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为什么总是循环往复?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自秦始皇灭六国,实行大一统以来,中国古代两千多年间爆发过大大小小的起义与战争。可奇怪的是,每次战争过后,社会又会进入一个稳定的繁荣时期。中国古代社会的延续与发展,仿佛与每两三百年就会爆发一次战争之间形成了一种奇怪的联系,这个联系逐渐成为一个古老的迷题,困扰着许多研究者。在众多研究者中,金观涛先生另辟蹊径,以「古老的谜题」为切入点,撰写了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的《兴盛与危机》。

中国历史为什么总是循环往复?
▲书名:《兴盛与危机》

副标题: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作者:金观涛、刘青峰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
《兴盛与危机》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个古老的谜题又该如何解释?「明白」特邀青年学者、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博士桑田老师,为我们解读金观涛先生的《兴盛与危机》。
01.一个大胆的假说桑田老师认为,金观涛先生想要提出一种把握宏观整体的假说,并对动态的演化问题作出解释。在这样的一个想法下,金观涛先生结合控制论和系统论,提出了贯穿《兴盛与危机》全文的「超稳定系统」假说。所谓「超稳定系统」,就是「一个不断地具有趋向稳定的态势,并且可以不断地维持这种稳定的系统」。金观涛先生把「超稳定系统」这一定义,运用到历史文化研究中,他认为:「中国历史文明的延续,具有高度的停滞性和周期性,虽然朝代与朝代之间有很多面貌上的不同,但必须要看到一个规律。比如,王朝到了中后期,总是不可避免地从繁盛走向衰落,然后到王朝末年又往往陷入农民起义、藩镇割据或者豪强并起的旋涡,最终导致新一轮的改朝换代,而接下来又迎来另一个盛世」。所谓停滞性,就是中国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其实是极为缓慢的,如果你把一个具体的情节放置在宋代、汉代,或秦代,都可能出现高度重复的情况。这一点在很多古装影视作品里也有所体现,就如同当你你看一个古装电视剧,如果不考虑当时民俗之类的差异单看情节,其实都是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之类的故事。与停滞性相对的,中国文明也有着极高的重构性。重构性使得中国文明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在每次改朝换代之后,中国文明都得以延续下来,继续发展。即使是非汉族人统治的时期,如元朝、清朝时期,虽然汉人受到压迫,但中国的文化还是很好地传承了下来。当然,这也和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汉族人口的庞大有关。


02.「活的文明」桑田老师在导读中指出,金观涛先生在总结了中国文明的特性后,又提出了「活的文明」这一概念。「活的文明」是指世界上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的文明。金观涛先生在书中对四种文明的内涵进行了比较:第一种是希伯来文明,它强调救赎;第二种是希腊文明,它强调求知,比如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通过认识自己和认识美德,来实践美德;第三种是印度文明,它强调弃绝欲望;第四种就是中国文明,它强调道德和伦理,与希伯来的救赎文明不同,道德和伦理强调内在的修为与修身,并且是现实的伦理。它不追求来世和鬼神,认为仁、义、理、智、信等道德伦理是通过内在与入世的方式来实现的,不存在所谓的宗教救赎,也没有一个超越的神。这是一种内在的超越突破。

03.看待历史的新方式用系统整体的理论去看待历史问题,用数学的模型和自然科学的方法解决历史问题,这无疑是《兴盛与危机》取得巨大反响的原因之一。桑田老师认为,除了《兴盛与危机》中讨论的问题,金观涛先生将自然科学当中的一些内容引入社会与历史的研究,而且给出了非常富有解释力的整体学说,是非常有价值的。这种研究方法不仅给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也让读者们耳目一新,有些读者甚至认为「刷新了自己对历史观念的认知」,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新方式。」


如桑田老师在评价此书说道:

「再往后推100年,回头来看,是要给这本书及其系列的研究一个理论史上的位置的,或者说至少是一种非常中肯的评价,因为它是一种重要的尝试。」

可以说,《兴盛与危机》是重新诠释中国历史的重要理论著作之一。想要了解桑田老师对《兴盛与危机》的更多分析,请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收听桑田老师及其他名师大咖讲读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