠,終於根治了水患,從此成了華夏民族的英雄人物,被稱為“大禹”。

大禹之後就是夏朝了。禹死後,啟通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後繼位,成為夏朝的統治者。是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會結束,開始了奴隸社會,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

夏朝之前是不是有個更為古老的朝代虞朝?

有些專家學者提出:在古代夏朝以前還有一個更為古老的朝代是虞,虞朝只能是人們的推斷,依據是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而從商代到現在,也就是四千年左右,那麼還有一千多年,又是一個什麼朝代呢?

所以,就有人作出了夏朝之前的虞朝的推斷,並將虞朝古都估計在現今的浙江、江蘇、安徽和江西範圍內的300公里範圍內。

也有人說,虞不能算是一個朝代,而只是一個部落聯盟,部落聯盟間選舉一個帶頭的部落首領,這就是最先的禪讓制,到夏啟改制之後才成為家天下,啟是政變結束有虞朝選舉禪讓的制度。

其實,歷史上有沒有存在夏朝都還是一個謎團,因夏朝也沒有可靠的文字記載流傳至今,最遠的可考文字記載只可追溯到商朝。

也有史學家認為,春秋以前的文獻中追述古史最早只到夏禹,周以前的朝代只有夏、殷二代,虞代是墨家為宣傳禪讓說而添加出來的。

因此,夏朝以前到底還有沒有一個朝代虞,此觀點到目前還沒有下定論。

就是這一千多年的歷史,目前仍沒有文字記載,現今的歷史學家、地理學家以及考古學家也沒有證據證明虞朝的存在。虞朝之說的論點如果確立,那麼中國的歷史就要改寫。


口水雜談


舊石器時代

距今約250萬年前,世界各地大致已經進入舊石器時代(各地的時間並不相同),中國的舊石器時代從雲南元謀人出現的距今約170萬年開始算起。陝西藍田人距今約100萬年,北京周口店北京人距今約70萬到20萬年。

當時的人類已經有了用火的證據,結束了“茹毛飲血”的艱難生活

,工具多為粗糙且分類不明確的打製石器(打製石器是舊石器時代的特徵之一)。不過在舊石器時代這漫長的幾百萬年中,人類的進化和文明的演化是相當漫長的。人類拼勁全力來維持溫飽,生命常常受到各種天災人禍的威脅,當時的地球處於冰期和間冰期,人類還遭受著低溫的侵害。為了維持生存,人類不得不不斷地遷移,就這樣四處的傳播演化。

距今約2萬年前,已經是舊石器時代的晚期,這時候的北京的山頂洞人正在活躍,他們已經能夠熟練的使用工具,工具中除了已經較為精緻的石器外還出現了打磨精緻的骨器和骨頭飾品,遺址中還發現了墓葬。表明這時候的先民已經有了審美和喪葬的觀念

新石器時代

距今約1萬年前,世界各地的人類已經先後進入了新石器時代,各地的文化文明也如雨後春筍般開始蓬勃發展起來。這一時代人類已經開始馴養動物,種植作物,畜牧業和農耕也都在逐漸的興起

,食物來源逐漸的穩定,人類也開始慢慢的在一個地方長期的定居下來。出現了氏族公社這一社會組織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和繁榮。

這一時期的工具已經變成了精緻而分工細化的磨製石器,還改進了骨器,也出現了陶器和製作精美的玉器,後來甚至還出現了青銅器。這一時代,宗教,建築,文字都在慢慢的萌芽,這個時代已經可以稱為今日人類社會的雛形。<strong>

這一時期中國的文化也在蓬勃發展,黃河流域出現了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長江流域有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遼河流域的紅山文化,臺灣地區的圓山文化等等。

這一時期也與中華文化的傳說時代大致相當。例如盤古,女媧,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等傳世神話和遠古帝王。這些傳說中的人物究竟是否真實存在確實難以考證,但毋庸置疑的是他們都是遠古文化發展過程的一個縮影或者當時首領人物的代表。

《史記·五帝本紀》

司馬遷所著《史記》已經是絕大部分都可以確信的信史了,三皇五帝的傳說由來已久,但因為三皇的神話色彩過於濃厚,而司馬遷結合自己走訪各處的所見所聞,再加上《春秋》、《國語》等多部古書的記載,以《五帝本紀》開頭作為可信歷史的開端。

雖然考古學無法提出更多有關五帝的證據,但是從春秋戰國時代開始,都確信遠古時的確有五位帝王(或者說大的氏族部落的傑出首領)。

所以在距今約4690年左右,是黃帝活躍的時代,接下來的少昊、顓頊、帝嚳、帝摯、帝堯,然後就是最後一位帝舜了(少昊和帝摯不屬於五帝行列,也就是說五帝並非完全按照即位順序)。

距今約4200年左右,也就是公元前2183舜禪位於禹,夏朝由此啟。


彭小旭大話史


我是吾丘壽王學文化,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一般來說夏朝之前被稱為我國的上古時代或者遠古時代。在古史中也稱為“傳說時代”,之所以這樣叫是因為這個時代的事情只見於神話傳說之中,未有信史。


歷史學家顧頡剛先生在年輕時用幾巨冊《古史辨》對這一時代的史載歷史全盤否定。

提出著名的上古史“層累式古史說”,即“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傳說的中心人物愈放愈大。”


如西周所知最早的神是禹,以後層累地遞增堯、舜、黃帝、神農、伏羲、天皇、地皇、泰皇於前,至三國而有最前的盤古。

對戰國末期整理編定的那套古帝世系,則以為商、周原只認本族出於上帝,與他族無關,太皞、顓頊等亦為不同各族宗祖神;

到戰國時小國被併吞,逐漸歸於統一,有人起而把各國祖先神靈“橫的系統”改成“縱的系統”,“地圖變成年表”,編為黃帝一系子孫,於是原來各不相干的各族傳說的祖先群神,彙集而成統一的古史體系。

既然上古史是層累的,那現今可見的史籍記載便也失實,那光怪陸離的神奇上古也就只是歷朝歷代人們的層累想象了,其實別說上古了,就是夏朝有沒有存在過也有爭議,我國可考的文字記載只到商代的甲骨。

雖然顧先生在晚年對年輕時全盤否定的態度有後悔和鬆口,但真實的上古是什麼樣子的,是有統一國家江山共主的文明社會還是部落分立各自為政的矇昧時代,一切還有待考古發現與史料記載相佐證。

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分享有意思的文化養料


吾丘壽王學文化


夏朝還沒確定是否存在,但之前肯定有我們的祖先在活動。五六萬前我們的祖先從非洲開始四處遷徒,大約萬年左右到達中國,所謂的三皇五帝真有可能是古埃及傳過來的,包括夏朝,我覺得這沒有什麼難堪的。古蜀國等文化證明了這點,個人認為所謂的夏朝及以前的種種傳說,都應是在中國境外,或者是從外流傳進來的,然後在中國定居發展,形成了商以後的中華文明。


曉明285942249


(按:上次筆者拙作已矇頭條“推薦給頭條首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