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P2P、共享單車後,國家出手,又一行業“風口”要涼…

“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

在中國,這句

雷軍名言一直被無數創業者奉為經典。

這也造成了創投圈的獨特場景:只要出現所謂的“新風口”,那麼各路人馬立即會蜂湧而至。

然而,馬雲也曾說過一句話:“風停了,死的都是豬。”

國家一旦出手,很多“風口”會迅速的涼了。

共享單車如此,P2P亦如此,眼下正淪到了電子煙……

11月1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中要求:

為加強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保護,各類市場主體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的行為應予以勸阻、制止。

自本通告印發之日起,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煙互聯網銷售網站或客戶端;

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煙店鋪,並將電子煙產品及時下架;敦促電子煙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互聯網發佈的電子煙廣告。

這無疑是監管機構對電子煙行業亂象打出的第一記重拳!

继P2P、共享单车后,国家出手,又一行业“风口”要凉…

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杭州、深圳等城市已先後將電子煙納入了禁菸範圍。

這些顯然不會是個例!

電子煙,作為剛興起不久的投資新風口,這次無疑真的要“失寵”了。

(一)

一切皆因暴利而起。

有報道稱,電子煙只需要進口芯片,其他都可以通過採購完成,每個製作成本不會超過50元,毛利能達到80%。

继P2P、共享单车后,国家出手,又一行业“风口”要凉…

於是正如我們看到的,2018年以來,中國電子煙市場各種品牌層出不窮,幾乎每天都有新品牌在誕生。

資本的瘋狂湧入更是助燃了這種熱情。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上半年,進入到電子煙行業的資本數以十億計。

所有的人都在盤算著在其美好前景中分一杯羹。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報告顯示,全球電子煙行業規模已經從2010年的4.16億美元,激增至2016年的71億美元,六年市場擴張了17倍,年複合增速高達60.5%。

但他們卻忘了,眼下的中國市場遠不需要這麼多的品牌。

據中國電子煙行業委員會的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電子煙產品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2018年年銷售總額337.5億元,其中出口總額286.9億元。

換句話說,目前我國雖是電子煙生產大國,但其絕大部分市場其實是在海外。

(二)

除了供給大於需求外,行業中也出現了各種亂象。

在宣傳上。電子煙企業“避重就輕”,共同努力為電子煙營造出“有助戒菸”、“無癮”等正面形象。

由此,很多老菸民錯誤的將電子煙當成了“戒菸神器”。

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沉迷於吸“電子煙”帶來的騰雲駕霧的感覺,認為這是時尚、潮流的代表。

在銷售渠道上。雖然電子煙一出手就被視為傳統菸草的替代品,但是其究竟是菸草製品還是醫藥產品又或是一般消費性科技產品,官方一直沒有明確表態。

這也讓電子煙以“擦邊球”的方式,肆無忌憚的出現在了電商平臺上。

只要弄個賬戶,甭管是不是未成年人,都可以隨時買到,無形中拉低了吸菸的門檻。

在產品質量上。電子煙的技術含量不高,很容易製造。

有數據顯示,一個山寨電子煙,攢機成本僅在20元人民幣內,這也讓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仿冒、假冒品。

继P2P、共享单车后,国家出手,又一行业“风口”要凉…

正是如此,電子煙行業被嚴厲監管成了遲早的事。

眼下,國家要求不得通過互聯網銷售電子煙,顯然還只是開始!

(三)

這樣的故事,相信很多人一點不陌生。

前有共享單車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打著“解決最後一公里”口號的共享單車,憑著造就的融資神話,吸引到了大量的創業者。

然而,在企業盲目湧入的背後,共享單車很快就“氾濫成災”。諸如霸佔公共出入口、人行道、盲道、非機動車道的亂停亂放行為,屢禁不止。

忍無可忍下,很多城市先後叫停了投放。

政策風向的轉變,澆滅了資本的熱情,共享單車瞬間由“香餑餑”變成了“燙手山芋”。

由此,共享單車的品牌倒閉的倒閉,被賣的被賣,留下一地雞毛……

继P2P、共享单车后,国家出手,又一行业“风口”要凉…

不得不提的還有P2P

打著普惠金融口號的P2P行業,由於國家曾一時沒有做出相應規定個條例,也受到過資本瘋狂湧入的待遇。

在巔峰時期的2015年,有數據顯示,全國約有2000家P2P公司。

瘋狂的增長讓整個行業魚龍混雜,亂象很快顯露。

諸如提現困難、卷錢跑路這樣的惡性事件便時有發生。

為此,從2018年開始,國家開始加強監管,並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標準。

而眼下,全國多個地區正在加快節奏“清退”不合規P2P機構……

继P2P、共享单车后,国家出手,又一行业“风口”要凉…

金沙江創業投資合夥人朱嘯虎曾說過這麼一句話,“創業和投資要走的遠,就要有價值觀。

帶著大量爭議的共享單車、P2P及電子煙行業,本不該承受太多的發財夢。

但偏偏有這麼多人,在國家暫時還未形成規範監管,試圖先狠狠賺上它一筆。

那麼當監管利劍落下時,其也只能“願賭服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